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420|回复: 35

[历史文化♡] 门外看民间收藏(古代艺术品收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3 11: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1]本人原创非首发


好像没有啥资格谈收藏。


因为见到的大腕或者权威不少。他们都太牛了!所以哪里敢谈!!!


反正是半个门外汉,干脆谈最敏感的:


1、民间权威的误区:(或许专业也有误区)


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收藏比较成功,所以认为在其他方面也照样能成功。


所犯的错误无非是过度自信或者过度不自信。


过度相信专家或者书本,或者相信只看实物不看书的说法。


不敢谈具体某某错误,怕是万一人家有人愿意对号入座。


2、初学误区:


认为有钱就可以玩收藏,不论哪一个方面只要用钱可以买到真东西。


其实铜、磁、陶、玉、书画都是比较独立的学术领域,实物收藏也如此。


尤其玉器、书画,因为其特殊性,一般人不宜轻易介入。


3、最重要的是民间收藏中心点是——史树青先生说的“眼学”


“眼学”所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出土特征


出土特征,铜、瓷、陶、玉基本都有,唯独书画有出土特征者特少。


所以本论坛很多考古学者其实都是鉴定专家,他们比我专业。


“眼学”的第二点该是看——自然的“岁月痕迹”牋 当然个人认为也要认识古代文物与现代藏品材质的区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物具有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



所以“艺术性”是文物鉴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比如看器物的造型、花纹,还有古代书画作品;也属于“眼学”。

收藏大而言之,邮票或者小孩子的糖纸都是。甚至是“心情收藏”。


小而言之就是“文化收藏”“财富投资”,所以个人认为后者是少数人的玩物。





我这无非是引玉破砖。见笑!见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 11: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隔靴搔痒之一:

我看古代陶瓷器物的鉴定:当然第一位该是出土特征。


据说收藏古代陶瓷器物第一该收藏古代陶瓷碎片。常见的明清官窑瓷片就已经价钱很不低了。


确实见到北京牛街出土本地定窑瓷片,对于瓷器文物研究非常有帮助。当然对辨别民间藏品真伪也有很大帮助。


圆明园出土官窑瓷片非常美,也是很受欢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 11: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位大姐问我:


没有接触实物的经验,能否经过考试成为鉴定专业人员?

我说:不能。

我是外行我怕谁!!!

因为我认为鉴定一定要有实物经验。不能系统接触馆藏文物、长期接触民间收藏,


只是通过某一次考试,我个人对他的眼力的可信度还是有疑问的。


据说苏秉琦先生经常抚摸陶鬲,学生们就有闭眼练手感的轶事。


这说明经常接触文物对研究还是有很大好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 11: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价值有两层: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喜欢就是价值。



自己喜欢就算是有收藏价值。


在仔细整理藏品过程中还可能有意外收获。也是练手感、眼力的极好材料。


收藏乐趣也是在于过程,不在结果。


据说:收藏要有时间、眼力、财力、朋友、机遇等等。近似镜中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 11: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建议:

1、玉器不要玩


2、书画不要玩


因为很难找到可靠的实物标本做参考!!!门槛高了一些!!!


还需要很好的艺术鉴赏力!!!


需要付出比较多学费!!!


青铜器有古代钱币可以入门,就是俗称的“孔方兄”。


瓷器可以从瓷器碎片入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 11: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邯郸的旧物市场





先看新作的仿古商品。


商家说是老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 11: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货


俗称“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16: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更厉害的药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16: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5 22: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bs.artron.net/viewthread ... &extra=page%3D1


更有纷纷扰扰的争论,证明文物鉴定制度存在漏洞;直接导致新的法规出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20: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的仿古作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6 20: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6 20: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似乎有什么火眼金睛来识别赝品,但又未见细节说明,看看再说。
另,楼主好像是龙腾来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zhiyongtao于2009-10-06 20:39发表的 :
楼主似乎有什么火眼金睛来识别赝品,但又未见细节说明,看看再说。
另,楼主好像是龙腾来的吧?


其实注册这里更早!


龙腾混过,别的地方也去过。


哪里有火眼金睛,凡夫俗子而已!!!


只是建议大家不要掉到自己的认识思路误区。


其实别人是骗不了自己的,归根结底是自己骗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0: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吃过猪肉。




见到一些猪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0: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说到细节。


于是乎想到“细节决定”很时髦。


我提出“品格”决定一切,也许跟“细节”冲突不大。



好像有“以德治国”的提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1: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1: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收藏千头万绪,标准当然是考古发掘和馆藏文物。

简单说: 不同于考古发掘和馆藏文物的就可靠性不大。

认识文物有两条途径:

1,充分认清新货,如做伪者或者现代工艺大师。不同于新货当然老。比方原料、工艺或痕迹的不同。

2,充分认识老物。比如发掘者或经常系列接触馆藏文物的人员, 不同于老物的当然是仿品、新货。比如对古代艺术风格的体会有助于分别新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1: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内行来说:


头痛的是“接底”、“贴皮”、“拼凑”之类的不伦不类货色。


在客观条件限制下比如光线不足或利益引诱下使人判断失误落入圈套。


这才是最难的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15:35 , Processed in 0.48855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