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846|回复: 11

[【文史类原创】] 《春秋经传集解》的杜注地名杂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8 10: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粗略的开始,临散的收集,作为开始的引子吧。在读时逐条梳理
一、春秋宋地

《春秋•僖二三》:侯伐宋,围缗。《左传杜注•僖二三》:缗,宋邑。高平昌邑县东南有东缗城。现有二说:山东金乡西北四十里。山东金乡县东北。

《春秋•隐十》:辛巳,取防。《左传杜注•隐十》:高平昌邑县西南有西防城。现:山东金乡西北四十里。

《春秋•隐十》:公败宋师于菅。《左传杜注•隐十》:菅,宋地。现:山东金乡、成武县境。
老桃
《左传•隐十》: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左传杜注•隐十》:老桃,宋地。现:山东济宁县北。
谷丘
《春秋•桓十二》: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左传杜注•桓十二》:谷丘,宋地。句渎之丘,即谷丘也。现:山东荷泽县北,即句渎之丘。
句渎之丘
《左传•桓十二》:公及宋公盟于句渎之丘。现:山东荷泽县北,即谷丘(《左传全译•桓十二》)。

《春秋•隐十》:辛未,取郜。《左传杜注•隐十》:济阴城武县东南有郜城。现有二说:山东成武。山东成武县东南。

《春秋•僖二二》: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杜注•僖二二》:泓,水名。现:河南柘城县。

《春秋•桓十二》:公会宋公于虚。《左传杜注•桓十二》:虚,宋地。现:河南延津县东南。

《春秋•僖二一》: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现:河南睢县东南。
承筐
《春秋•文十一》:叔仲彭生会晋郤缺于承筐。《左传杜注•文十一》:承筐,宋地。在陈留襄邑县西。现有二说:河南睢县。河南睢县南。

《春秋•僖二一》:公会诸侯盟于薄。现:河南商丘县北,即亳。
新城
《春秋•文十四》:公会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晋赵盾。癸酉,同盟于新城。《左传杜注•文十四》:新城,宋地。在梁国谷熟县西。现:河南商丘市西南。

《春秋•隐元》:及宋人盟于宿。《左传杜注•隐元》:宋,今梁国睢阳县。现有二说:河南商丘南郊。河南商丘县附近。
孟诸
《左传•文十》:遂道以田孟诸。《左传杜注•文十》:孟诸,宋大薮也。在梁国睢阳县东北。现有二说:河南商丘南郊。河南商丘县东北。

《春秋•僖二》: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左传杜注•僖二》:贯,宋地。梁国蒙县西北有贯城。贯与贳,字相似。现有二说:河南商丘北郊。山东曹县南。
蒙泽
《左传•庄十二》:万弑闵公于蒙泽。《左传杜注•庄十二》:蒙泽,宋地。梁国有蒙县。现有二说:河南商丘北郊。河南商丘县东北。

《左传•庄十二》:群公子奔萧,公子御说奔亳。《左传杜注•庄十二》:亳,宋邑,蒙县西北有亳城。现:河南商丘北郊。。
黄-
《左传•隐元》:败宋师于黄。《左传杜注•隐元》:黄,宋邑。陈留外黄县东有黄城。 现有二说:河南民权西北内黄集。河南民权县东。
葵丘
《春秋•僖九》: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左传杜注•僖九》:陈留外黄县东有葵丘。现有三说:河南民权西北内黄集。河南兰考县东。河北临漳县西。

《春秋•桓二》: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现:河南旧归德府境。
长丘
《左传•文十一》:以败狄于长丘。《左传杜注•文十一》:长丘,宋地。 现:河南封丘县南。

《左传•庄十二》:群公子奔萧,公子御说奔亳。《左传杜注•庄十二》:萧,宋邑,今沛国萧县。《左传杜注•庄二三》:萧,附庸国。《左传杜注•文十四》:萧,宋附庸。仕附庸还,升为卿。《左传杜注•襄十》:萧,宋邑。《左传杜注•定十一》:萧,宋邑。现有二说:安徽萧县西北。安徽萧县。

《春秋•桓十五》: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袲。《左传杜注•桓十五》:袲,宋地,在沛国相县西南。现有二说:安徽淮北西北。安徽宿县西。
鹿上
《春秋•僖二一》: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左传杜注•僖二一》:鹿上,宋地。汝阴有原鹿县。现有二说:安徽阜阳市南。山东巨野县西南。

《春秋•僖元》: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左传杜注•僖元》:柽,宋地。陈国陈县西北有柽城。荦即柽也,地有二名。现有二说:河南淮阳。河南淮阳县西北。

弄斧到班门,请学士专家门友情支持和参与:
1万豆奖池读书日启动:第一届书香满园读书交流赛拟读书目和读书交流内容拟发表版块提交帖至5月31日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917655
并请赐教
1万豆奖池读书日启动:第一届书香满园读书交流赛规则、预告和讨论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7074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10: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异国同名

齐:《春秋•隐六》:公会齐侯,盟于艾。《左传杜注•隐六》:泰山牟县东南有艾山。
吴:《左传•哀二十》:出居于艾。《左传杜注•哀二十》:艾,吴邑。豫章有艾县。

楚:《左传•宣十二》:王病之,告令尹改乘辕而北之,次于管以待之。晋师在敖、鄗之间。《左传杜注•宣十二》:敖、鄗二山在荧阳县西北。
东夷:《左传•哀十九》:三夷男女及楚师盟于敖。《左传杜注•哀十九》:从越之夷三种。敖,东夷地。

曹:《春秋•桓五》:州公如曹。《左传杜注•桓五》:曹国,今济阴定陶县。
卫:《左传•闵二》:立戴公以庐于曹。《左传杜注•闵二》:曹,卫下邑。

巢:《春秋•文十二》:楚人围巢。《左传杜注•文十二》:巢,吴楚间小国。卢江六县东有居巢城。宗、巢二国,群舒之属。《左传杜注•成七》:巢、徐,楚属国。《左传杜注•成十七》:巢、驾、釐、虺,楚四邑。
卫:《左传•哀十一》:使处巢,死焉。殡于郧,葬于少禘。《左传杜注•哀十一》:巢、郧、少禘,皆卫地。
城鉏
宋:《左传•哀十一》:与之城鉏。《左传杜注•哀十一》:城鉏,宋邑。
卫:《左传•哀二五》:请适城鉏。《左传杜注•哀二五》:城鉏,近宋邑。

齐:《春秋•宣八》:仲遂卒于垂。《左传杜注•宣八》:垂,齐地。
卫:《春秋•隐八》:宋公、卫侯遇于垂。《左传杜注•隐八》:垂,卫地。济阴句阳县东北有垂亭。《左传杜注•桓元》:垂,犬丘,卫地也。

邓:《春秋•桓二》:蔡侯、郑伯会于邓。《左传杜注•桓二》:颍川召陵县西南有邓城。《左传杜注•昭十三》:颍川召陵县西南有邓城。
鲁:《左传•隐十》:盟于邓。《左传杜注•隐十》:邓,鲁地。
东阳
晋:《左传•襄二三》:赵胜帅东阳之师以追之,获晏氂。《左传杜注•襄二三》:东阳,晋之山东,魏郡广平以北。《左传杜注•昭二二》:东阳,晋之山东邑,魏郡广平以北。
鲁:《左传•哀八》: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明日,舍于蚕室。《左传杜注•哀八》:三邑鲁地。
齐:《左传•襄二》:莱子不会,故晏弱城东阳以逼之。《左传杜注•襄二》:东阳,齐竟上邑。
方城
楚:《左传•僖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杜注•僖四》:方城山在南阳叶县南,以言竟土之远。
庸:《左传•文十六》:及庸方城。《左传杜注•文十六》:方城,庸地,上庸县东有方城亭。

莒:《春秋•昭五》: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左传杜注•昭五》:城阳平昌县四南有防亭。
鲁:《春秋•隐九》:公会齐侯于防。《左传杜注•隐九》:防,鲁地,在琅邪华县东南。《左传杜注•庄七》:防,鲁地。《左传杜注•庄二九》:诸、防,皆鲁邑。《左传杜注•襄十七》:防,臧纥邑。
宋:《春秋•隐十》:辛巳,取防。《左传杜注•隐十》:高平昌邑县西南有西防城。

郜:《春秋•桓二》:以郜大鼎赂公。《左传杜注•桓二》:济阴城武县东南有北郜城。《左传杜注•僖二十》:郜,姬姓国。
宋:《春秋•隐十》:辛未,取郜。《左传杜注•隐十》:济阴城武县东南有郜城。

卫:《左传•闵二》: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左传杜注•闵二》:共及滕,卫别邑。
郑:《左传•隐元》:生庄公及共叔段。《左传杜注•隐元》:共国,今汲郡共县。

谷:《春秋•桓七》:谷伯绥来朝。《左传杜注•桓七》:谷国在南乡筑阳县北。
齐:《春秋•庄七》: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左传杜注•庄七》:谷,齐地,今济北谷城县。《左传杜注•成五》:谷,齐地。

虢:《左传•隐三》:王贰于虢。《左传杜注•隐三》:虢,西虢公。
燕:《左传•昭七》:齐侯次于虢。《左传杜注•昭七》:虢,燕竟。

宋:《春秋•僖二二》: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杜注•僖二二》:泓,水名。
吴:《左传•哀十三》:王子地、王孙弥庸、寿于姚自泓上观之。《左传杜注•哀十三》:泓,水名。

滑:《春秋•庄十六》: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左传杜注•庄十六》:滑国都费,河南缑氏县。《左传杜注•成十三》:费滑,滑国都于费,今缑氏县。
晋:《左传•成十七》:郑子驷侵晋虚、滑。《左传杜注•成十七》:虚、滑,晋二邑。滑,故滑国,为秦所灭,时属晋,后属周。
吴:《左传•宣八》:及滑汭。《左传杜注•宣八》:滑,水名。
郑:《左传•庄三》:公次于滑。《左传杜注•庄三》:滑,郑地,在陈留襄邑县西北。
周:《左传•昭二六》:王次于萑谷。庚辰,王入于胥靡。辛巳,王次于滑。《左传杜注•昭二六》:萑谷、胥靡、滑,皆周邑。胥靡、滑本郑邑。

黄:《左传•桓八》:使薳章让黄。《左传杜注•桓八》:黄国,今弋阳县。《左传杜注•庄十九》:黄,嬴姓国,今弋阳县。《左传杜注•僖二》:江、黄,楚与国也。
齐:《春秋•桓十七》: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左传杜注•桓十七》:黄,齐地。
宋:《左传•隐元》:败宋师于黄。《左传杜注•隐元》:黄,宋邑。陈留外黄县东有黄城。

霍:《左传•闵元》:灭耿,灭霍,灭魏。《左传杜注•闵元》:永安县东北有霍大山。三国皆姬姓。
晋:《左传•襄十》:使周内史选其族嗣,纳诸霍人,礼也。《左传杜注•襄十》:霍,晋邑。
蛮:《左传•哀四》:袭梁及霍。《左传杜注•哀四》:梁,河南梁县西南故城也。南梁有霍阳山,皆蛮子之邑也。
棘-楚 《左传•襄二六》:吴于是伐巢,取驾,克棘。《左传杜注•襄二六》:驾、棘、皆楚邑。谯国酂县东北有棘亭。《左传杜注•昭四》:棘、栎、麻,皆楚东鄙邑。谯国酂县东北有棘亭。

鲁:《春秋•成三》:叔孙侨如帅师围棘。《左传杜注•成三》:棘,汶阳田之邑,在济北蛇丘县。
齐:《左传•昭十》:而反棘焉。《左传杜注•昭十》:棘,子山故邑。齐国西安县东有戟里亭。

郑:《左传•桓十一》:祭封人仲足有宠于庄公。《左传杜注•桓十一》:祭,郑地,陈留长垣县东北有祭城。《左传杜注•成四》:氾、祭,郑地。
周:《左传•隐元》:祭伯来,非王命也。《左传杜注•隐元》:祭伯,诸侯为王卿士者。祭国,伯爵也。

晋:《左传•宣十五》: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左传杜注•宣十五》:稷,晋地,河东闻喜县西有稷山。
宋:《春秋•桓二》: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

楚:《左传•昭元》:楚公子围使公子黑肱、伯州犁城犨、栎、郏。《左传杜注•昭元》:栎,今河南阳翟县。三邑本郑地。
周:《左传•桓七》:王迁盟、向之民于郏。《左传杜注•桓七》:郏,王城。

晋:《左传•僖三十》: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卫:《左传•僖二三》:遂取焦、夷,城顿而还。《左传杜注•僖二三》:焦,今谯县也。陈邑。《左传杜注•宣二》:焦,晋河外邑。《左传杜注•昭二二》:焦、瑕、温、原,晋四邑。

绞:《左传•桓十一》: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左传杜注•桓十一》:绞,国名。
邾:《左传•哀二》:伐邾,将伐绞。《左传杜注•哀二》:绞,邾邑。

莒:《春秋•隐二》:莒人入向。《左传杜注•隐二》:莒国,今城阳莒县也。
齐:《左传•昭三》:齐侯田于莒。《左传杜注•昭三》:莒,齐东竟。
周:《左传•昭二六》:阴忌奔莒以叛。《左传杜注•昭二六》:莒,周邑。

卫:《春秋•庄十四》: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左传杜注•庄十四》:鄄,卫地,今东郡鄄城也。《左传杜注•襄十四》:鄄,卫地。《左传杜注•哀二五》:鄄,齐晋界上邑。
周:《左传•成十一》:王使刘子复之,盟于鄄而入。《左传杜注•成十一》:鄄,周邑。

晋:《春秋•襄十九》:叔孙豹会晋士匄于柯。《左传杜注•襄十九》:魏郡内黄县东北有柯城。
齐:《春秋•庄十三》:盟于柯。《左传杜注•庄十三》:此柯,今济北东阿,齐之阿邑。犹祝柯今为祝阿。

卫:《春秋•僖十五》: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左传杜注•僖十五》:匡,卫地,在陈留长垣县西南。
郑:《左传•文元》:使孔达侵郑,伐绵、訾及匡。《左传杜注•文元》:匡,在颍川新汲县东北。
葵丘
齐:《左传•庄八》: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戌葵丘。《左传杜注•庄八》:葵丘,齐地,临淄县西有地名葵丘。
宋:《春秋•僖九》: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左传杜注•僖九》:陈留外黄县东有葵丘。

莱:《春秋•宣七》:公会齐侯伐莱。《左传杜注•宣七》:莱国,今东莱黄县。《左传杜注•哀五》:莱,齐东鄙邑。
鲁:《左传•昭七》:辞以无山,与之莱、柞。《左传杜注•昭七》:莱、柞,二山。

齐:《左传•襄十四》:齐人以郲寄卫侯。《左传杜注•襄十四》:郲,齐所灭郲国。
郑:《春秋•隐十一》:公会郑伯于时来。《左传杜注•隐十一》:时来,郲也。荧阳县东有釐城,郑地也。

赖:《左传•桓十三》:楚子使赖人追之。《左传杜注•桓十三》:赖国在义阳随县。
齐:《左传•哀六》:使胡姬以安孺子如赖。《左传杜注•哀六》:赖,齐邑。

齐:《左传•哀九》:于是乎取犁及辕。《左传杜注•哀九》:犁,一名隰。济南有隰阴县。
卫:《左传•哀十一》:疾使侍人诱其初妻之娣,寘于犁。《左传杜注•哀十一》:犁,卫邑。

楚:《左传•昭元》:楚公子围使公子黑肱、伯州犁城犨、栎、郏。《左传杜注•昭元》:郏县,属襄城。三邑本郑地。《左传杜注•昭四》:棘、栎、麻,皆楚东鄙邑。汝阴新蔡县东北有栎亭。
晋:《左传•襄十一》:秦、晋战于栎。《左传杜注•襄十一》:栎,晋地。
郑:《春秋•桓十五》:郑伯突入于栎。《左传杜注•桓十五》:栎,郑别都也,今河南阳翟县。

梁:《左传•桓九》: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左传杜注•桓九》:梁国在冯翊夏阳县。
蛮:《左传•哀四》:袭梁及霍。《左传杜注•哀四》:梁,河南梁县西南故城也。南梁有霍阳山,皆蛮子之邑也。

潞:《春秋•宣十五》: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左传杜注•宣十五》:潞,赤狄之别种。氏,国,故称氏。
齐:《左传•哀八》:子姑居于潞以察之。《左传杜注•哀八》:潞,齐邑。《左传杜注•哀十七》:潞,齐邑。

晋:《左传•僖十》:吕甥、郄称、冀芮实为不从。
宋:《左传•襄元》:楚子辛救郑,侵宋吕、留。《左传杜注•襄元》:吕、留二县,今属彭城郡。

晋:《左传•宣十五》: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左传杜注•宣十五》:洛,晋地。
戎:《左传•僖十一》:扬、拒、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师。《左传杜注•僖十一》:扬、拒、泉、皋皆戎邑,及诸杂戎居伊水、洛水之间者。今伊阙北有泉亭。
周:《左传•宣三》: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左传杜注•宣三》:洛水出上洛冢领山,至河南巩县入河。

莒:《春秋•隐二》:纪子帛、莒子盟于密。《左传杜注•隐二》:密,莒邑。城阳淳于县东北有密乡。
鲁:《左传•闵二》:莒人归之。及密。
密:《左传•僖十七》:密姬,生懿公
南阳
晋:《左传•僖二五》:晋于是始起南阳。《左传杜注•僖二五》:在晋山南河北,故曰南阳。
卫:《左传•文元》:使告于诸侯而伐卫,及南阳。《左传杜注•文元》:今河内地。
平阳
晋:《左传•昭二八》:赵朝为平阳大夫。《左传杜注•昭二八》:平阳,平阳县。
鲁:《春秋•宣八》:城平阳。《左传杜注•宣八》:今泰山有平阳县。《左传杜注•哀二七》:西平阳。
卫:《左传•哀十六》:卫侯饮孔悝酒于平阳。《左传杜注•哀十六》:东郡燕县东北有平阳亭。
平阴
齐:《左传•襄十八》:齐侯御诸平阴。《左传杜注•襄十八》:平阴城,在济北卢县东北。其城南有防,防有门。于门外作堑横行,广一里,故经书“围”。
周:《左传•昭二三》:晋师在平阴。《左传杜注•昭二三》:平阴,今河阴县。

晋:《左传•庄二八》:蒲与二屈,君之疆也。《左传杜注•庄二八》:蒲,今平阳蒲子县。
卫:《春秋•桓三》:齐侯、卫侯胥命于蒲。《左传杜注•桓三》:蒲,卫地,在陈留长垣县西南。《左传杜注•成九》:蒲,卫地,在长垣县西南。《左传杜注•哀二五》:蒲,近晋邑。

陈:《春秋•隐四》:卫人杀州吁于濮。《左传杜注•隐四》:濮,陈地,水名。
濮:《左传•文十六》: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左传杜注•文十六》:百濮,夷也。《左传杜注•昭元》:吴在东,濮在南。今建宁郡南有濮夷。《左传杜注•昭十九》:濮,南夷也。
许:《左传•昭九》:然丹迁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田益之。《左传杜注•昭九》:以夷田在濮水西者与城父人。

楚:《左传•昭二七》:使公子掩余、公子烛庸帅师围潜。《左传•昭二七》:潜,楚邑,在庐江六县西南。
鲁:《春秋•隐二》:公会戎于潜。《左传杜注•隐二》:潜,鲁地。

楚:《左传•宣十二》:王病之,告令尹改乘辕而北之,次于管以待之。晋师在敖、鄗之间。《左传杜注•宣十二》:敖、鄗二山在荧阳县西北。
晋:《左传•哀四》:国夏伐晋,取邢、任、栾、鄗、逆畤、阴人、于、壶口。《左传杜注•哀四》:鄗即高邑县也。

鲁:《春秋•庄三一》:筑台于秦。《左传杜注•庄三一》:东平范县西北有秦亭。
秦:《左传•僖九》:晋卻芮使夷吾重赂秦以求入。

鲁:《左传•成十七》:使国胜告难于晋,待命于清。《左传杜注•成十七》:清,阳平乐县是。
齐:《左传•哀十一》:国书、高无帅师伐我,及清。《左传杜注•哀十一》:清,齐地。齐北卢县东有清亭。
卫:《春秋•隐四》:公及宋公遇于清。《左传杜注•隐四》:清,卫邑,济北东阿县有清亭。
丘舆
鲁:《左传•哀十四》:卒于鲁郭门之外,坑氏葬诸丘舆。《左传杜注•哀十四》:泰山南城县西北有舆城。
齐:《左传•成二》: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左传杜注•成二》:丘舆、马陉,皆齐邑。
渠丘
莒:《左传•成八》:与渠丘公立于池上。《左传杜注•成八》:渠丘,邑名,莒县有蘧里。
齐:《左传•昭十一》:齐渠丘实杀无知。《左传杜注•昭十一》:渠丘,今齐国西安县也,齐大夫雍廪邑。
犬丘
宋:《左传•襄元》:郑子然侵宋,取犬丘。《左传杜注•襄元》:谯国酂县东北有犬丘城,迂回,疑。
卫:《左传•隐八》:卫侯许之,故遇于犬丘。《左传杜注•隐八》:犬丘,垂也。地有两名。

晋:《左传•襄三十》:羽颉出奔晋,为任大夫。《左传杜注•襄三十》:任,晋县,今属广平郡。
任:《左传•僖二一》: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左传杜注•僖二一》:任,今任城县也。

楚:《左传•文十》:王使适至,遂止之,使为商公。《左传杜注•文十》:商,楚邑,今上洛商县。
宋:《左传•昭八》:大蒐于红,自根牟至于商、卫,革车千乘。《左传杜注•昭八》:根牟,鲁东界。琅邪阳都县有牟乡。商,宋地。鲁西竟接宋、卫也。

申:《左传•隐元》:郑武公娶于申。《左传杜注•隐元》:申国,今南阳宛县。《左传杜注•庄三十》:申,楚县。《左传杜注•成六》:申、息,楚二县。
郑:《左传•文八》:自申至于虎牢之境。

楚:《左传•宣十二》:沈尹将中军。《左传杜注•宣十二》:沈或作寝。寝,县也,今汝阴固始县。
沈:《春秋•文三》: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左传杜注•文三》:沈,国名也。汝南平与县北有沈亭。《左传杜注•成八》:沈国,今汝南平与县。

晋:《左传•隐五》:翼侯奔随。《左传杜注•隐五》:随,晋地。
随:《左传•桓六》:楚武王侵随。《左传杜注•桓六》:随国,今义阳随县。

楚:《左传•昭五》:越大夫常寿过帅师会楚子于琐。《左传杜注•昭五》:琐,楚地。
郑:《左传•襄十一》:右还次于琐。《左传杜注•襄十一》:荧阳宛陵县西有琐候亭。

鲁:《春秋•隐二》:公及戎盟于唐。《左传杜注•隐二》:高平方与县北有武唐亭。
唐:《左传•宣十二》:楚子使唐狡与蔡鸠居告唐惠侯。《左传杜注•宣十二》:唐,属楚之小国。义阳安昌县东南有上唐乡。
周:《左传•昭二三》:君辛败刘师于唐。《左传杜注•昭二三》:唐,周地。
堂阜
鲁:《左传•文十五》:饰棺寘诸堂阜。《左传杜注•文十五》:堂阜,齐、鲁竟上地。
齐:《左传•庄九》:及堂阜而税之。《左传杜注•庄九》:堂阜,齐地。东莞蒙阴县西北有夷吾亭。或曰:鲍叔解夷吾缚于此,因以为名。

楚:《左•襄十四》:“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吴不出而还。子囊殿,以吴为不能而弗儆。吴人自皋舟之隘,要而击之。”《左•昭二十》:“棠君尚谓其弟员”杜注:“棠君,奢之长子尚也,为棠邑大夫。员,尚弟子胥。”
鲁:《春秋•隐五》:公矢鱼于棠。《左传杜注•隐五》:今高平方与县北有武唐亭,鲁侯观鱼台。
齐:《左传•襄六》:王湫帅师及正舆子、棠人军齐师。《左传杜注•襄六》:棠,莱邑也,北海即墨县有棠乡。

曹:《春秋•定十四》:齐侯宋公会于洮。《左传杜注•定十四》:洮,曹地。
鲁:《春秋•庄二七》:公会杞伯姬于洮。《左传杜注•庄二七》:洮,鲁地。《左传杜注•僖八》:洮,曹地。《左传杜注•僖二五》:洮,鲁地。

滕:《春秋•隐七》:滕侯卒。《左传杜注•隐七》:滕国在沛国公丘县东南。
卫:《左传•闵二》: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左传杜注•闵二》:共及滕,卫别邑。
王城
秦:《左传•僖十五》: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左传杜注•僖十五》:王城,秦地,冯翊临晋县东有王城,今名武乡。
周:《春秋•昭二二》: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左传杜注•昭二二》:王城,郏鄏,今河南县。

晋:《左传•昭二二》:晋籍谈、荀跞帅九州之戎及焦、瑕、温、原之师。《左传杜注•昭二二》:焦、瑕、温、原,晋四邑。
周:《左传•隐三》: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左传杜注•隐三》:温,今河内温县。《左传杜注•隐十一》:今温县。属河内。《左传杜注•庄十九》:温,苏氏邑。

晋:《左传•昭二八》:司马弥牟为邬大夫。《左传杜注•昭二八》:太原邬县。
郑:《左传•隐十一》:王取邬、刘、蒍、邘之田于郑。《左传杜注•隐十一》:邑在河南缑氏县,西南有邬聚。《左传杜注•庄二十》:邬,王所取郑邑。

纪:《春秋•庄元》:齐师迁纪郱、鄑、郚。《左传杜注•庄元》:郚在朱虚县东南。
鲁:《春秋•文七》:遂城郚。《左传杜注•文七》:郚,鲁邑。卞县南有郚城。
五鹿
晋:《左传•哀元》:齐侯、卫侯救邯郸,围五鹿。《左传杜注•哀元》:五鹿,晋邑。《左传杜注•哀四》:五鹿,晋邑。
卫:《左传•僖二三》:出于五鹿。《左传杜注•僖二三》:五鹿,卫地。今卫县西北有地名五鹿,阳平元城县东亦有五鹿。《左传杜注•僖二八》:五鹿,卫地。
武城
楚:《左传•僖六》: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左传杜注•僖六》:武城,楚地,在南阳宛县北。
鲁:《春秋•襄十九》:城武城。《左传杜注•襄十九》:泰山南武城县。

楚:《左传•成十六》:楚师还,及瑕。《左传杜注•成十六》:瑕,楚地。
晋:《左传•成六》:必居郇、瑕氏之地。《左传杜注•成六》:郇、瑕,古国名。《左传杜注•成十三》:瑕,晋地。《左传杜注•昭二二》:焦、瑕、温、原,晋四邑。
随:《左传•桓六》:军于瑕以待之。《左传杜注•桓六》:瑕,随地。
周:《左传•昭二四》:王子朝之师攻瑕及杏,皆溃。《左传杜注•昭二四》:瑕、杏,敬王邑。
邾:《春秋•哀六》:城邾瑕。

鲁:《春秋•文十一》:叔孙得臣败狄于咸。《左传杜注•文十一》:咸,鲁地。
卫:《春秋•僖十三》: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咸。《左传杜注•僖十三》:咸,卫地。东郡濮阳县东南有咸城。

向:《左传•隐二》:向姜不安莒而归。《左传杜注•隐二》:向,小国也。谯国龙亢县东南有向城。《左传杜注•宣四》:向,莒邑。东海承县东南有向城。《左传杜注•襄二十》:向,莒邑。
郑:《春秋•襄十四》:季孙宿、叔老会晋士匄、齐人、宋人、卫人、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会吴于向。《左传杜注•襄十四》:向,郑地。
周:《左传•隐十一》: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左传杜注•隐十一》:轵县西有地名向上。属河内。《左传杜注•桓七》:盟、向,二邑名。

蔡:《春秋•庄十》:荆败蔡师于莘。《左传杜注•庄十》:莘,蔡地。
虢:《左传•庄三二》:有神降于莘。《左传杜注•庄三二》:莘,虢地。
齐:《左传•成二》:师从齐师于莘。《左传杜注•成二》:莘,齐地。
卫:《左传•桓十六》:使盗待诸莘。《左传杜注•桓十六》:莘,卫地。阳平县西北有莘亭。
新城
秦:《左传•文四》:晋侯伐秦,围刓、新城。《左传杜注•文四》:邧、新城,秦邑也。
宋:《春秋•文十四》:公会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晋赵盾。癸酉,同盟于新城。《左传杜注•文十四》:新城,宋地。在梁国谷熟县西。
郑:《春秋•僖六》: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左传•僖六》:围新密,郑所以不时城也。《左传杜注•僖六》:新城,郑新密,今荧阳密县。

楚:《春秋•僖四》:遂伐楚,次于陉。《左传杜注•僖四》:陉,楚地,颖川召陵县南有陉亭。
周:《左传•隐十一》: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左传杜注•隐十一》:阙。

晋:《左传•成十七》:郑子驷侵晋虚、滑。《左传杜注•成十七》:虚、滑,晋二邑。
宋:《春秋•桓十二》:公会宋公于虚。《左传杜注•桓十二》:虚,宋地。

许:《春秋•隐十一》:公及齐侯、郑伯入许。《左传杜注•隐十一》:许,颍川许昌县。
郑:《左传•隐八》:以泰山之祊易许田。《左传杜注•隐八》:许田,近许之田。

鲁:《春秋•庄三一》:筑台于薛。《左传杜注•庄三一》:薛,鲁地。
薛:《春秋•隐十一》:滕侯、薛侯来朝。《左传杜注•隐十一》:薛,鲁国薛县。薛祖奚仲,夏所封,在周之前。薛,任姓。《左传杜注•宣十二》:仲虺,汤左相,薛之祖奚仲之后。

楚:《左传•桓十三》:及鄢。《左传杜注•桓十三》:鄢水,在襄阳宜城县入汉。《左传杜注•昭四》:鄢,楚邑。
郑:《春秋•隐元》:郑伯克段于鄢。《左传杜注•隐元》:郑在荧阳宛陵县西南。鄢,今颍川鄢陵县。
鄢陵
莒:《左传•文七》:穆伯如莒莅盟,且为仲逆。及鄢陵。《左传杜注•文七》:鄢陵,莒邑。
郑:《春秋•成十六》: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左传杜注•成十六》:鄢陵,郑地,今属颍川郡。

楚:《左传•宣十一》:楚左尹子重侵宋,王待诸郔。《左传杜注•宣十一》:郔,楚地。
郑:《左传•宣三》:晋侯伐郑,及郔。《左传杜注•宣三》:郔,郑地。《左传杜注•宣十二》:郔,郑北地。

戎:《左传•僖十一》:扬、拒、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师。《左传杜注•僖十一》:扬、拒、泉、皋皆戎邑,及诸杂戎居伊水、洛水之间者。今伊阙北有泉亭。
周:《左传•昭二二》:刘子奔扬。《左传杜注•昭二二》:扬,周邑。
燕:《春秋•昭十二》: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左传杜注•昭十二》:阳即唐,燕别邑。中山有唐县。
阳:《春秋•闵二》:齐人迁阳。《左传杜注•闵二》:阳,国名。盖齐人逼徙之。

陈:《左传•僖二三》:遂取焦、夷,城顿而还。《左传杜注•僖二三》:夷,一名城父,今谯郡城父县。陈邑。《左传杜注•昭九》:此时改城父为夷,故传实之。城父县属谯郡。《左传杜注•昭三十》:夷,城父也。
夷:《左传•隐元》:纪人伐夷。《左传杜注•隐元》:夷国在城阳庄武县。

楚:《左传•宣十一》:令尹蒍艾猎城沂。《左传杜注•宣十一》:沂,楚邑。
齐:《左传•襄十八》:东侵及濰,南及沂。《左传杜注•襄十八》:沂水出东莞盖县,至下邳入泗。

晋:《左传•隐五》: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左传杜注•隐五》:翼,晋旧都,在平阳绛邑县东。《左传杜注•桓二》:翼,晋国所都。
邾:《左传•隐元》:及邾人、郑人盟于翼。《左传杜注•隐元》:翼,邾地。《左传杜注•昭二三》:翼,邾邑。

楚:《左传•宣十》:晋士会救郑,逐楚师于颍北。《左传杜注•宣九》:颍水出河南阳城,至下蔡入淮。《左传杜注•襄十》:颍水出城阳,至下蔡入淮。
周:《左传•昭九》:晋梁丙、张趯率阴戎伐颍。《左传杜注•昭九》:颍,周邑。

晋:《左传•昭二八》:孟丙为盂大夫。《左传杜注•昭二八》:太原盂县。
宋:《春秋•僖二一》: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
棫林
秦:《左传•襄十四》:郑司马子蟜帅郑师以进,师皆从之,至于棫林。《左传杜注•襄十四》:棫林,秦地。
许:《左传•襄十六》:次于棫林。庚寅,伐许,次于函氏。《左传杜注•襄十六》:棫林、函氏,皆许地。

晋:《左传•昭二二》:晋籍谈、荀跞帅九州之戎及焦、瑕、温、原之师。《左传杜注•昭二二》:焦、瑕、温、原,晋四邑。
周:《左传•隐十一》: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左传杜注•隐十一》:在沁水县西。属河内。

卫:《春秋•桓元》:公及郑伯盟于越。《左传杜注•桓元》:越,近垂,地名。
越:《左传•宣八》:盟吴、越而还。《左传杜注•宣八》:越国,今会稽山阴县也。

卫:《左传•哀十一》:使处巢,死焉。殡于郧,葬于少禘。《左传杜注•哀十一》:巢、郧、少禘,皆卫地。
吴:《春秋•哀十二》:公会卫侯、宋皇瑗于郧。《左传杜注•哀十二》:郧,发阳也。广陵海陵县东南有发繇亭。
郧:《左传•桓十一》:郧人军于蒲骚。《左传杜注•桓十一》:郧国在江夏,云杜县东南有郧城。

莒:《春秋•成九》:楚人入郓。《左传杜注•成九》:郓,莒别邑也。《左传杜注•襄十二》:郓,莒邑。
鲁:《春秋•文十二》: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左传杜注•文十二》:郓,莒、鲁所争者。城阳姑幕县南有员亭。员即郓也。《左传杜注•定十》:三邑皆汶阳田也。
齐:《左传•成十六》:公还,待于郓。《左传杜注•成十六》:郓,鲁西邑。东郡廪丘县东有郓城。

莒:《春秋•昭四》:取鄫。《左传杜注•昭四》:鄫,莒邑。《左传杜注•僖十四》:鄫国,今琅邪鄫县。《左传杜注•襄四》:鄫,今琅邪鄫县。《左传杜注•哀七》:鄫,今琅邪鄫县。
郑:《春秋•襄元》:仲孙蔑会齐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左传杜注•襄元》:鄫,郑地,在陈留襄邑县东南。

北州:《春秋•桓五》:州公如曹。《左传杜注•桓五》:淳于,州国所都,城阳淳于县也。
晋:《左传•昭三》:州县,栾豹之邑也。《左传杜注•昭三》:州县,今属河内郡。州本属温。温,赵氏邑。《左传杜注•定八》:州,晋地。
南州:《左传•桓十一》: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左传杜注•桓十一》:州国,在南郡华容县东南。
周:《左传•隐十一》:与郑人苏忿生之田:温、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怀。《左传杜注•隐十一》:今州县。属河内。

郑:《左传•成十三》:郑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宫。《左传杜注•成十三》:訾,郑地。
周:《左传•昭二三》:单子取訾,刘子取墙人、直人。《左传杜注•昭二三》:訾在河南巩县西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20: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月版主,辛苦了。
不过,这样处理似简单了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8 21:4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还只是材料搜集吧,反正我扫了两眼,只见密密麻麻一大片,就觉得脑子嗡嗡作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1: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hzyuan于2010-05-28 21:47发表的 :
应该还只是材料搜集吧,反正我扫了两眼,只见密密麻麻一大片,就觉得脑子嗡嗡作响.
毕竟左传地名的研究已经有约百本著作,这其中的分歧也很多,将材料收集一下,能先对这约百本关于地名的著作有个甄别标准和初步判断一些分歧是不是凭空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31 15: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材料收集是最吃力的,我因为报了读书活动,现在也正把相关的材料一条条钩稽出来,耐着性子做,感觉挺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16: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顺序杂理
一之1 缗(1)
1、《后汉志》东缗。春秋时曰缗。《汉志》东缗注:师古曰:“春秋僖二十三年‘齐侯伐宋围缗’,即谓此。音旻。”则缗即东缗,其后并入金乡,今在金乡可确认。
2、杜注在昌邑,方舆和明一统志为晋省入金乡。《晋志》高平国七县为昌邑、金乡并存。《隋志》金乡:开皇十六年分置昌邑县,大业初并入。据《宋志》:刘宋初年《永初郡国》有昌邑,《宋志》无,是省并在刘宋永初至大明间,《明一统志》为后魏省入金乡,亦未见宋后隋前诸志。《新唐志》武德八年省昌邑入金乡。《金志》金乡有镇一昌邑。据此,《方舆》当误,,应为晋省东缗入昌邑,杜注为正。刘宋之后则因昌邑省入金乡而入金乡。
3、金乡《汉志》无,《后汉志》始见并一直存,其地当析自《汉志》东缗和昌邑。
4、诸家和辞典所谓在西、在北,或者即为金乡县城说,目前看来均无实据。

相关文献
《春秋·僖二三》:侯伐宋,围缗。《左传杜注·僖二三》:缗,宋邑。高平昌邑县东南有东缗城。
《明一统志·山东·兖州府·金乡县》:在府城西南一百八十里,古为缗国,春秋时为宋邑,汉置东缗县,后汉析置山乡县,晋以东缗省入,后魏以昌邑县省入。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兖州府·金乡县:东缗城,县东北二十里。本夏之缗国。《传》云:帝相娶于有缗氏。是也。春秋时属宋。僖二十三年,齐伐宋,围缗。邹衍曰:余登缗城,以望宋都者也。汉初周勃攻缗。即此。寻置东缗县。缗读旻。后汉建武十一年,封冯异长子彰为侯邑。兴平二年,吕布屯于东缗,与曹操战,败走。晋省县入金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14: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地踏步 一之1 缗(2)

难点:叶圭绶定东汉治嘉祥县阿城铺为金乡旧治,金乡旧治既属金乡,何在嘉祥?昌邑故城既属金乡,何在巨野?依《金志》金乡尚有昌邑,东缗在金乡可信,《金志》亦知嘉祥析置于巨野和任城,如嘉祥有金乡地当在此前,昌邑入巨野则只能此后。

说明:目前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巨野东南昌邑故城遗址、金乡东偏北的缗城遗址、嘉祥南的阿城遗址是关于西汉昌邑、东缗、金乡二县一侯国的治所相对有价值的观点。缗邑位置由于发现遗址可以确认,所牵涉的汉代昌邑县城所在也基本确定,所牵涉的汉代金乡县城则尚存疑问。

1、东缗见《汉•志》和《后汉•志》,曹魏时尚存。《后汉志》东缗。春秋时曰缗。《汉志》东缗注:师古曰:“春秋僖二十三年‘齐侯伐宋围缗’,即谓此。”则缗在两汉时即东缗县,此司马彪说(为颜师古沿用)。依杜注,东缗省入昌邑。

2、昌邑见《汉•志》、《后汉•志》、《晋•志》。据《宋志》:刘宋初年《永初郡国》有昌邑,《宋志》、《魏志》无,是省并在刘宋永初至大明间。

3、金乡始见《后汉志》并一直存,依《陈留风俗传》析自任城(任城自汉一直存,至明省入州治济宁)为元始元年东平思王子置候国,从任城析归汉郡。《明一统志》后汉析置金乡县,误。《方舆》采《明一统志》亦误。《东汉政区地理》推论为东汉新置亦误。

4、金乡依《水经注》有故城,曹魏《水经》之金乡为在黄水南的金乡山南,在济水北,其地清叶圭绶定东汉治嘉祥县阿城铺。而嘉祥为金置,《金志》:嘉祥,旧有合来、山口二镇,后废。《元丰九域志•京西路•济州》:巨野,四乡,合蔡一镇……任城,州东九十里,七乡,鱼桥、山口二镇。依镇名知嘉祥析自巨野和任城。《明一统志•兖州府•嘉祥县》:在州城西五十里,本巨野泽地……唐、宋以来皆为任城县地,金大定中始置嘉祥县。均无金乡地入嘉祥者,叶氏立论难解此。嘉祥县南五十里的山《明一统志》:平山,在嘉祥县南五十里,上有秋胡子妻庙遗址。金乡和嘉祥的共同点是均有析自任城的辖地,或者这是叶说产生的原因之一。

5、后汉三县东缗、昌邑、金乡,晋二县昌邑、金乡,宋一县金乡。其合并次序为东缗并入昌邑在杜预前,昌邑并入金乡在杜预后的刘宋初期。《明一统志》晋省东缗入金乡,后魏省昌邑县入金乡,均误。《方舆》采《明一统志》亦误。

6、西汉东缗、昌邑、任城的位置当为三角形,其中菏水北为任城,菏水南东缗在东、昌邑在西,金乡析出后自在菏北,仅一乡,后之迁徙自入原东缗境。金乡县治今治后,东缗、昌邑、金乡的位置:依杜注东缗在昌邑东南,依《元和郡县志》昌邑在金乡西北四十二里。则自西北至东南四十二里间分别为昌邑、金乡,东缗从现存遗址知在金乡东北八公里。宋之缗城也可定在金乡东偏北的缗城遗址。

附:昌邑隋时曾偶置,《隋志》金乡:开皇十六年分置昌邑县,大业初并入。《新唐志》武德八年省昌邑入金乡。《金志》金乡有昌邑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9 00: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曾作过简单的地名考证,感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纯属个见,毕竟跨越了历朝历代,经历了N多灾变,线索复杂多变,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 23: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写地方志,感觉最头疼的也是地名考证。隋唐以后部分有地图对照的还好,先秦魏晋就完全摸不着头脑了。
马克之,日后再细致学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5 10: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若能以繁体字录入,相对更好,有时简体字会忽略许多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6: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地踏步 一之1 缗之(3)
东昬史料入东缗

《陈留风俗传》:东缗县者,故阳武户牗乡,汉丞相陈平,即此乡人也(《元和志》、《寰宇记》金乡县引同)。东缗县者,故阳武户牗乡,后汉于任城县西南七十里置金乡县。因穿山得金,故曰金乡(《通鉴》唐元和十三年注引)。按:《陈留风俗传》此条似存在问题,阳武与东缗相去较远,阳武在河南新乡市原阳乡一带,属河南郡,与东缗所属山阳郡间隔定陶国和陈留郡。《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开封府•东明》:王莽曰:“东明即阳武之户牖乡,陈平之故里也。”《汉志》:东昬,莽曰东明。《汉书•张陈王周传》:陈平,阳武户牖乡人也。《注》:师古曰:“阳武,县名,属陈留。户牖者,其乡名。”
《后汉书•郡国志》:“陈留郡,东昬”《注》:《陈留志》曰:“故户牖乡有陈平祠。”《史记•陈丞相世家•集解》:“汉以户牖为东昬县”。据此,《元和郡县志》河南道金乡县、《太平寰宇记》卷十四金乡县、《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三年注将《陈留风俗传》作为引文,误,该条应是东昬。
《水经注•济水》:济水又东,径东昏县故城北,阳武县之户牖乡矣。汉丞相陈平家焉。平少为社宰,以善均肉称,今民祠其社。平有功于高祖,封户牖侯。是后置东昬县也。王莽改曰东明矣。杨守敬《疏》:在今兰仪县东北。《御览》五百三十二引《陈留风俗传》,东昬县者,故武阳之户牖乡也,汉相陈平家焉。少为社注宰,今民祀其社。
《陈留风俗传》见于《旧唐书•经籍志》,《御览》和《寰宇记》均950年左右成书,《寰宇记》之误乃沿《元和志》(800左右成书),唐时《陈留风俗传》尚存,但误引而至后来沿误不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 06:45 , Processed in 0.34696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