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4|回复: 0

[【社会视角】] 内地物价节节攀升 深圳人去香港打酱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6 18: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news.163.com/10/1104/11/6KL418HJ00014AED.html

内地物价节节攀升 深圳人去香港打酱油(图)

2010-11-04 11:41:00 来源: 宁波晚报(宁波) 跟贴 2 条 手机看新闻
内地物价节节攀升 深圳人去香港打酱油(图) 一瓶500毫升李锦记生抽酱油香港售价5.95元(按0.8619汇率换算),而深圳超市价格是6.6元;一瓶750毫升潘婷洗发水香港售价44元,而深圳卖到了54元。

这份价格对比表出自深圳李太太的账本,里面清晰地记录着她这些年来赴港采购的货品。几年间,采购单悄然从化妆品、奢侈品转移到了不起眼的油盐酱醋等日用品上。精明的何止李太太一人,当前深圳主妇赴港采购日用品渐成风尚。网民“母子妈”发帖“细数在香港买的好用的日用品”,迅速吸引68万多次点击率,足见到香港采购日用品的吸引力。

曾经,内地低物价吸引着香港人北上购物,热潮风行30年。而今,深圳人赴港采购日用品渐成风尚。这一转变的背后是近年内地物价上涨凶猛,同时人民币加速升值,使得香港物品更显物美价廉。深圳的李太太说:“近水楼台的深圳人没理由抗拒。”

深圳“背夫”:开始迷上去港扫平价日用品

距离深圳罗湖火车站不远便是深圳罗湖口岸,对面便是香港。昨晚8时许,被誉为“全世界最繁忙口岸”的罗湖口岸灯火通明,出口游客络绎不绝,场面蔚为壮观。

几乎所有游客都超负荷:背上一个双肩包,手上拎着大包小包,还不忘拉着一个拖箱。游客们脚步急促,脸上洋溢着“血拼淘货”后的笑容。

见到这番情景,同样热衷于香港购物的罗小姐说,这些背包客有一个新称谓,叫“背夫”。罗小姐解释说,以往深圳人赴港大多采购名牌首饰、化妆品等奢侈品,如今却把油盐酱醋、婴儿奶粉、家居清洁用品等日用品成包成箱地从香港背回家。

28岁的罗小姐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任职,以往去香港购物热衷于购买品牌衣服,对日用品价差并未留意。然而去年,罗小姐发现楼下的芝士蛋糕单价从20元涨到了25元,物价上涨来势凶猛。此时,罗小姐发现身边的同事渐渐迷上“去港扫平货”。

在滚滚人流中,有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年“背夫”,同样大包小包肩挑背扛,不亦乐乎。罗小姐说,对于习惯节约的中老年人,更加青睐香港相对便宜的日常用品,通常将背包塞到极限才肯善罢甘休。

精明香港人:购物送回深圳车票吸引顾客

去年4月,深圳施行深圳户口居民一年多次往返香港政策,加上开通福田口岸和西部通道,深圳市民去香港越来越便利,周末去香港“扫货”成为一种习惯。

香港旅游发展局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上半年,内地访港旅客人数较去年同期大增26.9%至1048万人次,而6月单月人数亦创历史新高。

当深圳人赴港采购日用品已成潮流,精明的香港商人想出了更多的促销手段,以便吸引深圳客人。

深圳一家知名网站还开辟专门的讨论区,让赴港采购的网友们交流心得,分享经验。一位网友介绍说,屯门市广场广告称,首次到访的消费者只需在该商场消费满300港币,凭当日购物发票,即可免费领取一份精美礼品。对于网友的这一介绍,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达谢意,跃跃欲试。

还有网友留言介绍说,在一家商场只需任意消费满800港币,即可免费换领前往深圳湾口岸的巴士单程票一张。

在网上论坛,深圳网友们还流行互换香港的打折卡,“拼”各类消费券。

原因:内地物价上涨加人民币升值

在最近的一次采购中,李太太还带上老伴当搬运工。早上7点从家里出发,过罗湖口岸后,拿着八达通卡搭乘地铁40分钟便可以抵达上水商业区,在熟悉的商铺里采购完毕立即原路返回,通常还能赶上家里的午饭。而路费,只要40元。

李太太回忆说,2000年左右,香港自由行刚放开那会,香港的物价让深圳人望而却步,而深圳低廉的物价则引发了港人北上购物潮。

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人民币兑换港元经历了“100港元兑97元人民币”到“100港元兑换87元人民币”的迅速攀升,人民币的购买力大大提升,香港日用品竟然形成了价格低洼。

声音

深圳人赴港“打酱油”触痛了谁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10月城市31种食品中近80%价格上涨。因为食品等价格飞涨,所以造成深圳市民奇怪的“赴港打酱油”现象。

近段时间频频有专家出来为基本物价上涨找理由。有一位研究员的观点更直接、更量化,他以美国作为涨价的参照物,要百姓再忍受40年吧,因为咱们再涨数十年也赶不上美国的物价指数。

这种选择性、单向性比对,显然缺乏最基本的民生考量。只去比物价,不去比收入和基本保障,这样的对比毫无意义和价值。为各类物价上涨找理由,专家们一直不缺新意,可缺乏基本的民生情怀。当前不争的现实是,多数百姓民生成本太高。20年前,10元钱可以到市场买一只刚剥了皮的全羊,甚至店老板还要为你找补,而今捏10元钱只能买回200克羊肉;5个月前,20元可以到菜市场提回一公斤多猪肉,现在却只能购回一半……如果工资跟着物价一道涨倒也作罢,偏偏是除吃财政饭和少数垄断国企之外,大多数中小企业职工,工资袋已经数年未有变饱满一些的迹象。11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全国总工会进行的一项职工收入调查结果显示,有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

大多数百姓之所以对涨价如此在意,完全是当前的物价上涨已经让他们有了切身的痛感。以前港人到深圳“扫货”,现在贵为内地一线城市的深圳,市民却要到收入更高的香港去“打酱油”,这是发改委专家口中的“进步”吗?当前,努力平抑物价的政府正在艰难前行,但背离民意的“专家声音”却屡屡传出,这又会触痛多少人呢?

因而,政府在加强流通领域监控、平抑物价的同时,还应通过税收等调节手段,将居民基本物资消费中涨价的部分,通过收入分配的办法,再次补贴给中低收入群体,消弭和化解“工资涨不过物价”的经济风险。

想必大家,尤其是主管材米油盐的都感受到了,11元一斤,今天超市里卖菠菜。工资不见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01:42 , Processed in 0.35323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