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95|回复: 1

做笔记与写下来 (张五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1 10: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做笔记与写下来

by 张五常

  做学问的确人各有法。几天前读到学问大师钱钟书喜欢做笔记,凡读书必做笔记,本本做。我想,这个人一定非常用功,天天读。要不然,他可以读多少本书呢?我呢?数十年前读书从来不做笔记,后来索性连读也不读。作学生时上课听讲,尊重老师,装模作样地在纸上写,其实是画公仔。听课我集中于听,不抄笔记。不明白的抄下来也没有用;明白了的用不抄下来。
  
  当年读书我喜欢买新书,尽金钱之可能,不买他人用过的价格远为相宜的。我不要见到外人在书上加上种种他们认为是重要的记号。外人认为重要的,我不一定那样看,买旧书可以受到旧书主的不良影响。新书在手,认为是格外重要的我会作一些简单的记号。我的儿子读书比我高一筹。他也坚持买新书,但他的书读后还是全新的,没有半点记号,差不多连翻阅过的痕也看不到。

  一天我问儿子:「这些书你读过了吗?」答道:「都读过了。」再问:「读得通透吗?」答道:「不容易找到一个比我读得更通透的人。」我见他成绩好,不再问了。但我说:「你读过的书那样新,读后卖出去可获高价。」他说:「不要读的书我不买,但买回来读过的书永远不卖。」我想,这也有道理,于是不再管他的读书闲事。

  儿子像我一样,其治学方法自成一家。我不管他求学的事,但有时好奇地走进他的房间看看。房间凌乱不堪,读书不做笔记,但他听课时写下的笔记清清楚楚,井然有序,整齐得不得了!字体用小正楷,看来写得非常快,分节分段往往用上大小标题。妹妹说哥哥考试前只翻阅一下笔记,早睡。人各有法。

  几天前儿子三十二岁了,还在研究院读书。三个月前他给我电话,说他把老鼠细胞的基因做了手脚后,成功地在鼠身上种出癌,使教授们哗然。我问:「可以把癌消散吗?」答道:「不能,但原则上可以使癌的增长减慢或停止。」几天前再与儿子通电话,他说:「爸爸,你猜发生了什么事?我想出的使癌减慢增长的方法,竟然使癌的增长加速了!」我说:「不坏、不坏,最好是减慢,次好加速,最差是什么效果也没有。」他哈哈大笑,说:「当然,当然!教授们为我的加速很兴奋,使我这几天睡不。」

  回头说当年自己读书,有慢读与快读两种,慢的很慢,快的极快,从来没有不慢不快的。慢读是那些经过左查右查,在师友间问来问去,决定了是重要而非读不可的论着。这个水平的读物不多,读时是每字每句反覆推敲,遇到自己认为是重要的章节,每几句就站起来,在房子内行来行去,细想三几个小时是惯例。过了几天又反覆读,又再行来行去,每个理念、每点新意的各种含意都想个通透,然后找老师或同学研讨。

  这样慢读,做笔记显然是多余的,因为读后差不多可以全部背出来。一位到美国某研究院攻读经济的朋友,不久前打长途电话向我问功课,谈到四十年前我曾经慢读的论著时,他读错了一个字我替他修正。

  快读是翻阅,处理那些人云亦云的、无足轻重的作品。要翻一下,因为有时幸运地见到几句算是略有新意的。天下的学问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任何一门学问值得慢读的作品屈指可算。快读翻阅,一目十行,行雷闪电,一天可以翻十多本,怎还有闲情逸致去做笔记呢?当年我在洛杉矶加州大学的图书馆内有自己的、对角仅可在地上睡觉的小室,每两三天推一小车书籍进内,货如轮转,如是者大约三年,你算算我读过多少书呢?那些批评我三十多年不再读书的道貌岸然的君子,可谓不知天高地厚。

  不做笔记,但自己的思想是要写下来的。奇怪,没有写在纸上的思想作不得准。认为自己有所悟,有新意,但思想不够成熟时写不出来。写得出来而自己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从来没有出现过大错。问题是决定什么时候动笔。这一点,我的依凭是一种奇异的感受:想了很久的问题,到了某一天我有莫名其妙的冲动要下笔。差不多所有自己比较满意的学术作品都是这样写成的。

  是不容易理解的现象。在一个题材上,知道自己的思维有一些重点,分析有一个轮廓,但往往依稀,有点模糊,若隐若现似的。然而,只要感到有冲动的奇异感受,下笔必定成章,从来没有失败过。美好的思维发展是动笔后的事。家中的人见惯了,知道我动笔思想就变作另一个人,一般的声浪我听不到,而思想的集中往往不知东方之既白。

  是动笔把思想写下来时微妙的细节才出现的。很多很多的细节,之前没有想过的,动笔后会接二连三地出现。是这些细节把整篇文章的结构连接起来,而比较称意之作,只写完了初稿,还是很草的,我彷佛看到一座建筑物屹立于纸上,很有自豪之感。

  我说过了,想了十三年才动笔的《公司的合约性质》,拖了那么久是因为自己没有冲动下笔。后来高斯退休,被邀请供文,选该题是适当不过的,但我胆怯,要选其他题目。殊不知一九八二年二月,我突然对「公司」有奇异的感受,忍不住坐下来,不分昼夜不断地写下去,细节源源不绝,一气呵成,还未重读就立刻知道该文会传世!

  个人最长的思想等待是书分三卷的《经济解释》,从用心学经济到动笔算,是四十一年,但从出版商拿合约要求我写该书算起,是二十七年,有冲动要写,也是一气呵成,而事后看到的建筑物比我事前想像的可观得多了。

为什么阅读?

  凯里在书前所撰前言《为什么阅读?——一个挑起争端的前言》中有一些有趣的观点。为什么阅读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初一看,还以为他要将读者带入艰深严肃的论说。事实上这篇前言只做了一些简单的辩解,文笔轻松幽默。“到下一个千年末,书籍还会存在吗?听起来这是一个杞人忧天的问题,但它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开篇凯里谈到,随着现代技术的冲击,传统阅读似乎面临消亡的境地。接下来,他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辩驳:首先,人类面临人口爆炸等困境,设想一下,当未来每个人在地球上只有立锥之地的时候,阅读因为能让人拥有一个内心的空间,一定会显得更珍贵。因此他对阅读的未来充满信心。接着,他将图书与电视电影等其他媒介进行比较,以凸显图书无可替代的特殊性。他指出,图书的特别性就在于书籍这种媒介具有不完美的缺陷。诚然,影视也能使人的思想得到延伸,让观众感受到多样的生活,但是,影视传送的图像几乎是完美的,看起来与它们要代表的东西没什么两样。印刷文字则不然,那些白纸黑字需要经过训练有素的读者的破译,才具有意义。虽然熟练的读者瞬间就能做出这样的破译,但是,将印刷文字翻译为心灵意象的确是一项令人惊讶的复杂工作,
读者像钢琴演奏家一样,从事的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工作,这是其他脑力活动所不及的。如果阅读消亡,这种能力也会消失,其后果将无法想象。把书本暂搁一旁,打开电视,一种轻松的感觉瞬间即到。那是因为你的大脑中一大部分都停止了工作。电视影像的光束直射入你的大脑,你被动接受,并不需要输出什么。这就意味着,与读者占大多数的国家相比较,电视观众占大多数的国家基本上是不用大脑的。

纯粹快乐的选书原则

  凯里认识到,读书人与不读书的人在观念上存在巨大差异:“对于不读书的人来说,读书人是爱摆架子的;对读书人来说,他们感到困惑:那些不读书的人拿什么充实他们的心灵呢?”凯里不赞成读书人摆架子,对那些自视清高的同类进行了善意的嘲讽,他诚实地向读者推荐自己真正读过的符合快乐原则的书,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爱上阅读、亲近阅读,而不是吓跑他们。
  凯里认为,因为大多数人不读书,有时阅读便被贴上了精英专有的标志。但实际上,阅读远不比走路更具有优越性,因为政府付钱教你阅读,但是,你却必须自己走路。一些人因为太懒不愿阅读与走路,这与精英主义无关。“我们得承认,有些自以为懂书的人,他们做了许多破坏的事。他们在公众的大脑中把阅读与炫耀、虚伪的文雅联系在一起,吓跑了那些可能成为读者的人。还有一些专家组编造出一些‘伟大的书’的书单子,不断出版。”凯里称自己的这个书单是这一现象的解毒剂。这些图书的入选不是因为它的伟大价值,或体现的人类精神,“虽然这个书目中有些书,即使用这一标准来检验,也是杰出的。”
  凯里称自己并非有意回避,但最后他发现自己选的这个书单回避了同一作者最知名的作品,代之以不太知名和较少为人熟知,但却是为他所喜爱的书。例如选了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而未选他的《尤利西斯》,选了劳伦斯的游记作品《意大利的晨曦》而不是他的小说,选了阿岛士·赫胥黎的《那些贫瘠的叶子》而不是《美丽新世界》。
  凯里坚持只推荐那些自己读过、符合推荐要求的作品,而不是那些别人叫好的作品。凯里毫不讳言这个书目带有明显的主观性。他坦言,那些他不喜欢的书或他从来也读不完的书没有入选。所以这里没有普鲁斯特和福克纳的作品。凯里认为,“鹦鹉学舌的重复他人的赞美之辞没有意义。如果你仅仅因为某些书在过去受到过高度评价就大声推荐一些不可读的书,你可能诱骗青年人和天真的读者去尝试它们——而后永远的放弃阅读。”

读者的反响

  凯里的书目激发了读者极大的兴趣,纷纷给他写信,表达自己对这个书目的意见,有表扬,也有愤怒,还有争辩。凯里因此写了名为《一个讨论选书的邮袋》的后记,饶有趣味地谈起他收到的形形色色的读者来信。“我很快就发现,挑选你最喜欢的书是所有读者都爱做的一种游戏。当我第一篇专栏文章发表不久,读者来信就翩跹而至。”有的读者认为凯里的书目和评论让他们有怀旧的体验,比如一读者说:“感谢您送还我一本书,1947年12月23日,我在沙特阿拉伯一个帐篷里第一次读到这本书。”
  更多读者对凯里书目中遗漏了一些重要作品表示不能理解。一个读者甚至提出了他自己评选的五十本书,这个书目与凯里的只有两本是相同的,即叶芝和哈谢克的作品。有位读者严厉地批评说,我感到,你因《知识分子与大众》一书获得的美名已经随你选出的这五十本书而飘走了。还有一位读者不满于凯里选了奥威尔的作品,于是专门打开久已不用的打字机,只为了要写信告诉凯里,“我的一个朋友正是因为在学校研读奥威尔的书(烦人和骗人的东西),从此一生不再阅读的。”另一位读者则因为听从凯里的建议,读了奥威尔的《上来透口气》(Coming Up for Air)而不是他更著名的作品《一九八四》和《动物庄园》,从而纠正了对奥威尔长期以来的偏见。除奥威尔以外,凯里书目中最不受读者欢迎的作者可能要数艾米斯(Kingsley Amis)了。但是一些读者因为受凯里书目的鼓动,试读了他的《幸运的吉姆》,然后写信向凯里表达他们的兴奋,“还有哪位小说家比艾米斯更诚实正直、富有见解呢”?“我以前怎么会错过读这本书呢?!一本二手书让我欢愉了好几天。”由此可见,有个性不盲从的书评家可以引导读者发现一些并不知名的好书。
  有两封读者来信来自监狱,其中有一位是凯里曾教过的学生,犯了许多罪,被判终身监禁。凯里于是调侃说:“这可不是英国文学教化作用的一个好广告,或者,很可能是我教得不恰当。”另一个说,凯里的系列书评“重新燃起了我阅读好书的喜悦之情”。
  凯里的书目能引起这么多热情的关注,与他轻松幽默的书评风格是密不可分的。比如,他提到《老妇的故事》里有一句妙语,接下来评论道:“许多小说家没有能写下这样美好的句子,就走进了坟墓。”其实,许多书评家也没有能写下这样让读者忍俊不禁的评论就走进了坟墓。西方大众报刊上一些书评专栏影响很大,它们在向普通大众推荐图书、指导阅读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费迪曼曾在《吉斯周刊》上发表连载文章,向十八岁到八十岁的读书人推荐一份大规模的书单,后来这部书单出版了单行本,成为影响几代人的《一生的读书计划》。著名的《纽约时报书评》“为不计其数的《纽约时报》读者安排了一项令人愉悦的的星期天固定节目”。相比较而言,在书评媒体、书评家队伍等方面,中国书评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长久以来,我们的作者似乎比较习惯于写作严肃作品,如果现在要评选出“令人愉悦的书”,会不会有足够的候选作品呢?相信许多人都有与我类似的经历:在逛书店时常感叹,怎么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书呢?而上世纪末,纽约图书馆评选出来的《世纪之书》,分12类175种,其中有一类就是“有关乐观主义、喜悦、优雅的书”。给读者带来快乐也应该成为一种新的写作目标。读毕这部书单,我忍不住想,新的世纪里,我们的出版界能不能给读者多送上一些“令人愉悦的书”呢?书评家能不能多推荐一些这样的书呢?这该不是我一个人的期待。

  附:牛津大学教授约翰·凯里评选的五十本“20世纪最令人愉悦的书”目录
  1、柯南·道尔(A.Conan Doyle):《巴斯克维尔的猎犬》(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 1902
  2、安德烈·纪德(André Gide):《背德者》(The Immoralist),1902
  3、吉卜林(Rudyard Kipling):《交通与发明》(Traffics and Discoveries),1904
  4、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间谍》(The Secret Agent),1907
  5、福斯特(E.M.Forster):《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1908
  6、切斯特顿(G.K.Chesterton):《名叫星期四的人》(The Man Who Was Thursday),1908
  7、贝内特(Arnold Bennett):《老妇的故事》(The Old Wives'Tale),1908
  8、威尔斯(H.G.Wells):《波利先生的故事》(The History of Mr Polly),1910
  9、高尔基(Maxim Gorky):《童年》(My Childhood),1913
  10、哈代(Thomas Hardy):《境遇的嘲讽》(Satires of Circumstance),1914
  11、乔伊斯(James Joyce):《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as a Young Man),1916
  12、劳伦斯(D.H.Lawrence):《意大利的晨曦》(Twilight in Italy),1916
  13、T.S. 艾略特(T.S.Eliot):《普鲁弗洛克和其他诗作》(Prufrock and Other Observations),1917
  14、爱德华·托马斯(Edward Thomas):《诗集》(Collected Poems),1936
  15、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园会》(The Garden Party),1922
  16、哈谢克(Jaroslav Ha﹖ek):《好兵帅克》(The Good Soldier Svejk), 1930
  17、阿岛士·赫胥黎(Aldous Huxley):《那些贫瘠的叶子》(Those Barren Leaves), 1925
  18、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 1925
  19、布尔加科夫(Mikhail Bulgakov):《一个乡村医生的日记》(A Country Doctor's Notebook),1925-27
  20、沃纳 (Sylvia Townsend Warner):《幸运先生的空想》(Mr Fortune's Maggot),1927
  21、伊夫琳·沃(Evelyn Waugh):《衰落与瓦解》(Decline and Fall),1928
  22、 格雷夫斯(Robert Graves):《向一切告别》(Goodbye to All That),1929
  23、威廉·燕卜荪(William Empson):《朦胧的七种类型》(Seven Types of Ambiguity),1930
  24、叶芝(W.B.Yeats)?:《诗集》(Collected Poems),1933
  25、克里斯多佛·伊舍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诺里斯先生换火车》(Mr Norris Changes Trains),1935
  26、伊丽莎白·鲍恩(Elizabeth Bowen):《巴黎之屋》(The House in Paris), 1935
  27、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老鼠和人》(Of Mice and Men),1937
  28、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布莱顿硬糖》(Brighton Rock),1938
  29、豪斯曼(A.E.Housman):《诗集》(Collected Poems), 1939
  30、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上来透口气》(Coming Up for Air)
  31、基思·道格拉斯(Keith Douglas):《从阿拉曼到遮姆遮姆神井》(Alamein to Zem Zem),1946
  32、托马斯·曼(Thomas Mann):《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Confessions Of Felix Krull? Confidence Man),1954
  33、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 Amis):《幸运的吉姆》(Lucky Jim), 1954
  34、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继承人》(The Inheritors), 1955
  35、奈保尔(V.S.Naipaul):《神秘的男按摩师》(The Mystic Masseur), 1957
  36、佩雷尔曼(S.J. Perelman) :《安宁之路》(The Road to Miltown),1957
  37、奥登(W. H. Auden):《短诗集》(Collected Shorter Poems:1927~57),1966
  38、京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铁皮鼓》(The Tin Drum),1959
  39、穆瑞尔·斯帕克(Muriel Spark):《琼·布罗迪小姐的青春》(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1961
  40、萨特(Jean-Paul Sartre):《词语》(Words), 1964
  41、西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一个自然主义者的死》(Death Of a Naturalist),1966
  42、史蒂夫·史密斯(Stevie Smith):《青蛙王子与其他诗歌》(The Frog Prince and Other Poems),1966
  43、泰德·休斯(Ted Hughes):《乌鸦之歌》(From the LiFe and Songs of Crow),1970
  44、伊恩·麦克伊温(Ian Mcewan):《赛门花园》(The Cement Garden), 1978
  45、克莱夫·詹姆士(Clive James):《不可靠的回忆录》(Unreliable Memoirs),1980
  46、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兔子系列(1960~1982)(A Rabbit Omnibus: 1960~1982),1991
  47、菲力普·拉金(Philip Larkin ):《诗集》(Collected Poems),1988
  48、维克拉姆·塞思(Vikram Seth):《金童》(A Suitable Boy), 1993
  49、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不满足的人》(The Unconsoled ),1995
  50、格雷厄姆·斯威夫特?Graham SwiFt?:《遗言》(Last Orders),19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1 16: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值得一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5 23:58 , Processed in 0.40582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