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02|回复: 7

[历史文化♡] 竞猜  古老的建筑  √已有答案√欢迎扩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6 15: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地点?文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15: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神庙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



   为了纪念早年的奥古斯都(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克委帕特拉(埃及艳后),由奥古斯都大帝的女婿、屋大维的副手、曾先后三任罗马总督的马尔库斯·维普萨纽斯·阿格里帕于公元前27 年主持,在罗马城内建造了一座庙,献给“所有的神”,因而叫“万神庙”。公元80年被焚毁。后来最喜欢做建筑设计的阿德良皇帝(117~138年在位)把它重建(120~124年)。到3世纪初,又由卢丘斯·塞蒂缪斯、塞韦鲁斯和卡拉卡拉两个皇帝改建。公园655年被拜占庭皇帝康斯坦士二世(Constans)抢去。罗马皈依天主教后,万神庙曾一度被关闭。公元608 年,教皇博理法乔四世将它改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到了近代,它又成为意大利名人灵堂,国家圣地。





   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平面式圆型的,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园洞,可能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从园洞进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穹顶的外面覆盖着一层镀金铜瓦。(公元8世纪时,教皇格里高利三世(GregoryⅢ)用铅瓦覆盖)

   穹顶的材料有混凝土,有砖,混凝土用浮石作骨料。大概是先用砖沿球面砌几个大发券,然后才浇筑混凝土的。这些发券的作用是,可以使混凝土分段浇筑,还能防止混凝土在凝结前下滑,并避免混凝土收缩时出现裂缝。为了减轻穹顶重量,越往上越薄,下部厚5.9米,上部1.5米。并且在穹顶内面做五圈深深的凹格,每圈28个。

   墙厚6.2米,也是混凝土的。每浇筑1米左右,就砌1层大块的砖。墙体内沿圆周发8个大券,其中7个是壁龛,一个是大门。龛和大门也减轻了基础的负担。基础深4.5米,底厚7.3米。基础和墙的混凝土用凝灰岩和灰华石作骨料。

   万神庙门廊高大雄壮,也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它面阔33米,正面有长方形柱廊,柱廊宽34 米,深15.5 米;有科林斯式石柱16 根,分三排,前排8 根,中、后排各4 根。柱身高14.18米,底径1.43 米,用整块埃及灰色花岗岩加工而成。柱头和柱础则是白色大理石。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直径为43.4米的万神庙大圆顶的世界纪录,直到1960年才被在罗马所建的直径达100米的新体育馆大圆顶打破。

   外墙面划分为3层,下层贴白大理石,上两层抹灰,第三层可能有薄壁柱作装饰。下两层是墙体,第三层包住穹顶的下部,所以穹顶没有完整地表现出来。这大概是为了:第一,减少穹顶的侧推力的影响;第二,把墙加高,体型比较匀称;第三,当时还没有处理饱满的穹顶的艺术经验,也没有这样的审美习惯。

   神庙本身正面也呈长方形,平面为圆形,内部为一由8 根巨大拱壁支柱承荷的圆顶大厅。这个古代世界最大的穹顶直径43.3 米,正中有直径8.92米的采光圆眼,成为整个建筑的唯一入光口。大厅直径与高度也均为43.3米,四周墙壁厚达6.2 米,外砌以巨砖,但无窗无柱。据说,万神庙是第一座注重内部装饰胜于外部造型的罗马建筑,但原有部分青铜与大理石雕刻失之于外国掠夺或移用于后建的罗马建筑,外部的瑰丽红石也已不翼而飞,失去昔日的风采。现唯神庙入口处的两扇青铜大门为至今犹存的原物,门高7米,宽而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门。



   大厅四壁神龛供奉着天主教圣人,厅中有多座祭台。右面开始第一座上有圣母给圣尼各老显圣的画像。第二座祭台上有圣母领报像,为名画家梅乐索的杰作,其左右还有两尊天使石像,由贝尼尼雕刻。第三座祭台因壁画剥落,无从考证。祭台后面是意大利开国皇帝埃马努埃尔陵墓。第四座祭台上有罗西雕刻的圣亚纳与圣母童年时的塑像。第五座祭台名为“仁爱圣母”。

   在正中祭台之后,还有“十字架祭台”和“圣母石像”祭台,后者下面则是著名画家拉斐尔墓,简单而又朴实,上面刻着他的好友、大主教本博为他写的碑文。墓两侧有两个小壁龛,曾置有拉斐尔及其未婚妻玛丽亚·比必娜像,现已不存。由石像祭台往前,是意王翁贝托与皇后玛尔盖里塔陵墓,由沙可尼设计。这里还有圣女依尼斯祭台和圣若瑟祭台,后者供有圣若瑟石像,是罗西1550 年的作品。在左右墙上还有耶稣圣诞与“三王”来朝壁画和圣若瑟梦游与逃往埃及的浮雕等。

   虽然万神庙是献给所有的天神的,它也曾供奉过古罗马最伟大的两位英雄的铜像,即恺撒和奥古斯都(屋大维)。皇帝们也曾经在庙里举行过一些政治性的公共活动。[/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6 16: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神庙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

为了纪念早年的奥古斯都(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克委帕特拉(埃及艳后),由奥古斯都大帝的女婿、屋大维的副手、曾先后三任罗马总督的马尔库斯·维普萨纽斯·阿格里帕于公元前27 年主持,在罗马城内建造了一座庙,献给“所有的神”,因而叫“万神庙”。

公元80年被焚毁。后来最喜欢做建筑设计的阿德良皇帝(117~138年在位)把它重建(120~124年)。到3世纪初,又由卢丘斯·塞蒂缪斯、塞韦鲁斯和卡拉卡拉两个皇帝改建。公园655年被拜占庭皇帝康斯坦士二世(Constans)抢去。罗马皈依天主教后,万神庙曾一度被关闭。

公元608 年,教皇博理法乔四世将它改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到了近代,它又成为意大利名人灵堂,国家圣地。

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神庙本身正面也呈长方形,平面为圆形,内部为一由8 根巨大拱壁支柱承荷的圆顶大厅。

这个古代世界最大的穹顶直径43.3 米,正中有直径8.92米的采光圆眼,成为整个建筑的唯一入光口。

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可能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从园洞进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

穹顶的外面覆盖着一层镀金铜瓦。(公元8世纪时,教皇格里高利三世(GregoryⅢ)用铅瓦覆盖)四周墙壁厚达6.2 米,外砌以巨砖,但无窗无柱。

穹顶的材料有混凝土,有砖,混凝土用浮石作骨料。大概是先用砖沿球面砌几个大发券,然后才浇筑混凝土的。这些发券的作用是,可以使混凝土分段浇筑,还能防止混凝土在凝结前下滑,并避免混凝土收缩时出现裂缝。为了减轻穹顶重量,越往上越薄,下部厚5.9米,上部1.5米。并且在穹顶内面做五圈深深的凹格,每圈28个。

墙厚6.2米,也是混凝土的。每浇筑1米左右,就砌1层大块的砖。墙体内沿圆周发8个大券,其中7个是壁龛,一个是大门。龛和大门也减轻了基础的负担。基础深4.5米,底厚7.3米。基础和墙的混凝土用凝灰岩和灰华石作骨料。



万神庙门廊高大雄壮,也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它面阔33米,正面有长方形柱廊,柱廊宽34 米,深15.5 米;有科林斯式石柱16 根,分三排,前排8 根,中、后排各4 根。柱身高14.18米,底径1.43 米,用整块埃及灰色花岗岩加工而成。



柱头和柱础则是白色大理石。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直径为43.4米的万神庙大圆顶的世界纪录,直到1960年才被在罗马所建的直径达100米的新体育馆大圆顶打破。

外墙面划分为3层,下层贴白大理石,上两层抹灰,第三层可能有薄壁柱作装饰。下两层是墙体,第三层包住穹顶的下部,所以穹顶没有完整地表现出来。这大概是为了:第一,减少穹顶的侧推力的影响;第二,把墙加高,体型比较匀称;第三,当时还没有处理饱满的穹顶的艺术经验,也没有这样的审美习惯。

据说,万神庙是第一座注重内部装饰胜于外部造型的罗马建筑,但原有部分青铜与大理石雕刻失之于外国掠夺或移用于后建的罗马建筑,外部的瑰丽红石也已不翼而飞,失去昔日的风采。现唯神庙入口处的两扇青铜大门为至今犹存的原物,门高7米,宽而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门。

大厅四壁神龛供奉着天主教圣人,厅中有多座祭台。右面开始第一座上有圣母给圣尼各老显圣的画像。第二座祭台上有圣母领报像,为名画家梅乐索的杰作,其左右还有两尊天使石像,由贝尼尼雕刻。第三座祭台因壁画剥落,无从考证。

祭台后面是意大利开国皇帝埃马努埃尔陵墓。第四座祭台上有罗西雕刻的圣亚纳与圣母童年时的塑像。第五座祭台名为“仁爱圣母”。

在正中祭台之后,还有“十字架祭台”和“圣母石像”祭台,后者下面则是著名画家拉斐尔墓,简单而又朴实,上面刻着他的好友、大主教本博为他写的碑文。墓两侧有两个小壁龛,曾置有拉斐尔及其未婚妻玛丽亚·比必娜像,现已不存。

由石像祭台往前,是意王翁贝托与皇后玛尔盖里塔陵墓,由沙可尼设计。这里还有圣女依尼斯祭台和圣若瑟祭台,后者供有圣若瑟石像,是罗西1550 年的作品。在左右墙上还有耶稣圣诞与“三王”来朝壁画和圣若瑟梦游与逃往埃及的浮雕等。

虽然万神庙是献给所有的天神的,它也曾供奉过古罗马最伟大的两位英雄的铜像,即恺撒和奥古斯都(屋大维)。皇帝们也曾经在庙里举行过一些政治性的公共活动。



古罗马建筑艺术之万神庙




一、古罗马建筑艺术



古罗马艺术是从公元前2-公元4世纪初在罗马帝国发展起来的。从公元前4世纪末开始,罗马已经成为独立自主的共和国,因此是花了三个多世纪才从希腊和埃特鲁斯坎艺术中解脱出来的。而它在古希腊艺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天才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和结构,在好几个世纪之中,在帝国全境,放射着奇光异彩。所以说,古罗马艺术是古希腊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古罗马艺术涉及建筑、雕塑、绘画、装饰等方面,而古罗马建筑艺术则是罗马人在艺术上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个分支。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艺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达到极盛时期,是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等公共建筑。其中,宗教建筑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在罗马帝国,宗教建筑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上帝的威力,而且还有以奥古斯都作为开端的皇帝。另外,神庙也经常用于对神化的皇帝的崇拜,因此,罗马神庙都是四周假柱廊式的,它的装饰在外表上看黯淡无光,在内部却极尽豪华之能事。但是,古罗马的神庙建筑,并不象古希腊时期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古罗马人侍奉的神灵比较灵活,常常是直接取自希腊的神话传说,改个名字就成为自己民族的神灵。随着罗马领土的扩张,其他民族所信奉的神明往往会被他们拿来所用,吸收到自己的宗教中来。罗马人喜欢把诸神集中起来供奉,在一所神庙同时设几个神殿,罗马的万神庙就是一座供奉宇宙诸神的庙宇,同时它也是古罗马建筑艺术在民用建筑领域实现的革新发展到宗教建筑上的典型代表。



二、万神庙——圆形的神庙



万神庙,又称潘提翁神殿,是古罗马的建筑杰作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物。它始建于公元前3 世纪的阿格里巴时代,是当时的罗马执政官阿格里巴为庆祝亚克兴战役获胜,向其岳父奥古斯大帝表示敬意之作,后毁于公元80年发生的火灾。到了公元2世纪初,阿德里亚诺皇帝在原址上进行了重建。而以后的哈德良皇帝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整修。他命人在柱顶过梁上刻写上铜质的刻文,记述了神庙兴建的原委。万神庙基本成为我们现在所见的样式。这座神庙是继希腊神庙艺术的又一发展,其特点是充分利用拱券技术,这种建筑结构最初来自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罗马人使希腊柱式结构与拱券创造性结合在一起,作为拱券式殿堂建筑,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圆顶建筑之一。



万神庙是一座带有穹顶的圆形神庙,它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的代表,也是古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成就。整个建筑由一个矩形的门廊和神殿两大部分组成的。门廊宽33.5 米、深18米,排列着16根由大理石和花岗石制成的科林斯式柱子。柱子高12.5米,底部直径约为1.43米,柱头上部是藤蔓似的涡卷,下面是复杂细致的茛苕花的茎叶图案。挺拔优美,庄严高贵,它们支撑着一个半三角形希腊式的檐墙。从前墙上有一幅铜刻浮雕做装饰,描述的是巨人们与神作战的情景。前廊的天花板,以前是用铜板遮盖。万神庙神殿由8 根巨大的拱壁支柱承荷。四周墙壁厚达6.2 米,上面没有一个窗子。外面砌以巨砖,内壁沿圆周有8个大壁龛,用以减轻墙体重量和装饰墙面。这种极其富有创造性的建筑结构,对中世纪,以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的宗教建筑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神殿上部的圆顶是一个完美浑圆的半球体,这是整个建筑物最精彩绝妙的部分。



这个古代世界最大的穹顶直径达43.3 米,垂直的顶高也为43.3 米,与直径相等,穹顶顶部厚为1.50 米。穹顶的建造使用了极为简单的传统手法。在一个木壳模子上面,一层层地仔细铺上鹅卵石和沙浆,经过一段干燥的时间后脱模。穹顶安放在极为牢固的墙上,垂直推力被支撑拱系统转移,这些拱藏在立柱后面圆柱形墙面之中。每个支撑点之间都安排了壁龛,每个壁龛的空间中又有两根立柱使其层次丰富。穹顶从内部空间的半截处开始升起。在外部这个高度上则建有环绕简直物一圈的檐口。穹顶中分五行排列着145个小藻井,它们的大小按照数学上的计算规律递减,把人们的目光向上吸去,吸向位于穹顶顶端的巨型圆洞窗。阳光则由此进入,就如同太阳一样普照大殿。穹顶象征着浩瀚的天宇,圆顶上的洞孔则象征着人与上天的联系。神明可由此降入庙内,而圆顶下教徒们虔诚的祈祷也能从这里自由地直升上天庭。当天光倾泻而下,照亮神殿四壁,并柔和地贴着大理石游弋,仿佛传递着来自天国的福音,万神庙内的神灵以及圣人亡灵都在这天堂之光的庇佑下得到安息。建筑史家评论万神庙神殿的圆顶说“它是把古希腊的回廊移进了室内的结果”,体现着罗马神庙建筑中典型的帝国风格。在现代结构出现以前,万神庙一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空间建筑。



万神庙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古罗马高超发达的拱券艺术,加大了神庙的内部空间,营造出壮阔宏大的风格,显示了古罗马人卓越的建筑工程技术,也体现了古典建筑和谐、稳定和庄严高贵的特色。这种简洁洗练,和谐大方、恢弘浩大的建筑样式,错落有致、和谐美观、别具韵意的建材排列,使万神庙产生一种崇高的美感。同时,与希腊设计的建筑不同的是,希腊设计的建筑是为了从外部观看的,而人们也是聚集在神庙前面的祭坛周围,观看献祭仪式的,而罗马人则相反,他们用万神庙创造了一个内部环境,信徒们在殿内聚会,通过与外部世界的隔绝来和上界天神心灵相通。



历经千年之后,万神庙依然具有很大的魅力。司汤达把它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化身。而雪莱在表达他的“景仰之情”时也写道:“万神殿的效果正好与圣彼得大教堂相反,虽然它的规模不及圣彼得大教堂的1/4,但却展示了宇宙的形象;它的比例如此完美,在人们注视着那天际般的穹顶时,关于它的体量的概念不复存在。它向天空敞开着,它那宽广的穹顶由处于永恒变化之中的外部世界所照亮。正午的云彩掠过它的上空,晴朗的夜空星星在闪烁,静静地纹丝不动,或是在云层中随着月亮移动。我们在月光下观赏它……”。



万神庙已经在建筑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1800年来,万神庙的主题:一个神庙式进口后面的一个高耸而有穹顶的圆形大厅,已成为整个西方建筑所效仿。而古罗马这一伟大的成就依然活跃在我们的日常视野之中——教堂、清真寺、犹太教会堂、乡间别墅,以及君主制、独裁制或民主制国家的首都。它宣告了古罗马在建筑艺术方面的飞跃发展,传遍了全世界。



三、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比较研究



一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建筑类型和相应的形制、风格,反映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阶层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因而,宫殿、庙宇、佛寺、教堂、陵墓等,不但代表着主流文化,而且代表着一个时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早有迟,有快有慢,每个国家的建筑艺术通常不在一个水平上,因此各个国家的建筑艺术也各有特色。



古代建筑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体察古代建筑的形式美和情绪意境的同时要把建筑和它的文化土壤联系起来。建筑具有与文化整体的深层同构对应关系,古代中国北京宫殿就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晚期高度发展的专制集权意识和后期一整套儒学宗理观念,而古罗马建筑中的万神庙则体现了强烈的帝王意识,是罗马世界中心意识在宗教和建筑上的双重表现。所以说,不同的文化内涵促成了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



古代建筑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建筑的艺术风格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原始社会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在奴隶社会里,以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形成,后期出现了瓦屋彩绘的豪华宫殿。经过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建筑逐步形成了一种成熟的独特体系,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创造与贡献。而古罗马建筑艺术是古希腊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是古希腊建筑的沿袭,直到公元前2世纪才开始慢慢地独立发展起来。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以大型公共建筑为代表,产生于天然火山灰水泥的混凝土拱券结构上。万神庙就是古罗马建筑艺术中混凝土拱券结构的典型代表。因此,不能脱离材料和结构特点去认识一种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古罗马建筑艺术的不同,就体现了这一点。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6 16: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神庙,罗马的另一象征万神庙是罗马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最受欢迎的历史古迹之一。它位于古城中心,已于1980年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人们坐在喷泉四周。有的读书,有的聊天,尽管已是隆冬时节,仍有人在吃一种顶端带有掼奶油的冰咖啡,这是附近一家咖啡店的特产。在这处于罗马历史中心的圆形广场上,二十四小时都有四处观光的游客、罗马人和无处不在的鸽子,人们常常坐在这巨大的巴罗克喷泉脚下休息,这里水流不断,顶端是一座来自遥远的伊希斯神庙的真正的埃及方尖碑。
  马路对面矗立着一座人们已熟视无睹的宏伟的圆形穹顶建筑物--万神庙,呈现在广场的是它那30多米宽的大理石和花岗岩柱廊。过往的人们似乎对它神秘的存在及古老神圣的氛围无动于衷,尽管它保存得非常完好。你甚至会感到这一切都很自然。
  万神庙建于公元前27年,正值罗马共和国衰落到帝国兴起的动荡时期,尤利乌斯·恺撒的义子屋大维同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争斗不休;从那时起,它就矗立在那儿。有些导游将它称为继圆形剧场之后的"罗马的另一象征"。正是在罗马的中心,万神庙建造、改建,并历经许多个世纪的变迁。也许正因为它像一条贯通古今连续不断的金线,它才成为今天这座伟大城市的自然组织部分。
  一、一座熟悉的庙宇
  最早的万神庙正如它的希腊名字所表示的,是"众神之庙"。随着罗马本身的变化--早期和晚期帝国的首都西罗马帝国的首都,教皇的罗马反宗教改革的巴罗克时期的罗马,梵蒂刚城,以及从1870年起成为意大利首都--万神庙的外观在许多个世纪里也不断地改变。一些重大事件标志着罗马历史的每个阶段。
  原来的万神庙带有中央圣坛和柱廊,同希腊庙宇相仿。哈德良皇帝将起初的长方形建筑改建成现在的圆形。
  公元609年发生了最重大的功能性变化,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决定将它修复,用于基督教崇拜,并称之为圣玛丽亚殉道者教堂。
  万神庙的历史并非风平浪静。教皇乌尔班七世命人除去它的青铜雕塑,将之熔化,用于圣彼得大教堂的尖顶,后来,伟大的反宗教改革运动建筑师贝尔尼尼又在三角墙两端加了两个小尖塔,不久即被罗马人称为"猴子的耳朵"。
  1980年,万神庙和罗马历史中心被列入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理由如下:"从传说的公元前753年建城之日起,罗马就同人类的历史紧密相连。它曾是统治地中海世界达五个世界之久的帝国的首都,后来又成为基督教世界的首都,今天仍然履行着这些重要的宗教和政治功能。"轻轻松松负载了这两千年历史的万神庙就是一个历史的活的见证。
  很自然,大多数人最初对万神庙感兴趣,是因为它既是历史古迹,又是一座博物馆。它是众多不朽人物、艺术家和国王的永久的憩所,其中包括统一的意大利的第一个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其子亨伯特一世,以及亨伯特的王后,萨伏伊王室的玛格丽塔。数年前,将意大利最后一位国王的遗体移入万神庙的计划在意大利舆论界引起了争论,至今尚未平息。万神庙中还有拉斐尔的灵柩,他一直被看成是最伟大的画家,他的天才赋予罗马如此多的美。另外一些埋葬于此的艺术家有乔瓦尼·达·乌迪内,佩林·德尔·瓦加,安尼巴利·卡拉齐,塔代奥·祖卡里和巴尔达萨雷·佩鲁齐。
  二、活的古迹
  万神庙还是罗马人和来罗马观光的人们所喜爱的约会场所。罗马交通堵塞情况令人生畏,很难遵守时间;最微小的事故都可能让你迟到半个小时。人们常常安排在一个可以坐下来等待的熟悉的地点见面。带有16根高耸的花岗岩柱和白色大理石三角墙的万神庙柱廊,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季,还是在夏日或冬日的倾盆大雨中--这种雨同伦敦的毛毛雨和巴黎的细雨截然不同--都是理想的藏身之处。人们先在那里碰面,再去电影院、逛商店或谈生意。从3月到10月一直戴着太阳镜的衣冠楚楚的年轻人聚集在万神庙两侧的墙根下。他们坐在那里等人,一边看报纸、聊天、吃冰淇淋。
  万神庙处在一个生机勃勃的地区的中心,这里不仅靠过去维持其声誉,而且也是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在这个意义上,罗马历史中心很幸运地不同于许多别的城市,后者作为活的社区已经毁灭,已经献身于自身的美的祭坛。这么多人的生活场所变成了献给过去的无生命的博物馆!也许有一天我们应该决心保护那些城市美的典范,使他们不致变成博物馆的残片,并防止传统城市社区中生命力的衰竭。
  幸运的是,罗马历史中心并不是一个旅游展示点。经济生活在博物馆和游客之外照常进行。万神庙所在街区生气勃勃,有比萨饼摊,简朴的长寿食品店、禅宗教派中心、工艺品商店、书店和珠宝店。马德莱娜大街上有许多极好的著名的冰淇淋商店,其中一家在数年前抛出了一种轰动一时的甘草冰淇淋,还有富于传统色彩的焦利蒂店,它那法兰西风格的小圆桌、文雅机敏的侍者,以及风味和食具均逾百年而不变。议会大厦就在附近。铺有"小圣石"或称"小圣彼得"的街道禁止汽车通行,但喧闹的杂技表演般的脚踏车和满载游客的马车则畅行无阻。
  夏天,万神庙石墙的浅棕色与周围建筑的红色和赭色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非洲"氛围,石缝间长出的青草更加强了这一效果。
  三、崇高的存在
  万神庙是古迹、聚会场所,也是庇护所,但还不止于此。它庄严,但并不孤立;它的神秘为四周的一切带来了光芒和深远的意义。不仅仅圆形广场,远在那些狭窄的、铺满卵石的街道上,从野猫到时装店,一切都多多少少被它那如诗在壮美所照亮。正如海德格尔在《Holzwege》中谈到一座希腊庙宇时所说的,这样的建筑"将它们主要的特征赋予事物,将它们关于自身的思想赋予人。"在万神庙周围,世俗的与崇高的事物融为一体。
  但是,即使万神庙不存在,罗马历史中心也仍将是全世界最美的地点之一,四周尽是奇异的景点、建筑物与古运,帝国时代的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教皇的罗马和意大利复兴运动的罗马在此相遇相交。从万神庙移开视线并非要避开它的神奇。在这里,美几乎无处不在,它是不动声色的、平静的、隐秘的。在罗马,过去不权是记忆。四个世纪以前的喷泉仍然存在,为行人提供饮用水,清闲空气,带来愉悦。同17世纪一样,教堂仍然对大众开放,这里有一天至少举行两次弥撒的基督教堂,有社会活动中心和救济中,人们把手插在兜里,骑着单车或脚踏车来往于这迷人的市区,时而停下来坐在大理石长椅上,这些巴罗克时期的石椅骄傲地负载着它们400年的历史。
  离万神庙不远是从反宗教改革以来就未曾改变过的拿沃那广场。更近一些是美丽的圣·路易吉·德·弗兰切西教堂,内有卡拉瓦乔的绘画。对面是密涅瓦广场,斯汤达曾经住在那里。在圣玛丽亚教堂前面有一座埃及方尖碑,顶上是一头小象,罗马人戏称其为"小鸡",还有守护圣凯瑟琳之墓的一座哥特式建筑和一个小型博物馆。距万神庙不远还有意大利议院所在地马达马大厦、奥古斯都的陵墓、斯帕尼亚广场和圣伊尼亚齐奥广场。这也许说明了为什么在不朽的罗马城中有这么多货源充足的鞋店。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6 16: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罗马万神庙(Pantheon)

地点:Rome,意大利
建造(或竣工)年代:公元118年~128年
设计者:Hadrian(罗马皇帝)
结构及主要材料:砖、石及混凝土承重墙及穹顶结构
风格:古罗马神庙
主要特征:早在公元前就有了万神庙,而遗留至今的万神庙是在旧址上重建的。现存的万神庙的主体建筑由圆筒形承重墙和上面的半球形穹顶构成,穹顶起拱位置的高度相当于外墙上第二层装饰檐口的高度。圆筒形大厅的内径(除去装饰层)与半球形穹顶的内径均为43.8m,屋顶的圆孔直径为8.9m。圆形大厅的面积约1500平方米,容积约53000立方米,圆形顶窗的面积为63平方米,顶窗投射下来的巨大光斑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移动,使人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另外,万神庙的结构处理也是非常精湛的:墙面的众多壁龛有效利用了墙体的厚度,穹顶内面的凹进形排列将装饰与减轻穹顶自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厚达6m的墙也并非实芯,很多部位的内部是由砖拱券构成的。在比例尺度方面,许多万神庙的建筑元素之间采用了所谓“黄金比”关系……。总之,无论在建筑艺术还是技术方面,万神庙都可称是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杰作。[/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6 16: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幅中神庙铭文的意思:

]
爲了紀念亚克兴海战,阿格里帕建造了日後被稱為万神庙(Pantheon)的建築(80年被燬)。皇帝哈德良用阿格里帕的設計建造了他自己的萬神廟(留存至今,有銘:M·AGRIPPA·L·F·COS·TERTIVM·FECIT,即“馬克·阿格里帕,Lucius 之子,在他的第三個執政官任期建造”)。[/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6 16: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神殿,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位于罗马市中心

知识相关链接:

  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公元80年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毁,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重建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现今所见的万神殿主体建筑是亚德里亚诺大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为43.4米高的圆形堂,其内仍供奉罗马的所有神袛。公元609年万神殿被赠予教皇,随即改为天主教堂,将多尊圣骸保存于内,更名为圣玛丽亚教堂,后拉特朗协约将其定位意大利国立教堂。也正是因此,万神殿才在后来幸存下来,没有被视为异教建筑而毁灭。
  万神殿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杰作。万神殿的底平面直径也为43.4米,与高度相等。万神殿下半部为空心圆柱形,从高度一半的地方开始,上半部为半球形的穹顶,穹顶的墙面厚度逐渐减小,其下方墙厚6米,与万神殿下半部墙壁等厚,到顶部则递减为1.5米。为使穹顶墙厚的递减更有利于万神殿整体建筑的稳固,万神殿穹顶内壁被整齐划分为5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凿凹陷,不仅使墙厚的递减更为合理,也增加了万神殿内部的美观性。
  万神殿的装饰风格前后发生过很大变化。供奉诸神时期的描画神人大战的铜雕等大量装饰,在改为教堂后被大面积更替,原有的屋大维与阿戈利巴的雕像也已不在。神殿入口的青铜大门,原与穹顶和门廊天花板所覆的镀金铜瓦互为呼应,现今铜瓦早已用作他途,只留雕工精美的青铜大门镇守那一份已逝的气势。万神殿内宽广空旷,无一根支柱,穹顶顶部开有直径9米的圆洞,这是整个万神殿内唯一的光源来源。
  万神殿内的七座壁龛,分别供奉战神和朱利奥·凯撒神明和英雄,除壁龛外,殿内还有很多神明和英雄的雕像。万神殿内侧面的小堂,是拉斐尔、意大利国王埃玛努埃尔二世、翁贝尔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玛尔盖丽妲王后等重要人物的长眠之地。[/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3-6 16: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万神庙,又称潘神庙。

意大利万神庙(图示)

位置

   万神庙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


建造及改建

   为了纪念早年的奥古斯都(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克委帕特拉(埃及艳后),由奥古斯都大帝的女婿、屋大维的副手、曾先后三任罗马总督的马尔库斯·维普萨纽斯·阿格里帕于公元前27 年主持,在罗马城内建造了一座庙,献给“所有的神”,因而叫“万神庙”。公元80年被焚毁。后来最喜欢做建筑设计的阿德良皇帝(117~138年在位)把它重建(120~124年)。到3世纪初,又由卢丘斯·塞蒂缪斯、塞韦鲁斯和卡拉卡拉两个皇帝改建。公园655年被拜占庭皇帝康斯坦士二世(Constans)抢去。罗马皈依天主教后,万神庙曾一度被关闭。公元608 年,教皇博理法乔四世将它改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到了近代,它又成为意大利名人灵堂,国家圣地。


建造特点


   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重建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平面式圆型的,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按照当时的观念,穹顶象征天宇。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园洞,可能寓意着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某种联系。从园洞进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内部,有一种宗教的宁谧气息。穹顶的外面覆盖着一层镀金铜瓦。(公元8世纪时,教皇格里高利三世(GregoryⅢ)用铅瓦覆盖)

   穹顶的材料有混凝土,有砖,混凝土用浮石作骨料。大概是先用砖沿球面砌几个大发券,然后才浇筑混凝土的。这些发券的作用是,可以使混凝土分段浇筑,还能防止混凝土在凝结前下滑,并避免混凝土收缩时出现裂缝。为了减轻穹顶重量,越往上越薄,下部厚5.9米,上部1.5米。并且在穹顶内面做五圈深深的凹格,每圈28个。

   墙厚6.2米,也是混凝土的。每浇筑1米左右,就砌1层大块的砖。墙体内沿圆周发8个大券,其中7个是壁龛,一个是大门。龛和大门也减轻了基础的负担。基础深4.5米,底厚7.3米。基础和墙的混凝土用凝灰岩和灰华石作骨料。

   万神庙门廊高大雄壮,也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它面阔33米,正面有长方形柱廊,柱廊宽34 米,深15.5 米;有科林斯式石柱16 根,分三排,前排8 根,中、后排各4 根。柱身高14.18米,底径1.43 米,用整块埃及灰色花岗岩加工而成。柱头和柱础则是白色大理石。山花和檐头的雕像,大门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做的,包着金箔。直径为43.4米的万神庙大圆顶的世界纪录,直到1960年才被在罗马所建的直径达100米的新体育馆大圆顶打破。

   外墙面划分为3层,下层贴白大理石,上两层抹灰,第三层可能有薄壁柱作装饰。下两层是墙体,第三层包住穹顶的下部,所以穹顶没有完整地表现出来。这大概是为了:第一,减少穹顶的侧推力的影响;第二,把墙加高,体型比较匀称;第三,当时还没有处理饱满的穹顶的艺术经验,也没有这样的审美习惯。

   神庙本身正面也呈长方形,平面为圆形,内部为一由8 根巨大拱壁支柱承荷的圆顶大厅。这个古代世界最大的穹顶直径43.3 米,正中有直径8.92米的采光圆眼,成为整个建筑的唯一入光口。大厅直径与高度也均为43.3米,四周墙壁厚达6.2 米,外砌以巨砖,但无窗无柱。据说,万神庙是第一座注重内部装饰胜于外部造型的罗马建筑,但原有部分青铜与大理石雕刻失之于外国掠夺或移用于后建的罗马建筑,外部的瑰丽红石也已不翼而飞,失去昔日的风采。现唯神庙入口处的两扇青铜大门为至今犹存的原物,门高7米,宽而厚,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门。

   供奉神位

   大厅四壁神龛供奉着天主教圣人,厅中有多座祭台。右面开始第一座上有圣母给圣尼各老显圣的画像。第二座祭台上有圣母领报像,为名画家梅乐索的杰作,其左右还有两尊天使石像,由贝尼尼雕刻。第三座祭台因壁画剥落,无从考证。祭台后面是意大利开国皇帝埃马努埃尔陵墓。第四座祭台上有罗西雕刻的圣亚纳与圣母童年时的塑像。第五座祭台名为“仁爱圣母”。

   在正中祭台之后,还有“十字架祭台”和“圣母石像”祭台,后者下面则是著名画家拉斐尔墓,简单而又朴实,上面刻着他的好友、大主教本博为他写的碑文。墓两侧有两个小壁龛,曾置有拉斐尔及其未婚妻玛丽亚·比必娜像,现已不存。由石像祭台往前,是意王翁贝托与皇后玛尔盖里塔陵墓,由沙可尼设计。这里还有圣女依尼斯祭台和圣若瑟祭台,后者供有圣若瑟石像,是罗西1550 年的作品。在左右墙上还有耶稣圣诞与“三王”来朝壁画和圣若瑟梦游与逃往埃及的浮雕等。

   虽然万神庙是献给所有的天神的,它也曾供奉过古罗马最伟大的两位英雄的铜像,即恺撒和奥古斯都(屋大维)。皇帝们也曾经在庙里举行过一些政治性的公共活动。


附:巴黎万神庙
   巴黎万神庙本来是献给巴黎的守护神圣什内维埃芙的教堂,后来用作国家重要人物公墓,改名为万神庙。又名先贤祠。

   它的重要成就之一是结构空前地轻。墙薄、柱子细。穹顶是泥的,内径20米,中央有圆洞,可以见到第二层上画的粉彩画。穹顶顶端采光亭的最高点高83米。

   万神庙西面柱廊有六颗19米高的柱子,上面顶戴着山花,下面没有基座层,只有十一步台阶。它直接采用古罗马庙宇正面的构图。

   它的形体很简洁,几何性明确,力求把哥特式建筑结构的轻快同希腊建筑的明净和庄严结合起来,这种想法,明显地是启蒙主义的。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26 07:03 , Processed in 0.420364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