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851|回复: 60

[【读书进行时】] 《楚辞》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3 22: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以前陆陆续续读过一些楚辞,但是总没有读过相对完善的全集,最近因为写论文要拓展阅读一些资料,便把楚辞放在了阅读计划中。
版本:林家骊译注《楚辞》,北京:中华书局,2010.
这本书注释有的相对繁杂,有的又失之简略,不算是最好的初级读物,作为研究级的初等读物倒是可以。在阅读古代文学的时候,我不太喜欢学术式的读法,但又不能过分感性蜻蜓点水,总的来说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比如读《论语》,读杨伯峻先生的注译,感觉非常好,也有学术上的启示,也会刻意挑出一两个问题拓展研究一下,但不会针对大量问题找几十种资料来参考。
我也做过少量的专题学术研究,学习使用严谨的方法讨论问题,得出看似正确的结论,但这并不是我追求的方向。还是希望自己能感性地与作品接近,但在叙述中不要出现知识性的硬伤。
文学研究可以大致划分为考证与解读,考证务求详实,解读则多自由,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个有趣的解读者呢?且从平凡的阅读者开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 22: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于后期整理笔记方便,特意每条加上序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06: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2
《楚辞》在诗歌发展历程中是一种极其特别的文体,可以说“空前绝后”,集中取得了成绩(尤其集中在屈原身上),后代很难有大范围的发扬。这种文体就像一个绝顶高手,发了一阵大招以后就成为了传说。
学习汉语的人从古到今当然都无法绕过楚辞,通行的语文教材也不可能忽略,但是一般的阅读者总与之隔阂较深。以现行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为例,节选的《离骚》虽然是高考必考内容,学生却背诵困难理解更困难。不仅楚辞,《诗经》也差不多。真正喜爱《诗经》的读者如今并不普遍。
这种情形首先跟《诗经》与楚辞距离我们的时代过于遥远有关,尤其是现代文成为主要表达工具以后,许多词语都被束之高阁,成为了语言上的“文物”,缺少使用,自然不能普及。
然而,了解过去又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冲动,我们总会一再回望过去,接近那些优美的辞章,并且总会有人从中获取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4 14: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有无黄灵庚<<楚辞章句疏证>>一书?最好pdf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8: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两寸小鱼于2015-07-04 14:04发表的 :
楼主有无黄灵庚<<楚辞章句疏证>>一书?最好pdf版.
新浪微盘一搜就应该有的,实在没有我再努力看能不能找到。这会没开电脑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07: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3
    谈论《离骚》当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足够长,足够丰富,足够荡气回肠,说实在的,我这样的平庸读者配不上这样的作品——很难平视,不免仰视。
大学的时候在湖边背《离骚》,重庆的空气很少流动,因此全身呼吸不是特别顺畅,湖水也不是活水,现在想来都有些气闷。勉强把这第一长诗背完,算是证明了自己确乎是个文学院的学生。
后来就渐渐忘掉,只留下一些印象。阅读就是如此,你与许多作品作美好的相遇,却难以一一长相厮守。此次重逢,可以仔细聊聊,分别之后,不知道又要何时才能有机会聚首。作品是最无私的,你在红尘载浮载沉,它们一直在那里静静守候,等着你抛掉多余的顾虑,来作安静的交流。
屈原这样的做过大官,心系家园,最终殉国的大诗人,也许“向死而生”四字可以较为简洁地说明他的生命。一千多年后,同样是爱国诗人的文天祥写过这样的诗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这两句诗如果屈原读到,也会“于我心有戚戚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5 09: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背下来过最长的诗是《孔雀东南飞》,《离骚》背了两断就放弃了,实在吃不消。原因就是冷僻字实在是太多,当时还是初中,也没有接触网络,只能经常跑到书店去查《辞海》,《孔雀东南飞》就是跑了多次书店查《辞海》才算是拿下的,《离骚》实在是太多,还有大量的神话典故,对这些不熟悉根本不了解其中意思。

类似的还是庾信的《哀江南赋》,杜甫极推崇此文,可是也是因为几乎句句是典故,对典故不熟悉的理解起来有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5 11: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秋自鸣于2015-07-04 18:31发表的 :

新浪微盘一搜就应该有的,实在没有我再努力看能不能找到。这会没开电脑呢。


搜到了两个压缩文件,结果报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暴风影音于2015-07-05 09:45发表的 :
我曾经背下来过最长的诗是《孔雀东南飞》,《离骚》背了两断就放弃了,实在吃不消。原因就是冷僻字实在是太多,当时还是初中,也没有接触网络,只能经常跑到书店去查《辞海》,《孔雀东南飞》就是跑了多次书店查《辞海》才算是拿下的,《离骚》实在是太多,还有大量的神话典故,对这些不熟悉根本不了解其中意思。

类似的还是庾信的《哀江南赋》,杜甫极推崇此文,可是也是因为几乎句句是典故,对典故不熟悉的理解起来有难度。
背诵主要就是个专业对口问题,如果不搞中文专业,很难有精神去背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2: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4
谈论《离骚》当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足够长,足够丰富,足够荡气回肠,说实在的,我这样的平庸读者配不上这样的作品——很难平视,不免仰视。
大学的时候在湖边背《离骚》,重庆的空气很少流动,因此全身呼吸不是特别顺畅,湖水也不是活水,现在想来都有些气闷。勉强把这第一长诗背完,算是证明了自己确乎是个文学院的学生。
后来就渐渐忘掉,只留下一些印象。阅读就是如此,你与许多作品作美好的相遇,却难以一一长相厮守。此次重逢,可以仔细聊聊,分别之后,不知道又要何时才能有机会聚首。作品是最无私的,你在红尘载浮载沉,它们一直在那里静静守候,等着你抛掉多余的顾虑,来作安静的交流。
屈原这样的做过大官,心系家园,最终殉国的大诗人,也许“向死而生”四字可以较为简洁地说明他的生命。一千多年后,同样是爱国诗人的文天祥写过这样的诗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这两句诗如果屈原读到,也会“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吧?

许多资料都对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做过清理,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从自己的角度再清理一次。阅读在多数情形下是一个人的事,许多基础的东西还得自己去建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5 18: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两寸小鱼于2015-07-04 14:04发表的 :
楼主有无黄灵庚<<楚辞章句疏证>>一书?最好pdf版.

http://vdisk.weibo.com/s/zVypzoGvrsztD

这个下载解压可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08: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5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到这里,屈原介绍了自己值得骄傲的出生以及自己对高洁人格的执着追求,使用的笔法可以说十分雅正。
生来即是贵族,并且极其在乎自己的身份,竭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种勇于自我担当的贵族如果多一些,则国家幸甚。而楚国的现实恰好相反,许多王朝的实际情形也是,贵族着力于维护并扩大自己的利益,推着国家进入灭亡的深渊。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历史的反复一再证明了这一点。好的时代制约人性之恶,发扬人性之善。坏的时代释放人性之恶,遮蔽人性之善。
对现世生命有高尚追求的人总会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希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更多的事情,遗憾的是屈原生命的许多时间还是被迫浪费掉。另一个没有浪费掉的例子是诸葛亮,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2: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6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我这样断第二节,可能与一般的断法有区别。这样断的理由是本节主要表达对君主和党人的不满。通篇里,对党人一般都是极尽斥骂之能事,对于君主则主要是怨刺。作为臣子,在古代大概也就只能是这样的态度了。从今天的社会契约立场出发去抨击屈原的所谓愚忠,倒也可以启示今人,但也无损于屈原的伟大。在古人那里,美政理想总是与君主联系在一起的,君主即是国家,国家即是君主,摊上一个昏君,做不成大事,就只能被迫成为一代诗人。幸耶?不幸耶?屈原自己恐怕并不喜欢这样的命运。
本节前四句突然从讲自己转到谈政治,从笔法上来说不够圆转,算是一处瑕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09: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7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本节谈自己培养人才却终究遭到道义上的背叛,语极沉痛。如果没有做过培育人才的工作,大概是很难体会到这种痛苦。在找不到同道的情形下,诗人只能自我修饬,与古人为伍,此等心怀,可敬叹焉。这样的表达昭示着在那样时代,士大夫的自我塑造精神已经高度成熟。当然,这种成熟不体现在屈原一个人身上,我们还可以从《诗经》、《左传》等历史文献中看到大量这样的人物。奴颜媚骨的人与正身直行的人,两种势力的消长一直存在于历史发展进程中。
屈原的洁身自好里面有一种士大夫珍贵的执拗精神,这种执拗精神是不是一定就好呢?如果用在国家公义上,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用在党争上,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屈原是一个“不党”的人,所以他才是士大夫的榜样。在这里,党作为贬义词使用,恰与孔子“党而不周”取义相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10: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8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现行的高中教材选的就是这一节和下一节的内容。本节仍然是三个基本内容,坚持自我、怨刺君主、抨击小人。以女子之间的嫉妒来喻说官场的争斗,这倒也成了诗歌写作中的一种手法,我不怎么适应。在古人看来,臣之事君,就如同女之事夫,都是要忠心不二的。也许我们的后代,对这种表达方式会更不适应吧?稍特别的,是“鸷鸟”这个意象,因国事而忧愁憔悴,内心却依然保持着凌厉,这种精神最让我欣赏。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中,“民生”二字有两种解法,一种是“人生”,一种是“百姓生活”,纵观《离骚》全篇,乃至屈原的其他作品,直接关注百姓生活并不多见,几乎就是没有,没有必要强解为“百姓生活”。屈原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以他的身份,考虑的多是决策层面的事情,在创作的时候不去刻意写百姓生活是完全可能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与下文“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都是掷地有声的句子,考虑到屈原最后的殉国之举,就更生敬意。和平年代,平凡生活,谈论这样的情怀似乎是纸上谈兵,可是一个读书人如果不能正视这样的问题,在面临抉择的时候,难免会心生犹豫。在古代,殉国的文人与服事新朝的文人都不在少数,殉国者固然崇高,活着的也创造了价值。在这两类之外,还有一种卑劣的卖国者,那就无需为之开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08: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9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一节是说,该走了,离开自己为之奉献了青春、智慧与热血的朝廷,退下来继续自身的修行。可是,这种修行仍然是与国家分不开的,对于屈原来说,“美政”的理想是他人生追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那个时代,作为一个高级的士,太难放下自己的使命。背诵这一节,心中不免会浮现出一个遗世独立、高蹈自惜的形象。不妨这样说,屈原对美的追求在历代文人中都是最突出的,这是《离骚》无法被超越的主要原因。这种美是政治理想与文学形式的高度统一,无关创作套路,而是将生命融铸成诗。《离骚》本身就是一座高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1: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10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大量使用典故到底能不能增强文章表现力?作为一首政治抒情诗,这种写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古人一般情况下用典都还算好理解的,这是他们行文的一种传统。在他们的话语圈生活的读者很容易理解。他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估计不会考虑后人读原文还要读注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司马迁写《报任安书》,任安能读懂就行了,肯定不会考虑到一千多年后我们要查许多历史事件才能更好地明白他说了什么。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基本问题,古人写文章,喜欢引用更古的人。正面教材是古代的圣君贤臣,反面教材自然是昏君佞臣,于是尧舜一次次被表扬,桀纣一次次被批评。这种以史为鉴的做法当然合理,但说多了就让人厌烦。屈原在写《离骚》的时候,这种手法应该已经比较成熟了,大家在外交场合常常引用《诗经》,自然也会拿前代的事情举例,现实生活中的习惯应该很容易迁移到诗歌中来。
这一节中的典故单独来看未免太啰嗦,但放进全篇的强烈情绪中,就显得自然了,屈原想用尽力气说明“圣哲茂行”对于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他就算喊破喉咙,也只有自己听到,哀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07: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11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驷玉虬以椉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椉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求索经历是《离骚》中最惊心动魄的段落,其实到这里还未结束,但一下子划分到结尾,我不太愿意,所以先在这里停一下。伟大诗人才能驾驭这样神奇的旅程,作者既是在求索人生,也是在寻求政治理想,其曲折的经历,恐怕是暗含了许多人生的真实经历。
动人的历程,后代或许只有李白有这样的能量,试对比一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句: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虽然掺用一些《离骚》的句式,但整体已经是歌行体的特色,相比之下,屈原更显得功力深厚,各种神都会合到他的旅程中,各有行动,而不是像李白一样简单地说一句“仙之人兮列如麻”那么简略。这或许能说明屈原对各路神祇更为熟悉。二人都是不世出的天才,这种比较纯属一时兴起,不必当真。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古往今来激励了无数有志之士。生而为人,很容易陷入迷惘中,在无助的时刻,总能从这样的诗句里寻找到力量,这就是屈原的不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13: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12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依然还是在感叹世风浇离,阐述自己的志向。这样的情绪贯穿诗歌终始,却并无重复拖沓之病,皆因其中自有大丈夫气贯穿其中,又以妙手编织得多姿多彩。于屈原本人,可能并不在乎对辞章的赞美,也不在乎别人是否在阅读之时有深切的同情,那么他为何歌唱?一个答案是:不得不尔!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说: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司马迁在此借题发挥,在此不说其中史实的错误,只说他的观点,之所以写文章,是为了抒泻心中郁结,流传空文。屈原有没有想到那么多流传方面的问题?当他写作的时候,恐怕不会考虑到自己的诗歌将成为千古第一长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08: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13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乐。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最优秀的作品,结尾一定是配得上整部作品的。有的结尾甚至能够将诗歌再推上一个台阶,《离骚》就是这样的。结尾这一节,在全诗中音节可说最优美,意象最丰富,动感十足而又视觉听觉齐集,借助现代技术,也许能够“还原”这样的场景。
诗人升腾畅游,本可以就此自由了,但“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一瞬间回到残酷的现实,如遭雷击。随后,作者以歌结尾,再次表达自己的失望,但那种眷顾已经深入骨髓,一直到灰飞烟灭。

评论《离骚》的文字里,最好的还是司马迁在《屈原列传》里说的: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3-29 07:34 , Processed in 0.48022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