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206|回复: 8

[【问道台】]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4 16: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拜读了美国学者肯•贝恩的《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他在书中谈到:“对于世界上的名牌大学而言,教学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他认为教学和研究颇有相通之处,即皆与学习相关,前者涉及到研究者的学习,后者则是关于普通学生的学习。他认为在未来的学习型大学中,必须找到沟通两者、使之相辅相成的方法。
  该书的中译本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是大学教师通识教育读本。这说明什么?一方面表明我们正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并迫切地希望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我国高等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实行“211”工程以来,国内的大学,不管是部属、省属重点大学,还是普通高校,都把目光聚焦在“研究型大学”上,形成了举国办研究型大学的热潮,并设立许多量化指标用以督促教师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似乎不如此便不能显示出大学的重要性,便不能突出大学的地位,便不能彰显大学的品味。但是,作为大学最基本的功能和定位——传授学生知识,为社会培养人才与合格的公民——却被忽视了,或者相对冷落了,甚至在评职称和评优等各项涉及生活待遇的考核中,也没有把教学视为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结果,随着扩招,学校里的“羊”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牧羊人”的规模也在壮大,但是他们用以教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越来越敷衍,甚至干脆只搞科研,不问教学。如果说大学是草原的话,是否把学生赶到草原上撒手不管,认为羊儿、马儿饿了自会吃草,三五年后就能够赶出肥壮的羊群、健逸的骏马呢?当然不是。
  作为一个概念,“研究型大学”是于1994年由美国“卡耐基研究会”提出来的。不过,其他国家,包括德国、日本等高等教育非常发达的国家并没有研究型大学的一说,也没有把“研究型大学”作为一项宏远的办学方针。最为追捧这个概念的,反倒是我们中国的大学。这倒不是苛责国内高校办学宗旨和方针,毕竟我们有自己具体的国情和各种限制存在,但是一味地以这些原因来推脱高校教学工作的责任并不令人满意。何况,从贝恩的专著中我们看到,即便是在美国,如何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学生,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没错,大学并不是因为有高楼大厦才称之为大学,而是因为有做学问的大师,所以才会有大学。但是仅有几个大师支撑门面,而学生素质却一般,或者很糟糕,这恐怕也不是学校办学立世的初衷。对于大学而言,会做科研的学者与会教学生的学者是两驾马车,相辅相成的战略资源,是大学竞争力的正反两面,缺一不可。
  与其他学友聊天时,我们一个共同的感受是:明师难求!(或许导师们也会感慨:好学生难得!)此“明”非彼“名”也。“明师”是能给自己指明道路的导师,是能够循循善诱,逐渐把自己引领到科研之佳境的导师,也是在为人处世方面给自己做出表率的导师,而并不一定要这个老师如何鼎鼎大名。与本科和研究生新生聊天时,很多人都有一种失落感。因为现实与他们梦想中的大学(或研究生)读书生活显然有较大的差距,颇有些“不上大学(或研究生)心不甘,上了大学(研究生)真遗憾”的意味,并由此而累积了一肚子的不满和埋怨。
  《礼记》中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天赋聪颖、善学且善问。如果每个人都异常聪慧,一点就透,那么大部分教师恐怕就要面临转业或失业之虞了。正因为大多数人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锻炼之后,才能掌握研究问题的大道至理,因而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之功不可轻,更不可废。故此,《礼记》中在谈完如何实施大学之教后,又对当时偏颇的教学局面进行了批评:“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弗。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现在大学老师们都在忙着搞科研,都在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并向世界高水平大学迈进。中央财政、省财政和地方财政每年几千万、上亿甚至十几亿的资金砸进去。当然,浪花是溅起了一些。不过,究竟这些催生逼迫出来科研成果有什么重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学术价值,倒也不可短视而立即盖棺定论,但是学界打假的呼声一直存在,东拼西凑、剽窃转化科研成果的大有人在。
  仿佛是一场热热闹闹的喜剧,热热闹闹地开始,默默无闻乃甚是神神秘秘地进行,然后又在彼此互谅互让、和和美美的友好气氛中热热闹闹地结束。也不知是谁在掩耳盗铃,谁在舞台上演戏,而在台下看戏又是何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8 20: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是看来,我们离古人的“传道”“授业”“解惑”还远着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8 22: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gulangyu2006于2008-06-14 16:48发表的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 :
他认为教学和研究颇有相通之处,即皆与学习相关,前者涉及到研究者的学习,后者则是关于普通学生的学习。
.......

这里的“前者”和“后者”是不是弄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9 23: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听一位老师提到高等教育的目的,他认为有4个目的:
1、新知的培养;
2、建立说理的法则而不是权力的法则;
3、使个人的自由度得到更广阔地发挥;
第四点我暂时记不起来了,等我回去查好笔记本后再上来补齐,不好意思... ...

我觉得,按照这四个教育目的身体力行的大学教师,不会差到哪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1 00: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等教育的目的:
1、新知的培养;
2、建立说理的法则而不是权力的法则;
3、培养基于事实和逻辑的客观性;
4、使个人的自由度得到更广阔地发挥。

这回四点都补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3 11: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人为只要真心付出,由衷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就会称为一名合格称职的大学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8 00: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大部分大学教师都能如楼主这般的思考,那这些的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浮躁的时代造就浮躁的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8 23: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这本书 能不能够为大家共享出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5 1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6 16:27 , Processed in 0.36271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