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743|回复: 166

[历史文化♡] 金豆  精彩的“01月03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3 00: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843年1月3日,中国清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魏源根据林则徐所主持翻译的《四洲志》编著的《海国图志》刻本出版。这本图志强调设厂造船,加强海防,抗御侵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0: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1839年1月3日——清朝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主持查禁鸦片。
林则徐(1785-1850) 则徐之名的来源:则,君子是则是效。徐:巡抚徐嗣曾(新任福建巡抚徐嗣曾是一个清官)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谥号文忠。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元抚:以巡抚徐嗣曾为榜样的意思。少穆石麟,据程恩泽《题林旸谷年丈饲鹤图遗照》诗及注的解释,林则徐出生那天晚上,林宾日“梦中亲见凤凰飞”,这使他立即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类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以为是吉兆,因此在给儿子取名“则徐”之余又给字“少穆”,“石麟”。林则徐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0: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1851年1月3日——法国物理学家傅科设计了一个大摆(傅科摆)证实了地球的自转。傅科所用摆的长度为67米,摆锤是质量为28公斤的铁球。摆在重力和悬挂线的张力作用下,在其铅垂位置附近作振动。由于傅科的实验直接验证了地球自转,因此被授予荣誉骑士五级勋章。
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1819—1868)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傅科摆由此而得名。实验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圆顶大厦进行,摆长67米,摆锤重27公斤,悬挂点经过特殊设计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这种摆惯性和动量大,因而基本不受地球自转影响而自行摆动,并且摆动时间很长。在傅科摆实验中,人们看到,摆动过程中摆动平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摆动方向不断变化。分析这种现象,摆在摆动平面方向上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按照惯性定律,摆动的空间方向不会改变,因而可知,这种摆动方向的变化,是由于观察者所在的地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果,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相对运动现象,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傅科摆放置的位置不同,摆动情况也不同。在北半球时,摆动平面顺时针转动;在南半球时,摆动平面逆时针转动,而且纬度越高,转动速度越快;在赤道上的摆几乎不转动。傅科摆摆动平面偏转的角度可用公式θ°=15tsinφ来求,单位是度。式中φ代表当地地理纬度,t为偏转所用的时间,用小时作单位,因为1小时等于15°,所以,为了换算,公式中乘以1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0: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精彩的“1月3日”


1868年1月3日——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所实行的苛政,不时激起众多以务农为业的百姓反弹。对外则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只有荷兰与中国(大清帝国)的商人被允许在原本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长崎继续活动;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信仰。
  同一时期,在日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在商品经济型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力量逐渐增强。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
1852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领舰队进入江户湾(今东京湾)岸的浦贺,要求与德川幕府谈判,史称“黑船事件”(亦称“黑船开国”)。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讨伐的目标。 日本封建阵营出现分化,中下级武士中要求改革的分子形成革新势力,号召尊王攘夷。革新势力的代表人物有吉田松阴、高杉晋作、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横井小楠、大村益次郎等 ,主要集中在长州( 今山口县 )、萨摩(今鹿儿岛县)、土佐( 今高知县 )、肥前(今佐贺县和长崎县)等西南部强藩。这些藩国在历史上与幕府矛盾较深,接受海外影响较早,输入近代科学技术和拔擢中下级武士都比较积极。
  幕府末期,在经济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出现了所谓豪农豪商阶层。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势力和出身豪农豪商的志士,联合与幕府有矛盾的西南强藩和皇室公卿等,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 ,展开了要求改革幕政 、抵御外侮的斗争,并在人民群众推动下,发展为武装倒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0: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1959年01月03日——阿拉斯加州加入美国,成为美国第四十九个州。
州名:阿拉斯加( ALASKA), 简称AK,美国50个州之一
建州日:1959年1月3日,为美国第49个州
面积:1,520,000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五分之一,美国最大的州
首府 :朱诺(JUNEAU),30,981人口(2002年数字),位于阿拉斯加东南区,只可从水路或空中交通到达,无陆路相通。阿拉斯加政府机构所在。
最长的白昼与黑夜 :在白令地区,每年5月10日太阳升起后在随后的3个月里将不再落下;而每年11月18日日落之后当地居民将有2个多月看不见太阳冉冉升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0: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1946年1月3日
国、共、美协商成立停战机构

三人军事协调组成员
左起:张治中、马歇尔、周恩来
本日,周恩来向马歇尔通告,中共中央欢迎他参加有关停战、受降、恢复交通诸
问题的协商。此前,马歇尔表示如果中共能接受政府关于三方会商的建议,建议
国、共、美三方各出1人组成委员会,职责为处理有关停战、恢复交通和受降事
宜,取一致协议方式,每方都有否决权。一切决议均须送国共最高当局核准后始
生效。3人委员会可在离冲突地区较近的地方设一机构,处理有关的一切具体问
题。周恩来表示:中共欢迎外来的友谊,但也希望盟国恪守“不干涉中国内政”
的诺言。马歇尔提出:在北平设执行部,执行已取得协议的政策,监视停战,公
正地作调查。执行部由国、共、美3人委员会组成,张治中、周恩来、马歇尔作
为三方代表参加,一切行动须根据一致协议,执行部下设4个交通中心、8个小
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0: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01月03日——西八区20时35分,勇气号成功登陆火星

“勇气”号长1.6米、宽2.3米、高1.5米,重174千克。它的“大脑”是一台每秒能执行约2000万条指令的计算机,不过与人类大脑位置不同,计算机在火星车身体内部。
  所谓“颈”和“头”是火星车上伸出的一个桅杆式结构,距火星车轮子底部高度约为1.4米,上面装有一对可拍摄火星表面彩色照片的全景照相机作为“眼睛”。两台相机高度与人眼高度差不多,有了它们,火星车能像站在火星表面的人一样环视四周。
  当“勇气”号发现值得探测的目标,它会以6个轮子当腿,运动至目标面前,然后伸“手”进行考察。火星车的“手臂”具有与人肩、肘和腕关节类似的结构,能够灵活地伸展、弯曲和转动。上面带有多种工具。
  工具之一是显微镜成像仪,能像地质学家手中的放大镜一样,以几百微米的超近距离对火星岩石纹理进行审视。另外还有穆斯鲍尔分光计和阿尔法粒子X射线分光计,可以用来进一步分析岩石构成。还有一个相当于地质学家常用的小锤子的工具,能在火星岩石上打出直径45毫米、深约5毫米的洞,为研究岩石内部提供方便。
  “勇气”号依靠餐桌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板获得能源,在理想情况下每天最多可在火星上漫步20米,它的观测预计持续90个火星日(相当于地球上的92天)。
  这台火星车科学仪器的负责人、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斯奎尔斯认为,“勇气”号将是迄今人类遣往其他行星上第一个可以移动的、自动化的大型实验室。他说:我认为这是人类在火星探测方面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美国航宇局1月10日宣布,勇气号已首次测量了火星上的温度。负责分析数据的一位科学家说,火星上的岩石温度要比由细小颗粒构成的物体温度低。那里目前白天最高温度约为5摄氏度,最低温度约为零下15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1: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1992年01月03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交。
国名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 。“哈萨克(Kazak)”一词约在14世纪时就出现在土耳其语和俄语的文件中了。它的本义是“独立、飘泊”,原指来自中亚的,突厥和蒙古混血的游牧民族。

国旗
哈萨克斯坦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浅蓝色,旗面中间是一轮金色的太阳,其下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靠旗杆一侧有一垂直竖条,为哈萨克传统的金色花纹图案。浅蓝色是哈萨克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花纹图案常在哈萨克民族的地毯、服饰中见到,它显示出哈萨克人民的聪明和智慧。金色太阳象征光明和温暖,雄鹰象征勇敢。哈萨克斯坦于1991年12月独立后采用此国旗。

国徽
哈萨克斯坦国徽呈圆形。圆面中间是哈萨克人的毛毡帐篷圆顶图案,两侧为骏马,上端是一颗五角星,下端的饰带上用哈萨克文写着“哈萨克斯坦”。

国家政要
总统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 nursultan abishevich nazarbayev,1991年12月出任哈独立后首任总统,1999年1月再次当选,任期至2006年。

人口
1484万(2001年1月)。哈萨克斯坦是多民族国家,由131个民族组成,主要有哈萨克族(53%)、俄罗斯族(30%)、日耳曼族、乌克兰族、还有乌兹别克、维吾尔和鞑靼族。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还有东正教、基督教、佛教。哈萨克语为国语,俄语在国家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与哈语同为正式使用的语言。

首都
阿斯塔纳 (astana),有人口31.9万。 阿斯塔纳原名阿克莫拉(akmola),1997年12月10日正式取代阿拉木图(alma-ata)成为首都,1998年5月6日改为现名。

钱币
坚戈(中文又名探戈,腾格),哈萨克斯坦货币,与人民币比率约为100坚戈=6人民币。
它在1993年11月开始使用,取代原来的俄罗斯卢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1: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1992年01月03日——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建交。

国名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

独立日
9月1日(1991年)

国旗
乌兹别克斯坦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自上而下分别为浅蓝、白、浅绿三色平行宽带,在白色和浅蓝、浅绿色宽带之间为两道红色细条。在浅蓝色宽带左侧有一弯白色新月和12颗白色五角星。乌兹别克斯坦于1924年成为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52年起采用的国旗与原苏联国旗相似,只是旗面中间有一道蓝色宽条,其上下各有一白色窄条。1991年8月31日通过了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独立法,10月11日开始启用上述国旗。

国徽
乌兹别克斯坦国徽呈圆形。圆面上有一只展翅的吉祥鸟,背景是冉冉升起的太阳和碧绿的原野。圆面上端为一颗八角星。星内绘有一弯新月和一颗五角星。圆周两侧为国旗颜色之饰带捆束的棉桃和麦穗。

同北京时差
-3.00

国际电话码
7

语言
乌兹别克语

货币
苏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1: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1993年01月03日——乔治·H·W·布什与鲍里斯·叶利钦签署第二个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Boris Nikolayevich Yeltsin)(1931.2.1~2007.4.23) 1931年2月1日出生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是俄罗斯族人。他自1955年在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后,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工作了30年,曾任该市住房建筑联合公司总工程师、经理,1976年后担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
1985年调往莫斯科担任党、政要职,1985年12月至1987年11月任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7年11月至1989年5月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他于1989年3月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1990年5月在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7月,在苏共28大上,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民主纲领派”提出的旨在改造当时苏联社会的一系列主张未被大会接受,他在大会结束时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1991年6月,叶利钦在全民大选中当选为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同年12月他同原苏联其他10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一起发表联合宣言,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96年再次当选为俄联邦总统。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提前卸去总统职务,并任命总理普京为代总统。
2007年4月23日,因心脏病突发于莫斯科逝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1: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1936年01月03日——平津学生南下宣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1: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1823年01月03日——怀特黑德出生,英国工程师,1866年怀特黑德研制出了第一枚现代鱼雷。

鱼雷是海战中在水中使用的武器。现在的鱼雷,发射后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舰船,只要一接触就可以爆炸。它具有航行速度快、航程远、隐蔽性好、命中率高和破坏性大的特点,可以说是 “水中导弹”。它的攻击目标主要是战舰和潜水艇,也可以用于封锁港口和狭窄水道。鱼雷雷身形状似柱形,头部呈半圆形,以避免航行对阻力太大。图6-7所示是线导鱼雷的外形和结构。它的前部为雷头,装有炸药和引信;中部为雷身,装有导航及控制装置;后部为鱼尾,装有发动机和推进器等动力装置。鱼雷的动力系统能源分别为燃气和电力等。根据不同的需要,鱼雷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直径为533毫米以上的为大型鱼雷;直径在400~450毫米之间的为中型鱼雷;直径为324毫米以下的为小型鱼雷。鱼雷主要用舰船携带,必要时也可以用飞机携带。在港口和狭窄水道两岸,也可以从岸上发射。鱼雷在水中航行的速度为70~90千米/时。
鱼雷的前身是一种诞生于19世纪初的 “撑杆雷”,撑杆雷用一根长杆固定在小艇艇艏,海战时小艇冲向敌舰,用撑杆雷撞击爆炸敌舰。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的卢庇乌斯舰长把发动机装在撑杆雷上,利用高压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推动发动机活塞工作,带动螺旋桨使雷体在水中艇行攻击敌舰。但由于艇速低、艇程短、控制不灵,卢庇乌斯的发明未策投入使用。曾参与上述研制工作的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于1866年成功地研制出第一枚鱼雷。该鱼雷借鉴了卢庇乌斯的发明,用压缩空气发动机带动单螺旋桨推进,通过液压阀操纵鱼雷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鱼雷的艇行深度。当时鱼雷的艇速仅11公里/小时,射程180─640米,尚无控制鱼雷艇向的装置。因其外形似鱼,而称之为 “鱼雷”,并根据怀特黑德的名字(意译为 “白色”)(而命名为 “白头鱼雷”。几乎与卢庇乌斯和怀特黑德同时,俄国发明家亚历山德罗夫斯基也研制出类似的鱼雷装置。1887年1月13,俄国舰艇向60米外的土耳其2000吨的 “因蒂巴赫”号通信船发射鱼雷,将其击沉。这是海战史上第一次用鱼雷击沉敌舰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歷史上的01月03日
西元106年 西元前,羅馬帝國政治家、演說家西塞羅誕生。 
西元1521年 德國神學家、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因神學觀點不同,被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世開除教籍。 
民國13年 英國考古學家發現紀元前十四世紀埃及國王杜唐卡門的墳墓,內有黃金棺柩、黃金面具、珠寶等寶藏。 
民國22年 日本陸海空軍聯合攻擊山海關,中國守軍安德馨營全部殉難,山海關陷落。 
民國28年 高級將領陳誠、龍雲、薛岳通電擁護軍事委員長蔣中正,抗戰到底,並主張制裁汪精衛。 
民國29年 汪精衛親信高宗武、陶希聖反對「日汪密約」,離滬赴港。 
民國31年 同盟國宣布,軍事委員長蔣中正任中國戰區
民國36年 天主教南京區總主教于斌就職。 
民國45年 中國空軍范天虹駕駛米格機投奔自由,中途被截,切脈自殺。 
民國48年 阿拉斯加成為美國第四十九個州,阿拉斯加在一九一二年由於蘇聯的讓售成為美國屬地。 
民國50年 美國與古巴正式斷交。 
民國52年 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朱家驊因心臟病在台北去世,享年七十一歲。 
民國83年 中共要求香港政府撤回政改方案,「中」英有關香港政制談判陷入僵局。 
民國85年 我國與塞內加爾共和國政府同時宣布,兩國決定再度恢復全面外交關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7: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普林斯顿战役

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战役
普林斯顿战役
日期: 1777年1月3日
地点: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结果: 美国胜利
交战双方
美国 英国
指挥官
乔治·华盛顿 查尔斯·康华利
Lieutenant Colonel Charles Mawhood
作战兵力
1,400人 1,200人
伤亡人数
30人阵亡
75人负伤 60人阵亡
150人负伤
244人被俘

普林斯顿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场战役。1777年1月3日乔治·华盛顿的北美大陆军出其不意地向普林斯顿的查尔斯·玛沃德(Charles Marwood)带领的英国和黑森军队进攻获胜。

1776年12月26日华盛顿在特伦顿出奇获胜后决定在他将他的军队带回其过冬营地前对新泽西的英军进攻。12月30日他渡过特拉华河。

英军查尔斯·康华利中将派玛沃德中校带领第四旅的三个团共1400人在普林斯顿作为后部。1月2日康华利受威廉·豪将军命带领6000人从普林斯顿向特伦顿进发进行反攻。

但是华盛顿的军队非常机动,躲开了英军的反攻来推迟决战。最后他将他的军队布置在一座峡谷的南岸,英军多次试图占领峡谷上的桥来进攻美军,但是都被美军击退了。天黑时康华利决定让他的士兵休息,等天亮后再进攻。他没有听他的士官说华盛顿特别机动的劝告。

华盛顿趁天黑留下少数人来照管篝火和发些声音,他自己却带大队人马撤离,当时天很冷,河上结冰,甚至于连炮都可以在河上运过。华盛顿绕过英军的南边去普林斯顿。

1月3日美军与英军多次在普林斯顿交火。但华盛顿得以每次只与一部分英军交战。当时华盛顿有7000人(不过参加作战的只有约1600人),在普林斯顿的英军只有1800人。86名英国士兵阵亡,美军有40多人负伤或阵亡。

美军在特伦顿和普林斯顿的胜利大大提高了美军的士气,而且激发了约八千多人参加美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9: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1933年1月3日日军攻陷山海关


守卫山海关的中国军队在阵地上作战

  1月1日23时,日军守备队长落全策划制造了在榆关宪兵分遣队前面的手榴弹爆炸事件。事发后,落全咬定系中国军队所为;并指挥部队向南关和车站进攻,又电关东军和天津驻屯军司令官请援。当晚来攻日军均被中国守军击退。为对付日军的进攻,警备司令部令榆关守军待命行动。
2日凌晨1时许, 日方向中方提出四项条件:(1)南关归日方警戒;(2)撤退南关驻军;(3)撤退南关警察及保安队; (4)撤退城上守兵,并限即时答复。中国方面言称: “俟天时调查真相后,再开始交涉。”3时,日方通知说:“本事件无须调查”,“否则即以武力夺取南关。”中方坚决拒绝,当即配置部队。日军将南关外中国警察缴械,并监视南关公安分局长,双方处于对峙状态。
  2日9时,日军守备队用木梯攀登南关城墙,被中国守兵击退。10时许,由前卫开来的日步炮兵3000余人,在飞机、火炮和坦克支援下,企图从南门突破。中国守军沉着应战,至17时许,日军不支而去。傍晚,关东军命令增兵夺取该地。
  3日10时,日军增援部队加入战斗, 在飞机、军舰和坦克的掩护下,向东南城角和南门附近发起重点进攻。中国守军以步机枪、迫击炮和手榴弹顽强抗击。经过激烈争夺,双方互有胜负。至14时,日军发起总攻,炮火更加猛烈,南门守兵悉数战死,日军坦克趁势闯入。至此,榆关遂被日军占领。中国守军第九旅以一团之众不足2000人,与强敌激敌3日, 官兵伤亡过半,民众死伤4000人,毁于炮火房屋500户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9: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收回汉口

1927年1月3日
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9: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1923年1月3日 《好兵帅克》作者哈谢克逝世
雅洛斯拉夫·哈谢克是原捷克斯洛伐克优秀的讽刺小说作家。他的代表作《好兵帅克》是各国读者熟知的世界名著。
  哈谢克出生在奥匈帝国统治时期布拉格的一个穷教员的家庭。
  他的童年十分凄苦。13岁那年父亲去世,他同母亲弟妹靠人施舍甚至乞讨维持生活。在读中学的时候,他因参加示威游行,常同警察发生冲突,屡遭拘留和逮捕。高中毕业后,他游遍全国各地,这使他更广泛地了解了社会生活,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哈谢克应征入伍,被奥匈帝国当局编入捷克兵团到俄国作战。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时,他加入了苏联红军,不久又加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1920年,哈谢克返回布拉格,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直到1923年1月3日在捷克的小城黎普尼采去世,终年40岁。
  哈谢克最早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就反映了普通劳动者的悲惨境遇,发出反对压迫的呼声。如《女仆安娜的纪念日》、《猪崽克萨威尔外传》、《得救》、《巴拉顿湖畔》等,都是当时捷克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的名作,这些小说充满维护正义和热爱普通被压迫人民的思想感情。哈谢克在文学创作上的最大成就,就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中完成的长篇小说《好兵帅克》。
    这部杰出的政治讽刺小说,以一个普通的捷克士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为情节线索,深刻揭露了奥匈帝国统治者的凶恶专横及其军队的腐败堕落。对于帝国主义军队对人民的奸淫抢劫,官兵之间欺上压下的荒唐关系,他们对俘虏的禽兽般的凶残,以及各级军官的愚蠢、贪婪,小说都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书中主人翁帅克是个绝妙的讽刺典型,作家通过这个引人发笑的人物的“笑”,表示出自己对敌人的恨和对人民的爱。很多进步评论家都把帅克比作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
  哈谢克的《好兵帅克》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近30种文字,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9: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1946年1月3日 国民政府承认外蒙独立
1946年1月3日,国民政府发布公告,承认外蒙古独立。
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和苏联政府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作为其附属协定,两国外长还互换了《中苏关于外蒙古问题的照会》。
其主要内容是:因外蒙古公民一再表示其独立之愿望,中国政府声明,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的公民投票证实这种(独立)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并以现在的边界作为国界。
依约,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举行公民投票,中国国民政府派员参观。1月5日,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大国民会议、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联席会议正式宣布蒙古独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9: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1月3日 “一月风暴”引发夺权之风席卷全国
1967年1月3日,上海《文汇报》被造反派奇权,揭开了所谓“一月风暴”的序幕。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又于1月8日成立了上海市抓革命、促生产火线指挥部,取代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委夺了上海市党政大权,刮起了“一月革命”的风暴。1月8日,毛泽东高度赞扬《文汇报》社、《解放日报》社的奇权和《告上海全市人民书》。毛泽东说:“这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这是一场大革命。”“上海革命力量起来,全国就有希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 09: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1912年1月3日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临时政府组成
  
1912年1月3日,各省代表联合会增选黎元洪为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临时政府九名国务员名单。九名国务员是:陆军总长黄兴、外交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此三人为同盟会员);实业总长张謇、交通总长汤寿潜(此二人为江浙立宪派首领);内务总长程德全、司法总长伍廷芳;海军总长黄钟英、财政总长陈锦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06:38 , Processed in 0.43550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