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443|回复: 16

[【文化节】] 天地会日报◎靖港系列散文:踩布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0 21: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踩布石



   水乡最有魅力的是水和石头,它们分别代表江南截然不同的个性又共同诠释水乡之美。读它们,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许多有关水乡的秘密。
  
   初访靖港水乡,在小巷、码头、弄堂之间流连。这样的找寻中,偶遇观音寺外两块酷似元宝形石头,石底除九条间距一致的直线并立有规则地分布外还光滑平整,凹处内有香客虔诚礼拜后的余烬。这石头有什么特别的来历吗?元宝一向是与金钱联系在一起的,难道这石头竟与什么宝藏有关?我不由笑了,抛开这个无稽的念头。有人虔诚礼拜的佛“门”之石,想来非同小可,君不见红楼梦中的石头不就是通灵宝玉么?回家翻阅了许多资料,却怎么也找不到与元宝石有关的信息。此后,只要有闲,靖港水乡观音寺外那两块元宝石就会自动在我眼前浮现。

   为揭开元宝石秘密,再次走入靖港,在观音殿内偶遇在家弟子“果安”,他告诉我这石头是过去染布坊的工具,观音殿过去是染布坊。果安一语点醒我,我一直把此石与佛联系在一起,没想到它却在染布坊之内历尽红尘。

   我小时候见过奶奶自织自染土布,工具和材料都很易得:一个铁锅,几片树叶,一点盐,一根木棍而已。自染土布方法也简单,不过四个步骤:处理土布、染色、固色、清洗。自染土布方法简单,颜色也是单调的蓝色。后来渐渐的有染料卖了,可以染多种颜色,不过,怎么也染不出蓝底白花神韵。奶奶说那只能在大染布坊才能染出。过去这里是大染布坊么?元宝石的主人是谁?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留意与染坊相关的资料。染布坊怎么会使用这模样的石头呢?

  “元宝形的石头叫踩布石,又名元宝石、扇布石、砑光石、踹布石、飞雁石。是古代染布作坊用于碾整染布成品的特有工具,各地大小不一,但形状相近,小者五、六百斤,重者千余斤。”原来,这样的踩布石相当于我们现在使用的熨斗,布匹在染布坊内洗染后会缩水,有的还会起褶子。踩布石是为了提高棉布的着色力,平整布面,恢复棉布的长度与宽度,增加棉布的经纬密度,增强棉布的韧性的工具。
  
   最早用文字记载踩布石的是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乃服》:“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染尚芜湖。凡布缕紧则坚,缓则脆。碾石取江北性冷质腻者,每块佳者值十余金,石不发烧,则缕紧不松泛。”宋应星告诉我们,踩布石最好的材料首选 “江北性冷质腻”的石头,用“性冷”“质腻”的踩布石在织物上来回摩擦,即使碾压作业的时间再久,也不用担心“发烧”,不用担心摩擦生热对织物带来的破坏。过去染布坊的踩布石是染布坊实力的体现,好的踩布石值“十余金”,确实要财力的。观音寺外的两块踩布石材质如何,只有文史专家才能鉴别,我能做的就是尽量找寻它们的主人。
  
  果安告诉我:“现在的观音寺坐落在染布坊旧址。当初为私人经营,只染布,不印花。货远销汉口、东洋。一九三八年左右办厂,染布坊老板叫刘宝爹,已故,三个儿子。二儿子是哑巴,另两个儿子七十多了,现住长沙。”得到这消息时有点失落,怎么不是一家大染布坊呢?《长沙府志》文中说“长沙、善化出生绢、苎布、棉布、葛布。”马王堆出土的印花织物说明当时的印花技术已经很高超了。王晓利在《靖港古镇的记忆》一文中说:“面临河街面上的染坊里忙着染,踩后,将一匹匹靛蓝布在屋后晾成一道道天幕。”靖港古镇在商业繁荣的民国时期,应该有染布坊能染那种代表江南水乡的蓝白印花土布。水乡若没有自染的蓝白印花土布,未免有点遗憾了。我臆想中的那道水乡风景,是一个身穿蓝白印花土布的女子,手撑两只桨,弯着腰,调皮地把水中的蓝天白云撑开,银铃般的笑声传来后,那清纯的蓝白色从彩虹似的石拱桥下袅袅而来……
  
   这样美美的想着,脑子里突然蹦出一句话:给点颜色就想开染坊了?开染坊除了颜色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吃得苦吧。染布坊重要的两道工序就是“染”和“踩”,不说“染”时的高温,难闻的气味。只说“踩”,将染好的布匹卷于木轴上,置放在凹形的承石上,再把那么重的踩布石搬上去压在布轴上。踹匠站立于踩布石的两个端面上,双手扶住两边竹杆或木杆,双脚不断晃动踩石,反复碾压布轴,就是冬天,踹匠都必须赤脚踩在踩布石的两端。没有吃得苦霸得蛮的踹匠,是开不了染布坊的。这样想着,又想到了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正是一代又一代湖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流传下来的。
  
   观音寺外的踩布石静静地躺在那里……恍惚之间似乎幻化出那清秀澄澈的水乡神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22: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22: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拜读。

一个身穿蓝白印花布的女子,手撑两只浆,弯着腰,慢慢摇着浆,调皮地把水中的蓝天白云撑开,银铃般的笑声传来后,那清纯的蓝白色从彩虹似的石拱桥下袅袅而来……

果然好文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1 08: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依荷听雨于2010-10-20 21:54发表的 天地会日报◎靖港系列散文:踩布石 :

元宝形的石头叫踩布石

手撑两只



.......


当一回剪刀兄,“形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1 10: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陶梦于2010-10-20 22:23发表的 :
板凳,拜读。

一个身穿蓝白印花布的女子,手撑两只浆,弯着腰,慢慢摇着浆,调皮地把水中的蓝天白云撑开,银铃般的笑声传来后,那清纯的蓝白色从彩虹似的石拱桥下袅袅而来……

果然好文笔

有点拖泥带水了,再精练点就更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1 10: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观音寺外的踩布石静静地躺在那里,静静地诉说着……你若有缘看到,能听懂多少呢?
是啊,又能听懂多少呢?这种心情也只有身临其境,感触最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1: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zxg0931于2010-10-20 22:09发表的 :
沙发拜读
谢谢,扔点砖来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1: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陶梦于2010-10-20 22:23发表的 :
板凳,拜读。

一个身穿蓝白印花布的女子,手撑两只浆,弯着腰,慢慢摇着浆,调皮地把水中的蓝天白云撑开,银铃般的笑声传来后,那清纯的蓝白色从彩虹似的石拱桥下袅袅而来……

果然好文笔

见笑了,凭着感觉写完,想发出来,收集大家的意见,到时再统一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1: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断指残编于2010-10-21 08:25发表的 :



当一回剪刀兄,“形状”“

打字速度跟不上思维,打完没去检查就发了。昨天写完想修改,又上不了网。已经修改好了。谢谢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1: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hzyuan于2010-10-21 10:10发表的 :


有点拖泥带水了,再精练点就更好了

谢谢,确实有点。整个文章都有这问题,接受意见,慢慢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1: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emppp于2010-10-21 10:52发表的 :
是啊,又能听懂多少呢?这种心情也只有身临其境,感触最浓!

是的,还有我对故乡的爱,才会如此去挖掘故乡的特色。遗憾是自己所知有限,又没有生花妙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2 12: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楼主是热爱生活、善于发现和思考的人。我们这里较大一点的集镇里都有这种石,造型也一样。可惜很多人不知是干什么用的了,只有老人才知。踩布石的使用方法还需进一步了解,楼主所描述的好像不好操作的哈。是不是固定这块石头,把布在石头光滑的面上来回拉伸,起到碾平、打磨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12: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源点于2010-10-22 12:13发表的 :
学习了,楼主是热爱生活、善于发现和思考的人。我们这里较大一点的集镇里都有这种石,造型也一样。可惜很多人不知是干什么用的了,只有老人才知。踩布石的使用方法还需进一步了解,楼主所描述的好像不好操作的哈。是不是固定这块石头,把布在石头光滑的面上来回拉伸,起到碾平、打磨的效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2 17: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这样的使用方法啊,操作难度还很高的,需要技巧掌握平衡,这一道工艺很不简单。谢谢楼主补发的图片,让大家见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2 19: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情境都有独到的想法和写法,吾不及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2 19: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2 23: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桃子于2010-10-22 19:55发表的 :
每一个情境都有独到的想法和写法,吾不及也。

你个曹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6 18: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踩布石

   水乡最有魅力的是水和石头,它们分别代表江南截然不同的个性又共同诠释水乡之美。读它们,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许多有关水乡的秘密。

   初访靖港水乡,在小巷、码头、弄堂之间流连。这样的找寻中,偶遇观音寺外两块酷似元宝形石头,石底除九条间距一致的直线并立有规则地分布外还光滑平整,凹处内有香客虔诚礼拜后的余烬。这石头有什么特别的来历吗?元宝一向是与金钱联系在一起的,难道这石头竟与什么宝藏有关?这念头未免无稽我不由笑了。有人虔诚礼拜的佛“门”之石,想来非同小可,君不见红楼梦中的石头不就是通灵宝玉么?回家翻阅了许多资料,却怎么也找不到与元宝石有关的信息。此后,只要有闲,靖港水乡观音寺外那两块元宝石就会在我眼前浮现。

   为揭开元宝石秘密,再次走入靖港,在观音殿内偶遇在家弟子“果安”,他告诉我这石头是过去染布坊的工具,观音殿过去是染布坊。果安一语点醒我,我一直把此石与佛联系在一起,没想到它却在染布坊之内历尽红尘。

   我小时候见过奶奶自织自染土布,工具和材料都很易得:一个铁锅,几片树叶,一点盐,一根木棍而已。自染土布方法也简单,不过四个步骤:处理土布、染色、固色、清洗。自染土布方法简单,颜色也是单调的蓝色。后来渐渐的有染料卖了,可以染多种颜色,不过,怎么也染不出蓝底白花神韵。奶奶说那只能在大染布坊才能染出。过去这里是大染布坊么?元宝石的主人是谁?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留意与染坊相关的资料。染布坊怎么会使用这模样的石头呢?

  “元宝形的石头叫踩布石,又名元宝石、扇布石、砑光石、踹布石、飞雁石。是古代染布作坊用于碾整染布成品的特有工具,各地大小不一,但形状相近,小者五、六百斤,重者千余斤。”原来,这样的踩布石相当于我们现在使用的熨斗,布匹在染布坊内洗染后会缩水,有的还会起褶子。踩布石的功能,就是为了提高棉布的着色力,平整布面,恢复棉布的长度与宽度,增加棉布的经纬密度,增强棉布的韧性。 只是随着印染技术的越来越先进,“踹布”已渐渐被人遗忘,了解踩布石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我是在《御题棉花图》上查到踹布图案资料的。《御题棉花图》是乾隆在方观承呈送的《棉花图册》上题诗而命名的书。方观承将棉花种植、纺织等全过程工笔绘画十六幅,每幅图后面配以文字说明,第一十六幅图中描绘的是踹布工劳作场面。

   民间的染布缸神图上也有踹布工作场景,染布缸神图上有四个工匠在工作,左下方的工匠就是在踹布。染布缸神正中书写的“梅葛”就是染布行的祖师。据靖港老人回忆,每年重阳节,靖港染布坊都会祭祀梅葛二仙,祈求他们保佑染布坊染的布匹品质好色度牢。祭祀场面非常隆重,劳累了一年的染布作坊工匠在这天跟过年一样,好酒好肉,开怀畅饮。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祖师,也少不了动人的传说。梅葛二仙的传说,奶奶是这样讲的:有一对孝顺的夫妻,把年老多病瘫痪在床的父亲照顾得很好,老人病逝,他们把老人送上山后,家中就一贫如洗了。那天晚饭时,夫妻正为一只煮鸡蛋推让着,看到门口有两个乞丐可怜巴巴的望着他们。他们把鸡蛋切成两半分给乞丐。乞丐吃完了还没力气走,他们就把面前的两碗红薯饭递给他们。乞丐吃饱后就拍着手唱起歌来“我有一颗草,染衣蓝如宝,穿到花花烂,颜色依然好。”夫妻知道遇到神仙了,只磕头。原来,乞丐就是梅葛二仙,他们在民间寻访有缘人传授染布技术。第二天,这两夫妻家菜地里就长了许多碧青透蓝的小草,他们把小草采回去,用梅葛二仙传授的方法染布。又把染布的方法传给穷苦的百姓。小时候,听完故事并不多想,只缠着奶奶,问梅葛怎么成仙的。奶奶把听来的故事告诉我后,我忘了成仙的事,又问葛洪的妻子是怎么打扮的。奶奶说,她身穿蓝布衫,系一条蓝布围裙,头上用蓝花的头巾包着,中间露出用蓝色线缠好的头髻,头巾两段有两跟白色飘带,形似柳叶,在发髻的右侧系好飘带,很好看。

   传说都是民间依据当地风俗习惯,加上自己美好愿望来编造的故事。其实,梅福是西汉末年人,一个道士。葛洪是东晋著名道士、医学家和炼丹术家,并不是传说中的农夫。不过,民间的这类传说给染布行业增加了许多趣味;用通俗的语言解说,也便于染布技术的流传。学者则用准确的文字记载历史,关于蓝草,北魏的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种蓝》记述了蓝草中撮蓝淀的方法。 最早用文字记载踩布石的是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乃服》:“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染尚芜湖。凡布缕紧则坚,缓则脆。碾石取江北性冷质腻者,每块佳者值十余金,石不发烧,则缕紧不松泛。”宋应星告诉我们,踩布石最好的材料首选 “江北性冷质腻”的石头,用“性冷”“质腻”的踩布石在织物上来回摩擦,即使碾压作业的时间再久,也不用担心“发烧”,不用担心摩擦生热对织物带来的破坏。过去染布坊的踩布石是染布坊实力的体现,好的踩布石值“十余金”,确实要财力的。观音寺外的两块踩布石材质如何,只有文史专家才能鉴别,我能做的就是尽量找寻它们的主人。

   果安告诉我:“现在的观音寺坐落在染布坊旧址。当初为私人经营,只染布,不印花。货远销汉口、东洋。一九三八年左右办厂,染布坊老板叫刘宝爹,已故,三个儿子。二儿子是哑巴,另两个儿子七十多了,现住长沙。”得到这消息时有点失落,怎么不是一家大染布坊呢?《长沙府志》文中说“长沙、善化出生绢、苎布、棉布、葛布。”马王堆出土的印花织物说明当时的印花技术已经很高超了。王晓利在《靖港古镇的记忆》一文中说:“面临河街面上的染坊里忙着染,踩后,将一匹匹靛蓝布在屋后晾成一道道天幕。”靖港古镇在商业繁荣的民国时期,应该有染布坊能染那种代表江南水乡的蓝白印花土布。水乡若没有自染的蓝白印花土布,未免有点遗憾了。我臆想中的那道水乡风景,是一个身穿蓝白印花土布的女子,手撑两只桨,弯着腰,调皮地把水中的蓝天白云撑开,银铃般的笑声传来后,那清纯的蓝白色从彩虹似的石拱桥下袅袅而来……

   这样美美的想着,脑子里突然蹦出一句话:给点颜色就想开染坊了?开染坊除了颜色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吃得苦吧。染布坊重要的两道工序就是“染”和“踩”,不说“染”时的高温,难闻的气味。只说“踩”,将染好的布匹卷于木轴上,置放在凹形的承石上,再把那么重的踩布石搬上去压在布轴上。踹匠站立于踩布石的两个端面上,双手扶住两边竹杆或木杆,双脚不断晃动踩石,反复碾压布轴,就是冬天,踹匠都必须赤脚踩在踩布石的两端。没有吃得苦霸得蛮的踹匠,是开不了染布坊的。这样想着,又想到了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正是一代又一代湖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流传下来的。

   观音寺外的踩布石静静地躺在那里……恍惚之间似乎幻化出那清秀澄澈的水乡神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7 20: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还是有些拖,有些句子读起来又觉得气促,不舒展。手痒试改了下,勿怪。

水乡最有魅力的是水和石头,它们分别代表着江南截然不同的个性,又共同诠释水乡之美。读它们,会在不经意间发现许多有关水乡的秘密。

   初访靖港水乡,在小巷、码头、弄堂之间流连。偶遇观音寺外两块酷似元宝形的石头,石底光滑平整,还有规则地分布九条间距一致的直线,凹处内有香客虔诚礼拜后的余烬。这石头有什么特别的来历吗?元宝一向是与金钱联系在一起的,难道这石头竟与什么宝藏有关?这念头未免无稽,我不由笑了。被人虔诚礼拜的佛“门”之石,想来非同小可,君不见红楼梦中的石头不就是通灵宝玉么?回家翻阅了许多资料,却怎么也找不到与元宝石有关的信息。此后,只要有闲,靖港水乡观音寺外那两块元宝石就会在我眼前浮现。

   为揭开元宝石秘密,再次走入靖港,观音殿内,偶遇在家弟子“果安”。他告诉我观音殿过去是染布坊,这石头就是染布坊的工具。果安一语点醒了我,我一直把此石与佛联系在一起,没想到它却在染布坊之内历尽红尘。

   小时候见过奶奶自织自染土布,工具和材料都很易得:一个铁锅,几片树叶,一点盐,一根木棍而已。自染土布方法也简单,不过四个步骤:处理土布、染色、固色、清洗。这样染成的土布,颜色也是单调的蓝色。后来渐渐的有染料卖了,可以染多种颜色;不过,怎么也染不出蓝底白花神韵。奶奶说,那只有大染布坊才能染出。过去这里是大染布坊么?元宝石的主人是谁?染布坊又怎会使用这模样的石头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留意与染坊相关的资料。

  “元宝形的石头叫踩布石,又名元宝石、扇布石、砑光石、踹布石、飞雁石。是古代染布作坊用于碾整染布成品的特有工具,各地大小不一,但形状相近,小者五、六百斤,重者千余斤。”原来,这踩布石相当于我们现在使用的熨斗。布匹在染布坊内洗染后会缩水,有的还会起褶子。踩布石的功能,就是为了提高棉布的着色力,平整布面,恢复棉布的长度与宽度,增加棉布的经纬密度,及增强棉布的韧性。只是随着印染技术的越来越先进,“踹布”工艺已渐渐被人遗忘,了解踩布石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我是在方观承的《御题棉花图》(因乾隆题诗而得名)上查到踹布图案资料的。方观承将棉花种植、纺织等全过程工笔绘画十六幅,并逐幅配以文字说明,第一十六幅图中描绘的就是踹布工劳作场面。(这里似应再加以描写)

   民间的染布缸神图上也有踹布工作场景,图上有四个工匠在工作,左下方的工匠就是在踹布。染布缸神正中书写“梅葛”二字,他们就是染布行的祖师。靖港老人回忆,每年重阳节,染布坊都会祭祀梅葛二仙,祈求他们保佑染布坊染的布匹品质好、色度牢。祭祀场面非常隆重,劳累了一年的染布作坊工匠在这天跟过年一样,好酒好肉,开怀畅饮。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祖师,也少不了动人的传说。梅葛二仙的传说,奶奶是这样讲的:有一对孝顺的夫妻,把年老多病瘫痪在床的父亲照顾得很好,老人病逝送上山后,家中就一贫如洗了。那天晚饭时,夫妻正为一只煮鸡蛋推让着,看到门口有两个乞丐可怜巴巴的望着他们,便把鸡蛋切成两半分给乞丐。乞丐吃完了还没力气走,他们又把面前的两碗红薯饭递过去。乞丐吃饱后,就拍着手唱起歌来:“我有一颗草,染衣蓝如宝,穿到花花烂,颜色依然好。”夫妻知道遇到神仙了,只磕头。原来,乞丐就是梅葛二仙,他们在民间寻访有缘人传授染布技术。第二天,这两夫妻家菜地里就长了许多碧青透蓝的小草,他们把小草采回去,用梅葛二仙传授的方法染布,并将这方法传给穷苦的百姓。小时候,听完故事并不多想,只缠着奶奶,问梅葛怎么成仙的。奶奶把听来的故事告诉我后,我忘了成仙的事,又问葛洪的妻子是怎么打扮的。奶奶说,她身穿蓝布衫,系一条蓝布围裙,头上用蓝花的头巾包着,中间露出用蓝色线缠好的头髻,头巾两段有两根白色飘带,形似柳叶,在发髻的右侧系好飘带,很好看。

   传说都是民间依据当地风俗习惯,加上自己美好愿望来编造的故事。其实,梅福是西汉末年人,一个道士。葛洪是东晋著名道士、医学家和炼丹术家,并不是传说中的农夫。不过,梅福的蓝草,葛洪的染布方法,民间的这类传说给染布行业增加了许多趣味;用通俗的语言解说,也便于染布技术的流传。官方和学者会用准确的文字记载历史,关于蓝草,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种蓝》记述了蓝草中撮蓝淀的方法。 最早用文字记载踩布石的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乃服》:“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染尚芜湖。凡布缕紧则坚,缓则脆。碾石取江北性冷质腻者,每块佳者值十余金,石不发烧,则缕紧不松泛。”宋应星告诉我们,踩布石最好的材料首选 “江北性冷质腻”的石头,用这种石头在织物上来回摩擦,即使碾压作业的时间再久,也不用担心“发烧”,即摩擦生热对织物带来的破坏。在过去,踩布石是染布坊实力的体现,好的踩布石值“十余金”,确实要财力的。观音寺外的两块踩布石材质如何,只有文史专家才能鉴别,我能做的就是尽量找寻它们的主人。

   果安告诉我:“现在的观音寺坐落在染布坊旧址。当初为私人经营,只染布,不印花。货远销汉口、东洋。一九三八年左右办厂,染布坊老板叫刘宝爹,已故,三个儿子。二儿子是哑巴,另两个儿子七十多了,现住长沙。”听到这消息时有点失落,怎么不是一家大染布坊呢?《长沙府志》中说“长沙、善化出生绢、苎布、棉布、葛布。”马王堆出土的印花织物说明当时的印花技术已经很高超了。王晓利在《靖港古镇的记忆》一文中说:“面临河街面上的染坊里忙着染、踩后,将一匹匹靛蓝布在屋后晾成一道道天幕。”靖港古镇在商业繁荣的民国时期,应该有染布坊能染那种代表江南水乡的蓝白印花土布。水乡若没有自染的蓝白印花土布,未免有点遗憾了。我臆想中的那道水乡风景,是一个身穿蓝白印花土布的女子,手撑两只桨,弯着腰,调皮地把水中的蓝天白云撑开,银铃般的笑声传来后,那清纯的蓝白色从彩虹似的石拱桥下袅袅而来……

   观音寺外的踩布石静静地躺在那里……恍惚之间似乎幻化出那清秀澄澈的水乡神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21: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感谢hzyuan 的认真阅读和修改。改后好多了。

靖港系列散文构思时,取能代表靖港的小钵子甜酒、鸡毛掸子、火焙鱼、踩布石、宏泰坊、织布机、谷酒、宁乡乌舡子、杨泗庙、剪纸写出水乡之美、明清建筑之美、民俗之美、民风之美、生活之美。


我把踹布工劳作场面在倒数第二自然段描述,是想引出“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后来又考虑是不是去掉那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27 19:29 , Processed in 0.45984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