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87|回复: 7

[【其他】] 释永信的少林寺和少林寺的释永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8 11: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释永信的少林寺
    释永信,中国历史上,少林寺第一位成功的CEO!尽管,褒扬与谩骂齐飞。但,在释永信的运作下,少林寺,美名和红利双收!
    在一个乱法的时代,释永信绝对是成功的大掌柜!真刀真枪的少林功夫和传承千年的深厚历史积淀、宗教内涵,无疑让少林寺走向了世界!名人巨贾,无不神往,因心向佛,而慷慨解囊!在一个拜金的社会,有钱就能拥有一切的旋律下,少林寺一改往日低调的行事风格,一夜之间鹤立鸡群,俨然一派,上流人士之风范!红颜经不起时间,金子耐不住埋藏!能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把佛法发扬光大,是一件需要勇气和智慧的事情!释永信做到了!
2.少林寺的释永信
    出家之人,本是慈悲为怀,忘情于红尘,忧患于苍生!释永信,似乎难忘名利,几度醉心凡人俗事!可惜的紧,一个小小的缺点,便把本来万人景仰的圣人,从神坛拽落,让其身价大打折扣,甚至让别人轻蔑视之!

于少林寺,释永信是一个成功的住持;
于佛法,他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布道者,他是一个失败的信徒;
于自己,他以为得到了名利,殊不知,他早已迷失了自我!

佛法是什么?是剃度出家,青灯孤影,还是抛妻弃子,別祖离宗?是不忍荤腥,怜惜万物,还是清心寡欲,无眠不休?
佛法是面向芸芸众生、扎根于心灵的。
而宗教是隶属于国家,服务于社会的。
真正的佛法,引导众生发现真善美,执着于真善美。
真正的佛法,是一种心灵的超越,是一种本真的追逐,是一种四大皆空,无为而为的境界!
    剃度也好,出家也罢,一方面保证了佛法衣钵代代相传;另一方面,庙、寺、庵、观也专业培养出一代代的高僧大德,把佛法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庵、观,也许是专属于道家的清净之地,此处只是取其形,而未用其意!)

就以这两个畿子结束吧!
身是菩提树,     菩提本无树,
心为明镜台。     明镜亦非台。
时时勤拂拭,     本来无一物,
勿使惹尘埃。     何处惹尘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8 12: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寺有钱了富了,是好事,这样能去做更多的善事,“渡更多的人”,寺可富,但僧不可富,按佛理讲,僧的职责就是“感化和造福他人”,心的空间就那么大点,装了自富岂还有多大容量接纳别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邯郸居士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3-18 12: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畿子"应为“偈子”。
另:庙、寺、庵、观之区别
庙:先人或神祇所奉处。寺:古皇帝下设办事机构,如鸿胪寺。今单指供奉佛与菩萨处。出家比丘等四众修行道场也。庵:与寺同是供佛、菩萨,唯出家比丘尼住。观:道观也,道家修行处所。
佛教众生不可说僧过恶。我谨守之,不可说,不可说。
因果之报,如影随形。释迦佛尚有麻麦之难,况我凡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8 12: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身是菩提树,     菩提本无树,
心为明镜台。     明镜亦非台。
时时勤拂拭,     本来无一物,
勿使惹尘埃。     何处惹尘埃。

佛教众生不可说僧过恶。我谨守之,不可说,不可说。
因果之报,如影随形。释迦佛尚有麻麦之难,况我凡夫!

所言甚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8 13: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众生不可说僧过恶。我谨守之,不可说,不可说。
因果之报,如影随形。释迦佛尚有麻麦之难,况我凡夫!

甚是甚是!
菩萨的基本功就是闭口不言!
世间一切,皆有因果
不因我语,而有花无果
不因我言,而有果无花
今日之言,定有明日之果,因果之报,如影随形。

阿弥陀佛!罪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8 13: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邯郸居士于2009-03-18 12:23发表的 :
"畿子"应为“偈子”。
另:庙、寺、庵、观之区别
庙:先人或神祇所奉处。寺:古皇帝下设办事机构,如鸿胪寺。今单指供奉佛与菩萨处。出家比丘等四众修行道场也。庵:与寺同是供佛、菩萨,唯出家比丘尼住。观:道观也,道家修行处所。
佛教众生不可说僧过恶。我谨守之,不可说,不可说。
因果之报,如影随形。释迦佛尚有麻麦之难,况我凡夫!

除了增长见识,
更也体会到自己的渺小

谢谢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8 16: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到底是在夸还是在骂少林寺和永信和尚呢?愣是没有看懂啊,呵呵。
不光是夸是骂,我觉得都不必对少林寺如今的做派大惊小怪。古今中外,宗教机构总是难免要和滚滚红尘打交道。宗教人士也是人嘛,也要先吃饱肚子才能修行么。
有一个我印象很深的例子,出自房龙的《圣经的故事》:公元前的犹太教,拉比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处理人们献上的牛羊等祭品。久而久之,很多拉比居然变成熟练的屠夫出身了。与这个比起来,现在的少林寺是强得太多了。
一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8 17: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6楼
没有骂,没有夸
只是指出一个成功人士的成绩和他的不足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4 13:11 , Processed in 0.31489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