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99|回复: 0

[【社会视角】] 胡颖廉:人人喊打消灭行业“潜规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1 22: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11月21日 05:18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胡颖廉

http://news.ifeng.com/opinion/so ... 21/19370372_0.shtml

从牛奶添加“三聚氰胺”到“铬超标胶囊”,从“地沟油”到塑化剂入酒,一个又一个的行业“潜规则”,正在一点点消耗着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

纵观这些事件,我们可以发现某些共性,例如这些见不得人的“规则”都在行业内盛行已久,都是由媒体首先曝光,都与安全生产标准不高和检测漏洞有关。尽管有关部门在事后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但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是:为什么行业“潜规则”能长期游离于政府监管?行业协会在其中又扮演何种角色?应如何发挥全社会的力量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企业有追逐利润的天性。在利润的驱动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并降低成本。然而当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时,企业的逐利动机很可能异化为机会主义行为,因而政府监管就成为防止市场失灵的底线。然而,大工业条件下的食品生产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活动,于是我们看到,几乎每个食品子行业的龙头企业都比政府监管部门拥有更高的技术水平,企业实验室可以通过高薪聘请到比国家实验室更为尖端的人才,许多国家标准也不得不仰仗企业来制定。当企业在政策和标准制定中拥有越来越重要的话语权时,其甚至可以“绑架”标准,这样的例子在世界各国屡见不鲜。

那么我们还有别的办法规制企业吗?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行业协会作为社会中介组织可以有效发挥其了解企业并沟通政府的作用,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然而,我国食品行业协会的作用却不尽如人意。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奶农在生鲜乳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几乎是业内人所皆知的“秘密”,但几家乳品行业协会集体失语。类似的,有关行业协会已在数年前了解到一些企业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的事实,却没有将这一情况及时反映给监管部门,以至贻误了最佳处理时机。尽管我们不否认行业协会应代表企业诉求并积极为其争取利益,现实中有许多行业协会就是靠会员企业缴纳的会费养活,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为了本行业的一己私利而牺牲行业协会公共利益,更不能默认行业“潜规则”长期盛行并游离于监管。

具体到此番塑化剂入酒事件,中国酒业协会曾发布过《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其中包含“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这样的表述。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中酒协测定的数据均超过卫生部相关文件规定的残留量数倍。换言之,白酒中含有塑化剂是不折不扣的行业“潜规则”。令人遗憾的是,中酒协却用“尚未发现白酒塑化剂致病案例”来掩饰问题的严重性。

在食品安全事件如此频发的多事之秋,中酒协非但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问题,反而采取回避的态度,不能不让人怀疑这是利益作祟。

可见,在食品安全面前,市场不可靠,行业协会不可靠,监管有时也不是那么可靠。此时此刻,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打一场“食品安全的人民战争”,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令人庆幸的是,中央已经把食品安全作为当前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把食品安全提升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新高度。但是,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一系列制度建设。我们衷心地期待,将来消费者送检的样品有机构可以检测,民众的投诉举报信能得到更多重视。唯有如此,一个食品安全有保障的社会才会离我们渐行渐近。

潜规则不能调整道德与法律的底线,否则不能成为“规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26 23:39 , Processed in 0.29964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