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629|回复: 196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12月12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2 00: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3年12月12日
黄帅事件掀起“破师道尊严”浪潮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学生黄帅(前右)
  1973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发表了《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并加长篇编者按语。“小学生”是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黄帅。黄帅的信是10月21日写的。
  《日记摘抄》是《北京日报》按“破师道尊严”的需要摘编的。按语说:“这个12岁的小学生以反潮流的革命精神,提出了教育革命中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在教育战线上,修正主义的流毒还远远没有肃清,旧的传统观念还是很顽强的。”“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黄帅提出的问题虽然直接涉及到的主要是‘师道尊严’的问题,但在教育战线上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远不止于此,在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上山下乡、工农兵上大学。‘五-七’道路、开门办学、考试制度、教师的思想改造、工人阶级领导学校等问题上,也都存在着尖锐的斗争。”
  根据姚文元的指示,《人民日报》12月28日全文转载了《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和们《北京日报》的编者按语,并再加编者按语。《人民日报》的编者按语说:“黄帅敢于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开火,生动地反映出毛泽东思想哺育的新一代的革命精神面貌。”“在批林整风运动中,我们要注意抓现实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此后,各地广为传播《人民日报》编者按等材料。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迅速掀起了“破师道尊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浪潮。很多地方树立了黄帅式的反潮流人物。
  《北京日报》“编者按”和黄帅来信原文:
  《北京日报》编者按:我们热情地向读者推荐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红小兵黄帅同学(女)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这个十二岁的小学生以反潮流的革命精神,提出了教育革命中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在教育战线上,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还远没有肃清,旧的传统观念还是很顽强的。
  在教育革命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黄帅同学提出的问题虽然直接涉及到的主要是“师道尊严”的问题,但在教育战线上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远不止于此,在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上山下乡、工农兵上大学、“五•七”道路、开门办学、考试制度、教师的思想改造、工人阶级领导学校等问题上,也都存在着尖锐的斗争,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作战。在这一场战斗中,革命的教师和学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要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团结起来,共同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开火。我们希望大家都要当教育革命的促进派,而反对那种促退派;要当动力,而不要成为阻力,更不要站在运动的对立面。毛主席教导我们:“进行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要依靠学校中广大革命的学生,革命的教员,革命的工人,要依靠他们中间的积极分子,即决心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无产阶级革命派。”有了许许多多象黄帅这样的积极分子,把教育革命进行到底就大有希望。学校的领导和革命的教师、包括在教育革命中有一些缺点或者犯有一些错误而愿意改正的同志,都应当积极投入这场斗争,坚决支持教育革命中出现的革命的新生事物,热情地欢迎和支持这些可爱的革命小将,帮助他们永远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我们要认真学习十大文件,贯彻十大精神,用党的基本路线武装头脑,深入批林整风,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世界观,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在提高路线斗争觉悟的基础上,总结工作,搞好教育战线的斗、批、改。要警惕修正主义的回潮。在斗争中,要认真执行党的政策,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区分正确与错误。要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在教育革命中,还要注意维护按照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的教学制度、纪律和秩序。希望大、中、小学的干部、教师和同学们把在这一斗争中的经验、体会,以及对于各种错误观点、错误倾向的批判文章写给我们,以便在报纸上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从而推动教育革命的发展。
  来信
  我是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学生。九月听了红卫兵节目报道的兰州十四中学红卫兵帮助老师的事迹,受到启发,随后我给老师写了三篇日记提意见。顿时,师生的关系紧张起来,老师批判我“拆老师的台”、“打击老师威信”、“恶意攻击老师”。我认为,老师是“压制民主”,“打击报复”。这星期班上可热闹了,老师上课的主要任务就是鼓动同学训斥我,我去上课就是准备挨整。老师拍桌瞪眼在班里说:“直到现在,我还是公开号召同学们和黄帅划清界限”,“跟黄帅一起跑的人立场站错了”。班里还出了板报,点名批判我的日记。平时每日换一期,这篇板报老师宣布登一星期,并对板报组表示“感谢”。最近,班里同学在老师的率领下,不断对我嘲笑讽刺,大轰大哄地进行围攻,甚至个别同学提出把我“批倒批臭”的口号。
  我是红小兵,热爱党和毛主席,只不过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日记上,也表示了日记中是有缺点的,如个别用词不当影响了老师的尊严,可是近两月老师一直抓住不放。最近许多天,我吃不下饭,晚上做梦嚎声惊哭,但是,我没有被压服,一次又一次地提出意见。
  究竟我犯了啥严重错误?难道还要我们毛泽东时代的青少年再做旧教育制度“师道尊严”奴役下的奴隶吗?
  (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二班学生黄帅
  一九七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日记摘抄
  一九七三年九月五日
  今天,我班的×××同学犯了错误,当老师问他情况时,他带理不理,不象承认错误的样子。我看他那样,无意识的笑了一笑。老师把我叫起来,批评我不该笑。这点我虚心接受,一定改正。但是老师说:“有同学反映你和×××……,你内心非常爱听×××骂”。这句话我不能接受。我敢发誓:除了他骂我,我跟他顶嘴以外,我再也没有和他瞎逗过。今天的日记如果错了,请批评指正。
  九月七日
  今天,××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做了些小动作,老师把他叫到前面,说:“我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这句话你说得不够确切吧,教鞭是让你来教学,而不是让你用来打同学脑袋的。我觉得你对同学严厉批评很多,耐心帮助较少,拍桌子,瞪眼睛,能解决思想问题吗?希望你对同学的错误耐心帮助,说话多注意些。
  九月二十八日
  今天,老师批评我不该给他提意见。对不起,以后我有意见,还是要提的。象今天老师骂我装病,这就是唯心主义。×××的椅子丢了,站着上课。算术老师把老师上课时坐的椅子借给×××坐,这种关心同学的精神值得我学习。第三堂课时,你不应该把椅子夺回来自己坐。
  十月十三日
  今天,××在课上向老师提了意见,老师说是我起的头,说我提意见纯粹是为了拆老师的台,降低老师的威信。同学应该正确接受老师批评,老师应该冷静考虑同学的意见。
  十月十八日
  今天,老师在全班又批判我。我对老师的意见有些是能够接受的,但不能接受的很多。如“黄帅你也真表帅,从小就表帅,太帅了”,这不是讽刺是什么?你还说:“黄帅从现在起不许打篮球”,……我感到这更是报复行为。
  十月十九日
  最近我是天天受老师和同学的训,以下就是老师对我批评中的语言:“听校外群众说:中关村一小出了一个反潮流者,好家伙,这事儿都传到社会中去了”;“你在这次斗争中,当不了张铁生那样的人物”;“直到现在我还是号召同学对黄帅的错误要批判,不要跟着她跑,要和她划清界限”;“黄帅你这样折腾,也是没有好结果的”。


评议:一个癫狂的年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00: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评论:促成国共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00: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毕加索把新作和平鸽献给世界和平大会







1952年12月,为祝贺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法国名画家毕加索又献出了一幅新

的作品--一只和平鸽。它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象征,表示出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斗争达到了

一个更高的阶段。

  这是毕加索所画的第三幅和平鸽。第一幅是在一九四九年四月,当第一届拥护世界和平

大会召开的时候,他画了一只恬静的鸽子,表示出爱好和平人民的纯朴的尊严的意志。第二

幅是在一九五○年九月,他又画了一只鸽子献给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这就是近年来飞

翔在世界各地的和平鸽,它已经不是恬静地停在那里,而是展翅飞翔的了。现在,当世界人

民和平大会召开的时候,毕加索又献出了第三幅和平鸽。它仍然保持着使一切爱好和平人民

的心灵感到极为亲切的一种风格,但是现在的这只鸽子,翅膀展开得更大了,羽毛更丰满了

,它正向着更高的地方飞去。这只鸽子的整个形象,使我们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它更加年青,

生命力无限充沛。它有力地表示着:在世界和平运动不断进展和已得胜利的基础上,经过这

次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世界人民争取与保卫和平的运动将向更高的阶段发展,取得新的伟大

胜利。这只和平鸽今后必然要在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下,更勇敢地、更高更高地到处

飞翔起来。

评论:鸽子从此成为和平的象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0: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1997年12月12日
国际头号恐怖分子卡洛斯巴黎受审

歹徒卡洛斯
  1997年12月12日上午,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市中心的当地法院周围戒备森严,数十名全副武装的特警在法庭外严阵以待,持枪巡逻;法院附近的街道上所有车辆都被疏散,过往行人必须绕道行走;法庭内,气氛也相当紧张,记者和数十名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红外线探测器检查及“验明正身”后方可入内,数十名准军事人员瞪圆双眼,负责维护庭内秩序;大法官科尔纳卢表情严肃,9名陪审员也如临大敌,面无笑容。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只有坐在被告席上的被告显得轻松自如,甚至不时冲陪审员们咧嘴而笑。人们不禁感到奇怪,身为被告,何以在这种场景下还能如此从容有余?原来他就是西方特工和警察苦苦追捕了几十年的世界头号通缉犯“豺狼卡洛斯”,这是卡洛斯几十年来第一次出庭受审,令人大开眼界。
  
卡洛斯称他一共杀死了83人

 
  卡洛斯的原名是“伊利赫-拉米雷斯-桑切斯”。他于1949年10月12日出生于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一个中等收入家庭,后来进入莫斯科的帕特里斯-卢蒙巴大学学习,1970年由于“事业需要”离开苏联。
  在此后的10多年时间里,卡洛斯一手策划和制造了数十起轰动一时的恐怖事件,使他成为一个令人言之色变的“超级杀手”,而他自己则一直以“职业革命家”自居。
  卡洛斯进行的恐怖活动以欧洲为最多。据报道,在70年代中期50年代初期,卡洛斯涉嫌在巴黎、柏林和马赛等地制造了多起恐怖爆炸事件。1994年被捕前,卡洛斯曾对黎巴嫩的一家报纸吹嘘说,他一共杀死了83人,造成几百人受伤。其中包括1972年在德国慕尼黑奥运会期间暗杀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1975年,率手下将石油输出国组织11名部长劫为人质;他还利用星期日接连在巴黎郊区的奥利机场附近用反坦克火箭弹袭击往来航班。
  接连不断的恐怖事件使卡洛斯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一个阴险冷酷、恐怖无比的杀人恶魔,他的照片经常出现在电视镜头、杂志的封面或报纸的头版。欧美警方多年来将其列为“世界头号通辑犯”,并撒下了追捕的大网。
 
间谍卫星将他的一举一动拍下来

 
  卡洛斯是1994年被法国特工抓获的。虽然法国官方至今尚未对卡洛斯被捕过程的有关资料解密,但是就在卡洛斯受审的前一天,一本有关卡洛斯的著书--《卡洛斯--秘密档案》在法国正式面市,这本书披露了卡洛斯被法国特工擒获的内幕。
  两名作者说:“我们可以透露,他日夜受到一颗美国HK-11型高肩晰度间谍卫星的监视。”据他们称,这颗卫星可以把小至15厘米的物体拍摄下来。
  书中说,卡洛斯利用署名阿都拉-巴拉卡特的黎巴嫩护照,和新娶的约旦籍太太拉娜于1993年8月在喀土穆落户。在这之前,他们已辗转到过好几个阿拉伯城市。
  在喀土穆,卡洛斯夫妇先是住进一家酒店,后来由于感到不安全,便以每个月800美元的租金租下机场附近的一间小公寓住下来,随后便深居简出,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安全无忧。殊不知,他头顶上的那颗美国间谍卫星却将他的一举一动都拍摄下来。美国很快将这一情报通知了法国方面。
  8月13日,卡洛斯由于一个睾丸静脉曲张而被迫接受手术治疗。当天晚上,苏丹高级保安人员说服他转移到军方医院,以保证安全。据两作者透露,保安人员把他带到国家保安局总部,然后再转移到一栋别墅。8月14日夜里,躺在手术台上的卡洛斯突然被10名左右的男子铐住双手。没容他回过神来,一只口袋已罩住了他的脑袋。随后,几名“不速之客”给他打了一针,他顿时浑身软弱无力,很快失去了知觉。“不速之客”们后来又把他装进一个更大的布袋,送上等候已久的飞机。当他在飞机上醒来,以为自己是在美国特工的手中,所以拼命用英语和他们悦话,但没被理睬。当飞机快要降落到巴黎郊外的维拉库布莱基地时,一名“不速之客”口出法语,他才如梦方醒。另一个说法是,他的保镖涉及一起枪击事件,被捕后将他供认出来;还有一种说法是,一名埃及“记者”拍下了他的行踪,然后把录像带转交给了开罗;也有人说,他经常打电话到委内瑞拉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法国警方如临大敌

 
  随着审理日期的临近,法国警方也如临大敌。他们派人检查每一个细枝末节,尽量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为了保证法官、律师、陪审团人员以及地方官员的安全,巴黎警方又抽调精兵强将,对这些人进行24小时全天候保护,以确保万无一失。另据卡洛斯的律师称,由于卡洛斯所掌握的情况事关重大,所以被告的安全也令人关注,因为很多恐怖组织担心卡洛斯万一“招架不住”将他们的老底儿抖搂出来。被告律师已请求警方加强对卡洛斯的保护。
  12日上午,法院正式开庭。坐在被告席上的卡洛斯显得有些肥胖,头发有些灰白。他上身穿着一件米色的夹克,内衬白色的马球衫,脖子上系着一条米灰色的丝质宽领带。虽然从情势上看,他凶多吉少,但是他仍然表情轻松,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一开庭,卡洛斯就摆出一副“喧宾夺主”的架势。他不让自己的辩护律师选择陪审员,而是亲自挑选。他要求法官将其中的一名男陪审员和一名年轻的女陪审员“剔除出去”,原因是他们的名字听起来有些像阿拉伯人的,会有碍司法公正。最后的陪审团由6名男士和3名女士组成,另有7人作为候补。
  卡洛斯在法庭上宣称法国法庭对他的审判是一种极其野蛮无比的做法,他说“鉴于我被捕时的情况,我是不应该受到审判的”。卡洛斯的律师说,根据欧盟有关人权的章程,法国特工从苏丹将他的当事人抓捕并带入法国的做法严重侵犯了他的人权,他实际上是遭到了“绑架”。这位律师说,“卡洛斯坚信自己是一位革命家,他将自己的全部生命献给了他热爱的事业,他不能接受自己是一个‘恐怖分子’的提法。”因此,卡洛斯坚决要求撤消这次审判。法国司法专家指出,卡洛斯此举是想转移视线,使审判变成一个有关司法问题的争执。
  主控官员内基说,法国最高法庭已核准逮捕他的行动,因此,卡洛斯的要求必须予以驳回。15日,法官科尔纳卢作出决定,正式驳回卡洛斩关于撤消审判的请求。
  卡洛斯懂得多国语言,但似乎都不太标准,例如他在回答陪审团和法官的提问时所说的法语就带有浓厚的西班牙口音,在场的人几乎很难听懂,法官科尔纳卢被迫多次要求他放慢速度。卡洛斯对问题所作的回答也令陪审员哭笑不得。当他被问及自己的住所在何地时,他不紧不慢地说:“全世界都是我的住所,你们逮捕我之前我住在苏丹首都喀土穆。”
  他说:“不要把我与普普通通的杀手相提并论,我是一位职业革命家。”
  卡洛斯在法庭上还不时向9个陪审员咧嘴微笑,法官被迫要求他“严肃点”。
  科尔纳卢在听审3个半小时后宣布退堂。卡洛斯在被押走之际,还向法庭旁听的观众和70名左右的记者挥手致意。
  23日,巴黎法院判决世界头号恐怖分子卡洛斯终身监禁。
评议:法网恢恢,自作自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00: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12月12日,中国教育家吴玉章逝世

吴玉章(1878-1966),原名永珊,字树人,1878年12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荣县双石桥蔡家堰。自小忠厚笃诚,坚韧沉毅,喜读史书,学识渊博,有“金玉文章”之誉。
  清末,国势积弱。吴玉章于一九零三年东渡日本,谋强国之策。接受民主革命思想,一九零六年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员。在日八年,革命活动不断。一九一一年四月革命党人在广州起义,奉令购运军火。起义失败,返川领导保路运动。九月到荣县,助王天杰组织民军北上会攻成都,亲自训练民团,筹措粮饷,支援前线。民军挥师回荣,吴玉章不失时机,于九月二十五日宣布荣县独立,在全国率先脱离清王朝建立军政府。又赴内江,联络鄂军中党人处死清廷大臣端方,十一月二十六日领导内江独立。后乘夜赴渝,清除内乱,巩固了蜀军政府。民国初建,代表蜀军政府赴南京,出任参议院议员、大总统府秘书,助孙中山先生建政。袁世凯篡国,吴玉章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到法国,在法组建华法教育会,为国培养人才。一九一七年回国,在北京创办留法俭学预备学校,选送留法学生近两千人,周恩来、邓小平、王若飞、陈毅、聂荣臻等留法学生,都成为中国革命的栋梁。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培养革命人才,吴玉章功垂史册。

评论:他的主要著作有:《辛亥革命》,《历史文集》和《吴玉章回忆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0: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1994年12月12日,上海地铁一号线开通。它历时5年建成,全长16.1公里,使上海交通实现了立体化。它从设计到施工,从速度到质量,都堪称我国同类项目之最。

 评议: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00: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电影《留守女士》获“金金字塔”奖



1992年12月12日晚,第16届开罗国际电影节国际评判委员会闭幕式上宣布:本届电影节最高

大奖颁发给中国影片《留守女士》;该片的女主角扮演者修晶双同时荣获最佳女主角奖。

  本届开罗国际电影节开幕于11月30日,总共有48个国家和影片参加展评。我国这次共参

展5部影片。按照组委会规定,每个国家只能推举一部影片参加评选。上影厂拍摄的《留守

女士》,以其完美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各国评委,在正式参赛的14部影片中被评为最佳影片—

—荣获“金金字塔”奖。开罗国际电影节每年举办一次。它是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正式确认

的8个国际性电影节之一。

评论:92年是中国电影的丰收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00: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24年12月12日,香港DJ郭利民出生

郭利民曾于圣若瑟书院受教育,1946年至1949年于汇丰银行担任文员。1949年加入丽的呼声任撰稿员,后成为唱片骑师,1960年加入香港电台英文台。1964年被港台派往英国BBC修读3个月课程,并令他有两次机会访问披头四乐队。1970年主持节目《All the Way with Ray》,成为香港最长寿的电台节目。曾获英女皇颁发不列颠帝国员佐勋章(Member of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缩写是MBE)。 2008年,Uncle Ray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铜紫荆星章(the Bronze Bauhinia Star ),以表彰他长期为流行音乐所作出的贡献。
虽然Uncle Ray并非华裔,但他在香港生活了数十年,讲得一口流利的粤语。

评论:郭利民是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寿的D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0: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12月12日
我自行研制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启用


中国设计建造的导弹驱逐舰
  1971年12月12日,中国研制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交付海军使用。这艘驱逐舰由大连造船厂试制,全国22个省市、二百六十多个厂所参与协作。这一多功能舰种的服役,填补了中国海军中型水面舰艇的空白。

导弹驱逐舰编队巡航在中国领海

评议:中国军事发展速度很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00: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1821年——法国作家福楼拜出生
1821年12月12日出生在卢昂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家庭。其作品反映了1848-1871年间法国的时代风貌,揭露了丑恶鄙俗的资产阶级社会。他的“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和精雕细刻的艺术风格,在法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从小生活在医院环境培养了福楼拜实验主义倾向,使他注意对事物的缜密观察,而与宗教格格不入。他与青年哲学家普瓦特万很早就结成了亲密的友谊,普瓦特万的悲观主义思想和唯美主义观点对福楼拜有相当影响。福楼拜思想上还有着斯宾诺莎无神论思想的明显影响。他在上中学时就热心阅读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这些作品表现了“恶魔式的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式的狂热,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狂人回忆》(1838)写他对一位音乐出版商妻子的炽热感情,这位出版商的妻子就是《情感教育》中阿尔努夫人的原型。

评论: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00: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尼亚独立



  1963年12月12日,长期遭受压迫的肯尼亚人民,经过长期英勇的斗争,赢得了独立。当

时我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应肯尼亚政府的邀请,前去参加肯尼亚的独立庆典



  肯尼亚是个资源富饶的国家,地下蕴藏着珍贵的矿藏,农产品产量丰富。但是,自从殖

民主义者侵入这个国家以后,他们霸占了最肥沃的土地,驱使非洲人离乡背井,在种植园和

矿山中充当牛马,遭受着残酷的压榨和奴役。

  英国殖民主义者在肯尼亚设立了“东非司令部”,把它变成镇压西亚、东非和中非等地

的民族独立运动的重要基地。在整个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英帝国主义千方

百计地维护在肯尼亚的殖民统治,妄图保住这个所谓“帝国的最后生命线”。

  但是,肯尼亚人民是英勇的人民,他们热爱自由,渴望光明,为争取独立掀起波澜壮阔

的斗争,一浪接一浪,成为整个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把白人殖民者抢去的土地夺回来”,一直是肯尼亚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响

亮的战斗口号。一九五二年,在“茅茅”爱国组织领导下发动的武装起义,是肯尼亚革命运

动深入发展的一个标志。这次起义在广大的农民的支持下,持续三年多之久,给予英国殖民

主义者以沉重的打击。英国殖民主义者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进行了残暴的镇压,三年内屠

杀了几万名非洲人,囚禁了八万多无辜平民,逮捕了民族主义领袖肯雅塔以及其他爱国领袖

。但是,肯尼亚人民决不是血腥镇压所能屈服的,越来越多的肯尼亚人民投入了反对殖民主

义斗争的激流,经过长期英勇的斗争,终于赢得了独立。


评论:民族独立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00: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1979年12月12日,全斗焕发动军事政变


  1979年12月12日,当时南朝鲜陆军保安司令、军管司令部联合调查本部部长全斗焕发动军事政变,掌握军政大权。

  全斗焕于1931年1月18日生于庆尚南道陕川郡,先后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1951年大邱技术学校毕业后,进入韩国陆军大学。曾在支持越南美军的韩国部队中服役。1961年参与朴正熙发动的“五-一六”军事政变。从1967年起,先后任首都警备师营长、步兵第一师师长、汉城城防司令部司令等职。197 9年10月朴正熙遇刺事件后,利用国内混乱状态,勾结少壮派军官金钟泌,准备政变。于12月12日发动政变,逮捕军警司令郑升和及其亲信,掌握南朝鲜军政大权。次年5月,出动军警血腥镇压要求解除戒严令,促进民主化的学生、市民。同年8月任总统,强化独裁统治,制造光州大惨案。1981年1月,建民主正义党并自任总裁。1987年7月,被迫辞职。1995年因受贿被捕,1996年被判处死刑。

评论:韩国军事独裁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00: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12月12日,台湾演员唐从圣出生

唐从圣(1970年12月12日-),出生于台南市的眷村,艺名从从,1996年毕业于国立艺术学院(今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曾在表演工作坊、绿光剧团等团体演出。
2000年,唐从圣因其长相与台湾总统陈水扁极为相似,由台湾电影导演朱延平提拔参与凌志文制作、金十二导演的八大第一台政治戏仿节目《主席有约》的演出,节目内饰“陈阿匾”维肖维妙;当时正值陈水扁上台,唐从圣曾有别名“唐阿扁”之称。现时在中天电视综艺节目《全民大闷锅》中,以模仿李敖和陈水扁而著称。现主要主演《全民最大党》节目。2006年5月曾受厦门卫视邀请,任嘉宾与《娱乐英雄会》评判。

评论:模仿陈水扁而出名的一位台湾演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0: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27年12月12日,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重要领导人张太雷在领导广州起义时牺牲,年仅29岁。

评议:中共的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00: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1863年——爱德华•蒙克出生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 - 1944年1月23日)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呐喊》(挪威语Skrik,也译作《尖叫》,作于1893年),是蒙克最著名的代表作,被认为是存在主义中表现人类苦闷的偶像作品。像蒙克的许多其它作品一样,他一共画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呐喊》。蒙克在世纪之交时期创作了交响乐式的“生命的饰带”(The Frieze of Life)系列,《呐喊》属于这个系列。这个系列涉及了生命、爱情、恐惧、死亡和忧郁等主题。

评论:挪威印象派画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00: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1937年12月12日,南京保卫战激烈进行中。当日,南京中国守军在日军猛烈进行中继续顽强抵抗。中午时分,中华门及其以西城垣数处倒塌,日军从缺口突入城内。城内散兵与难民为躲避日军,纷纷向城北部难民区逃跑。南京卫戍司令部下令第36师负责维持城内秩序。

当日17时,南京卫戍司令部召开师以上将领开会,布置了大部正面突围、小部随司令部过江的撤退方案。但会后,唐生智又下令第87、第88师、第74军及教导总队等嫡系部队可渡江的口头指示,造成了部部署的混乱。此后,大多数军、师长未按照部署而自行开始撤退,甚至部分长官丢弃部队独自逃跑。大批中国军队及难民涌向下关渡江码头,造成了极大的拥堵和混乱。防守乌龙山要塞的第2军团(辖第41师、第48师)擅自撤退过江,造成日军直扑下关码头。

                    
                   日军攻入南京城

评论:南京受难的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00: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与纽埃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西兰特命全权大使张援远与纽埃政府总理维维安于12月12日在惠灵顿分

别代表各自政府签署了中纽建交联合公报,中纽两国决定自2007年12月12日起建立大使级外

交关系。

  联合公报说,中国政府支持纽埃政府保护、保留和发展纽埃文化及在最大可能范围内参

与国际及地区性活动的愿望。纽埃政府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

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纽埃政府承诺不与台湾发

生任何官方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世界各

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纽建交并发展互利合作关系,符合中纽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中方愿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继续推进与包括纽埃在内的太平洋各岛国的关系,

为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

评论:没听过的太平洋岛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00: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15年——弗兰克•西纳特拉出生
生于新泽西州霍博肯,是意大利移民美国的后裔。1933年参加一次业余歌唱比赛后,遂从事歌唱事业。他首次演出的影片是1943年的《再高一些》。1945年为雷电华公司主演的有关反种族歧视的短片《我住的房子》,获奥斯卡特别奖。1953年以影片《乱世忠魂》获第26届奥斯卡男配角金像奖。1955年主演《金臂人》一片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提名。

评论:美国著名歌唱家、演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00: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地铁一号线开通



 
1994年12月12日,上海第一条地铁全线建成开通。历时5年建成的上海地铁一号线,使上

海交通实现了立体化,它将大大增强上海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进一步缓解上海的交通

矛盾。上海地铁一号线以市区西南部锦江乐园为起点,经上海体育馆、淮海路北折至人民广

场,穿越苏州河到达上海火车站,全长16.1公里,沿途设13个车站。这条地下长龙贯穿上海

最繁华的闹市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日运载设计能力约100万人次


  上海地铁一号线从设计到施工,从速度到质量,都堪称我国同类项目建设之最,具有80

年代后期世界先进水平,它赢得了海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实现了上海在第四纪软积粘质

土层中建造地铁的零的突破。

评论:地铁的开通缓解了交通的压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00: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1925年12月12日,伊朗巴列维王朝建立。

巴列维王朝(波斯语: دودمان پهلوی) 始于巴列维(Reza Shah Pahlavi)在1925年年加冕,并终于1979年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朗传统的君主政制随之崩溃。
1925年12月12日,伊朗制宪会议宣布建立巴列维王朝。
  1921年2月,伊朗哥萨克部队指挥官礼萨汗与亲英政客赛义德·齐亚丁合作发动军事政变,建立以齐亚丁为首相,礼萨汗掌
握军权的新政府,暂时保留卡扎尔王朝。礼萨汗极力总揽军事大权,1921年7月出任国防部长后,解除哥萨克师中英国军官的职
务,使其置于个人的绝对控制下。同年9月解散为英国人控制的南波斯步枪队。1922年1月发布统一全面军队的命令,强令政府把大
部分收入用于军费。礼萨汗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于1921年底、1922年初先后扑灭吉朗地区和阿塞拜疆省的人民斗争。1924年 10
月,礼萨汗镇压了库齐斯坦反动封建贵族的叛乱、扫平各地分裂局面。礼萨汗同齐亚丁首相明争暗斗,1923年礼萨汗试图改组内
阁失败后,公开表示赞成政治改革,1924年发起共和运动,打出废除卡扎尔王朝、建立共和国的旗号。迫于宗教压力,同年3月31
日放弃共和运动,得到伊斯兰上层分子的支持。1925年10月 31日,国会决定废黜卡扎尔王朝,召开制宪会议以决定今后政府的
形式。同年12月12日,制宪会议宣布建立巴列维王朝。

评论:伊朗的一段封建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1 16:28 , Processed in 0.49801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