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96|回复: 2

[原创其它♡] 柬埔寨游记六:吴哥寺(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8 15: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马健
邮箱:stronghorse@tom.com
主页:http://www.comicer.com/stronghorse

吴哥寺即著名的“吴哥窟”,也称为“小吴哥”。对于它的详细介绍见这里: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F&variant=zh-cn

由于在吴哥寺拍的照片较多,所以本文分成建筑、长廊浮雕、建筑装饰三个部分加以介绍。

一、建筑

吴哥寺是由苏耶跋摩二世建造的婆罗门教庙宇,基本上是按照城池规模建造的:从外向里先是一圈长方形的护城河,然后是类似城墙的外廓,进去后相当于城池的外城。整个外城区除了直通内城的主干道,及道旁的两个藏经阁,就啥也没有。估计各地信徒来朝拜的时候,都可以在外城 里搭帐篷、沐浴净身(内城墙前有百姓专用净身池)。内城墙是装饰有精美浮雕的长廊(长廊浮雕照片见后面),进入内城墙后还有一圈回廊,把核心区完全包围起来。内城墙与核心区之间,相当于内城的部分, 建有国王净身池、百官净身池,供国王、百官在进入核心区朝拜之前沐浴净身。

核心区类似于城池中央的“王宫”,在护城河、外城墙、内城墙、王宫围墙的重重包围之下,建筑精美绝伦。核心区完全遵照婆罗门教庙宇形制,用高耸的三层台阶构造出“须弥山”(按照婆罗门教教义,天神们都居住在 须弥山上),在台阶上再建造高塔供奉婆罗门教的三大天神(创造神梵天Fantian、保护神毗湿奴Vishnu和毁灭神湿婆Shiva)。在通常的婆罗门教寺庙中,通常只建有三座排成一 行的高塔(参见本游记下一篇《女王宫》),三大天神各居一个,但是吴哥寺的手笔要大得多:共有五个,四角各一个,正中央有一个,形成梅花形。这样从四个方向看,都能看到三座高塔,而常规婆罗门教庙宇只有从两个方向看才能看到三座塔。现在柬埔寨国旗上的图案就是吴哥寺的三塔剪影,颜色则是红白蓝,与原宗主国法国的国旗颜色相同。

当然也可以按照婆罗门教传说来解释吴哥寺的建筑形制:护城河相当于环绕须弥山的大海,而外廓围成的岛屿相当于须弥山,核心区就是须弥山的山峰。

吴哥寺从护城河沿主干道一直走到核心区,两边的建筑、装饰确实壮丽辉煌,但是再往后面去,就露出烂尾楼的尾巴了:大片墙壁都是素白,估计尚未来得及装饰国王就驾崩了。另外吴哥寺虽然历史上是婆罗门教寺院,但是现在柬埔寨毕竟信仰的是佛教,所以也有佛教僧侣进驻吴哥寺,成了一座佛寺了。不过佛教僧侣们看得比较开,对建筑未进行任何改动,还是婆罗门风。

站在吴哥寺护城河边,眺望对岸。照片左侧是过河的大桥。按照婆罗门教说法,三大天神住在须弥山,想见到神仙,必须先经过大海,并通过海中龙的考验,才能到达须弥山。所以雕刻有七头龙守护在横跨护城河(代表大海)的大桥上,过桥后节节升高,直至最高层代表须弥山的主塔。


吴哥寺外廓西侧。该侧共有五道门,中间为国王专用,现已封闭,两侧为百官专用,最外侧为百姓和大象专用。照片中最左侧的是西北百姓门,中间是西北百官门,右侧露出一个角的是国王门。


国王门前守护的七头龙。由于七头龙出自须弥山前的大海,因此吴哥寺桥头、栏杆上的七头龙均有头无尾,尾巴都在海里。


国王门。可以看出每层门楣上都有繁复的装饰,但是柱子、门框、墙壁、窗框上则无装饰,不过塔身上的五头龙并不少,最绝的是门两旁长廊屋顶上看上去象用瓦块覆盖,其实是用石头雕出来的瓦块浮雕。


从西北百官门进入,沿走廊往南,进入西南百官门,此为西南百官门内的大佛。
这尊近4米高的石佛,有人认为原来或许是巴戎寺主塔中供奉的佛像。


从西南百官门进入后,看围墙内侧的装饰。
吴哥寺毕竟气派,围墙没有采用便宜的火山岩,而是用砂岩筑成封闭式长廊,外饰精雕细刻。


从西南百官门进入后,沿主干道前往内城墙。两侧的栏杆依然是七头龙的龙身。


主干道左(北)侧的北藏经阁。屋瓦、窗户栏杆均为石雕。


内城墙前的蓄水池,据说是给百姓进入内城前净身用的,百官和国王的净身池在内城里。
雨季在这里可以拍摄到著名的“五塔倒影”,我去的时候是旱季,只能看到一片烂泥塘,草坪也一片枯黄。


内城墙内的五塔。
只有从某个角度看,才能看全五塔,一般只能看到三塔,代表婆罗门教的三大天神。
只有大庙才玩得起五塔(保证从大多数角度看都是三塔),一般小庙只能供三塔,角度不对就会被看成二塔、一塔。


西侧内城墙,墙外侧是布满浮雕的长廊。


内城里的百官净身池一角。


核心区三层台阶上的五塔。


从左往右:核心区围墙、道路、三层台阶、台阶上的主塔。


核心区围墙开的塔门,装饰精美。


核心区东侧城墙,墙面一片素白,尚未来得及装饰。


主塔区南侧大名鼎鼎的“爱情梯”:1973年,一对法国夫妇来此旅游,妻子因台阶陡峭而不慎摔下身亡。丈夫非常悲痛,为了纪念妻子,他捐钱在此造了一条楼梯。来此旅游的人见此都纷纷解囊捐钱,建造了吴哥寺这独一无二的楼梯。现在,这条楼梯也成了观光胜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15: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长廊浮雕

吴哥寺内城墙南北方向长190米,东西方向长220米。城墙外侧其实是一个大画廊,排列着雕工精细的八幅巨型浮雕。每幅浮雕高二米余,长近百米,全长达七百余米,绕寺一周。浮雕描绘印度两篇著名梵文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中的故事和一些吴哥王朝的历史。

由于时间关系,我这次只看了西长廊(照片见楼上帖)的其中一组《罗摩衍那》(Ramayana),讲述神猴哈奴曼率领猴子大军,帮助罗摩,打败掠走罗摩之妻悉多的恶魔拉瓦那的故事。西长廊的故事是北长廊故事的延续。北长廊是罗摩率军与 拉瓦那作战,由于势单力薄,这场战役罗摩失利,所以后来才有西长廊这段神猴相助的必要。

《罗摩衍那》的意思是罗摩传,是印度古代史诗:国王罗摩(毗湿奴转世)的妻子悉多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她本来可以过养尊处优的生活,但为了心爱的人她与丈夫一起到森林里同甘共苦。她的美貌吸引了一个十头多臂的魔王拉瓦那,将她掳走后藏在兰卡岛上一个花园当中 。无论拉瓦那如何百般诱惑,悉多还是忠贞不移地等待丈夫来搭救。拉瓦那的弟弟在知道哥哥抢了别人的漂亮老婆后,先是劝哥哥归还,但是哥哥不听,他知道一场大战将不可避免,并且魔族将战败,因此主动去找罗摩,并帮助罗摩作战,条件是罗摩在获胜后不能对魔族斩尽杀绝。罗摩与拉瓦那初战告负(北长廊浮雕),又请求猴王哈奴曼支援,终于获胜,救回了悉多,即下面照片中描述的场景。原书故事到这里并没有happy end,后面还有一堆“狗皮倒灶”(俺LP的形容词)的情节,有兴趣的不妨google。

战斗场面:魔族大军装备精良,猴子军则比较原始,或以松果(还是说是长得象松果的石块?)为武器,或用牙,或用爪,或用树枝,完全是猴海战术。
原本壁雕不是这种黑得发亮的颜色,但是游客用手摸得多了,就发黑、发亮了,所以现在已经禁止触摸。


魔族装备有刀、盾、弓箭、长枪,猴子们只有树枝,急了用嘴咬。
这种带弧度的盾牌似乎别国少见,而且我对其防护效果深表怀疑,可能经过了一定的艺术夸张。


猴子兵也有手持缴获武器的,不过耍起来实在不像那么回事。


魔族大军中的魔兽在乘骑者已不知去向后,还能继续与泼猴们厮打,比马匹之流是强多了。
下面一排都是同归于尽的打法,比较少见。


中央这一对看来是要同归于尽了,颇有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架势。
左下方看来是一场群殴,中间被拉扯的兄弟倒了大霉。


魔兽战车遭到猴群的围攻,形式不大美妙:军官已经与跳上战车的猴子近身战了,车下一个魔族正在扯那个猴子的大腿。


魔族兄弟正在救死扶伤,一只卑鄙的猴子却在后面暗下黑手,另一个魔族兄弟奋不顾身,试图阻止。


猴子吞恶魔。


地位颇高(带伞盖)的魔兽战车被猴子攻入,形式真的很不妙了。


骑在神猴哈奴曼的肩膀上的罗摩。后面站立的是罗摩的弟弟和拉瓦那的弟弟。
罗摩的弟弟本来受罗摩之命保护罗摩的老婆悉多,他在悉多的住所画了个法圈,并告诉悉多只要不出圈就没事(《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但是悉多还是被恶魔所诱,走出圈子,结果被恶魔拉瓦那抢走。


魔族弓箭手、盾牌投枪兵。弓箭手缺乏保护,而且没有集结成队,在近战中连炮灰都算不上。


中国形容某人英勇,常说此人能“生裂虎豹”,这只猴子一手扯一只魔兽的胡子,下面再一边一脚,是不是更猛?


十头多臂的魔王拉瓦那的魔兽战车。


疯狂的猴子在对战车发动自杀式攻击。不过被他咬住的魔兽长了什么脑袋?猪头?耗子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15: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集另外开贴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29 11:30 , Processed in 0.30934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