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91|回复: 0

[[资源推荐]] 中医核心词汇和经典语句翻译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7 12: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药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有两千
多年的历史。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中医学在世
界上的影响也日益增大。中医医典的英语翻译便显得至关
重要, 而且中医的对外交流也需要相应的英语人才, 因而
产生了一门新型学科———中医英语。然而, 由于中医学科
本身独特的理论体系, 其专业词语的内涵与现代医学有很
大差异, 这就给中医英语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困难。在这一
方面, 国外的医学和翻译工作者走在了中国本土同行的前
面, 他们对中医医典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翻译了不少中
医专著。研究他们的翻译策略, 将大大有利于我国中医英
语的学习和翻译的发展。
中医核心词汇翻译策略[1 ]
11 拼音法 根据翻译的信息性原则, 当中医理论中的
一些特有的核心名词术语在英语中根本没有对应词, 或无
论直译或意译都无法准确再现其内涵时, 就利用汉语拼音
来代替, 使之转化为一个统一的符号, 代表一个特殊的概
念, 成为一种规范化的译名, 以避免原文信息扭曲或丢失。
同时, 如在文章中首次出现, 可用破折号、逗号或括号加
注说明。如: Qi ———the energy of life (气———生命力) ; Zang2
Fu ———visceral organs ( 脏腑———脏腑器官) ; Yin Yang —the
principle of opposites (阴阳———对立法则) ; Bu and Xie —the
manipulation methods of Bu(re2enforcing) and Xie ( reduing) (补泄
———补泻手法) 等。这类词语不多, 但却是中医理论的立
身之本。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中医词汇都可以照搬拼
音, 只能是那些国际上已约定俗成的部分中医核心词汇。
事实上, 该类词已纳入现代英语的范畴, 成为英语中的外
来语或新生词。
21 定义法 根据翻译的语篇参照性/ 互文性原则, 当中
医理论的一些言简意赅、浓缩性很强的短语或成语术语难
以译成对应语言单位的英语时, 就尽可能简明扼要地用英
语给中医的概念进行解读和释义。如: 辨证论治(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 经络病理(pathology of the chan2
nels) ; 五行说(theory of five elements) ; 脉象(pulse qualities) ;
艾灸(moxibustion therapy) 等。
31 综合法 根据翻译的信息性和互文性原则, 结合上
述拼音法和定义法两种策略进行中医理论的翻译, 是目前
通行而有效的方法。如: 虚胀: flatulence due to Yang defi2
ciency of the spleen and kidney(脾肾阳虚引发肠胃气胀) ; 脏腑
辨证: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according to the theroy of Zang2
Fu (根据脏腑理论对症鉴别) ; 营气和卫气: nourishing Qi
and protecting Qi ; 手太阴肺经: the lung channel of Hand2Taiyin
等。
41 一词多译化 由于中医名词术语本身存在着一词多
义、数词同义及概念交叉等现象, 不同术语在不同情况和
不同的语言环境里, 其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而且由于一定
的英语词语只能表达一定的中医术语的某一部分, 所以一
个中医术语在不同的情况下, 就可能有不同的翻译形式。
因此, 中医名词术语翻译中的多样化现象就不可避免。如
“症”是中医学中应用很广泛的一个概念, 基本上分为两类:
实症和虚症, 根据不同的情况它在英语中要译为: excess
imbalance 或deficiency conditions ; 又如阴虚、阳虚、肾虚、
脾虚、体虚等在英语里则可能有这样一些对应语: asthenia ,
deficiency , insufficiency , weakness , debility , hypofunction等等。
所以, 翻译时应根据具体的语境选用适当的词语来翻译,
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容易产生误解误译, 偏离原意的基本
概念。
51 中外译名多样化 由于对中医理论认知和接受程度
的不同, 国内外中医刊物中对于同一概念的译名也不尽相
同。如“经络”一词国内多译为channel (渠道) , 而国外书刊
中多用meridian(子午线) 。类似的还有“脏”: Zang organ , sol2
id viscera (对应solid organ) ;“腑”: Fu organ , hollow viscera (对
应hollow organ) 。此外, 拼音法也有所不同, 国内用汉语拼
音, 国外书刊仍有不少习惯用罗马拼音, 如: “道”, 汉语
拼音为“Dao”而罗马拼音为“Tao”。当然, 随着国内外中医药
学家的交流日益广泛, 译名也在逐渐统一。如上例中“经
络”一词英美等国已服从中译名Channel , 而外文中将“脏腑”
译为solid organ 和hollow organ 的作法也已被国内中医界学者
所采纳。
中医经典语句翻译特点
11 语篇参照法 由于中医理论的特殊性, 翻译时不论
用以上介绍的何种方法仍难免语焉不详、信息不全或误导
读者等种种弊端。要解决这些矛盾, 翻译时, 信息性和语
篇参照性/ 互文性是最重要的内涵。而语篇参照性/ 互文性
的交际功能就在于语篇参与者用其他文本知识来“介入”现
文本, 通过储存的世界知识与现文本呈现的知识实现互动、
互补、互测以及互建。如例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
本始, 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译文1 : Yin and Yang are the Tao of heaven and earth ,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the myriad things , the originators of
change , the beginning of birth and death , the storehouse of Shen
Ming 1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must be sought for in this law1
译文2 : Yin and Yang are the basic law of opposites and unity
in the natural world , all things can only obey this law and cannot
transgress it1 They are literally parents of change in all things ac2
cording to this law1The birth and creation , death and destruction of
all things begins with it1 They are the location of all that is mysteri2
ous in the natural world1Man is one of the living things of nature , so
the curing of disease must be sought for in this basic law1
解说: 比照以上译文, 不难看出: 译文1 将原文中的
关键术语”阴阳”、“道”和“神明”译成拼音, 其余部分用直
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手法。译文简洁流畅, 朗朗上口。但对
读者而言,“道”和“神明”等所指何物不甚了了。关键词语
不明其义, 通篇理解就有很大问题, 不符合互文性原则。
而译文2 几乎通篇意译, 把“道”和“神明”的确切含义解释
得清清楚楚, 其他部分也解释得非常详尽。但译文冗长拖
沓, 读之生厌, 难以记忆, 达不到信息性原则。常见的解
决办法是综合译文1、2 的长处, 将译文1 作为正本, 译文
2 作为注解置于括号内, 或用逗号和分解号隔开, 以供读者
参照。如下所示。
译文3 : Yin and Yang are the Tao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basic law of opposites and unity in the natural world) , the fundal2
mental principle of the myriad things (all things can only obey this
law and cannot transgress it ) , the originators (literally parents) of
change (change in all things is acccording this law) , the beginning
of birth and death (the birth and creation , death and destruction of
all things begins with this law ) 1 The storehouse of Shen Ming (the
location of all that is mysterious in the natual world ) 1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must be sought for in this basic law (Man is one of the liv2
ing things in nature , so the curing of disease must be sought for in
this basic law) 1
为了求证译文3 的信息准确性, 我们可以把它再转译
为汉语: “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自然界对立统一的根本法
则) , 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只能遵守此法则, 不得违背)
变化之父母(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根据此法则而发生的) ,
生杀之本始(一切生成毁灭都是由此法则而起始的) , 神明
之府也(这就是自然界一切奥妙之所在) 。治病必求于本(人
是自然界生物之一, 治病必须寻求这个根本法则) 。
21 逻辑概译法 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戎刿先生说: “翻
译, 浅层观之, 乃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
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而这种精神活动又是以‘哲
学’为其核心”。“对‘翻译’进行哲学思考, 译笔就会挣脱束
缚, 令译文闪烁‘理性概译’的光泽”。简言之, 就是说翻译
时要注重逻辑思考和语篇分析, 不要束缚在两种语言文字
转换的浅层表象上, 如词对词, 句对句的直译, 或对读者
———译文的重要对象原作信息理解正确与否置之不理, 而
片面追求译文的文采和巧译, 这些都是不足取的翻译态度。
平常我们所说的“上下文”、“语境”等就是一种感性的、经
验性的和实用性的“语篇”意识。用来指导中医理论的翻译
工作, 也许会有实质性的突破。如例句《黄帝内经》云: “阴
在内, 阳之守也; 阳在外, 阴之使也”。
译文1 : Yin in the interior is the guardian of Yang ; Yang in
the exterior is the activator of Yin1
译文2 : Yin is installed in the interior as the material founda2
tion of yang , while Yang remains on the exterior as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Yin1
比较两文, 译文1 是直译, 每个词不多不少都有一个
对应语, 但原文的完整内涵没有表达清楚。译文2 显然对
原文进行了逻辑思维和语篇分析, 补充了隐形信息, 使原
文句子的内涵得以明显的“外化”。此两篇译文孰优孰劣,
一读便知。
小结
以上讨论的是中医英语核心词汇和经典语句翻译策
略等问题。通过对中医英语词汇和经典语句翻译基本特
点的阐述,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中医英语一是借
用英语中已有的相关词汇向英语语言中输入中医特有的
概念和表达方式; 二是借用汉语拼音使中医的专业术语
在英语中保持其特有的内涵和语言符号, 从而有可能推
进中医术语英语翻译规范化的早日实现。笔者此刻之所
以探讨中医英语翻译等问题, 只是为了把握其基本特点,
对其构建及运用有一个本质上的认识, 希望有利于快速
提高学习和翻译中医专业资料以及有效地进行国际间学
术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0 19:13 , Processed in 0.38111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