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官网头条:社会主义大学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015年02月04日 10:23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原标题:评论: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他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前不久,中央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结合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对高校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作出了部署,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出了明确任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学习该意见精神座谈会上提出了关于大学课堂教育的具体要求。这一要求,针对的是目前我国高校所面临的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复杂形势和突出问题,切中的是党管意识形态、加强意识形态管理这一关键环节。众所周知,高校是社会思潮汇聚、意识形态交锋的敏感地带,抓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对于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和思想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意义重大。高校的意识形态建设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核心和实质是价值观教育。因此,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务必要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大学教育是一项有责任、有义务的神圣事业,是引导人们追求光明和进步、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实践。大学里所进行的教育,不管是正式的课堂教育,还是课外的校园文化建设,不管是知识教育、技能教育还是思维或者方法教育,背后都包含着价值观,都离不开价值观的控制和指引,也都需要培育和塑造既定的价值观念。那么,大学教育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导向?由于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以及意识形态的分野,不同的人对此肯定也会有不同的回答。不过,基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大学教育决不应造成戕害,决不能指向退化,更不能误导受教育者走向迷茫、困惑和堕落,因此,在大学课堂里所进行的教育固然要在解蔽中启蒙、在沟通中赋予,但这种启蒙和赋予不应消解人心向善、人性向上的天性,而需要给学习对象提供一种积极、进步、光明、科学、向上的价值观,让受教育者受到良性引导和正向指引,形成客观、公正、准确和负责任的价值判断,实现个体品性的淬炼和精神的升华。
课堂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场所,也是传递价值观的神圣殿堂。不论是隐形的还是显性的,不论是技术型的还是思想性的,大学的课堂教育和教学都要创造一种让人们积极起来、向往进步、追求光明和美好的价值导向,这种价值导向对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所能起到的作用是积极而非消极的,是正向而非反向的。失去了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和正面指引,大学课堂教育和教学无疑就会走向其反面,就会造成对学习者的失职和对教育本身的背叛。
在意识形态分野和对立十分明显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大学在其课堂教育尽管姿态纷呈,形式多样,但无不在政权的指导下奉行为其社会核心价值观服务的宗旨,这既是大学教育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或隐或显的大学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职责与使命。捍卫和促进本国的核心价值观,这几乎也是有史以来大学教育的通则,是当今世界各国大学建设和发展的惯例。由于受时代和社会发展中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严峻的意识形态考验,也正经历着社会价值观的变革、转型和重构。当下的大学课堂已经成为了社会思潮冲撞的聚散地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场域。课堂教育和教学中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以什么样的心态和精神面貌传递价值观,不仅关系到教育效果,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受教育者的政治取向。
中国的大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应理所当然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也应当理直气壮地捍卫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利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照此看来,在大学的课堂上,是坚持我们的价值观,还是被西方的错误价值观牵着鼻子走,是正视我们的过去,还是涂抹自己的历史、诋毁民族的英雄,是发出光明的号召,还是宣泄愤懑的怨气,是传递正面的能量,还是为迎合低级、负面、庸俗的心理而售卖漫骂以博取喝彩,这不仅是一个严肃的思想觉悟问题,也是一个严格的政治立场和道德立场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应严守意识形态的阵地,高校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意识形态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牢牢地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价值观传递者和教化者的角色,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把关人。
http://pkunews.pku.edu.cn/xwzh/2015-02/02/content_2873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