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73|回复: 2

[【随笔】] 红楼咀味录之十二救救孩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0: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回,主角看似香菱和门子。香菱只是从背面施粉,是门子叙述中的人物,不是本回正式登场的人物。写门子正是为了写雨村。在我看来,本回的主角是贾雨村和薛蟠。
    前半回,乱判葫芦案,计谋是门子出的,实际的行政者是雨村。一张护官符使贾雨村在断案时投鼠忌器,昧着良心。作者的批判矛头直指“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的政治和金融寡头,这是政治体制问题。
    后半回,薛蟠草菅人命后“便带了母妹竟自起身长行去了。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冯渊的薄命,不是自身的缺陷和过失所致,而是遇到这个无法无天的“呆霸王”。他的悲剧绝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霸权主义控制生存话语权的悲剧。为什么会出现薛蟠这个呆霸王?作者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的教育制度。
    让我们看看薛蟠的成长经历。
    他幼年丧父,寡母未免溺爱纵容,这样盲目的教育,让孩子分不清是非曲直。家中有百万之富,俨然是个富二代,在他眼里,金钱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冯渊的一条人命就值几个钱,这是对个体生命的亵渎,对他人尊严的践踏。财与权沆瀣一气,官场与商场狼狈为奸,导致官场黑暗,贿赂成风,这是薛蟠之流能安然无恙的重要土壤。母亲的溺爱,疏于管教,是他变坏的主要原因。
    他性情豪奢,言语傲慢,不好上学,终日斗鸡走马,游山玩水,不理生意,把“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他自以为家中有座金山,于是少了奋斗的目标,人生要有拼搏才更有意义。而在他看来,有意义的事情无非是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对人生的价值,他作了错误的判断,这难道不是封建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畸形吗?
    他一直担心入京后,会受到舅父和姨父的拘束,一味想搬出另住。谁知,入住贾府不到一月光景,“凡是那些纨绔气习者,莫不喜与他来往,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嫖娼,渐渐无所不至,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奇怪的是,公子的教育与小姐的教育成效有着天壤之别,女孩子们比男孩子们自觉懂事得多:“宝钗日与黛玉迎春姊妹等一处,或看书下棋,或作针黹,倒也十分乐业”,自然疑惑孔老夫子的那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这种家风贾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请看看曹公的狡黠笔法:
     虽然贾政训子有方,治家有法,一则族大人多,照管不到这些;二则现任族长乃是贾珍,彼乃宁府长孙,又现袭职,凡族中事,自有他掌管;三则公私冗杂,且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余事多不介意。
    薛姨妈不想教育薛蟠,由于他是薛家的独苗(宝钗是女儿自然另当别论),溺爱所致。再看贾家的教育,比薛家更槽糕,“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对贾府教育问题的批判更是无情入木之至了。面对贾府这个大族,对于子弟的教育难度很大,这是事实。更关键的不是有了贾珍这个族长,按辈分而言,贾政大过贾珍,自然有权利干涉家庭教育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他“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每公暇之时,不过看书着棋而已,余事多不介意”。这倒跟贾珍之父贾敬一味好仙一脉相承。贾敬为了长生,求得自己的身体安适,撒手不管宁府。贾政为了求得自己精神的安适,对贾府的现状置若罔闻。家里的子弟乱成一团,也是不介意。自以为洒脱,其实是不自知的逃避,潇洒快乐自己,毁了别人。子女的教育潇洒不得,你潇洒了,子女就糜烂不堪。宽于教育,没有重视家庭教育,是贾府子弟堕落奢靡无能的根本原因。
    从薛家到贾府,子弟一代不如一代,这是整个封建教育制度的悲剧。
    教育不抓,孩子就没有未来,家族就无法振兴。
    救救孩子,少一些薛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1 21: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想汉晋的世家,看看五胡乱华之后的中国。呵呵。四大家?诚水尾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如今,中学生求爱不成,反倒毁容;家长不让上网,拔掉网线,竟然跳楼自杀!我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怎么就有这样扭曲的心理性格和叛逆?到底是制度还是道德伦理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1 12:18 , Processed in 0.32640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