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833|回复: 12

[【生命科学类】] 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 ——《静生生物调查所史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9 21: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此文章主要是单位的团组织说是开展读书活动,要写读书体会。

没书好找,而静生所一书又没看完,所以值此机会啃了下来,而后才有下文。

新入坛多日,威望无所增加,今日入此版块发现原来发读后感会有机会的。以后要努力多写点吧。



书的购买经历:

关于此书的获得缘起于个人对于自然的爱好。因为工作后添置了数码相机,可以在平日到户外拍摄身边的各种动植物,面对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总能遇到我不认识的新物种。但对于我,这只是个人爱好,因此也就无法从专业角度辨认拍摄到的每个物种,所以业余时间里收集各种自然生物类书籍成为一大爱好,从中我可以学习专业分类知识并进而认识那些不知名的物种。

可惜生物类书籍难找到更难买到,虽然图书馆的借阅可解一时之急,但真正收藏一本才是我的梦想。网络便捷的时代,在许多人接受网上购物的同时我也加入到此队伍中,并且经常到网上一旧书销售网站浏览。一般书只一本,所以要及时的该出手时就出手。

不久前淘到一本《静生生物调查所史稿》,获益匪浅。这是《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中的一本,讲述了民国时期我国很重要的一所生物学研究机构——静生生物调查所从1928年的创办至1950年终结的20余年的坎坷历史。书内记叙了该所以及因战乱该所辗转西南与江西省农业院合办庐山森林植物园、与云南省教育厅合办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与中央工业实验所合办四川乐山木材实验馆等机构的始末,由始至终从作者胡宗刚忠实的文字里可以感受到中国近现代的第一批科学家任鸿隽、秉志、胡先驌等人为实现科学救国的宏愿,不畏艰苦、筚路蓝缕的奋斗,同时也了解到他们在学科建制、人才培养的远见卓识和尊师重道等各方面的人格魅力。

书非动植物分类方面,但却是动植物方面的科技史。无这些历史和这些人物也就无后来的出版的分类书籍。因此在同网上的同好的交流中听闻此书,再者多日寻觅,见到后也就毫不犹豫的购买下来。曾记得拿到手的第一天,在下班回家途中的车上,沉醉于阅读中竟然差点错过下车。

静生所的人与事概略:

中国生物学发展经历早期漫长的本草研究阶段和之后西方生物学家来华的采集研究阶段,直至后来20世纪20年代开始设立属于中国自己的生物研究所,开始了现代生物学时期。静生所就处于现代生物学时期的初始阶段,对中国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静生生物调查所的创立于1928春的北京,但其创立却离不开其创始人范源廉(1874-1927),字静生。静生二字在未读此书前,于网上看到一些文章时常想要寻找到其出处,但一直未果。当在读此书时才明白。创立此所是为纪念范静生先生。静生生前是曾先后担任当时民国教育次长、总长,以及北师大校长,但平日素爱自然,与生物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其生前主持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和尚志学会,一直是支持着当时的中国科学生物事业。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科学救国是很多有志之士的抱负。静生的早逝促进了静生所的创立,而后人也正是为纪念他而以他的名字“静生”命名,以做永久的纪念。

回忆中国历史,1928年-1950年对中国人来讲是一段血与火的历史。静生所建立之初一穷二白,受范静生的胞弟,一位事业救国人士——范旭东和当时美国为退还庚子赔款而设立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资助解决了办公场所、科研用品和经费等多方面的问题。

当时,两任所长动物学家秉志和植物学家胡先驌为静生所的发展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书中有段文字有如敲击着我的心灵,无法转述,简略摘录如下:“秉志、胡先驌不仅为中国生物学界树立起现代科学的标准,传授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以他们在传统文化浸淫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及对现代科学的理解,在新旧社会交替中,树立起科学的道德风范。一个刚入门的大学毕业学生需经受多年的训练和培植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在学问进步的环境中。二是,有能作为典范的前辈做指导。三是,研究所需的条件较为充实。静生所便是一个具有如此条件的研究机构,能代表中国科学进步的方向,能树立出相当的权威,能给大学新毕业生一个训练和发展的场地,所以能促进中国生物学的发动,培养出一代生物学家。在本书的叙述当中,将不时可感知到静生所内具有如此良好的学术机制。”

而静生所出来的一代生物学家,念起他们的名字于我来讲都有好似一种仰望高山般的感觉。秦仁昌(1898-1986)是中国研究蕨类植物第一人,他创立的蕨类分类系统至今为各国分类学家沿用,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唐燿(1904-1998)研究中国木材的大家,从对木材一无所知到经过4年半的努力在国内树立木材研究学科,并于后来在抗战时期,于四川乐山主持创建中央工业研究所木材实验馆。冯澄如(1896-1968)是中国之有科学的生物绘画的初始者,他的贡献是培育了一代中国生物绘画家。生物书籍必需有画,现今已是数字时代,还在坚持生物绘画的人或许已屈指可数,但此工作在生物学中是不可缺少的。

此后抗日战争期间,静生所到后方于艰苦环境中继续开展研究工作。这些地方与在这些地方开展研究的人似乎生生相息,哪怕用尽一日时间怕也讲不完。蔡希陶、王启无、俞德浚、冯国楣四人和云南,他们被称为四大植物采集家。其中,蔡系陶还创办了云南农林农林植物研究所,之前读了一本讲述云南热带植物园的书籍,书中蔡希陶之与植物园甚至云南人民都息息相关着。因为蔡希陶心中惦念的是寻找植物的经济价值,所以现在云南的橡胶、烟草等经济植物如此著名。陈封怀与庐山森林植物园,使得庐山植物园成为国际知名的植物园,收集了大量植物资源。此外,期间加入静生所的人员,郑万均、傅书遐、王文采、熊耀国等都是一代大家。

似乎这些生物学家生来就是为了中国的生物事业,而他们的艰苦创业历程无以感受,唯有立志学习。静生所在新中国建国后,因诸多原因走完了他的行程,但之后在此基础上静生所和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生合并,重新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生,成为了现如今许多植物学者和爱好者的向往神圣之地。

书与人:

如今怀念这些大家,拜读他们生前的书籍算是一种瞻仰。书已绝版,翻阅《史稿》一书整理出部分书和书的作者。摘抄如下:

《中国蕨类植物图谱》 作者:秦仁昌 胡先驌

《中国木材学》作者:唐燿

《中国植物图谱》 作者:胡先驌陈焕镛  绘图:冯澄如

《中国经济树木》作者:陈焕镛  绘图:冯澄如

《生物绘画法》作者:冯澄如

《中国森林树木图志》作者:胡先驌

此外,更有大量研究论文和期刊。其实,后来撰写的《中国植物志》很多作者都是静生所的学者。如今的《中国植物志》是世界上记录植物种类最多的志书,具有着国际上的深远影响力和重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0 02: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交流!
希望此贴能发展成系统讨论中国生物,动植物学相关内容的知识检索贴.

细读版规的朋友总会有收获. 同时也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版面建设.(具体是就版规,版面活动, 进行建议---在版规说明贴里跟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0 09: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版主加威。
摘录了《史稿》的序于下面,比我的读后感更能概况全书。

          《静生生物调查所史稿》序
   中国现代科学的建立,始自海通以来,或延请名师来华传授;或派遣学子,放洋研求;或依西方学术建制,创办研究机构。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凡一学术之发达,必须在公开的且趣味的研究,又必须其研究资料比较的丰富……此其事非赖有种种公共研究机关……”蔡元培也曾言:“知识阶层,已觉悟单靠学位,图饭碗,并不算是学者,渴望有一种研究的机关。”(《吾国文化运动之过去与将来》)。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过程中,学术研究要成为专门职业,社会必须提供独立的学术研究机构,方能庇护学者专心从事非关一己的学问。在中国迈向现代社会之时,知识界呼唤以专门机构推动学术发展,已是普遍共识。而此时的中国积弱甚久,备受列强凌辱,民族意识推动了“科学救国”,使得科学更快地步入职业化、体制化。
   
   在生物学领域,因中国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亟待以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和利用,以为国计民生。在上世纪20年代,首有中国科学科学社仿造美国韦斯特研究所,在南京建立生物研究所,后又有静生生物调查所、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等依次创设。这些研究所设立之后,迅速开展野外生物标本的调查采集,在所内设有图书资料室、标本室、发行研究专刊,与国外学术机构建立书刊、标本交换关系,获得学术资讯,很快跻身于国际学术交流网,参与专业对话。在自然科学中,生物学研究机构相对较为密集,它们之间共同发展,密切互动,其结果是形成学科的领袖人物和权威机构,在处理种种学术事务,如成果的评估、认同,人员的晋升、评级,奖励的分配等,都有一套自律的制度,虽显或略松散,却广为遵守。因此,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诸单位都取得较大成绩,赢得了国际声誉,为中国生物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无奈的是抗战军兴,这些机构的发展受制,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辗转迁移,虽继续研究,也只是为国储才。抗日胜利后,积极复员,又遇社会政治经济的动乱,研究规模也未能达到战前的水准。1949年后,这些研究所被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所接管,重组新的研究机构。

   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之后,我们前辈学者所开创的研究事业已渐被遗忘,在偶然的回首当中,又感到历史蕴涵无穷魅力,是一道令人留恋与感喟的文化风景。前辈学者的科学精神、道德学问、学术建制等都又值得传承的价值,理应得到我们更进一步的关注。今胡宗刚先生率先对静生生物调查所的历史予以总结,虽尚有不周之处,仍为我们勾勒处已被忘却的人和事,希望有更多的历史文本面世,故为之序。

                   陈宜瑜
                2003年4月京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0 10: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中央研究院史就能知道相关的一些东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 00: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土人的野心是: 看看读书参考版的贴子就能知道相关的一些东东。

当然需要大家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天注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1-11 20: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 是出自什么意思,好多地方都见有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txy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1-11 20: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人解释为“陈说山川之原本,尽名草木之所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山川是载体,应该尽力认识它上面生长的植物
语见枚乘《七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2 11: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先骕年谱长编》后记



  胡先骕在中国近现代的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皆卓有功勋,自当有《年谱》行世。然经过无数次新旧激荡的运动,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许多足以彪炳史册的事迹,许多令人仰慕的人物,不是遭到批判而为人所不耻,就是被时代大潮所湮没而归于默默无闻。当时过境迁,学术思潮开始回归传统,重估历史人物成为学界的责任时,遭到批判的人,易被人重新记忆和关注,而被湮没的人,则有待于发掘和追寻,秉承传统主义的胡先骕则属于被遗忘者之列。十年前笔者不顾学识谫陋,就近选择与自己工作有少许渊源的胡先骕为中心,作为研究方向,即有编纂《年谱》之计划,经十年的努力,终有所成,欣喜何似。

  编纂《年谱》需要占有大量材料,为此倍尝艰辛,所幸得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经费上鼎力支持,我所供职的庐山植物园在时间上予以保障,藉此可以奔赴各地,四处搜讨,此首先应予感谢,否则此项工作无从做起。还要感谢胡昭静女士、樊洪业先生、陆惠元先生、龙厦才先生、胡启明先生、马金双先生、来金朋先生提供第一手材料;感谢马克平所长、卞孝萱教授、王文采院士赐序,拙编得以增辉;感谢胡德焜先生、牛喜平先生、韩兴国先生、傅得志先生、张青松先生、谢泳先生、徐雁平先生、胡迎建先生、庞宏东先生等等所给予帮助和鼓励;感谢编辑张国功先生、熊侃先生为本书付出的心血。最后还要感谢内人曹瑛女士担负起全部家政,助我一心向学。

二千零七年三月十一日 胡宗刚旅次北京香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2 12: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文采先生口述自传》后记



  在2000年新千年伊始之际,举世之人皆对未来充满希望之时,我却开始回首上一个世纪的中国生物学史,是年秋为搜讨中国植物学奠基人之一的胡先骕传记材料,前往北京胡先骕生前工作的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时任该所副所长傅德志先生嘱我采访王文采先生,由此与王先生始为相识。记得当时经过简单预约,即在植物所标本馆得以拜谒请益。王先生首先拿出美国哈佛大学格雷标本馆资助出版的I. M. Johnston所著的一本关于紫草科专著说:这是胡老借给他的一本书,书的扉页上有他的印章,一直放在我的办公室里,至今也没有归还,是这本书引导我步入植物分类学。王先生与我慢慢述说与胡先骕先生的交往,如沐春风,谈到动情处,看见他眼中含有泪水,这让我感动,明悉他之于胡先骕先生的感情。此后与王先生时常通信,对于我所请教之问题,总是据其所知一一回复,并鼓励我多多发掘史料,为中国植物学史作完整记录,无疑给了我不少信心。后来在走访南北各地植物学研究机构时,总能听到景仰王先生道德文章的议论,让我知悉王先生在学界中的声望。

  2006年是王文采先生80周岁诞辰,中科院植物所王先生的门生们为纪念这一日子,策划编辑出版《文采文集》。年初我来北京,傅德志先生嘱写一传略,附于文集之末,能为此尽绵薄之力,实乃荣幸之至,当即允诺。某天与来金朋兄一同采访王先生,听其讲述生平经过,对其出身、求学、治学等均有初步了解。其时,植物所开始编写《所志》,牛喜平书记就该所之历史,曾专门采访王先生,并将采访录音整理成文字,听我说将写王先生传略,慷慨提供给我,由此知悉王先生的工作经历。根据这些材料,写出2万余言的《王文采先生传略》,然《文采文集》未能按期推出,适逢《生命世界》杂志编辑邹星兄约稿,即将此传略交由其编辑,刊于当年第9期。

  多年来,我在学业上得到樊洪业先生不少关顾,当他主持《20世纪中国口述科学史丛书》时,又蒙厚爱,邀为参与。根据《丛书编例》,自认为对王文采先生已有了解,遂选择王先生为传主,得樊先生赞同。在征求王先生本人意见时,却被推让,他说在世的中国植物学家中更有人值得撰写。王先生的一生只是默默工作,为人处事总是低调,我说先生一生业绩当然应有总结,更重要的是通过先生了解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为中国科学史积累史料,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树碑立传,这也是编辑出版这套《丛书》主旨所在,也与先生此前对我的期望相符。在我反复劝说之下,才获同意。年末即据已得材料,列出全书章节,撰写采访提纲。

  事有巧合,2007年荣获中科院植物所马克平所长、牛喜平书记聘请,约往北京参与《植物所志》编写,我所供职的庐山植物园张青松主任欣然同意,如是顺利成行。马所长、牛书记对我自带任务而来,亦甚加支持。如此一来有充足时间,可以与王先生作深入交谈,并从容整理。春节过后,即赴北京,寓于香山,王先生每周来此一天,以半天时间听王先生口述,有些内容还是先生亲笔写示,我即利用周末双休日整理出来。在京大多数时间是为编写《所志》,往位于中关村中科院档案馆查阅植物所档案,档案中的不少内容可以与王先生口述相印证,获得这些第一手材料后,有些可以向王先生提问,引起他更多回忆,有些内容则直接作为背景材料应用于书中。

  人的一生既有愉快,也有痛苦,在王先生的回忆中无论愉快与痛苦,他都平淡而述,直白道来,少有感情色彩,对自己没有吹嘘之言,对他人也无贬损之意,往事如烟,其当事人已超然于外,我以为这是王先生的美德,能领悟一二,是我在此项工作中最大的收获。但是简约之下,却降低了传记的可读性。为此,特约请跟随王先生多年的傅德志先生作一追忆之文,附于后,所再现的许多事情和情节,或者为王先生本人所不屑,恰恰是这些可以丰富王先生的形象和业绩。

两月之后,得出初稿,经樊洪业先生及编委会张藜女士费神审阅,提出许多修改意见和增补内容,再与王先生合作,形成二稿,交由李小娜主任等细心编辑,行将问世。此述本书诞生之经过,并谢众多人士之帮助。



                        胡宗刚

                     二零零七年七月十日识于庐山园边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2 12: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步曾先生大鉴:
启者九月十九号手书,早经接读,与基金会事,一遵来示所云,
不必多费周折可也。
三星期来摄制植物影片事,进行十分顺利,截止今日止,已摄
成贰千贰佰余幅,预计至下星期六,还可成三千。兹附上样本八
幅,以示成[效]之一般,焕镛先生认为十分满意。照此大小,不加
放大,而助以高倍之扩大镜,叶脉毛花历历可见,但为求正确及永
久计,将来应(待生回国后)放大一全套(至原大二分之一),依科
属排列以便随时参考。目下决在英仿此印一全套(约费五十磅)
寄回,一则以便目下参考,一则以示基金会诸公,不识尊意如何?
所有底片将络续装入
(已购六十本,足装六千张)。
将来寄回方法,生意将用保险邮寄,且每次仅寄五百张,以资安全。
次将印成之相,仿此络续寄回,惟不知到平后是否应纳进口税,或
能设法免此额外支费,请早示及,以便进行

生意有此全套照片,本年川贵标本大部分可以自行鉴定,祖国
植物科学自此当可独立研究矣。截止今日照 Hemsley Index Florae sinensis
顺序,仅完成鼠李科,照此预计,在此间材料可摄一万幅以
上,我国大部分之植物尽于此矣。
此间收藏之富,世界各国无有出其右者,已列入标本总数约计在 four million 以上,
其储藏室未定名及已定名标本尚有100余万号关于东亚标本如 blume, miquel, thunberg, ruprecht, maximovicz, bunge, dall, franchet, gagnepain.
等家之原种标本具什之七八。至于我国西部、西南部、
东部及中部之原种标本,固一一均在此也。生与陈师之意以为此
间当局既如此款待,而摄影技术复极精良,应将此间所有中国原种
副原种以及定名精确之标本一一摄取,以期一举而尽之,若此次不
尽其所有,则将来恐机会不再矣。至于其他各国之中国原种标本
为数无多,待来年可一一尽之。

至此间英国博物馆之Hance氏之中国原种标本,除一部分已在Kew
摄影外,所余约仅二百之数,由陈师乘便接谈。据当局称该照章不应任何人有此举动,惟对于中国当可破例相待云云。盖此种大规模之摄影原种标本,此间任
何学术机关当局多认为一种商业手段,颇不得其允许,此次Kew当局慨然许我欲,为此吾国学者□□□□□□□□(原文不可辨认)

再此次所摄之影片,吾辈应慎重保存,除国内一二(如科学社
生物研究所及广东植物研究所)重要植物研究机关可得此种印片
外,其余欧美各学术机关如向吾请求添印一部分者,概不承允,以
免人云吾辈盗人之宝而滥用之也。或此间当局转托吾辈为某学术
机关代印若干幅,则似可照办。



盖Dr.Hill 深信吾辈决不以商业手段,推广此种印片于全世界,或者借此渔利,故此次乐为我辈助也。

当此事方始之时,有一美国philadelphia省之玄参科专家Dr.Pennet者
意欲向吾方要求为其添印一套关于该科之中国植物,余
当时即以此意告之,渠亦默然,若渠请求此间当局同意,转请吾方
代办,则可以行,否则吾方决难允其请,即因此耳。

吾辈此次举动,几为世界各国学者所共知,彼等咸称吾国由此
所得之原种植物照片之富,为世界各国冠矣。此亦吾辈可以引以自
豪者。

至所摄之影,未必一幅代表一种,往往有一种有两幅者,间或
三幅者,其理由则因原种标本仅为著花之枝,或著果之枝,而生则将
花与果之标本各摄一幅,以求完全,以便应用。如木兰属之标本,非
将其花与果之标本均摄一幅,则将来与实物对照时[会]顾此失彼,
此不定期举其一端而言,又或如原种标本系在日本发现者,
则除将其摄取外,同时又须摄影中国产之标本,其重要不言可喻。要之,此
种情形在木本植物为多,草木较少,蕨类植物则更少矣。


此次基金会所拨之款,预计当可摄制影片一万二千张以上,如
此部工作完成后,该会当局及先生与雨农老师等,认为有完成其全
部之必要(在柏林、维也纳等地),则生亦愿分出一部分之时间,续
成其事,俾推祖国植物分类学之健全基础。

自毛茛科起至鼠李科止,仅凤仙一属
(impatiens)付缺如(仅摄三幅),恐照片于此属植
物无甚裨益也。禾本、莎草等科之植物或将全付缺如,此类植物只
可培一二专门人才,毕生研究之,决非一张照片可以解决之也。


本年在川贵所采之标本,以及此后所采之标本,生意应全数留
在中国自行鉴定,假仍如昔日之寄往欧美,则其影响所及,非特将
祖国植物分类学愈弄愈糟,吾辈习此学者将无所事事矣
国战后经济非常困难,各学术机关非特不见扩充,原有职员减去一
大部分,此间在昔日标本室共分七部。

所谓中国日本部、印度部、马来部等,前任香港植物园园长Dunn氏任中国部之管理
因战争结果并为三部,职员裁去二十余人,德法等国更加甚焉,所有职员
均一人兼数职,欲求一人能镇日从事研究者不可得,其各地寄来定
,近者如名之标本山积,非待五六年后,不及着手,即如数十年前所采之标本
如 Acury Wilson 近者如forrest等辈在中国所采之标本尚有一
部分未经定名,宁有余暇从事吾辈所采之标本,而一一代为审密定
名乎!柏林及巴黎情形更劣于此,前东南大学寄与柏林之江苏标
本,迄今三年未及定名者,即以此也。如于少数专家则不妨以标本
定名相托。陈师亦同此意,如先生与雨农老师等认为正当,则对同
道极力劝阻其过于信仰外国学者,不再以辛苦所得之标本,断送于
外人,使祖国科学陷于万劫不回之地。为今之计,吾辈惟有一方积
极采集标本,一方培养有望青年,各门多有专人,则十年以后,祖国
植物学不患其与世界各国并驰也。



再吾辈应请求中央研究院提出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关于外人
来华采集生物标本办法,务求其一部分留在中国,此实独立国家应
有之权利(昨晤此间Kingdon Ward, 悉渠于本月二十三号首途往缅甸
采集,绕道入滇边,又forrest于十一月道途往滇省采集,又瑞典之 Haruy Amilt
亦准备往川边采集,又Rock确在滇省购置田产,以资久居。国人对此绝不闻,向怪矣)。
生月来屡欲以此事告诸国内同道,请求政府彷教部禁止古籍流出国境办法,通令各国。实因
刻无暇晷,迄未如愿。乞先生等设法进行此事,此实吾辈之天职
也。
余不一一,专此即颂
研安
学生  秦仁昌    谨叩上
十月十九号 英国 Kew Garden


全文完,粗略OCR 以胡老师原文为准

华莱士 Or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2 12: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义妹,打老虎玩闭门谢客
原生社区,尿遁

如今想好好混个坛子,也不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6 22: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华莱士于2007-11-12 12:08发表的 :
义妹,打老虎玩闭门谢客
原生社区,尿遁

如今想好好混个坛子,也不易啊
是啊,要不然咱們對錢買個美國的服務器辦個論壇賺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8 12: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生社区有新论坛开放,但人气不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7 10:36 , Processed in 0.384805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