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20|回复: 10

[【政法哲学类原创】] 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之关系(原创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2 07: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3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2 15: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的概念,比较早使用的,有《庄子》和《易传》,一般在宇宙论、方法论上用的太极概念,主要继承自《易传》。 《易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意思《易》成卦的过程,先是有个太极,尚未开始分开蓍草(易占用蓍草做工具),分蓍占后,便形成阴阳二爻,称做两仪。二爻相加,有四种可能的形象,称为四象。由它们各加一爻,便成八卦。这里讲是八卦画出的过程。不过在中国的典籍中,《易》素来是作为穷尽天地之奥秘的哲理书的,对成卦过程的分析,根本说来,也是对天地开辟的概述。太极生两仪,便是由太极的分化形成天地的过程,两仪,即是天地。前面提到的对太极的各种说法,便都是基于这一点。太极的概念经常与《易》学一起出现。道教的《易》学有自己的独特体系,太极的概念始终是道教《易》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其宇宙论、宗教修养理论和法术理论的重要的基本概念。

道教长期来在自己的修行实践中,和理论探索中,使用太极的概念,并且大大地丰富了太极的内涵,形成了以太极为核心的系统学说,最重要的,便是《太极图》。

《太极图》最初由陈抟传出,原叫《无极图》︰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高道。他是位传奇性的人物,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先天图》、《太极图》以及《河图》、《洛书》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穆修、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周敦颐写了《太极图说》加以解释。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图,就是周敦颐所传的。

《太极图》的主要含义︰《太极图》最初叫做《无极图》,叫做《太极图》时,和原图的图形一样,但读法不同。至于太极图,是从上往下读的。为什么同一图可以从两个相反的方向来读它呢原来道教认为,从大道化万物的顺序看,是从太极分阴阳开始的,炼内丹则是逆着来路返回到大道,与道同体,自然长生不死成神仙。所以顺化逆化方向相反,但所沿着的路径则是同一条。

周敦颐写下《太极图说》,解释太极的奥秘,文章很短,但提纲挈领,十分精到。他的解释,第一句是「自无极而太极」,意思是从无极生出太极,但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整理注解《太极图说》时,删去了「自」字,改成「无极而太极」认为无极只是形容太极,说明它之上没有更高的本原。这并不符合陈抟所传《太极图》的原意,而且抹去了它出自道教的事实。同时,朱熹对图也有个别改动。我们且将周敦颐的原文引在下面(在括弧里附上我们的解释)︰

“自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

(从无极化生太极。太极运动产生阳性,动到极点,转化为静止;静止产生阴性,静到极点又重新运动。一动一静,互相做对方的根据。分出了阴阳,天地两仪也就确立了。阳与阴变化相交合,于是产生水、火、木、金、土。五行之气依着顺序流行布化,四时便运行了。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根据于无极的。五行产生后,各有自己的性质。无极的真性,阴阳五行的精华,玄妙地结合凝聚,由干健之性生成阳男,由坤柔之性生成阴女。阳男和阴女二气交接感应,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于是变化无穷了。

只有人类,得到无极真性、阴阳五行的精粹,因此最是灵慧。形体一旦生成,他的神明产生了知识,生活中的万事也就生出了。圣人定下中正仁义的原则而以静为主张,这就确立了做人的根本准则。所以圣人的德性与天地相符,其明智与日月相合,行事的秩序与四时的推移相合,趋吉避凶,与鬼神的不测功能相合。君子照它来修身,所以总是吉利,小人违背它行事,所以不免于凶险。因此说︰确立天行的准则,叫做阴与阳;确立地处的准则,叫做柔弱与刚强;确立人事的准则叫做仁与义。又说︰推知其本始返回到最终的道理,所以能够明白死与生的学说。伟大啊,易,这就是最高明的真理了! )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以简洁的语言解释了太极图,基本上是符合道教的思想的。后半段比较多地讲了儒家的仁义道德思想,但一般来说,道教并不反对这些思想。前半段,则相当显明地表达了道教的哲理。所以,道教界人士,从宋以后也都认同其观点。比如南宋时的萧应叟就将之采入自己的重要著作《元始无量上品妙经内义》,以后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也都采纳其图与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4 05: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哲学不谓不精深,但因其不通俗而难以被大众接受,故而总是在书斋里转来转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4 23: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准备发在那本刊物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5 13: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是先有图后有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5 16: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便啦

反正我们现在有图有说。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6 05: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经典,也不过众人拾柴火焰高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7 09: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redhat028于2009-09-16 05:07发表的 :
所谓经典,也不过众人拾柴火焰高唉

这话好像少了点东西,当初毛选也是人手好几本,现在很少人提及,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除了众人拾柴外,还要经得住时光得洗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edant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9-25 07: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xinghuit于2009-09-12 07:28发表的 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之关系(原创首发) :
浏览此贴需要威望

潘兴肆 当为潘兴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5 22: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pedant于2009-09-25 07:58发表的 :


潘兴肆 当为潘兴嗣。
的确是错了,论文在正式刊出时会改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5 11: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军也有本关于太极的专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25 13:22 , Processed in 0.34903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