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11|回复: 9

[【文史类原创】] 论战争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0 09: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战争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从人类存在至今,战争就没有停止过,可以说,战争比国家的历史原为长久。从原始社会的石块棍棒到如今的飞机导弹,人类的历史可以说就是战争的历史。
但同时战争又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从抵御外敌到争夺帝位,从农民起义到镇压叛乱。但无论哪一种形式,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几乎每一种文化都会将战争与勇气、正义和荣誉联系在一起,用诗歌、绘画、小说和电影传颂着这种光荣,用鲜花、旗帜和纪念碑传承着战争的功绩。但当反战游行的人群熙熙攘攘的穿过凯旋门、越过华盛顿纪念碑,我们没有对这种写在石头上的战争颂歌与人性中爱好和平的天性强烈对比所形成的讽刺有过丝毫的不安。历史的巨大跨度可以超越任何意识形态的分歧,那我们也不妨用超越的态度来审视战争,来审视我们的杀戮……
以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为例,我们可以从10年、60年和165年三个时间尺度来探讨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0年 (1840~~1850) :
1840年的鸦片战争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英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割地赔款、片面最惠国待遇和海关税收的抵押……“《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欧美资产阶级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锁链,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1)
战后最大的变化在经济领域,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向打开的中国市场输出商品,尤其是棉纺织品,使得原本以手工纺织业为经济基础的地区受到打击。“今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2)。随之产生的是大量手工业者的失业。这些失业的农民大量进入通商口岸和租界地区,或成为产业工人,或作为劳动力输出。还出现了买办商人阶层。
同时,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魏源等人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不得不提的是,在这十年的最后阶段,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虽然总体来说还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但无论是它所宣扬的宗教口号还是由于失业造成了大量贫民,都与1840年战争以来这十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十年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乱糟糟的场面,国力的衰败、人民的疾苦似乎都是一场败仗引起的。

60年 (1840~~1900) :
第二次鸦片之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甲午战争……形式似乎愈加严峻。但我们在越来越强大的外来压力面前,自身所发生的变化更值得关注。
首先是政府的组织结构。成立总理衙门、酝酿宪政、新式陆海军、戊戌变法……经济方面,大量近代民用企业的出现、西方的资本运作体制加速了城市的现代化;思想文化领域,对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推崇的学习,大量西方文化知识的传入,外出留学的热潮……困境催生着变革,洋务运动只是个载体,向强者学习才是内在的灵魂,而这种学习动力就是国家的兴亡。“战争几乎不给国家任何选择:要么现代化,要么灭亡”。(3)
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向先进的国家学习,但往往国家就像顽固的孩子,没有惩罚就不思进取,对国家而言,战败就是最好的惩罚。
这六十年是急剧变化的六十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但恐怕我们还须得不够快,甲午战争就是一个鲜明对比的例子。

165年 (1840~~2005) :
没有1840年的那场战争,我们很难想象今天的中国还是今天看我们看到的样子。但是和100年前一样,我们至今还只是个学习者。当我们回过头审视这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几乎看不到有什么变化不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我们在谴责1840的那场实力相差悬殊的战争的不道义的时候,我们也在享受这阵痛带给我们的进步。
如果从全球的视野来看,1840的战争是大英帝国海外扩张过程中众多战争里极不起眼的一次小战斗,从更高的范围来说,只是新兴的工业文明将自身的先进之处向农业文明推广过程中极不起眼的一个小障碍。
“正是通过战争的力量和示范作用,欧洲国家向第三世界传播了他们的组织、技术和民族主义。在亚洲、非洲和中东,一个接一个的国家被欧洲人征服并很快接受了他们的方式,那些没有被征服的,进行了充分的现代化来阻挡欧洲人。”(4)可谓殊路同归,没有战争和战争失败的压力,同样的文明传播过程也许要漫长得多。从这个角度而言,那些落后的国家在这样的战争中胜利和失败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失败的国家在被异族统治的过程中完成了现在化的过程(如印度);胜利的国家要么及时踏上“学习强者以自强”的道路,要么等着在下一场这样的战争中必败无疑(如土耳其)。
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通过战争推进、传播的过程。这个推断在历史上有过一些例外(如成吉思汗的扩张)。但随着科技逐渐占了支配性地位,这样的例外只会越来越少。
但毫无疑问,战争是痛苦的,很多时候也是残忍的,这正是许多人反对战争的原因。但只要从大时间尺度来看,战争毫无疑问都会对人类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许这种积极因素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显现。
对一个国家而言,可以通过战争兴盛,也会因为战争衰亡。但所谓衰亡不过是用一个政权替代另一个政权,或者是被并入另一个国家,但对国家的大多数成员而言,除了情感上的难以接受以外并没有太多的损失,有时反而会有益处。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战争比国家的历史久远的多,有人就有战争,但国家则不一定;从这个角度说,本文的标题是不是应该改为“论国家在战争中的作用”呢?

                                          
注释:
(1)摘自《中国近代史》第33页,中华书局1994年第4版。
(2)摘自《中国近代史》第34页,中华书局1994年第4版。
(3)摘自《政治科学》第38页,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1版。
(4)摘自《政治科学》第38页,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1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0 15: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高中教师?个人感觉楼主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所涉猎专业从读书札记到论文涵盖政治学、历史学等很多方面内容,楼主如对历史感兴趣可以与论坛的其他朋友一起多交流一下,想必对楼主大有裨益。我对于中国近代史所知甚少,不敢对兄文章观点提出异议,提几点建议不知peer兄看不看的上眼。我觉得写文章时,首先应该将概念准确理解、把握,并结合论据将自身观点提出,在文章中形成自己的问题,这样文章自然而然会有深度,如果对概念本身界定不清楚,那么写出来的文章比骄空泛,看完之后残留不下什么东西,呵呵,这是我个人写文章的感受,不知对兄有帮助否,见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1 00: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的本质是轮回

历史的现实是任人打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09: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对概念本身界定不清楚,那么写出来的文章比骄空泛,看完之后残留不下什么东西”
大师级人物学作都是这样,又不是写普及类读物,一些重复性介绍就不必要了,当然,我也只是在模仿。
另外,小生是浙江大学大肆学生,现在正在找工作,我学识渊博,见解独到,可就是找不到好工作,写点文章自娱自乐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09: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会联想到高中教师,是不是你有那么几丝反感的情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1 16: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呵呵,我大四去实习的时候那里的高中历史老师都学识渊博,大都是万花筒型的,不过做学问最好还是扎实点,希望peer兄早日找到工作,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2 08: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peer2006-03-21 09:21发表的“”:
我学识渊博,见解独到,可就是找不到好工作,写点文章自娱自乐而已。
你....你....你赔我吐出来的早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2 08: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还没毕业呢?支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3 22: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楼主,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5 08: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搂住的《论战争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一文,对于刚进入热兵器时代的战争在推进社会进步方面,颇有见解。这叫“落后就要挨打”,同时促进了社会进步。但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如楚汉之争、《三国》、《水浒》等,大多都是权利之争,只是起到了改朝换代的作用。现在进入信息战争时代,战争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又要改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0 19:32 , Processed in 0.41199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