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94|回复: 0

[艺术收藏♡] 收藏  "蔽兮千种树,出没万重山"--博山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8 17: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國古代青銅器。主要流行漢﹑晉時期﹐其中以漢代為盛。又名香薰﹑薰爐。爐體呈豆形﹐上有蓋﹐蓋高而尖﹐鏤空成山形﹐以象徵傳說的海上仙山“博山”﹐故稱博山爐。蓋上的山形重疊起伏﹐常在山巒雲氣之間雕飾飛禽走獸。山間有孔﹐當香料在爐內燃燒時﹐煙氣可從孔中散出﹐形成煙霧繚繞﹐如同仙境的感覺。爐座為盤形﹐有的可以盛水﹐以助蒸香氣。
   據記載﹐漢代的丁緩是製作博山爐的高手。他製作的九層博山香爐﹐鏤以奇禽怪獸﹐皆自然能動。隨著工藝技術的提高﹐博山爐的外表有鎏金的﹐也有錯金銀的。前者如1981年出土於陝西省興平縣的西漢鎏金銀竹節高柄銅薰爐﹐後者如河北省滿城縣漢墓發現的一件錯金博山爐﹐爐體飾以錯金雲氣紋﹐造型莊重﹐線條優美。


  两汉时期博山炉已盛行于宫廷和贵族的生活之中。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错金博山炉,无论是造型和工艺都已达到极为精美的程度,此后博山炉一直沿用至隋代和唐初。所谓“博山”,并非是指此炉出于博山,而是指器物表面雕刻做重叠山形的装饰。据《两京杂记》记载,长安巧工丁缓善做博山炉,能够重叠雕刻奇禽怪兽以做香炉的表面装饰,博山炉工艺之繁,远远超过后来出现的三足或五足式香炉。从六朝时吟咏博山炉的诗句看,重叠博山的式样已不仅是“蔽兮千种树,出没万重山”,而是能够雕饰出“下刻盘龙势,矫首半衔莲”的造型和“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的人物故事。

  西汉时期博山炉的出现大抵是与燃香的原料和方式有关。西汉之前,系使用茅香,这是将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炉中直接点燃,虽然香气馥郁,但烟火气很大。武帝时期,南海地区的龙脑香、苏合香传入中土,并将香料制成香球或香饼,下置炭火,用炭火的高温将这些树脂类的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既浓,烟火气又不大,也因此出现了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博山炉。博山炉盖虽争奇斗艳,但都镂有气孔,香气正是从镂孔之中升腾散发。

  博山炉既有金属制成,也有陶制和稍后的白瓷制成,但其结构却大体相似,都是一种用炭火薰香的器具。

  《西京》杂记卷一记载,长安巧工匠丁缓者……又作九层博山香炉。自此博山炉即香炉,亦称熏炉,后称薰炉。使用博山炉时,将香料置放于炉孔洞中,然后燃烧,从炉中冒出烟,散发出香气,烟雾缭绕,使人心旷神怡,香烟在空气中可除去室内污秽之味,可驱赶蚊蝇,杀菌去邪,所以说博山炉是洁身器物。
  
  南朝人谢惠连在《雪赋》中云:“燎薰炉兮炳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充分表达了当时官宦、文人雅士在博山炉前香气喷人,烟雾层层中的夜晚,在烛光下,饮酒作乐,听宛转的歌曲的一场盛景。此时的博山炉被用于文化娱乐场所。
  
  此外,博山炉还常被作为供佛求神、祭祀祖先之用,在古人眼里,炉冒出烟雾,认为是人与神灵沟通的传媒,呼唤神仙的到来,可以向神灵倾吐自己的心声,向神灵祷告祈福,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因此,青瓷博山炉也是祭祀用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7 18:04 , Processed in 0.31528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