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91|回复: 0

[【社会视角】] 研究报告显示:省级部门行政收支透明度几乎为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1 07: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设定满分为100分,那么中国省级各部门的行政支出透明度能打多少分?

  答案是3.21分!

  这个令人吃惊的超低分数,来自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最新的一项评估。3月30日,本报记者获得的这份“2010中国省级部门行政机关透明度排行榜”显示,全国341个省级部门的行政收支情况几乎不透明。

  这是该中心继连续两年推出“中国省级财政预算透明度排行榜”之后,集合近百人研究力量做出的测试政府信息透明度的新榜单。

  此前不久,该研究中心公布的“2010年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排行榜”显示,中国省级财政预算透明度为21.87分。(相关报道详见本报3月10日2版《地方财政透明度年考:项目越细,越不公开》)

  新榜单的研究就我国大陆地区的31个省(市、区)的11个部门机关(政府、人大、政协、财政、国税、地税、教育、工商、环保、卫生、交通)的省本级行政收支及相关信息的透明度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得分最高的卫生部门不到8分,而榜中得分最低的政协仅得0.12分。即使所有11个部门加总后,总分也才35.28分,远不够单项及格线。

  “成绩非常难看。”负责该课题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蒋洪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调查前预期不高,但结果还是超出预料。

  课题组牵头人之一、上海财大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刘小兵表示,部门行政支出的信息收集难度比财政预算信息收集难度更大。“各部门的行政收支通常被认为是地方一般预算当中最敏感的部分,因此调查异乎寻常地困难。”

  尴尬的榜单

  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从事该项研究的课题组便以课题研究的名义,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通过信函方式向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1个部门机关(共计341个)提出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我们所申请的信息共25项,主要涉及两类,一类是年度部门收入来源和用途信息,一类是这些机关的基本信息。”刘小兵介绍。

  在部门行政收支部分,包括部门的收入总额和来源、以及部门的支出总额和用途。比如,多少支出用于人员经费、多少用于公用经费;而人员经费中有多少是用于工资发放、有多少是用于津贴补贴;公用经费中又有多少是用于差旅费或出国费、招待费等等。

  在机关基本信息部分,则包括工作人员数量、各级行政干部人数、机关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有多少公车及其价值是多少等等。

  根据各部门的信息提供和回馈态度,课题组对全国341个省级部门单位的行政收支及相关信息的透明度状况进行汇总打分与排名,分别做出了按照部门加总和省级加总的全国省级部门信息透明度排行榜。

  按照百分制打出的这两张排行榜,平均分分别仅为3.21分和3.24分。

  “尽管大家提前都有了心理准备,但没想到分数居然这么低。”课题组负责人蒋洪对记者表示。

  在部门加总排行榜中,得分最高的卫生部门仅7.21分,其后分别为交通部门5.84分、财政部门4.22分、教育部门3.88分、环保部门3.81分、地税部门3.54分、国税部门2.63分、政府(办公厅)2.17分、工商部门1.61分,排名最末两位的分别是人大0.25分、政协0.12分。

  “在我们发函过去的时候,人大和政协机关往往认为他们不是政府部门,没有必要公开机构的收支情况。”刘小兵告诉记者。

  而在省级加总排行榜中,排名前10位的依次是福建、宁夏、北京、广东、陕西、黑龙江、江西、内蒙、浙江、海南。福建和宁夏是仅有的两个得分在10分以上的省份,分别为16.57分和11.01分。

  排名居后的10位依次为河南、广西、辽宁、贵州、青海、山西、西藏、吉林、新疆和云南。其中最后7名得分都在1分以下,而云南省由于没有意愿提供任何信息,得分为0。

  “默契”的反馈

  申请信息公开的过程令课题组颇费周章。

  刘小兵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与全国341个受调查部门取得联系并发函后,只有147个部门主动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信函或传真的方式与课题组取得联系,不到受调查部门总数的1/2;而最终给予明确答复的部门只有109个,不足全部单位的1/3。

  而信息公开程度则更不乐观。在给予正式答复的109个部门中,只有18个部门主动公开了部分信息,能公开信息的部门仅约占受调查部门总数的5%。

  从省级层面的对比研究来看,福建省提供信息公开的部门最多,但也只有3个。而其他的省份则更少,有的是2个,有的是1个。有17个省份提供信息的部门数为零。

  另一方面,信息公开的总体质量和层次也不乐观。

  “整体而言,总量的信息公布相对较多,而结构的信息相对较少;粗的数据公布较多,而细的信息则提供较少。”刘小兵举例说,有关“津贴补贴”与“出国费”等项目的明细支出内容,基本上没有单位对此给予信息的公开。

  一位课题组成员表示,除少数几个省市单位提供了部分信息外,其余单位几乎无一例外按照如下的话语进行了回复,“……确实无法通过主动公开渠道获取的政府信息,请依据‘一事一申请’原则向本机关提出申请,由本机关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经必要程序后予以答复。”

  何谓“一事一申请”,政府部门没有明确解释。“这是各省、市、自治区‘共同协商’的结果,抑或是各省市各部门默契的‘齐步走’,我们不得而知。”上述课题组成员说。

  刘小兵认为,各级政府加大财政信息公开的力度,不仅中央政府要采取行动,各级地方政府也要采取行动;不仅政府预算要透明,所属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也要透明。

  “亮出政府的钱袋子是第一步。”蒋洪对记者表示,公民的知情权是其表达权和参与权的基础,需要不断地维护与推动。

  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提出,“要推进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
http://news.sohu.com/20100331/n271218978.shtml
都公开了 高层那又高待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2 16:26 , Processed in 0.28846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