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sonia6949

[【文史类】] 气节与学术——论冯友兰的道术变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4 20: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解决对冯的评论问题,就解决了郭沫若的评论问题.

而所谓把学术和道德脱节而论者,真正是漠视了为正义和信仰而牺牲的一群了.按此而论者,做皇军的走狗而学术有成者似乎可以歌颂了?

汉奸的学术可以存世,而其人不可倡,更不能本末倒置的因其学术而轻轻抹起其人身上的污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1: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yngwie于2007-06-24 20:25发表的 :
呵呵!我覺得公明兄這麼說是厚道的想法。「經世致用」起碼根柢在於自己所學,不管所學能否致用,隨著時勢而屢變立場,這雖然有政治壓力的無奈,但我想,這不算糊塗,應該是老先生聰明處。雖然,到最後,誰糊塗、聰明,也不是自己說了算了!

陳寅恪先生在〈贈蔣秉南序〉中寫道:“寅恪…遭逢世界大戰者二,內戰更不勝計。其後失明臏足,棲身嶺表,已奄奄垂死,將就木矣。默念平生,固未嘗侮食自矜,曲學阿世,似可告慰友朋。至若追蹤昔賢,幽居疏屬之南,汾水之曲,守先哲之遺范,托末契于後生者,則有如方丈蓬萊,渺不可即,徒寄之夢寐,存乎遐想而已。嗚呼!此豈寅恪少時所自待及異日他人所望於寅恪者哉?” 這篇名文,大家多半知曉的,我想把最後一句改成:”此豈芝生少時所自待及異日他人所望於芝生者哉!”
窃谓冯先生的病根在于政治眼光的短浅,眼前遇到“强者”就以为能够帮自己施行道术。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冯先生这一点是没做好的。至于气节,确又非其所长。
自古书生甘心预政,大抵是胸怀“投笔从戎”的气概,却未必有顾炎武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那样的充分而“对口”的准备。yngwie兄必以“根柢在於自己所學”作为“經世致用”的入门资格,则太炎先生奉《春秋》“尊王攘夷”之道以“排满革命”固为理所当然,而其后出任“东三省筹边使”又不免糊涂了。
至于陈寅恪先生,区区妄猜他似乎从来就很有些亡国遗少的潜意识。对时事政治的态度,恰如其父自号——是“神州袖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2: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楼上诸兄说的热闹,忍不住浮出来透透气。
1,据我所知老舍不是投湖自尽的,而是被……的。信息来源是老舍家人的回忆文章(多年前看的,忘了叫什么);
2,气节在先秦时期尚是风尚,到东汉最后一批阴阳家没落后,从此就成了个人的品格。追随风尚未必见得高尚,但丧失品格绝对是在败坏气节。失节之人正如卖淫的妓女一样都有自己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但因此并不能说明他们应当如此。因为这里有选择问题,而选择怎么做本身正是分别人格高下的全部依据——不管在什么形势下。
3,哲学跟科学不同,它能到达什么境界取决于哲学家的性格和气质。而性格和气质则直接成就哲学家的气节和人格。所以,象对冯友兰这样气节和人格有问题的哲学家,我是不信任他的哲学成就的。但我不得不说,他是最好的哲学史家之一。可这也没什么,因为哲学家要求大智慧,而哲学史家只要有小聪明便可以了。呵呵,冯友兰的失节也许正是因为他最擅长的小聪明在作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2: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0楼hufucopy于2007-06-24 20:48发表的 :
解决对冯的评论问题,就解决了郭沫若的评论问题.

而所谓把学术和道德脱节而论者,真正是漠视了为正义和信仰而牺牲的一群了.按此而论者,做皇军的走狗而学术有成者似乎可以歌颂了?

汉奸的学术可以存世,而其人不可倡,更不能本末倒置的因其学术而轻轻抹起其人身上的污垢.

发点谬论:

1、冯之过失,是与政治过近,处在那位置上,有时候很难选择的。或者说,主动的疏离政治,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毕竟富贵与成为“帝师”,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我们的传统。君不见,今日之课题指向,仍是如此的,你的论文是哪级政府评的,就有哪级的权威,这是政府权威的泛滥运用。你的论文被哪级政府采纳,或者哪个干部写了批语,你就具备了什么样的权威。呜呼,导向是一样的,在此导向下,绝大多数人但是要趋于此的,不趋于此,就是死路一条。所以,在当时的环境下,怎么做,是大智大勇的选择。有的人选择对了,有的人选择错了,如此而已。

2、把话推到极端,如果所谓“四人帮”不倒呢?对冯的评价会有如此180的大转吗?如果他一直跟的是比如是三起三落的,是不是今天就要赞誉他的高洁呢?在那个环境下,冯只是被利用而已,或者说是明知利用而甘心。依我的陋见,不能用他跟随了什么政治人物来划线,何况他跟随的是作为全国人民的代表伟大领袖呢。诚然,“4人”组做恶多端,到台自是大块人心。可是取而代之的那些,就那么干净吗?不必见得。所以,用跟了某政治人物来划线,我想不是合理的评判。更不是应该对学者苛克的。

3、所谓“气节”问题,还是哪句话,在一个政权之内,不能说投靠了这派,就是有气节,投靠那派就是没气节。但是一丘之貉,谈不上什么气节。更不必上升到气节的高度。要说气节,日寇入侵,那才是民族国家之大义所在。所以说周作人没气节,我是同意的。陈先生在港拒粮,那是真气节,梅兰芳留须罢演,那也叫气节。至于在国共之间,我看都谈不上什么气节。

4、因此,我才引了hufu的话。意味着有了不同的分歧,hufu把底线抬的太高了。冯肯定不是作皇军的走狗,因此,谈不上冯的什么气节问题。(当然也许hufu不是说冯,那也是把最低底线定的过高)更不必说,在政治对立派别中,选择了哪派,就是有气节问题。

5、罗里罗嗦的说了这么多,其实能清楚一点说的,但是很多话触犯了园地的最低底线,只好转个弯子说,所以就罗唆些。好在大家是能明白的。

6、总结:面对民族大义,比如抗日,那叫气节。但是在政治斗争的双方中选择了一派,就与气节无关。气节是个很高贵的词,不应该到处都用。知堂没气节,我赞成。说冯没气节,我不赞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2: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2楼苏鲁支于2007-06-24 22:10发表的 :
看到楼上诸兄说的热闹,忍不住浮出来透透气。
1,据我所知老舍不是投湖自尽的,而是被……的。信息来源是老舍家人的回忆文章(多年前看的,忘了叫什么);
2,气节在先秦时期尚是风尚...
1、气节,中国文人有气节如老舍者有几人??对中国文人谈气节有些奢侈;就连文天祥据现在人考证,不一定像后人推崇的“视死如归”。
2、奴性的国家只能产生奴性的文人;
3、每人心中的有小算盘,不知道冯友兰的小算盘是不是苏兄说的“小聪明”,倒是愿意听听苏兄说说“冯友兰的失节也许正是因为他最擅长的小聪明在作祟吧。”
4、鲁迅一向愿意“痛打落水狗”,今天人继承他衣钵的大有人在,我个人比较欣赏林语堂先生“fair pla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2: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个文人闲聊的所在. 同样是与生具来的秉性, 有的就要赏, 有的就该骂. 士阶层的理想境界就在闲聊中张显了. 只是辩来辩去, 总脱不了难得糊涂的结局. 原来, 话是说给自己的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2: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友兰的问题不仅仅是失节,他还害死过人啊,天人兄……失节只是可鄙,害人就可恶了。

中国文人的气节,是继承问题。我倒不觉得谈这个问题是奢侈,因为传统还是有的。

至于所谓奴性国家,我就不予议论了。因为我自己和我最亲爱、最敬佩的人以及我最欣赏的东西都在这个国家。这已经使我有了一个前提性的结论,所以讨论也是无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2: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6楼苏鲁支于2007-06-24 22:41发表的 :
冯友兰的问题不仅仅是失节,他还害死过人啊,


恕我之寡闻!愿我兄言其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2: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民国以降的哲学家而言,偶还是较喜欢友兰同志:)
人所处的环境很多时候决定着每个人的对公众的话语,人非圣贤啊,当一切东西被政治化后,都会丧失本来的面目。在大的时代环境下,个人都是渺小的,迷失在公共的话语中,每个时代的政治精英们都如此,更何况是所谓的哲人
“人”的第一位,决定着生存的第一位,然后才能是所谓的哲人、……
在集体失语的年代,最好的办法是无语,但几人能真正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2: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7楼天人合一于2007-06-24 22:45发表的 :



恕我之寡闻!愿我兄言其详。


跟停云兄讨了点资料:

1979年5月,钱钟书先生随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到美国参观访问来到旧金山史丹佛大学,应邀在该校亚洲语文系座谈。于是便有了在场的庄因教授口述、丘彦明记录的《钱钟书印象》一文,文载座谈会中“提到了哲学家冯友兰,钱钟书把冯友兰骂了一大顿。他说,冯友兰简直没有文人的骨气,也没有一点知识分子的节操观念。又说,冯友兰最不应该的是出卖朋友,在座有人问冯友兰究竟出卖了哪些朋友,钱钟书却不愿指出姓名。”庄因先生意犹未尽,又亲笔写下《关于〈钱钟书印象〉的补充》一文,发表在当年6月26日的《联合报》副刊,补记曰 ““冯友兰捏造事实,坑人使妻小俱死。冯现在在北大人人嗤之以鼻,人缘扫地。钱氏用英文说:Feng’s name is now stinking in Peking University,情绪颇为激动。”孔庆茂据此在先后出版的《钱钟书传》(1992)和《钱钟书与杨绛》(1997)中作了转述,中有“致朋友迫害而死”一语。大连出版社出版的牟晓朋、范旭仑合编的《记钱钟书》(1995)收录了庄文。
王友琴女士此文则是这样提及冯女、钱妻之争的:1980年代,学者钱钟书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讲话中责备冯友兰给章廷谦先生带来灾难,妻子疯了,儿子自杀。1990年代末,冯友兰家人指控钱钟书诬蔑了冯友兰,还说要找律师起诉——后来之所以没有付诸行,一是钱钟书先生已经病重住院无法作答,二是钱钟书先生的妻子杨绛出面说钱没有这样说过冯。报载这场争论就此平息。……
   一句话:宗璞“相信书上的白纸黑字”,并说那话是“诬蔑”,杨绛也承认那话是“诬蔑”,却绝口否认是钱钟书讲的。

还有:http://post.baidu.com/f?kz=20763753

具体证据有三条:“一,郑华炽1969年8月3日证明材料说:‘章廷谦虽然不是西南联大国民党直属区党部委员,但是他在1944年1月在联大附中举行的区党部改选后,被选为文学院区分部委员’。二,冯友兰1968年5月24日和6月13日证明材料中说:‘1939年底或1940年初,由联大文学院各系国民党员组成的国民党区分部选举执行委员,当选的有我和章廷谦。’1968年7月26日,冯友兰和章廷谦并进行了当面对质。1969年8曰10日,冯友兰再次写了证明材料,均坚持上述意见。三,北大保卫组有一份《西南联大国民党组织情况》的材料,这份材料印证章廷谦1943年曾当选为西南联大文学院区分部委员。材料上写有‘文学部委员:姚从吾、贺麟、雷海宗、章廷谦。’”(引自1975年11月25日中共北京大学中文系总支《关于章廷谦问题的复查意见》)

……………………各种情由天人兄不妨思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3: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9楼苏鲁支于2007-06-24 22:53发表的 :


跟停云兄讨了点资料:

1979年5月,钱钟书先生随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到美国参观访问来到旧金山史丹佛大学,应邀在该校亚洲语文系座谈。于是便有了在场的庄因教授口述、丘彦明记录的《钱钟书印象》一文,文载座谈会中“提到了哲学家冯友兰,钱钟书把冯友兰骂了一大顿。他说,冯友兰简直没有文人的骨气,也没有一点知识分子的节操观念。又说,冯友兰最不应该的是出卖朋友,在座有人问冯友兰究竟出卖了哪些朋友,钱钟书却不愿指出姓名。”庄因先生意犹未尽,又亲笔写下《关于〈钱钟书印象〉的补充》一文,发表在当年6月26日的《联合报》副刊,补记曰 ““冯友兰捏造事实,坑人使妻小俱死。冯现在在北大人人嗤之以鼻,人缘扫地。钱氏用英文说:Feng’s name is now stinking in Peking University,情绪颇为激动。”孔庆茂据此在先后出版的《钱钟书传》(1992)和《钱钟书与杨绛》(1997)中作了转述,中有“致朋友迫害而死”一语。大连出版社出版的牟晓朋、范旭仑合编的《记钱钟书》(1995)收录了庄文。
.......
偶以为,在特殊的非常时代的非常事,没必要太多追讨,那个时代能有几个清醒人?
哎,可能说悲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3: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1975年11月25日中共北京大学中文系总支《关于章廷谦问题的复查意见》

呵呵,这能算证据吗。

至于其他的说法,我是读过的,不过令人信服的不多。原来以为兄有什么其他的说法呢。

话再说回来,政治吗。他投身政治,就是一个政治人物,不能再拿他当学术人物。戚本禹可是真害人的,咋不见人指责他的气节问题?同情之理解,如此而已。(不必用汉奸是否也需要理解来质疑我,这是不同情况下的问题。民族大义和政治斗争毕竟不是一回事情。)

我说这话,并无为冯开脱的含义,只是请诸位考虑,在政治面前,我们有能独立的可能吗?换了是你,进入梁效的机会,你能拒绝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3: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人,最后一句尖锐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3: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提一条旁证:
林(焘)先生说,他曾和中文系章廷谦教授关在一间房子中。有一天章廷谦说,他很苦恼,因为冯友兰教授说他在西南联大时是国民党区党部委员,那样就是“历史反革命”了,但是他并没有当过。后来,军宣队在大操场召开全校大会,把章廷谦当作“抗拒从严”的典型用手铐铐起来塞进一辆吉普车当众绝尘而去。而林焘先生怕被戴手铐抓走,就违心承认了军方逼他承认的子虚乌有的“要炸水塔”,然后得到了“在党的号召的感召下坦白罪行,予以从宽处理”的“结论”。林先生终生深深内疚的是,军宣队利用章廷谦作牺牲品制造恐怖气氛的手段在他身上奏效了。
  章廷谦教授的“历史反革命问题”,在数年之后据说调查清楚没有了。

引用第31楼天人合一于2007-06-24 23:07发表的 :
我说这话,并无为冯开脱的含义,只是请诸位考虑,在政治面前,我们有能独立的可能吗?换了是你,进入梁效的机会,你能拒绝吗?
.......

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用粗话说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3: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1,政治人物同样要气节。不是说你是政治人物就可以随风倒,甚至不惜污蔑旁人以开拓自己、献媚当权。何况文化大革命本身已不仅仅是政治斗争能概括的了。

2,没人独立于政治之外,但可以让自己干净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3: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0楼play5300于2007-06-24 23:04发表的 :

偶以为,在特殊的非常时代的非常事,没必要太多追讨,那个时代能有几个清醒人?
哎,可能说悲哀了。


每一个时代,相对于其他时代而言,都是特殊的、非常的。

每一个时代中生活的绝大多数人,在其绝大多数的场景中,都是清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3: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偶怀念想树人先生了,因为早逝反而受到尊敬。
同时,回楼上,偶并非说政治精英就应该无气节。
独语是最好的选择,大家都学习一下换位思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3: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5楼nulc于2007-06-24 23:29发表的 :



每一个时代,相对于其他时代而言,都是特殊的、非常的。

.......
其绝大多数,但是往往关键在于那极少数时失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3: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4楼苏鲁支于2007-06-24 23:24发表的 :
1,政治人物同样要气节。不是说你是政治人物就可以随风倒,甚至不惜污蔑旁人以开拓自己、献媚当权。何况文化大革命本身已不仅仅是政治斗争能概括的了。

2,没人独立于政治之外,但可以让自己干净一点。


瑚、苏的话,我都是同意的。我说过了吗,冯有自己的失误或者说错误。但是不能用他投靠了一派,就说他如何如何气节尽失。我就是要说,冯投靠了政治而已,哪怕他选择了卑劣,也就是政治斗争中的一朵浪花而已。谈不上气节,也谈不上失节。至于说他害死人,期待更多证据吧。不过就算证实,也与气节无关,只能说他个人品德不好。气节只是在民族大义时候才有的。

是什么样的事情,就是什么样的事情。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就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但是,这与气节无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4 23: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7楼play5300于2007-06-24 23:32发表的 :

其绝大多数,但是往往关键在于那极少数时失足

那要看你怎么定义“失足”。

对于你所讨论的那个具体时代,不如说绝大多数人“失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09:11 , Processed in 0.48420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