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ljw2000

[【主题讨论】] 你有抄书的想法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6 10: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珠海去一个寺院,因为那里有笔墨供香客抄经用,居然起了一种冲动,坐下就抄.我马上就意识到,这是一种精神提炼.过程是漫长而乏味,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而当真的完成的时候,你一定不觉得释下重负的轻松,因为在过程你已经战胜了无数的放弃的念头,抑制了许多出去玩乐的冲动,到后来,你会觉得就这样完成了的平淡.我觉得这样的抄经是非有非常虔诚之心,发非常愿力所不能完成.
  过程也可能是精彩的?我猜想,当今之世拿起嘉乾学者的文字就会有一种激动,梁任公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提到的十三经的注释者,哪一个不是为一经注了二十年以上的?为什么他们的心可以屈折在旧纸堆上几十年如一日而不改?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只是觉得文字太精彩了!
  太史公在<孔子世家>中就这样的描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曾有这样的人物在,就常有使我这样冲动的要抄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6 15: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抄书”成才的故事-读后有很深的感受,发出来和大家分享!(先发错地方了,哈哈)

宋濂是明朝初年的一位著名学者。他学识渊博,被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任命为翰林学士,所以人们都叫他“宋学士”。他一生写过很多文章,都收集在《宋学士全集》这本书中。
宋濂出生在书香之家,爷爷、父亲都读过许多书,母亲也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可惜,有一年闹瘟疫,仅仅一个月,爷爷和父亲就相继病逝。为了躲过灾难,母亲带着襁褓中的宋濂回到了娘家。年轻守寡的母亲是个有远见的刚强女子,为了养育宋家这棵独苗,她含辛茹苦,决心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
从此,母亲一边帮人家做针线活,一边教儿子认字块,还手把手教他练大字。七岁的宋濂不但认得了2000多字,而且还能写一手工整的小楷。
一天,母亲坐在窗边做针线活,看儿子心不在焉地把字块移过来挪过去,撒了一地。
“儿啊,不舒服吗?”母亲放下手中的活,摸摸儿子的额头。
“不,我没病,就是心里烦!”
“烦什么?快告诉娘。”母亲心疼地搂着儿子瘦小的肩膀。
“娘,我已经七岁了,光认字块、练字有什么用,我耍念书、看书。”
“念书?”母亲环视了简陋的屋子,看看破旧的桌椅,重重叹了口气。  
看着母亲为难的样子,懂事的宋濂不再说什么,默默地捡起字块读起来。
母亲回到窗边,重新拿起针线,看着手中的衣物,她忽然眼睛一亮,忙安慰儿子说:“有了,妈想办法借书给你读。”她告诉儿子,手头这些活是县城李举人家的,听说李家有许多藏书,等活儿完工送去时,顺便求他借几本书。
这个主意使宋濂顿时兴奋起来,他忙不迭地为母亲穿针引线,还缠着母亲要学缝扣襻,母亲理解他的心情,每天起早贪黑,衣物很快就做好了。
几天后,宋濂跟随母亲来到李家。李举人得知七八岁的孩子如此想读书,破例让他进书房自己去挑一本,但必须在一个月后完好无损地归还。
小宋濂站在书柜前,踮起脚左看看右瞧瞧,抽出一本《左传》。
抱着《左传》,小宋濂如获至宝,一回家就埋头读了起来,可过了一会儿,他却急急忙忙找来笔墨,铺开纸。母亲不解地问:“整天闹着要看书,如今书来了,又练什么字?”
“娘,这借的书,很快得还给人家,从现在起,我借到一本书就抄一本,借一百本就抄一百本,这样我不就有了自己的书了?”
抄书,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轻松。时值腊月,天寒地冻,家中只生了一个小小的火盆,连呵口气都能结成雾。写不了几个字,手指就像针扎般疼痛。母亲把儿子的小手焐在自己怀里,手暖和了点,可是砚台里的墨汁又冻住了。  
一个月后,宋濂恭恭敬敬地把书还给了李举人,还不无自豪地告诉他,自己也有了一本。
“抄了一遍?”李举人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又借给他一本<国语>。
几年下来,宋濂就有了几十部手抄书,除了上面提到的<左传><国语>外,还有<战国策><诗经>之类的书;那套手抄<史记>有52万字呢。
读书还得有名师指点,他听说邹家庄有位有学问的先生,就背了干粮,走了两天多路寻到邹先生家。邹先生是当时一位大学者,前来求教的人很多,轮到宋濂已是午饭时候了。他毕恭毕敬地站在房檐下,直等到先生午睡醒来,才去请教。
半个月后,邹先生推荐他到邻县义乌学堂去求学。他求学心切,第二天尽管满天风雪,他还是背着沉重的书箱上了路。到了学堂门口,他又冷又饿又累,竟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为了念书,宋濂从小到大吃了不少苦,如今坐在教室里,他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学堂的学生大都是阔佬官家子弟,个个穿着绫罗绸缎,天天吃着山珍海味,宋濂虽是粗食布衣,但却非常满足,从此苦心攻读,后来果然成了大文学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6 21: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中学时抄过唐诗宋词,觉得很有趣。工作以后,经常在专业书上做笔记,基本上没有抄书的习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7 08: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我曾有过抄书的想法,并做了些,但是不多,因为太费时间,后来改做笔记与摘要,现在还做,是为了做调研与写作,现在更多是搞目录摘要,文字多的资料,大都采取电子版保存,因为有了电脑,喜欢上电脑的方便,不用保存那么多东西,又没地方放,用电子文档资料保存起来,写作和搞研究方便多了,另外,就一个光盘或移动盘,方便多了,说到底是时代变了,手段也跟着变了,你们说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7 10: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抄书是一种享受,我一直坚持着!
烦恼时抄书减轻痛苦
疲惫时抄书活动筋骨
高兴时抄书享受生活
考试前抄书增强记忆
无聊时抄书充实自我
  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7 11: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抄书,可加深记忆,也可以练字,其实一本书抄下来,书中的一些细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记忆犹新,你试试就知道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t247812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8-27 11: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过这种想法,锻炼毅力,但是没有坚持下来哦!
一般还是会挑一些抄抄,当然不能太长,否则就复印了!
不过个人觉得如果有抄书的习惯肯定也不错,而且能学到很多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7 12: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抄过书,但是我坚持不下去。凭着一股热情,我抄过书的名目有李敖评蒋介石,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抄着抄着,发现很多是偏激之辞,只好停下。后来抄古文观止,这是我受益最深的书,断断续续抄了很久。即使那样也有问题,就是我不喜欢看自己抄在纸上的东西,往往抄完了就扔了。现在看书,有了电脑,一天可以看好几本,一些好书可以多看几遍,比如静静的顿河,实在不想拿起笔来写字了。我上课,通通在电脑里面备课,学生要拿去,只带一个U盘就够了。现在的学生基本上不读书了,虽然他们这一代营养比我们好,知识也处于大爆炸时代,脑子比我们那时候灵活,但是他们课不想听,玩电脑倒是起劲,只是快到考试时才知道看一看女同学抄的听课笔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olle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8-27 19: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忘字的事情现在是个普遍的问题,我的经验是可以增加读报纸和书这些纸制媒介,可以得到改善;抄书的行动我一般是来应对考试或者自己很有用的知识时采用,是一种很有效的增强记忆的办法,缺点就是时间成本太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10: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当电脑成为了我们随身的工具后,我们已经习惯了在键盘上的敲打,文字在我们的眼中越来越生疏,当我们离开键盘已经有了思维短路的感觉,看过了多少电子书籍当离开电脑后我们又有多少可以记起。大学时床头的一摞摞书籍已经在家里的储藏间沉睡多年,但读书的感觉却越来越不可寻觅,多少次想重新提笔为自己的阅读写下注释,但都未能完整地坚持下来,看着那残缺的笔记为这些年的蹉跎而感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10: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当电脑成为了我们随身的工具后,我们已经习惯了在键盘上的敲打,文字在我们的眼中越来越生疏,当我们离开键盘已经有了思维短路的感觉,看过了多少电子书籍当离开电脑后我们又有多少可以记起。大学时床头的一摞摞书籍已经在家里的储藏间沉睡多年,但读书的感觉却越来越不可寻觅,多少次想重新提笔为自己的阅读写下注释,但都未能完整地坚持下来,看着那残缺的笔记为这些年的蹉跎而感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14: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以前有过抄书的,并且也具体实施过,可惜这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16: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看来,能坚持把一本厚书抄下来的人是一个心气平和之人,做事有毅力,能成事业的人。一般人不会去做,即便是做了也大多是半途而废。我没想过要把一本书都抄下来,假设想过,也可能会坚持不下来,因为我觉的这并不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利用抄书的时间我已经可以读更多的书,学到更多的知识。
   已经学习很多年而且还在继续学习的我认为,摘抄要比抄书更有意义。良书即益友,我们摘抄精美的语句,新潮的词汇及其解释,以及写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我认为都是非常好的方法,毕竟在我们现代的社会里生活的压力比较大,时间不够用,每天能写下一天的心得体会就很好了,通过不断的积累,你就会发现你在不断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16: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抄书三遍,胜过看书十遍。
以前高中就是这样做,也真的体会到这一点。但上了大学,觉得这样做太浪费时间了,况且大学里除了学习,还有做人,交往,拍拖等等。基本上不允许有足够的时间来抄写。但一直坚持作笔记,长短不一。因为大学里不能像高中那样学习了。主要是自学吧。兴趣爱好广,要学习的东西实在不可枚举。

从抄书到不抄书,我想是一种环境的产物,或者是学习方法的一种提升。

现在有电脑了,虽然可以选择电脑打字,而且有各种字体,非常漂亮舒服的字体。但我会继续坚持作笔记。因为这已经是将近十年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不能改,也改不了。向成功者学习。他们也是经常学习,经常做笔记的。

坚持作笔记,而不是抄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19: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摘录但不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2: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抄书是上个世纪的事情,是在电脑和网络还没有普及的事情,我是在读中学的时候抄过两本当时不能发表的手抄本小说,几十年过去了,可这两本小说还记忆深刻。今天尽管电脑普及了,应该是有利有弊,电脑打字,节约时间,但很多字,不知道怎么写了,字写得好不好也无所谓了。抄书并不意味着我电脑技术的缺乏,只要有时间我认为还是可以抄抄自己喜欢的书,练练字,沉淀一下自己的心情,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昨天的心情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8-28 23: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觉抄书不利于记忆和思考.因为我抄书抄到最后往往变成了为抄书而抄书.抄完以后几乎什么也没记住,倒是累得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9 05: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抄书、治学与创造
    看到楼主的帖子,我想起了读大学时的一个故事。一次,我到文学老师家聊天,我的文学老师正和一位历史系的教师在闲扯,谈到了抄书、治学与创造的问题。历史系的那位教师说,他的一个学生,为了搞好历史学的研究,抄过二十五史,而且能背诵,但在学术创造上没有成就。于是,他们俩人就这个问题谈了看法。他们的的观点是:1、抄书可以增进记忆,但不一定能激发创造力;2、读书,需要一定的记忆,但更需要理解,理解比记忆重要;3、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在一定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并融会贯通,需要想象力和思辩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故事提供大家参考,也许对大家有所启发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9 09: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抄书,好东西!我也坚持了一阵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rem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8-29 11: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觉,不论背多少遍,不论背的多么熟练,始终不如抄一遍更有助于深刻理解

大学5年的课程,所有概念性的东西只有抄过了的才是领悟深刻记忆深刻的

包括单词也是一样的,即使对单词很眼熟了,仍不如拿笔认认真真写上几遍,写几遍这个单词就记到心里了,如果不写,单词在心中的记忆始终就是不深刻,随时有被忘记的可能

即便电脑很普及了,手写仍然是不可缺少的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01:25 , Processed in 0.646228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