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39|回复: 13

[【文史类原创】] 感怀80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7 01: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20世纪已经成为历史的今天,80后已经成为一个专属名词,于是涌现出了80后作家,80后小说,80后财富……普通名词前加上了这个历史年代后,也显得有那么点神秘和个性。
  比起经历过战争、遭遇过文革的前辈们,80后青年生在了改革开放的列车上,历史对80后小子还算不薄,我们赶上的是经济的突飞猛进、科技的日新月异,但80后并没有因此而成为一群无忧无虑的宠儿——对韩寒的苦恼和挣扎,我门以狂热地吹捧他的作品来表达我们的深有同感,为此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历史性的戴上了一顶叛逆的帽子;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让我们这群在教室里被书本和知识压得透不过气来的80后找到了宣泄和游弋的乐园,可沉溺与网络游戏、聊天的网虫给80后脸上抹了黑。
  就像五、六十年代的人并没有预料到他们会成为文革时的红卫兵一样,我们也莫名其妙地做了80后一代。
  武汉大学一教授说,上一代从来都认为下一代是要跨掉的一代,美国科技带头人、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论坛文学作家都是从“要跨掉的一代”过来的!
  教授这话所言极是。也许有人认为80后另类,但每个时代都有而且应有这个年代的个性和特色,特殊的年代造就特殊的一代,不寻常的社会养育不寻常的80后。社会在发展、在前行、在进步,日后更引人注目的90后、2000后世纪新人……更会层出不穷,如果我们对每一个的个性和生活都要唏嘘不屑的话,是不是太缺乏新眼光和容人之心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7 10: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鼓励鼓励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7 22: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frankfurt2007-02-17 10:00发表的“”:
楼主,鼓励鼓励啊
兄在自言自语??兄不就是楼主吗?
难道是兄发言时忘记换马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8 02: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这个话题刚在茶社讨论过又移动到这里来了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9 17: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adang1810172007-02-18 02:40发表的“”:
怎么这个话题刚在茶社讨论过又移动到这里来了呀?
楼主转移阵地了~~~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从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2-20 22: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80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22 23: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小从2007-02-20 22:39发表的“”:
我是80后!
八几年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23 03: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80年代后“凹造型”一族
80年代后的年轻人正在以你意想不到的迅猛态势崛起,他们不循规蹈矩的成长历程,他们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抓住机会一举成名的传奇故事,他们独特的言行举止和另类的生活方式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他们年纪轻轻便成为众多知名杂志的封面人物……就是这些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懂得打造自己并把握出名机会的年轻人,他们的所作所为羡煞旁人也引来非议。与此同时,“凹造型”这个上海俚语也随着这些80年代后的另类年轻人一举成名,成为评价其中一部分80年代后年轻人的热门新名词。

  从韩寒、郭敬明、春树、李宇春这些80年代后年轻人身上,我们发现虽然他们“凹造型”的方式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无论大家的评价是褒是贬,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依然引人注目。让人好奇又惊讶的80年代后的“凹造型”年轻人,他们的真实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呢?

  典型语录

  “如果每天疼痛,疼痛就不再是疼痛。如果每天抑郁,那么抑郁就是自己制造的幻影。” ——Acosta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聪明绝顶的人,因为有些博士其实见识没有多少长进。” ——韩寒

  “你永远也看不见我最寂寞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郭敬明

  “我不是那种对痛苦记忆选择忘记的人,我觉得那就是一个疤,而且我还会记仇。” ——春树

  时尚语丝:凹造型

  凹造型是上海的一句俚语,也写成“拗造型”,原意是指“硬生生地摆出一个Pose”。从“凹造型”的同义词“拗造型”中的“拗”字可以看出,“拗”有“需要花很多力气做很多事情以至于不太自然”的意思,因此“凹造型”这个词多用于形容刻意打造自己的人以及那些善于抓住自身的特点来修饰自己、吸引众人眼球的人。最近,这个词由于被洪晃在其博客中用于评价20世纪80年代后的年轻一代而引发一场大讨论,60、70年代的人大多认为这是个贬义词,而80年代后的人却认为这个词很时髦,对自己是种夸奖,而“凹造型”也成为近日人们谈论的热门关键词。

  “凹”之五大特性

  十几岁便声名鹊起

  一句经典的“出名要趁早”在这些80年代后“凹造型”年轻人的身上再一次得到了验证。他们往往早在十多岁就声名鹊起,其中有像韩寒、春树、郭敬明一样因热衷写小说、行为另类乖张的“文学青年”,还有像Acosta那样因网络博客这个新媒介而迅速走红的网络新贵。他们不一定像其他同年代的人们那样循规蹈矩地读书、高考、上大学,而是有些随着性子过日子,刻意将自己的个性与长处发挥出来,却比别人更早地享受到成名带来的乐趣。

  孤傲自我自信爆棚

  也许是因为从小作为独生子女,深受父母宠爱的相似背景,这些80年代后“凹造型”的年轻人都有着非常自我的个性,觉得世界上只有我最特别,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有时候还表现得“目无尊长”。像韩寒曾经在博客上发表一些针对前辈的激烈言论,曾掀起轩然大波。而像郭敬明在抄袭被判定之后拒不道歉,引来众多前辈指责的同时,却赢得了一批同龄人的力撑,可见80年代后这些年轻人的张扬个性。

  此外,自信心爆棚也是80年代后“凹造型”年轻人的性格特征,像“赛车手”韩寒对自己的赛车技术很有信心,始终相信自己如果开着车在上海的街道上转一圈,一定是开得最好的那个。Acosta的写作很有特色,他所有的文章只会用句号这个标点符号,然而即使面对专家的批评,他仍然坚持这个写法,因此也被他的拥趸们称为这是一种“即将领导时代潮流的最新流行标点方式”。

  物质丰厚自主消费

  80年代后的“凹造型”年轻人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因为他们的行为举止特别,更因为他们年纪轻轻就获得了成功,名利双收。从物质上来说,他们甚至一下子得到了常人努力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才能获得的物质生活,比同龄人有更多的钱可以自主消费。

  比如春树曾经透露自己家里穷,连上网吧的钱都没有,因此她发誓在20岁之前一定要挣到100万,结果终于如愿以偿,她说这“像个奇迹”。而让她感到“有钱的感觉”是曾经她走进了一家名牌店,看上了一双高跟鞋,4000多元,当时还舍不得买,但是到了后来她为了一次诗歌朗诵会买了一件一万多元的红色礼服也不心疼,还喜欢上了三万多元的欧米茄名表,物质消费也随着名气和收入的增加而水涨船高。然而,许多大人们担心像这样的年轻孩子,成名太快,赚钱太容易,花钱太快,不仅让他们难以体会到赚钱的艰辛,更容易让他们太注重物质享受,因此在成年人的眼中,这些孩子对世界的感知还太肤浅,价值观尚未成熟。

  敢于尝试各种职业

  当许多同龄人还在大学中继续深造时,一些80年代后“凹造型”的代表们已经踏入了事业全面发展的时期。

  像韩寒、郭敬明,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他们的特色是将自己的兴趣发展成为职业,只要自己感兴趣,无论多么困难,都一定会去尝试,而且他们对自我的要求很高,一定要做到最好。韩寒在当作家的同时,还一心一意地做起了赛车手,他并不满足于去年取得全国比赛第二的成绩,目标是问鼎冠军,然后再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与此同时,韩寒还成了歌手,出了专辑,即将成为娱乐圈中的新生代偶像。郭敬明也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这个“商业上最成功的少年作家”,除了写作之外,目前还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做平面设计、策划出书、设计海报,忙得不亦乐乎,凭着个人的名气,郭敬明的事业发展正稳步前进。

  个性第一品位第二

  80年代后的“凹造型”年轻人大多是时尚人士,他们注重打造个人风格,密切关注和追逐世界潮流,而随着越来越多80年代后年轻人拥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他们的时尚消费力也日益受到关注。

  80年代后的“凹造型”年轻人强调个性,他们可能会喜欢一些时尚界中有些夸张怪异的服饰,比如春树喜欢繁复的朋克摇滚风格,偶尔会将自己打扮得很朋克,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很奇怪,却不得不让人赞叹这些年轻人敢穿敢秀的胆量。对80年代后“凹造型”的年轻人来说,个性排第一,品位摆第二,任何缺乏了个性的打扮,即使有再好的时尚品位,在他们眼中也都淡如白水。

  名家说“凹”

  洪晃(知名人士):

  “凹造型”形容韩寒和Acosta再合适不过

  “对于80后的作家我基本上不敢发表评论,一来他们的东西我看得太少,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小毛头屁股后面居然有那么多粉丝,可以群起而攻,把我们这些老家伙开的博客都打关门了,厉害,厉害。今天我是纯属于找死,但是豁出去了,因为我刚在上海学了三个字,用来形容韩寒和Acosta再合适不过——凹造型。”

  林姿含(时装设计师):

  擅长按照自己的风格和喜好去打扮自己

  林姿含说,自己前不久也接触到80年代后的一个年轻人,是在一次社交场合中认识的,第一眼感觉他的举止和穿着打扮都很与众不同,后来经过交谈之后,更发现眼前这个80年代后年轻人思想前卫另类,特立独行,让人印象深刻。林姿含认为,直白是80年代后年轻人的特点,他们想什么就说什么,从不含蓄,有了这样的年轻人,很容易让陌生的场合变得活跃起来。林姿含认为,这类强调“凹造型”的年轻人在穿衣打扮方面更有一些突出的优点,他们很善于总结自己的风格,并按照自己的风格和喜好去打扮自己。这些年轻人关注潮流和搭配,每个人都穿得很有特色。虽然他们的穿衣打扮不能用好或不好来评价,但是他们的确花费了很多心思,单从这一点来看就已经值得鼓励。

  袁荣亲(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张扬自己独立的个性应注意把握“度”

  80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生活环境大体相似,他们是独生子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成长,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以及各种流派的文化思想的冲击,这些年轻人的脑袋中装满了各式各样的想法,并开始懂得将想法实践,做出一些张扬个性的事情。80年代后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思想从封闭到开放的年代,中外文化交流密切,让他们的身上既有中国文化的保留,也能看到许多西化的思想。从这批个性张扬的“凹造型”年轻人身上,可以反映出我们如今身处的这个社会已经进入了个性化发展的张扬时代,这在社会发展历程中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看来,拥有张扬而明显的独立个性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度”。这类年轻人如果太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张扬而缺少与他人的合作,只能说明这样的年轻人社会化程度不高,在社会人际关系中将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他们为人处世时常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因而可能遭受旁人的非议,并容易受到孤立,这对他们的心理成长来说是大大不利的。此外,还有一些年轻人为了出名,以一些不符合社会普遍规范且低俗奇怪的方式去吸引眼球,这样的个性表达也太哗众取宠。

转自http://www.chinanews.com.cn/other/news/2006/07-27/764706.shtml(比较长未完)
哎,自己就是80的开头,冲锋号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23 03: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找到一篇好文章,看了后我自己有感到了压力
                          
80年后:物质主义的颓废青春
诗哲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周围80年后的这一代人就已经沐浴着丰盈的物质之光,在后现代的时光中悄然的成长起来了,站立在后物质主义时代了。此刻,他们的身心处在青春期焦虑和痛苦时期。因为,他们出身的年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岁月;他们少年时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创造财富的时候;他们受到良好教育的时机,是一个前一代人的财富由贫乏到富有困惑的时期。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独生子,他们选择了丰厚物质财富涌流的时代降生;他们作为物质财富的见证者来世间。如果他们不迷惘、不颓废,就不可能出现后物质主义的盛行和强烈的表达;如果他们不郁闷、不苦恼,就不可能有当今世界颓废文化的风潮。他们也由此根据,为很少努力或奋争的命运寻找到足够的社会存在理由!青春的颓废是文化物质主义的产物,也是精神虚无与郁闷夸张的表达。

教育对于他们的生命过程,好像是一个已经抵达的此岸,而远航的事业却还在未来遥远的彼岸。他们大把、大把的挥霍青春,就像从未思量过从父母手中获得的金钱;他们不喜欢工作,就像逃避生活中发生的战争;他们喜欢一次次恋爱,却始终寻找不到爱的归宿;他们游戏人生却又难以严肃认真起来;他们热爱生命的自由内心却虚无迷惘;他们喜欢一切不劳而获的成果,却害怕付出残酷的代价。颓废而唯美的生命追求,让青春疲惫无力的从身心上掠过。真不知道,他们这一代人在老年之后回忆起这样的青春岁月,会发出什么样的感叹呢?!但,你不能说他们的青春不是真实的生命,不能够说他们的生命和青春在无聊中度过。他们降生时就意味着消沉与颓废伴随而行,他们学会语言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接受这个世界最富裕生活享受,这是他们不想逃脱的命运和归宿。也是他们与我们这一代人,根本不可能在同一个起点上思索问题的原因。贫穷与富裕造成的差异,就是我们与80年之后一代人生命的区别。财富如同空气环绕着他们,沐浴着他们,正如同贫贱围绕着我们,支配了上一代人的命运一样。生活给予他们的可能性机遇增大了,相反,却给予我们这一代人精神留下更多的困惑。

谁让我降生在一个没有准确好的物质丰富时期呢?责任不在于我,而在于我的父母。那个把我带到世界上来的人。这不仅是一个独白,它是对自己的说明,对上一代人追问的一种尴尬,对现实社会的一种逃避,更是对生命处境拒绝的无奈颓废情绪表达。但,他们却不能够回避青春在这样的时代成长,并与其生活的各式各样背景发生的冲突。挑战来自内心的傍徨,来自生命的追问与思考。一个富裕的社会,并不是不需要奋斗,而是需要更多的责任与义务,承担起更多的道德与信仰。如若放弃了这些生活中本质的力量和智慧,颓废就会陷入无聊,颓废就会显现出一个人道德与人性的衰退。只有张扬起来的颓废,才是生命中最可贵的拥有。当80年之后的生命,还没有在自身创造性生活中表达出这样一种健康的情感和意志时,他们的青春与颓废就是如此显眼与混乱。他们用身体去感受,也用身体去享受这物质财富的盛宴。消解他们灵魂的事情,或面对未来的理想生活,就是骨子里逼迫他们放弃和选择父母曾有过的生活。

你无法从他们内心深处体验到情感的深度,你也无法从思想的深处熟知他们的思考。率性而为的生活,注定让他们轻松而丝毫不具有生命的痛苦,不承受重负却喜欢谈轻快和娱乐成为生活的内容。他们疯狂体验着这个时代一切新颖的事情,他们对于青春的快速逝去而拼命的追赶,他们对于生活责任缺少一个量的标准,他们对于快乐的追求却显现难以控制。这些让他们自身既复杂又简单,既空虚又充满,他们的意志与情感既薄弱又脆弱。一切传统的方式与理念都丧失了判断他们的标准。他们可能要为这个转型时期的社会背负起沉重毁灭为代价。当精神文化的颓废浸透80年后一代人的骨髓时,弥漫着青春污染的日子——就会笼罩在一片迷乱的星空下,让生活的纯净丧失了它原有的光泽,丧失了它明亮而温柔的关怀。

80年后的青春颓废就是如此的迷惘中,显现出另一种让人恐惧又令人震惊力量。他们的生命热情中还保留着迷惘中的清醒,还保留着上一代岁月沉淀下来的青春的财富。但是,谁能让他们渡过这个艰难自我成熟的岁月呢?谁能让他们青春的颓废张扬起一种创造未来的勇气呢?这恐怕是整个社会精神文化道德苏醒的时刻。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人获得良知与创造性,需要更多的给予他们理解青春颓废的可能性。让觉醒在物质时代的消费退潮中逐步的清晰起来,让青春迷惘的颓废在笼罩人们生活阴影中健康的走出来。这还需要时间,需要他们自我解救,需要他们痛苦的挣扎,需要他们学会在物质财富丰盈的世界上驾驭自我,重新开拓未来的智慧与力量。

一个重视物欲的时代,一个将财富作为生命价值实现的时代,一个仅有物质躯壳而缺少灵魂面貌新生代,带着不可能重新选择和重新塑造的力量出现在人们面前。人类必须学会适应他们的选择,适应他们青春的嗜好,适应他们青春的迷惘,适应他们关于贪婪与堕落疯狂,适应他们有些无耻的行为。你根本拒绝不了他们是这个时代未来,你也根本无法用说教继续校正他们的成长过程。在他们迷惘的生命面前,一切都是应该如此顺理成章的事情发生了。生育了他们你就必须接受他们,这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物质社会涌流的财富,让他们成为现在这样的人,是我们精神文化浸透着过分骄宠的意识和行为,让他们从小就学会了享受并不承受重负;是我们太多应用物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培养了他们的精神,培养了他们面对世界的态度与立场,培养了他们选择生活的价值标准。如果让他们换一种活法,这无疑是等于谋杀了他们。如果让他们放弃所有物质财富的占有和享受,无疑是逼近他们困于沼泽而选择轻身。

没有一个时代的青春伤感是如此的让人惊恐,没有一个时期的青春颓废让人们感受到如此麻烦。你不想与这个青春迷惘与颓废的一代人较劲,你也不想与这个漂泊之旅的青春之路结伴而行。但是,你却不能不面对他们对于现实社会的冷漠,不能不面对他们精神生活面临的困境。青春并不是一好伴的时刻,青春携带着罪恶与善良的动机,携带憧憬未来的美好理想,携带自我可塑与重塑的可能性。在一个物质财富涌流的世界上,人性的纯粹是多少的不容易坚守啊!包括我们上一代人自身的生命认识,对于物质财富的欲望,不同样是表现为如此的贪婪和充满罪恶感吗?!玷污生命的纯洁的邪恶就在青春的颓废中生成,就是伴随着青春的物质消费之中弥漫开来。他们只不过是我们上一代人的影子放大与投射,他们不过是我们对他们美好的理解与幻象的反差认识。颓废可能在这种意义上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它回报我们这些辛苦培养他们上一代人情感和资金,却只能是带着不可思议的理解,伴着他们颓废的青春张扬进入生活的情景。

青春的颓废就是如此的清晰而充满了饥渴,青春的力量就是如此困惑让人们难以接受。谁让我们造就了这样一代在物质财富涌流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呢?青春如果好像细菌一样让人们害怕,那么,你可能就要遭遇致命的麻烦了。青春的迷惘再加上颓废起来,你的生活就可能面临着:一场家庭的挑战了;一个社会的挑战。你开始寻找原因,一个开放时代的敌人,不是他人,却是你的后代,你的儿女,你朝夕相处的亲人。为什么你给他们最好的照顾,却获得难以承受的理解和困惑呢?!为什么你会加倍的索取他们回报呢?!时代的富裕让你的下一代人与你彻底背离了,你还能够对他们说什么呢?实际上,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是一次物质财富带来的悲剧的上演,是一次青春迷惘戏剧的预先排演。不要憎恨他们,青春的颓废可能是生命的另一个强大起来的契机。只有当他们成一个时代的主宰的时候,他们颓废青春就好像一次历史戏剧让他们充满了痛苦的回忆。造就他们精神的时代,是一个物质财富堆积和涌流的时代,他们青春的颓废恰是一个寻找冲决自我迷惘的激流与开端。

有时,青春显现出一种迷惘是与生俱来的,它们带着一个特定时期的精神印痕,也带着那个社会文化的胎记。80年后的一代人青春的颓废,是美丽而残酷的。他们对生活是充满强烈物质欲望,同时,还伴随破坏和占有的享受野心。他们情感是复杂与浅显和混合,灵魂却是疯狂贪婪的。他们对于一切的索取都是极具精神能量的。这些精神情愫与内在激情力量冲动,是无法用语言来叙述的。他们的生命体验,是以强度物质生活占有和消费为目的,这也是过去时代从来没有过的。站在物质财富丰盈涌流的大地上,80年代后的生命,用一代人的精神迷惘与颓废创造了一个神话:青春可以这样的无拘无束的存在,青春可以这样的遭遇新鲜,青春可以这样的疯狂挥霍进行!物质决定精神,这验证了彻底唯物论历史观念。但是,后现代社会既有解构主义,也有实用主义,也有经验主义,还有存在主义,混合着多种多样后现代情感与思想交织的时代,注定了80年后的青春一代,用非常自我的方式面对选择,面对颓废欢乐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23 08: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的热情参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2-23 08: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宗白华先生说,对历史要有同情的了解,其实对未来,对年轻人,对80年代后也需要同情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23 10: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一代有一代的迷茫和难题,一代有一代的优势和成功。
希望总是在年轻人身上,无破不立,相信他们会越走越扎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25 02: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这个话题刚在茶社讨论过又移动到这里来了呀?
80年后:物质主义的颓废青春
诗哲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周围80年后的这一代人就已经沐浴着丰盈的物质之光,在后现代的时光中悄然的成长起来了,站立在后物质主义时代了。此刻,他们的身心处在青春期焦虑和痛苦时期。因为,他们出身的年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岁月;他们少年时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创造财富的时候;他们受到良好教育的时机,是一个前一代人的财富由贫乏到富有困惑的时期。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独生子,他们选择了丰厚物质财富涌流的时代降生;他们作为物质财富的见证者来世间。如果他们不迷惘、不颓废,就不可能出现后物质主义的盛行和强烈的表达;如果他们不郁闷、不苦恼,就不可能有当今世界颓废文化的风潮。他们也由此根据,为很少努力或奋争的命运寻找到足够的社会存在理由!青春的颓废是文化物质主义的产物,也是精神虚无与郁闷夸张的表达。

教育对于他们的生命过程,好像是一个已经抵达的此岸,而远航的事业却还在未来遥远的彼岸。他们大把、大把的挥霍青春,就像从未思量过从父母手中获得的金钱;他们不喜欢工作,就像逃避生活中发生的战争;他们喜欢一次次恋爱,却始终寻找不到爱的归宿;他们游戏人生却又难以严肃认真起来;他们热爱生命的自由内心却虚无迷惘;他们喜欢一切不劳而获的成果,却害怕付出残酷的代价。颓废而唯美的生命追求,让青春疲惫无力的从身心上掠过。真不知道,他们这一代人在老年之后回忆起这样的青春岁月,会发出什么样的感叹呢?!但,你不能说他们的青春不是真实的生命,不能够说他们的生命和青春在无聊中度过。他们降生时就意味着消沉与颓废伴随而行,他们学会语言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接受这个世界最富裕生活享受,这是他们不想逃脱的命运和归宿。也是他们与我们这一代人,根本不可能在同一个起点上思索问题的原因。贫穷与富裕造成的差异,就是我们与80年之后一代人生命的区别。财富如同空气环绕着他们,沐浴着他们,正如同贫贱围绕着我们,支配了上一代人的命运一样。生活给予他们的可能性机遇增大了,相反,却给予我们这一代人精神留下更多的困惑。

谁让我降生在一个没有准确好的物质丰富时期呢?责任不在于我,而在于我的父母。那个把我带到世界上来的人。这不仅是一个独白,它是对自己的说明,对上一代人追问的一种尴尬,对现实社会的一种逃避,更是对生命处境拒绝的无奈颓废情绪表达。但,他们却不能够回避青春在这样的时代成长,并与其生活的各式各样背景发生的冲突。挑战来自内心的傍徨,来自生命的追问与思考。一个富裕的社会,并不是不需要奋斗,而是需要更多的责任与义务,承担起更多的道德与信仰。如若放弃了这些生活中本质的力量和智慧,颓废就会陷入无聊,颓废就会显现出一个人道德与人性的衰退。只有张扬起来的颓废,才是生命中最可贵的拥有。当80年之后的生命,还没有在自身创造性生活中表达出这样一种健康的情感和意志时,他们的青春与颓废就是如此显眼与混乱。他们用身体去感受,也用身体去享受这物质财富的盛宴。消解他们灵魂的事情,或面对未来的理想生活,就是骨子里逼迫他们放弃和选择父母曾有过的生活。

你无法从他们内心深处体验到情感的深度,你也无法从思想的深处熟知他们的思考。率性而为的生活,注定让他们轻松而丝毫不具有生命的痛苦,不承受重负却喜欢谈轻快和娱乐成为生活的内容。他们疯狂体验着这个时代一切新颖的事情,他们对于青春的快速逝去而拼命的追赶,他们对于生活责任缺少一个量的标准,他们对于快乐的追求却显现难以控制。这些让他们自身既复杂又简单,既空虚又充满,他们的意志与情感既薄弱又脆弱。一切传统的方式与理念都丧失了判断他们的标准。他们可能要为这个转型时期的社会背负起沉重毁灭为代价。当精神文化的颓废浸透80年后一代人的骨髓时,弥漫着青春污染的日子——就会笼罩在一片迷乱的星空下,让生活的纯净丧失了它原有的光泽,丧失了它明亮而温柔的关怀。

80年后的青春颓废就是如此的迷惘中,显现出另一种让人恐惧又令人震惊力量。他们的生命热情中还保留着迷惘中的清醒,还保留着上一代岁月沉淀下来的青春的财富。但是,谁能让他们渡过这个艰难自我成熟的岁月呢?谁能让他们青春的颓废张扬起一种创造未来的勇气呢?这恐怕是整个社会精神文化道德苏醒的时刻。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人获得良知与创造性,需要更多的给予他们理解青春颓废的可能性。让觉醒在物质时代的消费退潮中逐步的清晰起来,让青春迷惘的颓废在笼罩人们生活阴影中健康的走出来。这还需要时间,需要他们自我解救,需要他们痛苦的挣扎,需要他们学会在物质财富丰盈的世界上驾驭自我,重新开拓未来的智慧与力量。

一个重视物欲的时代,一个将财富作为生命价值实现的时代,一个仅有物质躯壳而缺少灵魂面貌新生代,带着不可能重新选择和重新塑造的力量出现在人们面前。人类必须学会适应他们的选择,适应他们青春的嗜好,适应他们青春的迷惘,适应他们关于贪婪与堕落疯狂,适应他们有些无耻的行为。你根本拒绝不了他们是这个时代未来,你也根本无法用说教继续校正他们的成长过程。在他们迷惘的生命面前,一切都是应该如此顺理成章的事情发生了。生育了他们你就必须接受他们,这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物质社会涌流的财富,让他们成为现在这样的人,是我们精神文化浸透着过分骄宠的意识和行为,让他们从小就学会了享受并不承受重负;是我们太多应用物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培养了他们的精神,培养了他们面对世界的态度与立场,培养了他们选择生活的价值标准。如果让他们换一种活法,这无疑是等于谋杀了他们。如果让他们放弃所有物质财富的占有和享受,无疑是逼近他们困于沼泽而选择轻身。

没有一个时代的青春伤感是如此的让人惊恐,没有一个时期的青春颓废让人们感受到如此麻烦。你不想与这个青春迷惘与颓废的一代人较劲,你也不想与这个漂泊之旅的青春之路结伴而行。但是,你却不能不面对他们对于现实社会的冷漠,不能不面对他们精神生活面临的困境。青春并不是一好伴的时刻,青春携带着罪恶与善良的动机,携带憧憬未来的美好理想,携带自我可塑与重塑的可能性。在一个物质财富涌流的世界上,人性的纯粹是多少的不容易坚守啊!包括我们上一代人自身的生命认识,对于物质财富的欲望,不同样是表现为如此的贪婪和充满罪恶感吗?!玷污生命的纯洁的邪恶就在青春的颓废中生成,就是伴随着青春的物质消费之中弥漫开来。他们只不过是我们上一代人的影子放大与投射,他们不过是我们对他们美好的理解与幻象的反差认识。颓废可能在这种意义上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它回报我们这些辛苦培养他们上一代人情感和资金,却只能是带着不可思议的理解,伴着他们颓废的青春张扬进入生活的情景。

青春的颓废就是如此的清晰而充满了饥渴,青春的力量就是如此困惑让人们难以接受。谁让我们造就了这样一代在物质财富涌流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呢?青春如果好像细菌一样让人们害怕,那么,你可能就要遭遇致命的麻烦了。青春的迷惘再加上颓废起来,你的生活就可能面临着:一场家庭的挑战了;一个社会的挑战。你开始寻找原因,一个开放时代的敌人,不是他人,却是你的后代,你的儿女,你朝夕相处的亲人。为什么你给他们最好的照顾,却获得难以承受的理解和困惑呢?!为什么你会加倍的索取他们回报呢?!时代的富裕让你的下一代人与你彻底背离了,你还能够对他们说什么呢?实际上,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是一次物质财富带来的悲剧的上演,是一次青春迷惘戏剧的预先排演。不要憎恨他们,青春的颓废可能是生命的另一个强大起来的契机。只有当他们成一个时代的主宰的时候,他们颓废青春就好像一次历史戏剧让他们充满了痛苦的回忆。造就他们精神的时代,是一个物质财富堆积和涌流的时代,他们青春的颓废恰是一个寻找冲决自我迷惘的激流与开端。

有时,青春显现出一种迷惘是与生俱来的,它们带着一个特定时期的精神印痕,也带着那个社会文化的胎记。80年后的一代人青春的颓废,是美丽而残酷的。他们对生活是充满强烈物质欲望,同时,还伴随破坏和占有的享受野心。他们情感是复杂与浅显和混合,灵魂却是疯狂贪婪的。他们对于一切的索取都是极具精神能量的。这些精神情愫与内在激情力量冲动,是无法用语言来叙述的。他们的生命体验,是以强度物质生活占有和消费为目的,这也是过去时代从来没有过的。站在物质财富丰盈涌流的大地上,80年代后的生命,用一代人的精神迷惘与颓废创造了一个神话:青春可以这样的无拘无束的存在,青春可以这样的遭遇新鲜,青春可以这样的疯狂挥霍进行!物质决定精神,这验证了彻底唯物论历史观念。但是,后现代社会既有解构主义,也有实用主义,也有经验主义,还有存在主义,混合着多种多样后现代情感与思想交织的时代,注定了80年后的青春一代,用非常自我的方式面对选择,面对颓废欢乐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25 12: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adang1810172007-02-23 03:22发表的“”:
又找到一篇好文章,看了后我自己有感到了压力
                          
80年后:物质主义的颓废青春
诗哲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周围80年后的这一代人就已经沐浴着丰盈的物质之光,在后现代的时光中悄然的成长起来了,站立在后物质主义时代了。此刻,他们的身心处在青春期焦虑和痛苦时期。因为,他们出身的年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岁月;他们少年时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创造财富的时候;他们受到良好教育的时机,是一个前一代人的财富由贫乏到富有困惑的时期。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独生子,他们选择了丰厚物质财富涌流的时代降生;他们作为物质财富的见证者来世间。如果他们不迷惘、不颓废,就不可能出现后物质主义的盛行和强烈的表达;如果他们不郁闷、不苦恼,就不可能有当今世界颓废文化的风潮。他们也由此根据,为很少努力或奋争的命运寻找到足够的社会存在理由!青春的颓废是文化物质主义的产物,也是精神虚无与郁闷夸张的表达。
.......

俺為新世代算個命:
八十年後的新世代,是將面開始臨匱乏的一代,由於Peak Oil的來臨(許多專家稱2007年),全球陷入石油供給不足的起始年 ,所有原料因能源的成本增加而鉅增,糧食也隨之日益稀少而昂貴,人口不減反增,加上地球溫室效應,大量的土地在不久的將來淹沒入水中, 氣候也大寒、大暑、多天災,造成糧食的減產及損失 ;於是乎資源不足的地方,民無以為生 ,落草為寇,形成人類社會問題 而累積成為區域性的戰爭,暴力爭奪生存權更進一步惡化和平狀態,由小區吵架成為大區紛爭,惡性循環使世界更無暇修復破裂的傷口,全面性物質缺乏形成了 ,而且不會是短時間~~~

所以「八十年後」是命苦的一代,希望他們有父母輩那分吃苦耐勞、樂天知命的「蟑螂精神」,否則很難撐的過這往下沈淪的局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13:10 , Processed in 0.39380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