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18|回复: 0

“后‘侯门’时代”的相声江湖(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7 16: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后‘侯门’时代”的相声江湖


  侯耀文意外逝世,虽然未必举世皆悲,却也至少举世皆惊。59岁,堪称壮年,却如此突兀而去,确实令人有生命无常之慨。

作为一名著名的相声演员,钜?牡氖攀酪?⒆疃嗟模?比换故嵌韵嗌?肿吹牡S恰2还??痪们奥砑鞠壬?ナ朗保?教宸追追⒊?ldquo;最后一位相声大师离去”的慨叹。如今侯耀文再去,媒体差不多又重复了一遍那样的感慨,似乎相声的前景也未必就那么绝望,大师之后,其实也还有大师。

  我也认为侯耀文去世对相声界的影响不可低估,但对于影响的具体内容,我和坊间的议论倒有不同。以我的印象,侯耀文作为相声演员,其实还算不上大师级别,至少对上没赶上其父,对下比不过其徒。侯耀文作为一代笑星的名头,是相声、小品、社会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和其父侯宝林、其徒郭德纲殊为不同。尤其是最近几年,“侯三爷”在相声界的影响,基本是靠他的单位铁路文工团,和他的徒弟郭德纲维系。

  以我这“棒槌”(外行)看来,郭德纲的横空出世,其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振兴了相声,而是让人们重新发现了相声。通俗些说,听了郭德纲,才知道了什么是相声,也就知道了原来我们听到的那些相声其实根本不是相声。这个过程当然早就开始了,否则也就不会有马三立、侯宝林等老一辈大师的重新走红。但郭德纲是划时代的,是他宣布了已经沦为“庙堂相声”的新相声的死亡,也就独自拉开了“江湖相声”的大幕。

  作为郭德纲的个人奋斗史,成名之前的十年苦撑当然可歌可泣,但如果书写中国相声史,则郭德纲的投拜“侯三爷”,才是真正的大事。这一拜不但宣布郭德纲找到了组织,更意味着组织接纳了郭德纲。对于郭德纲这种已经名动江湖的“海青”(他自己说他此前没拜过师)来说,“侯三爷”纳他为徒,实际上意味着在相声界极具影响的“侯门”,承认了他的江湖地位和传承资格。侯耀文一生收徒三十,却以接纳这个关门弟子,宣布了他试图重振“江湖相声”和“相声江湖”的雄心。尽管郭德纲一直有此抱负,但直到他与“侯门”之间确立了传承关系,“江湖相声”才与“庙堂相声”之间正式拉开了架势,并有了分庭抗礼、一争高下的可能。侯三爷纳徒、常宝华捧场,不但让德云社的演出和庆典风生水起,更让人隐约感受到一种江湖文化的回归。尽管所谓“江湖气”一直都是新相声运动以来相声界试图不断洗脱的“陋习”和“原罪”,但从德云社内部”扶老携幼“的氛围,和常宝华老先生在德云社舞台上对后生晚辈的赞赏与提携,都让人感受到“江湖”温暖和泼辣的另一面。而这一切,与社会、与百姓之间是那么的合拍与协调。过去,在一种高度政治化的机械思维下,我们对江湖有着太多的误解和简化。

  侯耀文走了,“相声侯门”没有了掌门,而且也看不到有谁可以接续。刚刚聚拢起来有了雏形的“相声江湖”,也就此少了最具号召力的盟主。我不敢妄测侯耀文的心思,但以我的判断,如果侯三爷能够再号令十年,则“相声江湖”必成气候,“江湖相声”也就能与“庙堂相声”势均力敌,接续相声传统。可如今侯耀文早早撒手而去,在一个尚未完全成形的江湖上,郭德纲似乎还缺少号令各方的资格和地位。不管郭德纲和侯耀文之间有多少不睦的传闻,但失去师傅的郭德纲,还是少了最有力的倚仗和支持,或许又得重新从单打独斗开始,而相声江湖即使有幸不至风流云散,但至少也是元气大伤。“庙堂相声”借助“电视堂会”,又能占据“主流”地位若干年。

  可惜呀,可叹!

自:
假面人生——张天蔚的博客

http://ztwno1.blog.sohu.com/5239871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5 12:06 , Processed in 0.32521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