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773|回复: 21

[【外语类】] Skim vs. scan 及经验浅谈 (别篇见6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9 04: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 本来是昨晚打算回复在enineera兄的“阅读技巧反刍:skimming和scanning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608884) 一帖里的,结果写得长了点,看看虽然不乏废话,似乎倒也有丁点价值,不如单开一帖让它沉得慢些,并以此除求书外只手可数的主题之一,作为我注册3年的一个纪念吧。太偏英语了点,又偏离了原帖,不过发在这里应和一下好像也还可以,如有不妥请版主切勿姑息。这里的字、词当然指的都是essential,有必要如此掌握的。以下为拟就的回帖。
[Update] 外语区新发灵格斯推介一篇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624781),诚邀惠顾。6楼添了答louselice^_^兄评论的一篇,或可一观。louselice^_^兄敏锐而直率地指出了本文存在的几个问题,读来大有裨益,令人感佩,可惜后来又删掉了。

刚发现这个感兴趣的帖子,虽然晚了点,忍不住也想插两句嘴,就当是秉烛夜游吧。

我学习汉语里的生字或英语里的生词的时候,屡试不爽的一个窍门是先仔细体会它的第一义 (本义),也就是其最初形成的时候所表示的意义,这样往往可以很准确、很形象地抓住它赤裸裸的本质;然后再从它出发去揣摩各个引申义,结合辞典里给出的例句想象一些情境,去体会这个字/词的范畴是怎么从单一、具体的本义辗转腾挪,派生出丰富多彩,或广泛、或抽象、或另指…的其它意义来。等遇到几个意义类似的字/词放到一块难以辨析,通常回到它们的(往往是不常用的)本义就可以立即看到明显的区别,然后再顺流而下到各自(往往是常用的)需要辨析的意义,就可以准确找出细微的差别,也为怎样创造性地、“精妙”地使用它们开辟了想象的空间。

这里当然不是说本义等于一切。经常会有一些字/词的本义太古老,而第一引申义又发明得太精彩,使得第一引申义反而成为派生的根子了,一些辞典往往干脆就把这个核心引申义作为第一义列出,省略本义不提,让language lawyers自己去查《说文解字》。

以上的见解显然不是在下的慧眼独识,很多学习资料里都有提及。不过这种方法确实出自个人的学习体会,脸皮厚一点可以说是“独立发现”。独立发现的好处就是运用起来毫无滞碍,熟极而流,轻松愉快。上面三个牛皮还不能完全概括我对它的推崇,还要在这一句补充,就是这种方法为我树立了很多字/词究竟是什么、应该怎么用的雷打不动的信心,并且经常敢于说“这个字典这里讲得不严谨”。

先扯点闲话并自勉:好书到手,要看;秘技暴光,要学。东西到手放在那里不闻不问比不去找它更糟,因为知识不会自己钻到你脑袋里,而你先已损失了去找的时间 (显而易见,理工科同行们,此过程有先降后升的价值曲线,请找出零、极点并研究函数性态)。网络发达资源丰富的一个副作用是什么宝贝都得来甚易,顶多只需论坛币,主观价值随之跳伞,“学而精”的动力随之崩盘。君不见许多藏书家 (not you, 弟穷常需求书,还请多照应哈),富可敌国,囤积巨万,执币四顾而叹:“天下无书!”噫!当真“非借不能读也”?古人既有“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之警句,则凡学习并非已大有会心于我之知识,必当全神贯注,付出200%的努力。

惭愧惭愧,不敢回观前文,这里就到正题了。Skim本义为“撇去浮渣” (也不一定就是“渣”,可能是其它小片异类漂浮或凝浮物,此处仅简单概括这个感觉,下同;用中文解释是因为更熟习,但关键的还是与语言无关的“意象”,切切),既然好几个字典的第一义项基本都这么说,想来虽不中亦不远。这里值得细心体会各家解释及例句里明言及暗示的信息,感受那一撇的风情。没错,就像在x轴上方划过一条曲率未知的切线,不过,这里的x轴未必平而干净,那一下切得轻快但不见得飞快,还弄掉一块垃圾带走了。不必当真,这只是我应景现编的一个烂比喻,既长又非充要。关键是看了那些略有偏重的第一义项之后,你的脑子里应该已经对\"skim\"这个词产生了一个直观而具体的动作的形象;即使很难精准描述,你也可以自信满满地说 \"I can see it's there\",并辨别什么样算、什么样不算\"skim\"。到这里第一义项的功课才算完。一般辞典里的第二义,即第一引申义,都是“略读”的意思,多半是因为它更常用才这么排列吧,我们以历史唯物观为指导,先来看更相近的第三义,“掠过”。找几个例句一比就很明显,第一义是及物的,skim A off/from B,而“掠过”显然是不沾的,可以想象其创造者惶惑地要掩饰这一罪证,硬生生把skim逼成了不及物,并用几个固定搭配来粉饰:表示高度的over,表示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along和across (也有及物用法,较之为少,可当作常用词经常会有的再引申)。小样,这样我就认不出你了?现在,我们抓到了它的两个要穴:沾带的“撇”,不沾的“掠”;共通点是都有轻快的切向运动,但未必一直平行 (“撇”是肯定不一直平行,基本就是个凹弧)。这时skim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已经丰满,完全可以把“略读”作为它特定常用在阅读上的比喻义了。看它的搭配:skim over/through a book, 显然继承的是“掠过”的含义,突出“视线轻快地扫过书页”,突出动作性 (这里格于局势,想不平行也难了),而不是想想就恶心的“如刀如匕之目光从字里行间挖来宝贵(呕!)的知识”。可以不负责任地说\"over\"在这里巧妙地为此搭配作了嫁衣,因为它具有的“在…之上”和“直到…终”两个意义,刚好成为激发这个义项的触媒;事成之后更直接、更强调“自始至终”的\"through\"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了。

Scan的讨论可以从简。韦氏大学细心地给出了本义:“读或标注(诗篇等)以显出韵律结构”。实际上已经能看出端倪了,可是就像刚拿到一张稍有挑战性的试卷就发现答案已经写在前面黑板上一样,第2个义项根本不给我们自己想的时间:“逐点地观察或检查”,并下分两小项:a. 逐点查个底朝天,多半还查了又查; b. 从一点到另一点瞟来瞟去,往往是匆忙地,或随意地,或在寻找一个特定的啥啥东西。例句就不忍再引了,随后的义项也不必再看。苍天啊,解释得这么直白,这样扼杀想象力,还有人性吗?不过想想我最早对scan有印象是用上Norton AntiVirus的时候,彼时挺爱扫描硬盘,欣赏一个会动的放大镜过滤一个又一个文件,并提示“scanning viruses...”,看来当时对scan的认识就挺科学了。编个句子来体现scan的目的性、针对性吧,就比如本人高中考试做英语选择题,读题时先猜个答案然后到4个选项里去scan & match,端的又快又准,可以省下一大半时间来玩。那个义项2b.说的其实就是“扫瞄”,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当某种怪机器出现的时候,发明者是怎样得意洋洋地为它命名。scan用在读书上,快是要的,但重点在于先有居心。

然后呢?说好了 skim vs. scan 的?!不会吧,从对skim的“略读”义项的分析我们根本看不出有什么目的性的来源,只能估摸一下心情:多半读得还不痛苦,不烦躁吧,如此而已。就是硬要造个烦躁地skim的句子也无可厚非,只要目光确实挺利索地在那晃悠。至于其它细节,比如干嘛读这么快啊,是否读进去了,真的在求内核吗,都不是skim这个词自身能暗示的,简单在后面加个从句就可以改变得天翻地覆,例见hydra兄所引的trying to...一句;只有从人之常情,“多半如此”的角度来想,我们才可以说,skim over一本书嘛,不就是想翻翻它写了啥?

如上分析,skim和scan本来并无瓜葛,由于历史的奇特发展使它们在某处相切 (历史唯物),又刚好引发了俺挑灯夜战的一篇臭文,可谓造化弄人 (主观唯心) / 庸人自扰 (客观唯心)。到这里也应该清楚,如果不紧扣本义、不统观全局地去解释一个词,任何一小步的随意都可能导致风马牛不相及的结果。

这些解释难道都是我吭哧吭哧想出来的吗?显然不是,是先查字典比对总结,再加以取舍阐发的,我相信这些材料既够精简、又足以把问题说清楚。字典应该勤查以检验修正,书报应该常读以磨炼浸润,不然再怎么想也会失去感觉,因为唯物主义者坚信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想说的一点是,语言是人创造出来的,并由人来渐渐改变。抓住了本义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就能有理有据,会于他人之心,经常没有绝对的孰是孰非。而辩证法又迫使我们正视它的另一面,即语言的历史积淀。所谓尾大不掉,很多用法已经定型 (即这个坑有主了),甚至一些搭配很难说出个为什么,作为nonnative speakers,我们只能先融入它的这个现实,再来尝试影响它的发展。

在难忘今宵即将响起的时刻,我奉上的最后一个tip是灵格斯 (Lingoes, http://www.lingoes.cn) 实在很妙,建议没用过的朋友试一试 (管它的词典来路正不正,闷声大发财;还有tracky大侠的补丁也值得一搜)。挂个界面图显一下。《新凤霞自述》引过一句解放前戏曲圈的妙语,形容有机会学真本事的不易,“宁送十亩地,不教一句戏”,我这一帖也就言尽于此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1 13: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读书无定法,爱怎么的就怎么的。

另外,我最近老在想关于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问题。

产生了一个比较悲观的臆想,也许由于做这个事情需要的知识太多,一个人根本不可能把基础知识都学会了,所以在提出机器证明方法之前,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读书也有这样的矛盾。读书跑题的蠢事经常发生在我身上。一个典型的scan+skim而后disorient的实例:scan流体力学需要补习张量方面的知识,skim张量方面的东西想到相对论,skim相对论浅说想到物理史,而后又想到自己当年总结的“爱因斯坦是第一个不能算是数学家的牛物理学家”,又去skim数学史,最后一看,我的流体力学已经被压在书堆下面了……disorient感引发了郁闷……

真的不能深究,古人尚“不求甚解”,我等庸人何必自寻烦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5: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佬现身解救本帖于零回复之苦海,荣宠无已。小弟写东西喜欢强调一点不顾其余,生怕中心不突出,所谓“主观片面”是也。就是那想说的一星半点,也不乏语焉未详之处,观者自知。

个人也有过追求面面俱到结果战线越拉越长的困惑,也想过“不求甚解”。现在看书就比较功利,边看边自我拷问:我想得到什么,看完它能得到吗?一个体会是,一本书并不是因为它“好”我现在就会去看的,而是先掂量一下,以我现在的状态为已知系统,加上这本书的激励信号,能否得到最大的输出增益?认真读完一本书是很花工夫的,所以第一门学问还是在个“挑”字上。这样做有显然的局限性,不过“surprise!”的书还是等有了闲工夫再说为佳。半部论语治天下,局限性更强,照样成功。

读书要确有所得,不再惶惶惑惑,不求十全十美,但求一步一坑,无愧我心。难不成白活一回!

我这一脚把本帖踹上页顶,再看它慢慢飘落,凋零,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1 16: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按五星标准打分的话,我给★★★★☆
这样的文字我写不出来。

论坛准则之一。完美的帖子,很难插上话,所以回帖会少些。o(∩_∩)o...哈哈

偶有所悟,即有所得。
有缘识之,无缘路过。
沾沾自喜,人生一乐。




=============有所悟,沾沾自喜典型案例============
long long ago,压马路时,女友问我,大街上恋爱中的男女中,谁比谁更牛些。
我想了一下,回答:并排走时,谁的肩膀在前,谁就更牛些。

自今引为“真理”,就图一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7: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学兄谬赞,小弟实在不敢当。我信奉“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写东西没有不走极端的,见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1 20: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与louselice^_^ 学士相反,我更多地是看到帖子的优点——元气淋漓,意象翻飞,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1: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承蒙louselice^_^兄拨冗赐教!我一直候着的就是这样直接不客气的批评,所以只有奉上感激和敬意,以及下面的自辩。

我读"The Elements of Style"较晚,确实没有反复体会,不过和louselice^_^兄的想法相反,主要是因为不才对书中的多数内容早已大有会心。读小学时我对鲁迅的名言“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极为叹服,并且从此力行,写一字一句都不敢稍有大意。

那么,怎么解释上面那篇花里胡哨的帖子呢?它是考虑到读者接受的产物。一篇稍长一点的文章贴在网上,能有人从头看到尾就是很高的待遇了,比方说有30%,其中没跳读的假设也有30%,看完了觉得很好,再从头认认真真读一遍的算它还剩一半,一来二去,能够完整、准确地体会作者本意的就小于碰到这篇帖子人数的5%,这显然不是一个自尊的作者所希望看到的。所以就“重复重复再重复”,为的是我所持的观点能不偏不倚地被看到这个帖子的大多数人理解。

说得冠冕堂皇一些,这是一个“为己文”和“为世文”的选择。前者如《道德经》,被人生拉硬拽才凑出五千字,却使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孳孳矻矻加以研究,各得其妙。后者如梁任公的文论,不求光耀千古,只愿启发当代民智,故而一唱三叹,虎虎之生气扑面而来,细品之可斥为浮躁跳脱、了无蕴蓄,然窃以为这才称得上“我佛慈悲的大无畏精神”。

这种用以“渡人”的style在"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s"的"how to use this book"里有精彩的描述,似为小书所无,我初见即大生知己之感,兹引其中3小节如下 (一对"**"里的原文为粗斜体,一对"*"里的原为斜体,就不一一改了):

We used **redundancy**, saying the same thing in *different* ways and with different media types, and *multiple senses*, to increase the chance that the content gets coded into more than one area of your brain.

We used concepts and pictures in **unexpected** ways because your brain is tuned for novelty, and we used pictures and ideas with at least *some* **emotional** *content*, because your brain is tun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biochemistry of emotions. That which causes you to *feel* something is more likely to remembered, even if that feeling is nothing more than a little **humor**, **surprise**, or **interest**.

We used a personalized, **conversational style**, because your brain is tun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when it believes you're in a conversation than if it thinks you're passively listening to a presentation. Your brain does this even when you're *reading*.

也许这是快餐时代不得不做的选择。它当然不是就好随处套用。比如我自己的学习笔记,都是从草稿经过复习增删多次,只留下一个充分且必要的核,自己读起来轻舟快马,但相信很多小地方给一个初窥门径的人看了,脑筋都得转好几个弯。更浓缩的还是对一些抽象问题的思考。要言不烦式的计算机类著作可以举"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和"Design Patterns"为典范,称得上“既通俗浅显,又寓意深远”。还要多谢louselice^_^兄好心提醒,我写“公文”时都会mimic其应有的风格,即使偶有一两处调侃也都是看了又看,确信无伤大雅。

写原帖的时候是深夜,困得狠了又想赶紧写完,肯定就不乏欠妥之处。但这并不表示可以原谅其中的失误,成文后我还是字斟句酌地看过一遍再发的,下面回忆当时的想法,对louselice^_^兄随手拈来的几处略作辩护。

“独立发现的好处”一句,我写的时候对前两个词,即“毫无滞碍”、“熟极而流”,的取舍,稍有犹豫,随即决定都保留。上面说过的“醒目”的大原则就不提了,当时还想到的是,这里有一个使用熟练程度的问题,前者略似于刚发现别有洞天的喜悦,后者则相当于已收放自如时的圆熟。“轻松愉快”表达了大体不雷同的信息,出现次序也有考虑,应无问题。

“很准确、很形象地抓住它赤裸裸的本质”一句,“赤裸裸的”是我重读时加上的,写的时候想“形象”已足够了,改的时候觉得应该暗示一下自己想象中那单词和我裸裎相对,翩翩起舞的感觉,这样假如有心的读者重读,回想起后文中“直观而具体的动作的形象”、“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已经丰满”,也许会感受到“原来是这个样子!”,倒不是想靠低级趣味吸引眼球。一些类似的地方也是我在2楼好意思说“不乏语焉未详之处”的原因。不过现在看这里确实没有存在的必要,系临睡前的一时冲动。

用“辗转腾挪”,其一是因为它前后两半句都较长,结构也稍复杂,所以要顿一下喘喘;其二是想略为传达我对中英文里一个字或词气象万千的派生景象的主观感情,其难以曲尽之妙,有如漏雨泥墙上蜿蜒而下的水痕。

匆匆难尽鄙意,欢迎继续拍砖!多谢醉乡常客兄赏光,家学兄、xiao4zhu兄谬赞,更愿看到louselice^_^兄那样直言不讳的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1 21: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wdscxsj兄似乎是学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21: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xiao4zhu于2008-07-11 21:25发表的 :
wdscxsj兄似乎是学理的?

好像比较明显,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2 00: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wdscxsj于2008-07-11 21:00发表的 :
承蒙louselice^_^兄拨冗赐教!我一直候着的就是这样直接不客气的批评,所以只有奉上感激和敬意,以及下面的自辩。
我读"The Elements of Style"较晚,确实没有反复体会,不过和louselice^_^兄的想法相反,主要是因为不才对书中的多数内容早已大有会心。
.......

偶得The Elements of Style图片,自己做成双层djvu, ocr效果很一般,不到3m,有意者移步:

mail.126.com
ewritingbooks@126.com
PWD: readfree2008

送车车,
送wdscxs
送朋友,
就不在车车的另一贴跟帖了。
http://www.readfree.cn/bbs/read.php?tid=4621215&fpage=2
====================================
读者界面友好写作方式,个人欣赏古龙体:)
wdscxsj 行文颇有明清小品文风格,比如:字典应该勤查以检验修正,书报应该常读以磨炼浸润
很菜根谭,很幽梦影。
========================
不谈具体阅读技巧,个人体会。
skim and scan 的技巧习得,恐怕需要压力训练来获得,比如限时阅读训练。关键词是:压力

打个比方,小时后好容易通过交换,借到一套射雕英雄传,但第二天必须还书。被窝里开着手电筒一夜看完4~5本书,囫囵吞枣过程也是速读技巧的训练。

技巧明白了,更重要的训练。

比如,为一篇paper,一周内阅读十几或几十本相关的书。

另外一个想法是:汉语速读能力可以迁移到英语阅读中,当然,条件是个人词汇量与阅读材料要相当,还要有压力。当速读成为一种习惯,应该和语种无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1: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家学兄抬爱!下载后比对了一下,显示效果感觉比那个PDF版好,不过正文前没有contents,书末缺glossary和index,不知是不是出版较早的关系。

难道louselice^_^兄就是车明大侠么,真失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2 02: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wdscxsj于2008-07-12 01:28发表的 :
多谢家学兄抬爱!下载后比对了一下,显示效果感觉比那个PDF版好,不过正文前没有contents,书末缺glossary和index,不知是不是出版较早的关系。

难道louselice^_^兄就是车明大侠么,真失敬了。

我不是车明兄,我也一直觉得“车车”这个名字莫名其妙,似乎是hong姐起的。每次解释起来太麻烦,等hong姐什么时候有时间再给我来个别的名儿,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2 02: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xiao4zhu于2008-07-11 21:25发表的 :
wdscxsj兄似乎是学理的?
引用第8楼wdscxsj于2008-07-11 21:36发表的 :
好像比较明显,呵呵。

我一直以为兄是学工科的,呵呵。

我的评论大部分都是直接抄书上的,后来想想太苛刻啦,就删掉了。

最近帮人改东西,脑子有点锈,还请兄不要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2 02: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wdscxsj于2008-07-12 01:28发表的 :
多谢家学兄抬爱!下载后比对了一下,显示效果感觉比那个PDF版好,不过正文前没有contents,书末缺glossary和index,不知是不是出版较早的关系。

难道louselice^_^兄就是车明大侠么,真失敬了。


误会大了!!!!
引用第11楼louselice^_^于2008-07-12 02:26发表的 :


我不是车明兄,我也一直觉得“车车”这个名字莫名其妙,似乎是hong姐起的。每次解释起来太麻烦,等hong姐什么时候有时间再给我来个别的名儿,呵呵。


改奥托吧,还是容易引起误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2 03: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醉乡常客于2008-07-12 02:35发表的 :


改奥托吧,还是容易引起误会。

那我再配张图片,是不是清楚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2 04: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怪得很,我向来有种看法,理工的往往文学修养不底,就象楼主那样的.反过来说,文科的写的文字只要一涉及到理工往往就遍体鳞伤无法自疗.比如在下.

楼主文笔清通,言语幽默,意象灵动,确是难得好文啊.可惜我一英盲,楼主的妙处我只能领会些微,不过能看到此文确实很有收获.体会到了什么是文气,呵呵.

车车么,现在怎么弄根烟吃起来了,虽然很时尚,却对健康没啥好处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12: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上诸位大侠爱护,实在惭愧无地。

小弟学的是计算机通信,实属工科,不过平时比较随便,像系名啊,学号啊,身份证号啊啥的,都是手机、笔记本各录一份,生怕该用的时候忘了。昨天xiao4zhu兄问起,想想理科工科的也差不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写了一句貌似承认又没有明说的答语 (“好像比较明显,呵呵。”),“读者自知”,无耻无耻。

错认louselice^_^兄,还望海涵!小子注册时间虽然不短,却一直忙得连轴转,最近才略能有闲冒几个泡,对园地之风土人情所知寥寥,尚请各位先生大人不吝提点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2 15: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wdscxsj于2008-07-12 12:53发表的 :

小弟学的是计算机通信,实属工科,昨天xiao4zhu兄问起,想想理科工科的也差不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写了一句貌似承认又没有明说的答语 (“好像比较明显,呵呵。”),“读者自知”,无耻无耻。

错认louselice^_^兄,还望海涵!小子注册时间虽然不短,却一直忙得连轴转,最近才略能有闲冒几个泡,对园地之风土人情所知寥寥,尚请各位先生大人不吝提点指教。

呵呵,好多数学专业的牛人也在做和通信有关的研究,还以为兄是那一派的理科高手呢。

另,好多人把我当成老车,该考虑别让园地的朋友们喊我“车车”了,真是头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2 15: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财富:-1(woi5)

又扣我钱,赶明儿不登您这门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3 13: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

学英语各有各法,不过抓住本义乃上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24 21:01 , Processed in 0.45577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