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链接:
https://www.douban.com/note/838827985/?_i=6690942ONYXWPL
这个题目是继续教育的一次作业,所以就这次作业写点关于项目式教学的认识,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了,欢迎方家的批评指正。
一
在目前的教育教学的研究中,项目式教学被提及的次数逐渐多了起来。对于项目式学习的具体介绍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有很多相关的介绍,但问题是很少人提及项目式教学思路所依托的文化背景和所服务的社会要求。下面我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项目式教学的理解。
项目式教学主要开展于欧美社会,而欧美社会的教育行为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完成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因为欧美文化中过于强调个体的独特和优先,在群体教育方面,不像东亚文化更强调集体活动的一致性(至于欧美人和东亚人由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认知差异,已经有相关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请感兴趣的老师自行查阅)。所以,项目式教学中强调合作的部分可以完成训练学生之间交流和协作的重要优势。这是项目式教学在欧美地区长时间得以存在的原因之一。
另外,项目式教学本质是一种流程教育,它的几个阶段,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成果展示。这种流程其实是欧美的工作流程。这个流程在商业、工业、金融业等各个行业的顶层工作中基本上是通用的。所以,项目式教学在欧美有着广泛的社会对接——这是它能在欧美地区长时间得以存在的原因之二。而我们的基础教育更注重个人能力的完善和提高,这种基于普及性质的教育,无法实现像欧美那样培养精英的目的,这也就决定了一些在欧美极为普遍的教学活动在国内无法完成“无缝对接”。
项目式学习优点和缺点,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了,这里也就不多说了,我认识的项目式教学其实是主要是以”做中学“的方式展开的,这种方式无疑不利于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容易得不到某一学科知识的专项训练,而且随着项目的达成,成果展示之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那些知识和使用过的技能是否能够得到强化尤其未知。
二
具体到语文学科上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跨学科的项目式教学里,语文的作用主要是在发挥被动记录的作用,即发挥自身的学科的基础性功能。虽说,项目式教学里有理解项目、项目讨论和工作交流的要求,但项目式教学本身并不负责教会学生如何理解、如何讨论和怎样交流的工作。也就是说,语文学科的训练的重点应该在如何理解、如何讨论和怎样交流上为项目式教学提供支撑。
至于课文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应文本进行梳理和探索的过程,表面上是信息是从课文向每个学生的流动,但本身理解,分析,知晓,运用就是一个项目,一篇篇课文也就是一个个项目,只不过这些项目的完成是需要每一个学生自己独自完成的。因为学生的学习有着相同的信息源,所以所有学生在最终会得到系统且相似的训练。这种训练完全有别于项目式学学习过程中的浅尝辄止和浮光掠影。也就是说,课文教学在训练学生语文能力上能更集中,更紧凑地完成教学任务。
这些年来,我们从欧美趸来不少陌生的概念和术语,什么建构主义、对话教学、解放的教育学、核心素养等等等等,其中也包含了项目式教学,的确,欧美教育研究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一定要搞清楚弄明白,这些概念的文化背景和他们为欧美社会需求的联系所在。否则,在搬运概念的过程中,就会涌现一知半解,生搬硬套的行为,产生扞格不入,鸡同鸭讲的争论,最后由于盲动盲从而落得个一地鸡毛的结果。
三
我接触项目式教学是从阅读方帆老师《我在美国教中学》一书开始的,书中方老师为暑期补课的学生设计了一个生物方面的情境任务,应该算是项目式教学的成功案例吧——感兴趣的老师可以找来相关章节阅读一下。而在当年的k12论坛里方老师还提到了另一个有趣的案例,他的一位同事是一位担任学生数学课教学老太太,整天不教学生学生数学知识,只是搞数学人物生平,弄舞台剧展示,最后汇报演出,最后老太太被视为优秀教师。方老师认为这个老太太其实是不务正业。(大致如此,可能不准确)。
从上面这两个案例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出,单纯以达成项目式教学的流程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一个高于项目式教学的学科标准存在,才可以更好地对项目式教学进行准确的评估。然而,就目前的语文学科发展来说,还很难做到这一点。
所以,我个人建议不要“时兴”的项目式教学研究上下太多的工夫,毕竟我们已经经历过了无数舶来概念和伪概念的洗礼了。一时喧嚣的概念,往往是引导我们快跑的“咕咚”罢了,与在“号召”之下狂奔相比,弄清楚“咕咚”的真相无疑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