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828|回复: 30

[【随笔】] 读书札记之虚词与层深[装甲车队出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21: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虚词与层深

今天读《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4期,其中有一篇陶文鹏先生的《层深之法 婉转曲折》,很感兴趣。

“层深”是古诗词评点中常见的语汇,按陶先生的解释,就是“两句翻进一层或多句层层深入之法”。比方说欧阳修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陶先生分析说:“运用了‘翻进一层’的表现手法,先从事实上写出平芜与青山之远,这是一层,再在想象中递进一层,说行人比春山更远。”

陶先生在该文中除对欧阳修此句外,还分析了范仲淹的“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晏几道的“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周密的“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等等,细腻而到位,洵为大家,我们这里自然无须再多罗嗦,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找来一看,相信会很有帮助。

我这里只大致谈一个陶先生文章中还没给予关注的小问题,就是,这种“层深”艺术效果的造成,是和句子中虚词的使用及其相互间的呼应,有着极密切的关联。就以此,来厚着脸皮,来给陶先生的文章作一个小小的补充吧。

当然,必须事先声明的是,这个观点不是我提出来的,我胆子再大也不敢做这等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六《诗用字》中早就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诗要健字撑拄,要活字斡旋……撑拄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所谓“活字”,即虚词也。再比如说,张炎《词源》云:“词与诗不同。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字八字者,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三字如更能消、最无端、又却是之类,此等虚字,却要用之得其所,若能尽用虚字,句语自活,必不质实。”他们所说的当然并不仅限于“层深”,但“层深”之法,说白了,也就是一种句法上的轻灵盘旋。所以说,古人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我们这里只是展开来说下罢了,当然,还必须事先声明的是,只是随手做个札记,没去翻什么材料,说不定也早有人分析过了。

我们既然说到虚词的使用可以造成“层深”这样一种句法上的轻灵盘旋,所以,这里所谓的“使用”,主要是就虚词间的呼应来谈的。那么,在诗词里,这种呼应又有那些类型呢?下面就做些简单的分析,因为我个人很喜欢冯延巳的词,就以他的作品为例吧。

专家们评论冯延巳的词,喜欢用一个“深”字,比如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叶嘉莹先生也说:“正中词之含蕴深厚,易于引起读者深刻之感受及丰富之联想”。那么,什么是“深”呢?我个人的看法是,它包含了深挚和深婉两层。深挚,真诚而深厚,侧重于词中所表达之情感特质而言;深婉者,含蓄而委婉,侧重于词中之情感特质之表达方式而言。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评价冯词说:“可谓沈著痛快之极,然却是从沈郁顿挫来,浅人何足知之?”“沈著痛快”,即深挚也。“沈郁顿挫”,即深婉也。无疑,深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层深”。因此,用冯延巳来作虚词的分析,应该是蛮合适的。(顺便再罗嗦一句,我虽然不研究词,但总以为南唐词与花间词的一大区别就在于“深”,因此,对这两派词的虚词使用进行统计、分析、对较,并以此见出两派风格的差异,是个蛮有意思的选题。只是我个人生性惫懒,不耐烦做。园子里有不少文科学生吧,可以拿去做做,是个很好的锻炼,比较适合于硕士论文的选题。)

首先,恰当地运用虚词可以造就一种转折关系,于转折之中表现词人的感情。转折关系是词人造成情感力度的常用手段,所以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说:“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三昧,倚声家得之,便自超出常境。”例如:

《鹊踏枝》:“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陨落的梅花如同雪片似的随风飞舞,乃词人所目睹的自然景象。然冯延巳却缀以“犹自”二字,赋予整幅图景以多情缱绻的意味,于转折之中唤醒读者一种穿越时空的哀伤与喟叹。

《采桑子》:“愁心似醉兼如病,欲语还慵。”

“愁心似醉”极言内心忧愁,如同醉酒般难受。“兼如病”内心的苦楚和折磨愈进一步,想要倾诉却只能默默忍受,一个“还”字,情感转入低沉的界地,更添伤感和怨怅,余味隽永。

再用些别的词人的例子吧,

再如李清照《武陵春》下片:“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正是在“也”和“只”的呼应所造成的一回一转中,以委婉曲折的笔调写出了复杂的心情。

其次是恰当地运用虚词可以造成一种递进关系,进一步强调感情。这也是词中常见手段,我们只消看下陶先生所举的几个例子就知道了。

再如,《浣溪沙》: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通过“不”字和“更”字,情感表述何等之深挚,虽则世事动荡,物是人非,恍若梦境,然此身既在,对人生美好之追寻便一日不可停息,明知绝望,犹自挣扎。

类似的还有,《鹊踏枝》: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冯词中我最爱此句,极缠绵极悱恻极悲壮的情感力量,恰正在“常”与“不”的呼应中转出。

后世词人中最能得冯词之“深”的是欧阳修,我们试看《玉楼春》中的这两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不正是深得冯词的三昧吗?尤其是后一句我更喜欢,因为它的虚词呼应。“直”好理解,那就是不顾一切。而“始”呢?我曾经在讲《十五从军征》这首诗时专门分析过,“始”者,“方”也,“才”也。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一“始”字方显“泪干”之不易,泪何时才干?曰:深知身在情长在,惟至死,惟成灰,惟此身已成劫灰,此泪“始”干。戴叔伦《相思曲》:“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之际,已信“别离苦”乎?曰:不信。何以不信?曰鱼雁尚在。鱼书雁信,本属虚妄。然于痴人,却为一丝希望所系。惟“鱼沉”,惟“雁杳”,惟此虚妄亦成绝望,此心“始”信。按,子建诗云:“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小山词云:“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皆同一思致也。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今始”对文,下一“始”字方显“我”对“君”青眼如许。故诗人不肯轻易下此“始”字,每推至极端方才言之,以见此“始”字后之行为之极属不易也。

所以,你看,“直”字“始”字结合在一起,这力量,够震撼吧。

苏轼词里我最喜欢的是《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我常用“横空盘旋”一词来评价它,就是说,以语脉的层层盘旋来造成情感力度层层加重,如苍鹰于长空之中的盘旋,或者,我们可以想象下自己坐车过盘山路所感觉到的那种力量。那这种力量是哪里来的呢?不难发现,正是转折和递进的结合造成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何等沉重的情感。然而,忽然转出一句,“不思量”,这转折不是来得很奇怪吗?那么深厚的情感,怎么会“不思量”了呢?再往下看,明白了,“自难忘”。原来是个递进,即使是“不思量”,也“自难忘”,那更何况是“思量”呢?一个“不”字,一个“自”字,蕴涵了多强大的情感在里头啊。

才说到这里就发现拉拉杂杂写得太多了,明天还有课,不能再展开了,接下来几个想法就随便谈下算了。

恰当地运用虚词还可以造就一种因果关系。

《鹊踏枝》:屏上罗衣闲绣缕,一晌关情,忆遍江南路。夜夜魂梦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

一个“休”字和一个“已”字巧妙呼应,“休谩语”即指不必用谎话来欺骗自己,流露出思妇万念俱灰之心绪,紧接着借由一个“已”字引出“已知前事无寻处”。“已知”表示顿悟,做出“休谩语”决定的原因即是这种于极度痛苦之中自求解脱的努力。

词中常见的对比关系也可由虚词来加强。

《鹊踏枝》:独立荒池斜日岸,墙外遥山,隐隐连天汉。忽忆当年歌舞伴,晚来双脸啼痕满。

通过一个“忽”字达到对于“忆”行为的一种修饰和强调,从而在空间上形成一种情感上的对比,落寞寂寥的心态油然而生,追忆起“当年歌舞伴”,不禁悲从中来:“晚来双脸啼痕满”。

以上只能说是勉强讲了第一个大问题,关于虚词呼应和层深的造成。接下来还有引发出的两个大问题更没办法展开了,随便点一下,提出来,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拿去做。

首先是我们前面举的例子都是出自小令词的,这自然与小令词的体式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长调词中虚词呼应的作用不大,比如说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毛先舒语云:“填词,长调不下于诗之歌行长篇。歌行犹可使气;长调使气,便非本色,高手当以情致见佳。盖歌行如骏马蓦坡,可以一往称快;长调如娇女步春,旁去扶持,独行芳径,徙倚而前,一步一态,一态一变,虽有强力健足,无所用之。”这“一步一态,一态一变”,很多时候也需要虚词的斡旋。长调词我最爱姜夔的,随便举两个例子吧。

如《扬州慢》之“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在每两句之中都存在着一种伸缩、吞吐、进退的关系,其转折跌宕都得力于虚字的妙用。

再如《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作者一连串用了先自、更闻、曾听、独自、又吹、为谁、别有等虚字,前后呼应,首尾连贯,将秋夜听蟋蟀的许多情景有机地连缀起来,使全篇显得十分生动灵活。

因此,关于长调词中的虚词呼应,也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其次,小令词中以虚词来造成层深的手段,是否有其直接的渊源?我个人以为,可能与唐代的绝句艺术关联密切。我们注意到,绝句的三、四两句,往往是以虚词的使用和呼应来造成章法上的起伏顿挫,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数不胜数。关于绝句和词体起源的关系,并不是个新鲜的话题。但是,从虚词的角度来讲绝句和词体的类型风格形成间的关系呢?我印象里没人研究过,值得去尝试一下。当然,这需要细密的论证,不能只凭直观感受。只是提供个思考问题的角度而已,未必准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2 22: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H兄的大作,让我想起两件事。
一:中国画论中有“三远”之说,似乎颇可与层深之说有相呼应之处。
二:闲时偶尔看看字贴,觉得字贴的“字”的谋篇布局,还有“笔画”的谋篇布局,亦颇有意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3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越发地看不懂了,即使想恶补也没有机会啦!兄这篇文章可真是层深得不得了啦!俺都不敢多说了,静心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09: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xilou001a于2010-09-12 22:56发表的 :
看了H兄的大作,让我想起两件事。
一:中国画论中有“三远”之说,似乎颇可与层深之说有相呼应之处。
二:闲时偶尔看看字贴,觉得字贴的“字”的谋篇布局,还有“笔画”的谋篇布局,亦颇有意韵。
三远与层深,有意思,我去查查资料看。
嘿嘿,读帖我可就不懂了,西楼兄有空时多指教下。
俺越发地看不懂了,即使想恶补也没有机会啦!兄这篇文章可真是层深得不得了啦!俺都不敢多说了,静心学习......
省了吧,总比你那水产分析之类的好懂,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3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省了吧,总比你那水产分析之类的好懂,嘿嘿
哈,这就叫隔行如隔山!另外有一点要声明的,俺总觉得,像俺这种所谓学理的,其实很很简单的,比其搞文字的来说,要少转很多圈圈,至少不用使劲想,当初估计就是怕往深处钻才选择学理的,结果发现学理其实也挺多道道的,现在有的时候都在想,不知道以后孩子会学哪方面,感觉都挺不容易的。看起来有点杞人忧天的味道,随他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4 11: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陶先生的文章我也读过了,hzyuan 兄补充的很是精彩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4: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兄过奖了,只是平时会随手做点札记,摘点资料,刚好陶先生这篇文章给了个角度,就剪刀糨糊粘起来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4 14: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读书笔记,很久我都没有作了。现在偶尔翻翻过去的笔记,真是颇有感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5: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xilou001a于2010-09-14 14:45发表的 :
说起读书笔记,很久我都没有作了。现在偶尔翻翻过去的笔记,真是颇有感触。
我做的也不系统,经常是有个想法了,随手就记在书上了,要不是因为备课的原因会有意识地去摘一些的话,只怕自己都早忘记了。
记得有回查资料看一本书,很惊奇地发现自己曾经在这书上密密麻麻写了好多字,看了半天,自己都看不懂了。
我可是在你地盘上混饭吃诶,有天大的胆也不敢给你加豆豆啊,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7: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木樨黄谷于2010-09-21 17:14发表的 :
读书必须要做笔记的,兄的这点习惯很可贵。如今的我们都速食惯了,连笔都少拿,读书笔记只好记在电脑上,这也是好的。读书而不笔记,不过一时之所得,或内化于胸,益处总是有限;读书而做笔记,时常回顾检视,所得不止于一二,还可惠及其他。这篇大论基于兄之笔记,犹骑驴作诗的大唐诗人,精品尽出也!
兄太过奖了!
现在只知道打字了,昨天板书,居然一个字写不出来了,描了半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4 23: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xilou001a于2010-09-12 22:56发表的 :
看了H兄的大作,让我想起两件事。

二:闲时偶尔看看字贴,觉得字贴的“字”的谋篇布局,还有“笔画”的谋篇布局,亦颇有意韵。
刚在抄资料时,确实注意到古人评诗,有用提、顿、按、折等词来讲诗歌谋篇布局的,看来可以拿来作篇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5 10: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有理,查无实据。文学评论这玩意自成一家,可争论不可辩论,须防文人相轻,吾人鉴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5 10: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whgfxy1981于2010-09-25 10:47发表的 :
言之有理,查无实据。文学评论这玩意自成一家,可争论不可辩论,须防文人相轻,吾人鉴之。
呃,看的有些迷糊,不大清楚兄的意思。
只是有句话我觉得应该倒过来说,可辩论不可争论,辩论重在理,争论则有意气的成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6 08: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我的原意也是“可辩论不可争论”,不小心打错了,汗颜之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6 09: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whgfxy1981于2010-09-26 08:12发表的 :
不好意思,我的原意也是“可辩论不可争论”,不小心打错了,汗颜之至。
哎呀,兄可知道咱们这位楼主可是很能辩也很能争地哦!看看,被抓着立马就辩且争起来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4: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emppp于2010-09-26 09:08发表的 :

哎呀,兄可知道咱们这位楼主可是很能辩也很能争地哦!看看,被抓着立马就辩且争起来啦!
不愧都是大字报公司的,一个比一个能起哄。whgfxy1981兄啊,你有什么想法就快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6 14: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hzyuan于2010-09-26 14:31发表的 :

不愧都是大字报公司的,一个比一个能起哄。whgfxy1981兄啊,你有什么想法就快说吧。

对啊,咱大字报公司就不缺这个,可以让咱们的张大师再大笔一挥来个----争与辩的真伪难易,我看这个素材很好,赶快有请大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14: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emppp于2010-09-26 14:35发表的 :


对啊,咱大字报公司就不缺这个,可以让咱们的张大师再大笔一挥来个----争与辩的真伪难易,我看这个素材很好,赶快有请大师----
张大师啊,刚被小桃红甩了,正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7 08: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8楼hzyuan于2010-09-26 14:46发表的 :

张大师啊,刚被小桃红甩了,正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呢。
嗨嗨,别这样啊,肱骨之交,写份大字报狠狠批斗一下,趁着小桃红外出寻桃花运的空挡,不然回来了,咱们三个香批将能不能扛住还得看根基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7 10: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emppp于2010-09-27 08:43发表的 :

嗨嗨,别这样啊,肱骨之交,写份大字报狠狠批斗一下,趁着小桃红外出寻桃花运的空挡,不然回来了,咱们三个香批将能不能扛住还得看根基哦!
嘿,你还真当桃子出差啦,人这叫引蛇出洞,这会儿正猫在哪个角落里拿着本子偷偷记谁在说他坏话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20 14:40 , Processed in 0.41493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