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282|回复: 8

[【文史类】] 《傅雷家书》【读后感】并附上  清晰版PDG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5 21: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傅雷家书》81年版是非常好的一本书,当时是我大二的时候到图书馆去借书,第一感觉是这是非常结实,看过81年版的一定知道,是线装的,纸张稍稍发黄,书相极好,翻了几页感觉不错就借了。过去这么就了,这本书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本,内容非常不错。很想买一本,哪有呀?没有呀,心里那个遗憾呀,只有自己知道。大学毕业后,后来在一次国庆书价大优惠时看到一套傅雷文集(四卷本--书信卷、艺术卷等)买了一套,其中书信卷的主体就是81版的《傅雷家书》添加一些新的书信而已,总算了却一个心愿,虽然书的质量不错,但没有我第一次见到的那本感觉好。闲话说到这里。

这是我第一次到读书参考来,觉得选这么一本书非常好,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图书。作为子女的能学到傅聪、傅敏的一些优点受益非浅,作为父母的学到傅雷夫妇的爱子之心、教子之法之一二也是很不错的。傅雷对子女非常严格、有(改为也)非常疼爱,对于疼爱二字要自己有子女才会明白,女性应该更有体会。“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对着笑脸’!教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比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
字里行间透露了傅雷的细心、对傅聪的疼爱,也透露了傅聪妈妈的爱,透露出父子之间真诚的交流。这样的话语书中多处提到,这一段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段。

傅雷对子女严格,言传身教。记得有一封信提到,其间处于我国很困难的时期,傅雷写给傅聪的信纸是用已用过的信纸的反面写的,傅聪到国外去学习钢琴,花费当然昂贵,傅家应该条件不错,但在这一点上表现出的节约,值得我们学习,反观周围,很多良好的传统都没有了。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导致产生了一些新的情况,但我们的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都值得反思。

本人文笔不好,就写这么多了。在此下载了一本81年版的《傅雷家书》,书友们自己慢慢欣赏。愿作为子女的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也愿为人父母的,能与子女做最好的朋友,做真诚的交流。

《傅雷家书》81年版 存在QQ中转站  有效期2007年9月12日21:30
http://exs.mail.qq.com/cgi-bin/d ... 46e4a1b2285af052e49

提取码f0dfcf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5 22: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确是好书,十分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5 23: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95版的傅雷家书我有电子的和纸本的,但都觉得没有81版的好。

大家看后,特别是下载了之后如若觉得好的可以回帖,让更多没有看到的书友也看看,非常值得一看的一本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5 23: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喜欢81年版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8 09: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81年版的《傅雷家书》,我仔细读过,我没有想到父亲的慈爱和严厉是这样完美地结合在一个人身上。在傅雷对儿子的淳淳教导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颗善良高贵的灵魂,可以说那种“达者兼及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知识分子形象就是通过傅雷的文笔灌输到我的脑海中的,傅雷的形象也就是那时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傅雷的文笔非常优美,可惜文革中被迫害致死,要不然很可能成为我们社会中的一代大翻译家和语言学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8 10: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读《傅雷家书》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htm-tid-122560.html

2002.10.21-2002.10.25重读《傅雷家书》,兹录笔记如下:

找出以前读过的书重新温习温习。翻到这一本时本并不在意,待得细看却着实令人感慨。书中所体现的动情的话语,真挚的情感,睿智的见解,均是人生难得一见“心灵鸡汤”。

一路翻过,发现许多以前曾经令自己很自豪的“独创见解”、“独特体验”,在傅雷的笔下被剖析得简约而又深刻,不免觉得汗颜。

是我们并没有走出前人的人生,还是所有人的人生都有其相似之处呢?


《傅雷家书》之隽语

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
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对于新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别以为是听腻了的,无动于衷,当作耳边风!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里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对付你的精神要想对于你的手指一样,时时刻刻注意放松。
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唯有肉体静止,精神的活动才最圆满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能在某一个阶段求得总体的“完整”,已经很不差了。
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爱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
人的心理是:难得收到的礼,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认为是应享的权利,临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望。
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大会有系统,日子久了,也就放过去了,甚至于忘了,岂不可惜。
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够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惰性。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惰性。
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能有更正确的自我批判。
亲切,熨帖,温厚,惆怅,凄凉,而又对人生常带哲学意味极浓的深思默想;爱人生,恋念人生而又随时准备飘然远行,高蹈,洒脱,遗世独立,解脱一切等等的表现,岂不是我们汉晋六朝唐宋以来文学中屡见不鲜的吗?而这些因素不是在舒伯特的作品中也具备的吗?
中华民族从古以来不追求自我扩张,从来不把人看做高于一切,在哲学文艺方面的表现都反映出人在自然界中与万物占着一个比例较为恰当的地位,而非绝对统治万物,奴役万物的主宰。
苦闷的强弱原是随欲望与野心的大小而转移的。
天堂地狱之说只是佛教中的小乘(净土宗)的说法,专为知识较低的大众而设的。真正的佛教教理并不相信真有天堂地狱;而是从理智上求觉悟,求超度;觉悟是悟人世的虚幻,超度是超脱痛苦与烦恼。尽管是出世思想,却不予人热烈地追求幸福的鼓动,或急于逃避地狱的恐怖;主要是劝导人求智慧。佛教的智慧正好与基督教的信仰成为鲜明的对比,智慧使人自然而然地醒悟,信仰反易使人入于偏执与狂热之途。
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到晚年矛盾减少,即是生命将要告终的表现。
一切艺术作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自自然,好像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比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但写长江中的赤壁的夜景,历历在目,而且也写尽了一切兼有的幽远、崇高与寒意的液晶;同时两句话说得多么平易,真叫做“天籁”!
多亲近大自然是维持身心平衡最好的办法。
理财有方法,有系统,并不于重视物质有必然的联系,而只是为了不吃物质的亏而采取的预防措施;正如日常生活有规律,并非求生活刻板枯燥,而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节省更多的精力来做些有用的事,读些有益的书,总之是为了更完美的享受人生。
唯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
东方的智慧、明哲、超脱要是能与西方的活力、热情、大无畏的精神融合起来,人类可能看到另一种新文化出现。
人的发展总是波浪式的,和自然界一样;低潮之后还有高潮再起的可能!峰回路转,也许“柳暗花明又一村”,又来一个新天地呢!
无论多么优秀的种籽,没有适当环境、水土、养份,也难以开花结果,说不定还会中途变质或夭折。
既然生活在金钱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钱,才不致为金钱所奴役。
耐得住寂寞是人生一大武器,而耐寂寞也要自幼训练的!疼孩子固然要紧,养成纪律也同样要紧;几个月大的时候不注意,到两三岁时再收紧,大人小儿都要痛苦的。
近代有名的悲剧演员可分两派:一派是浑身投入忘其所以,观众好像看到真正的剧中人在面前歌哭;情绪的激动、呼吸的起伏,竟会把人在火热的浪潮中卷走。一派刻画人物惟妙惟肖,也有大起大落的激+情,同时又处处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节度,从来不流于“狂易”之境。心理学家说这等演员似乎有双重人格:既是演员,同时又是观众。演员是他与剧中人物合一,观众是他一切演技不会过火。因为他随时随地站在圈子以外冷眼观察自己,故即使到了猛烈的高潮顶峰仍然能控制自己。以艺术而言,我想第二种演员应当更高级。观众除了与剧中人发生共鸣,亲身经受强烈的情感以外,还感到理性节制的伟大,人不被自己的情欲完全控制的伟大,这伟大也就是一种美。感情的美近于火焰的美、浪涛的美、疾风暴雨之美,或是风和日暖、鸟语花香的美;理性的美却近于钻石的闪光、星星的闪光,近于雕刻精工的美,完美无疵的美,也就是智慧之美!情感与理性平衡所以最美,因为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学,生活艺术。
艺术家只有永远保持心胸的开朗和感觉的新鲜,才永远有新鲜的内容表达,才不会对自己的艺术厌倦,甚至像有些人那样觉得是做苦工。

(以上诸语未作分类,零乱之处诸君勿责,希君各有所见,各取所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9 01: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遍寻不得这个版本,非常感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0 00: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2 16: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巴尔扎克的交际花盛衰记,读完有天搜索才晓得原来傅雷没有译这本书。当时,我还以为是南京那边特别重译的。
说到家书记得陈丹燕特别提到大概只有傅雷会用宋词唐诗来解释外国的名画音乐吧。我没有看过他的家书,也记不清楚陈的原话是什么,大抵的意思就是说,中西结合,傅雷先生算是特别好的一位前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19 21:20 , Processed in 0.29962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