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22|回复: 3

[【辩证轩】] 浅谈中西方人才培养模式(抛砖引玉)欢迎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4 19: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版给我比较温暖的感觉,可能是因为我也是人民教师的一员吧,呵呵!

由于我未出国,只是和部分外籍教师有过交流,可能认识不全面,欢迎大家讨论补充。

个人认为:
1.西方教育注重个性,也就是强调individualism,personal opinion。
案例:一次一个清华大学学子拿到美国一所州立大学留学奖学金,认为去美国的一所地方性大学学习,应该比较轻松。他是学习计算机的,结果他一去学校才知道,自己能够顺利毕业拿到文凭就很不错了,因为他的导师每次布置的作业,强调必须和其他同学的程序有所区别。他几乎每次熬到次日凌晨才勉强把作业完成,几乎崩溃。(这是本人凭记忆写的,大概如此)

2.中国的教育强调相同,答案唯一。培养出来的几乎都差不多(也许是中央集权思想的反映吧)
案例1:一次一个教写作的外籍教师和我交谈,为何大多数学生写的作文都是内容差不多,或者选材相似,甚至有些地方和课本一样。比如:颂扬好人好事多,助人为乐多,拾金不昧多,大家为何都会向同一方面想呢?

案例2:A:国内的导师招收弟子的时候,列出的书目很奇怪的是一个共同规律:要么是导师的著作,要么是导师的导师(师爷)的专著。去读研的时候,学的也是导师的言论和观点。如此这样导下去,部被导向死胡同才怪呢。可能我谈的导师只是其中的一类,不够全面。
    B: 国内招收弟子,招收学生讲究嫡传。所谓嫡系部队,正宗的,云云。。。我了解到国外语言学大师Chomsky的弟子就分成了好几大派别。国内肯定被称为歪门弟子,或者邪派。国外成为有创新意识,国内成为外种。我宁可当邪种,呵呵!

问题的关键是:
为何相同,为何不同,别人是什么观点,你自己是什么观点,你为何反对别人的观点,别人为何反对你的观点。我个人支持百家争鸣。可惜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很难做到,如果有人与某个关键人物的观点不同,就有可能受到排挤和打击,所以附和就产生了。

中国教育需要大改革,而关键是体制!!!天天呐喊创新,殊不知,创新需要培育它的土壤和环境,是喊不出个创新意识的。

在国外学习的学子可以补充,谈谈国外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以供借鉴,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4 20: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说简单就简单,说复杂就复杂。
讲究统一,大同的结果。中国人从小就要求听话。
  本人见识不多,谈不出什么大道理。只是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说说自己的观点。有一次在单位因为某事,某主任说了句:不行就下岗啊!
你看谁有什么意见敢提。
我觉得在人才培养上也和在单位工作一样,学生如果和老板有不同的观点,那会不会影响到毕业,学位?老板是否支持有不同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4 20: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的教育观念及其演变

  教育的定向及其演变,与人类文化的导向及其演进有着内在的联系。就西方的文化背景来说,教育的定向及其演变,大体上走过了古代的人文教育标准、近代的科学理性标准、现代的过分专门
化的趋势以及当代的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四个阶段。
  西方文化,起源于两希文明的合流。自希腊理性与希伯来信仰相遇起,文化与教育的定向就确立了理性与信仰的统一标准。在西方文明的源头,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原始的自然宇宙观与一个原始的道德价值观相并列,一个原始的科学真理观与一个原始的人类价值观相呼应。从那时起,探索自然真理与追求人类信仰就成为西方学者的使命。因此,兼顾科学理性、人文精神与宗教信仰,从两希文明汇合之际,就构成西方文化的基本构架。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人文精神统领的古典通识教育,是该时期教育的主流。人们曾长期困惑于“对立的”理性与信仰的共生现象,并通过布鲁诺、伽利略的事件片面得出了宗教信仰是如何压制科学理性的结论。但新近的研究愈来愈表明,基督教文明直接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正是信仰系统在做了宗教允诺之后,才打开了西方人探索自然的绿灯,正是人文精神在做了价值奠基之后,才支撑起近代西方文明的大厦(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R.霍伊卡(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
  随着文艺复兴与近代产业革命的出现,人类在对自然的关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近代科学的一系列成就,给西方信仰体系、文化体系与教育体系以巨大冲击,一时间,西方大多数知识分子都认为,人文学科只有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才能生存,才能取得进步,才能既保证其客观性,又保证其普遍性。例如,斯宾诺莎“用几何学的方法”写的《伦理学》一书,就是甘当自然科学学徒的例子。
  人文学科的退让态度,助长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迷信。自休漠对归纳推理的质疑始,西方哲学与文化一直在走着科学取向的道路,到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冲击后,信仰问题、价值问题、终极关怀问题,统统被列为不可实证的形而上学的问题而遭排斥。在这么一种文化背景下,由科学、人文、宗教构筑的古典教育模式解体,唯科学主义登堂入室,古典教育的理性一信仰定向为单一的科学理性定向所取代,古典的人文教育精神为近代的科学至上精神所代替。这种变化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强化了科学在教育中的地位,给了传统神学与经院哲学致命的打击;其消极意义在于,形成了科学至上、知识至上的倾向,人文精神同时受到沉重打击。
  到了现代,与教育的科学理性定向相伴随,是教育的专门化趋势。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增长与分化,随着自然科学内部各分支的交叉、渗透与综合,形成了许许多多新的学科分支,与此相应,高等教育中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门类愈来愈多,人文教育的含量愈来愈少,专门化过程愈演愈烈。相比较而言,应担当起制衡作用的新的人文学科与应担当起跨文理综合的新的教育观念则迟迟未能出现。自然科学仍大踏步地前进着,而人文沉思则成为昨日黄花。科学分化领域结出的累累硕果与人文价值领域的荒芜凋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当西方人正庆贺自己步入了理性的时代与分析的时代,二次世界大战一次又一次把人们从理性的梦语中惊醒,沉寂了的人文批判精神重新崛起。尼采的上帝死后对一切价值的重估,弗洛伊德对理性霸主地位的震撼,存在主义对重建形而上学的努力,罗马俱乐部对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关注等等,成为当代西方文化与西方教育中最有影响、最为重要的课题。在文化观念上,征服自然的观点为守护自然的观点所矫正,科学理性至上为价值体系的重建所补充;在教育观念上,过分专业化的趋势为更为宽泛的基础训练所矫正,单一的科学理性定向为人文精神的注入所补充。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复合型通识培养的教育模式,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新的教育思想的产生与新的教育定向的形成,它不仅表达了在教育定向上向传统的科学理性与人文价值统一准则的复归,而且更深刻地显示了教育在帮助人类解决其面临的生存危机与观念危机方面所做出的严肃选择。换句话说,人类教育在经由了漫长的古典人文教育,独领风骚的现代科学教育之后,正进入更为成熟的现代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的时代,专才培养模式正为通识教育模式所取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4 22: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某地的生物类型与土壤和环境紧密相关,
相似的土壤和环境会;发现相似的生物,
改变环境和土壤又恰恰是最困难的,
中国与一些国外的教育亦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3 07:21 , Processed in 0.30523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