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32|回复: 12

[历史文化♡] 竞猜  宗教艺术类- 《这是那个宗教的壁画》 √已有答案√欢迎深入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30 19: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竞猜  宗教艺术类- 《这是哪个宗教哪里的壁画》

这里的强人好多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0 19: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0 才可浏览

右三女子,依稀有唐仕女面相,有可能是佛教自西域传入东土后的产物
首先推测是敦煌壁画


大胆推测是佛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0 19: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上述问题:祆教 波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30 19: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很接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0 19: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景教还是摩尼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0 19: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摩尼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0 19: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景教壁画,位于新疆柏孜克里克洞窟内。

景教即唐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聶斯脫里派(或譯涅斯多留教派),起源於今日敘利亞,也称为东方亚述教会,被視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基督教派,成為漢學研究一個活躍的領域。唐朝時曾一度在長安興盛,並在全國都建有“十字寺”,但多由非漢族民众所信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0 19: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字是《棕枝主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0 20: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金庸小说里的明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0 21: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景教何时传入吐鲁番历史无记载,但在高昌时期,它与摩尼教、佛教一起流行。近年来在高昌故城、葡萄沟、吐峪沟等地都发现了景教壁画及用叙利亚文、古波斯文、栗特文和回鹘文书写的景教经文残页。在高昌故城东门附近,还发掘出一幅较完整的景教“棕枝立日”壁画。画中表现的是一组具有回鹘人面部特征的景教信徒,手持棕枝迎接耶酥最后一次进人耶路撒冷的情景。吐鲁番是景教在新疆的中心地,不同文字的景教文献表明,吐鲁番多个民族都信奉景教。清朝末年,景教在吐鲁番逐渐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30 21: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真多,都很厉害啊!

根据高手的结论,找了一篇相关的介绍文章,供大家参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1 11: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主要宗教

一、犹太教

二、基督宗教,包括
基督教(新教)
天主教
东正教
基督教马龙派(涅斯多流派、涅斯托利派、景教)
摩门教

三、佛教
(一)小乘佛教
(二)大乘佛教,包括
1. 显宗,包括
<1> 空门,包括
禅宗
律宗
法相宗(三论宗)
法性宗(瑜伽宗)
华严宗
天台宗
<2> 净土宗和净土东宗
2. 密宗,即藏传佛教

四、伊斯兰教,包括
逊尼派
什叶派
苏菲派
中国伊斯兰教
(伊朗)巴哈教

五、印度教(亦称为兴都教)
佛教兴起前称婆罗门教;佛教在印度衰落时期,经过印度教改革,改称印度教。

六、儒教

七、(中国)道教,包括
正一道(天师道)
全真道
太乙道
大道道
以及
(台湾)一贯道
(朝鲜、韩国)天道教
越南道教

八、(日本)神道教

九、(西藏)本教

十、(印度)锡克教

十一、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

十二、摩尼教(波斯明教)

十三、耆那教

十四、威卡教派

十五、新兴宗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21: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景教即唐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会,起源于今日叙利亚,被视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成为汉学研究一个活跃的领域。唐朝时曾一度在长安兴盛,并在全国都建有“十字寺”,但多由非汉族民众所信奉。

神学争论
引起东方亚述教会的分裂与聂斯脱里(Nestorius)有关,他就耶稣基督的“神人两性结合”的神学问题提出“基督二性连接说”(英语:conjunction;希腊语:sunapheia)[1][2],并认为圣母玛利亚只是生育耶稣肉体,而非授予耶稣神性,因此反对将她的地位进一步的提升,因而产生对“天主之母”称谓的质疑。
428年,聂斯脱里出任君士坦丁堡牧首,引起亚历山大宗主教奚利尔(Cyrillus of Alexandria)猛烈抨击。431年,以弗所公会议(Ecumenical Council of Ephesus)召开后,多个派别的冲突虽被调解,但聂氏被革除主教职务,最终客死埃及。其派别亦被认定是异端,然而追随者并不因此而轻易放弃,遂往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以及远东等地区宣教。
辩诬与和解
1539年宗教改革时,神学家马丁·路德在他撰写的《宗教会议及教会论》(Von den Konzilli und Kirchen)中十分明确的否定聂斯脱里为异端[3]。
被天主教会视为“异端”的状况持续到十九世纪末,聂氏本人的著作《荷勒克拉斯的市集》(The Bazaar of Heracleides)被一名叙利亚教士发现后,它的学说再次重新被神学家广为探讨[4]。1994年东方亚述教会和天主教会签署《在天主教会与东方亚述教会之间的共同基督论声明》[5],达成解除两派彼此之间的嫌隙。
景教传入中国之经过
5世纪末,聂派信众迁往波斯,曾先后以迦勒底或亚述教会名义传教,大本营一度迁往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盛极一时。此后,景教被传到中亚细亚等地,至六世纪末,已盛行于突厥、康居等等。
当聂派传入中国时,以景教命名,学者相信“景”是指光明之意。说英语的西方人士往往把聂斯脱里教会归类于东方正统教派( Oriental Orthodoxy,不同于东正教的Eastern Orthodoxy,虽然在中文上字面意思相同),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几乎所有的“东方教派”(包含OrientalEastern)教会的基督论都和聂斯脱里派相抵触。
明朝天启五年(1625年),西安掘出一块石碑,正面写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以1780个汉字撰写,另附数十字叙利亚文,引起当时传教士轰动。现时景教在中国的早期历史,大多以此作为引证。
据石碑所载,唐贞观九年(635年),大秦国(应指波斯,而非古罗马[来源请求])有大德阿罗本带来经书到长安,由历史名相房玄龄迎接,获唐太宗李世民接见。
景教在唐代初期搏得皇帝好感,李世民曾批准教徒在长安兴建庙寺一所,初称“波斯寺”,后更名为“罗马寺”、“大秦寺”。自太宗至唐德宗,景教在中国发展极快。高宗时,仍崇阿罗本为“镇国大法王”,并下诏于诸州建景寺,使景教得以广泛流传。
武后信奉僧尼,景教受佛僧道士攻击,幸景教教士集资亿万于洛阳建“大周颂德天枢”,并得景僧阿罗撼将景教教义佛化,使武后大悦,得以继续发展。
唐玄宗开元年间曾使景教士于兴庆宫讲道。天宝初亦曾命宁国等五亲王到景寺礼拜,设立坛场,并陈列先王之遗像供人礼拜。而且玄宗更邀约罗含和普罗等十七名景僧一起做礼拜,讲福音。到唐高宗年间,阿罗本被奉为镇国大法主,往后教堂亦挂上历代唐朝皇帝像。
唐肃宗时,曾重建灵武等五郡的景寺,且命景僧伊斯效力中兴大臣郭子仪,遂使郭氏也受影响而敬信景教。
唐代宗、德宗亦弘护景教。而当时教会已遍布全国,除两京外,灵武、成都、广州等地都有大秦寺。在德宗建中年间,更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述景教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景教徒伊斯曾协助郭子仪平乱,后被赐紫衣袈裟。从635年开始,景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了150年,与祆教及摩尼教并称唐代“三夷教”。
845年,唐武宗会昌年间,灭佛浪潮爆发,逾万间佛寺被毁,史称会昌法难。虽然会昌法难主要针对的是佛教,但同时波及其他夷教。景教与祆教及摩尼教,当时总信徒约3000人,在会昌一役后走向式微,由于景教传播过分依赖帝王庇护,而信奉者又以胡人居多,故武宗一禁教,便使其逐渐衰落,但在华仍未绝迹。据史书所载,灭法时朝廷欲遣返外国教士,但通往西域之道为吐蕃所阻,故景教教士很难返回本国,亦可能再度潜入中土,至唐僖宗黄巢起事,据阿拉伯《东游记》载,有不少景教徒被屠杀,可见唐末内地仍有残余景教徒。
元朝开始,由于大量色目人来到中国,使中国的景教信徒回升。马可波罗和一些中世纪西方学者指出中国和蒙古有很多景教小团体存在,特别是蒙古克烈(Kerait)、汪古(Ongut),乃蛮三部族信奉景教[6],其实信仰景教的都是突厥遗民。当时他们在帖八里的主教曾一度与当时新兴的天主教传教士发生冲突。元朝的景教徒称为“也里可温”(arkagun),享受免兵役和免税的特权。据马可波罗报告,元代中国北京、山西大同、甘肃敦煌、肃州、甘州、凉州,宁夏、新疆喀什噶尔、莎车、伊犁,江苏扬州、镇江,浙江杭州、温州[7]、福建泉州都有景教徒和景教寺;元代著名的景教僧人有扫马和雅八阿罗诃,后者曾担任东方亚述教会牧首。1277-1282年,马·薛里吉思任镇江府路总管府副达鲁花赤,在镇江建立了六所景教寺(铁瓮门八世忽木剌大兴国寺、马里吉瓦里吉思忽木剌甘泉寺、西津竖土山答石忽木剌云山寺、都打吾儿忽木剌聚明山寺、登云门外黄山廉海牙忽木剌高安寺、丹徒县开沙打雷忽木剌四渎安寺),在杭州建立了一所荐桥门建样宜忽大剌大普兴寺。其中镇江大兴国寺系舍宅兴建[8],金山十字寺系占用原有佛寺[9]。根据后来在泉州出土大量景教文物,可知福建泉州是当时中国南方景教的中心。
明朝取代元朝后,景教衰微,但并未绝迹,一直存在“十字架教派信徒”有两个世纪,直到十六世纪左右,天主教传教士开始展开中国传教工作,景教徒数目随之锐减。
现时全中国只有香港还有聂斯脱里派信徒,都是1990年代末期由黎巴嫩或叙利亚来香港从商的信徒,人数并不多。香港的聂斯脱里派主教除了负责牧养香港的信徒以外,亦要同时兼顾东亚及南亚地区的所有信众。
中国化过程
景教在中国演化时,大量参考佛教概念。其中较有趣是,四福音书的作者,均改以“法王”称呼:马太是明泰法王、路加是卢珈法王、马可是摩距辞法王、约翰唤成瑜翰法王;教堂叫作“寺”;大主教叫“大法王”;教士自然叫作“僧”。上帝的称呼则取叙利亚文Alaha音译,叫作“皇父阿罗诃”,亦有按照道教规则,以“天尊”称之。
在中国佛教及道教影响下,景教有发展成综合主教(Syncretism)的倾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作者景净曾着有《志玄安乐经》,教导世人如何得到安乐。经文按照儒家经典《中庸》的格式撰写,渗入“无为”、“清净”等中国哲学概念,经文曰:“无动无欲,则不求不为。无求无为,则能清能净。能净能净,则能晤能正。能晤能证,则遍照遍境。遍照遍境,是安乐缘。”
中国化景教基本教义
中国化景教基本教义:
不承认玛利亚为天主之母。
不用圣像,但保留十字架。
不承认罗马教派所谓:死后涤罪说。但崇拜祖先。
反对化体说。
食素,教务人员不吃肉。
教务总管,由选举产生。
景教的教会组织
在八世纪末的时候,提摩太一世主教长在位时就己经奠定了,中世纪景教在跨越亚洲大陆的发展基础。为了使得教会内部的组织更加的清楚,而且行政稳定性更好,宣教的工作更有果效,提摩太一世就将主教团和总主教的上层结构重新的组合,分别选出负责教会内部的都主教和负责宣教的都主教。
内部都主教
负责教会内部的行政事物,但始终听命于主教长。当主教长去世之后,负责统理挑选新主教长的过程。
宣教都主教
更准确的名称是“对外都主教”,他们是负责对外方面的宣教事物,也因为他们位于一个较偏远的地区,所在选举主教长的时也都无法参加,所以他们基本上都不受到波斯母会的影响。
在当时主要都主教是位于“雷尔”就是现在的“德黑兰”,而更早之前,因为提摩太一世的重组而经由选择诞生变为负责宣教的位置,是在里维达沙(是通往印度的途中)和木鹿(是往中国的途中)。而提摩太一世也替西藏和沙巴蒒也设立了新的宣教的都主教。在蒙古统治的时间,沿着丝绸之路设置了五个都主教处:哈烈、撒马儿汗、喀什格尔、艾马力和位于畏吾儿境内的纳加夫,后者在喀什格尔以北。而最后在忽必烈的统治期间,在中国的北京蒙右新都设了一所都主教处。而在那个时候宣教都主教则可以获得权力可以在自己的辖区内可以按立成新的主教,而宣教主教也可以在当中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会吏长来协助他,他们通常都是从当地的神职人员中选出来的。[10]
中国景教文物
福建泉州出土大批景教文物:
1619年意大利耶稣会士艾儒略在泉州发现景教碑。
1940年泉州出土汉文、叙利亚文也里可温碑。
1941年泉州出土回纥文景教徒墓碑。
1943年、1946年泉州出土叙利亚文景教墓碑。
1946年泉州出土景教徒墓档垛石。
1948年泉州出土八思巴文景教碑。
1953年泉州出土奉使波斯碑。
1975年泉州出土景教徒拱形墓碑。
1984年泉州出土管理泉州路也里可温碑。
此外在中国各地也出土不少景教文物:
1908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敦煌发现景教写本《景教三威蒙度赞》、《尊经》。
敦煌《序听迷诗所经》、《志玄安乐经》
洛阳附近出土波斯人阿罗汉墓碑。
扬州出土四块景教徒墓碑。
新疆霍城出土叙利亚文墓碑。
新疆高昌《棕枝主日》景教壁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19 17:40 , Processed in 0.451821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