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现代文学史研究者正在形成一种共识,应该将近现代通俗文学摄入我们的研究视野。纯文学和通俗文学是文学的双翼,今后文学史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双翼齐飞的文学史。张恨水在中国通俗文学中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提出了“双峰对峙”说,即在纯文学作家中,鲁迅是高峰;在通俗文学作家中,张恨水是高峰。范伯群教授认为“如果说将‘双峰对峙’的说法理解为鲁迅与张恨水是‘双翼’——不同文学领域中的‘双峰’的话,那我觉得他们更应该是一种‘双峰并秀’的关系。”作为鸳鸯蝴蝶派有新意的代表性作家张恨水,成绩卓著,他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110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2000万言,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四部长篇小说为代表作。在小说之外,他还写有大量文艺性散文和新闻性散文,再加上3000首左右的诗词和一些剧本,全部作品在3000万言以上。人称“章回小说大家”、“通俗文学大师”、新闻战线上“徽骆驼”。 1928年8月,张学良在沈阳创办《新民晚报》,去信约好朋友张恨水写一部类似《春明外史》的连载小说,这就是《春明新史》的写作缘由。
作为通俗文学大师,并且也是高产的作家,在成名作《春明外史》问世以后,张恨水便进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期,而《春明新史》也是这个创作高峰期的产物,但是其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力仍然不减,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代文学大师的创作动力与创作的能力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春明新史》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背景的描写与思想内涵。
《春明新史》应该是《春明外史》而后的续篇。以类似的名字为题,也显示了作者想通过《春明外史》而提高读者对本篇的阅读兴趣,本身《春明外史》的成就和读者群就已经建立起来了。张恨水对《春明外史》情有独钟,不仅是由于《春明外史》是最能体现其人格的小说;使其摆脱生活窘况的小说,也是因为这部小说是“北京十九世纪20年代的风俗画和黑幕图” [1],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形,《春明新史》在这方面的内容与《春明外史》有很多接近的地方,但又有独特的内涵。
辛亥革命后,仍多用“春明”为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首都北京的代称。张恨水的小说《春明外史》、《春明新史》都是写当时北京发生的故事。冯玉祥国民军司令部的一位处长邓萃英(即邓芝园)创办私立女中,因办在当时首都,与其他董事共商,起名叫“春明女中”。当时中央公园(即现在中山公园)西边有“春明馆”、“上林春”等饭馆。“上林”即帝苑之意。“春明馆”就是“首都餐厅”的意思。《春明新史》中的“春明”也是老北京的旧称,作品主要描写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以老北京作为主要描写点,以快嘴刘这个卖花人的身世遭遇为主要线索“入幕”,作为吸引读者的“楔子”,描写了中国特定时期的独有事件与人物,期间还有一条主线,赵观梅为王全海镇守使作媒,将自己夫人的妹妹罗静英许配给镇守使做姨太太,两条主线同时并行,期间还穿插的很多的辅线内容,均属于当时特定时期的事件与人物,有着非常独特的历史真实感与社会背景。张恨水小说的思想内涵主要表现在其现代化特征与紧跟时代选取题材与内容上,这一点在《春明新史》中也有非常深刻的体现。《春明新史》在描写快嘴刘的发家史的同时,对军阀混战的社会进行了具有现实主义特色的描写,对当时人们攀附权贵、趋炎附势、军阀之间的斗争以及妓女、戏子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横尸遍野的战场等等都进行了具有时代性的描写,其中传奇色彩比较浓重,对读者的吸引力也很强势。小说中突出了几个具有社会背景的故事,如鲁俊仙与四姨太太之间的奸情、胡国钧在陈宇虹的部队工作的情况、胡大山与言先生所表现出的新闻界的丑闻、李久湖为表衷心被乱枪射死,快嘴刘的京北战役以及最后引出快嘴刘的一段风流韵事的陈禹浪等等,对当时北平上层社会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带有讽刺性的解剖,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而具有了社会群众的阅读基础,使整部作品具备“风俗画和黑幕图”的特点。
二、艺术表现与现实主义写法
(一)多主线描写与对旧章回体小说的结构改造
在小说的结构与艺术形式的改造上,他有自己的主张:“关于改良方面,我自始就增加一部分风景的描写与心理的描写。有时也特地写些小动作。实不相瞒,这是得自西洋小说,所有章回小说的老套,我是一向取逐渐淘汰手法,那意思也是试试看。在近十年来,除了文法上的组织,我简直不用旧章回小说的套子了。”张恨水的小说在叙述结构上,已经区别于传统的章回体小说的叙事思路,给人一种新鲜感,在当时人们还没有逐渐认识和熟悉新小说的状况下,张恨水对传统小说在结构和艺术形式上的改造,使其更显通俗性,与前人相比,他有自己新的层面,但是新的层面还是在符合中国人口味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造,简单的说,也就是具有了现代化特征。《春明新史》这篇小说采取的是多主线穿插的叙述结构,首先以快嘴刘从发家到没落为一条主线,再以赵观梅为罗静英说媒直到静英病死为另一条主线,其中穿插了诸多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春明新史》突出两条主线的同时,穿插其他故事,而在穿插的故事结束后又回到主线的叙述上来,以螺旋藻式的结构进行情节的安排,以及以悲剧作为结局的情节特点,也是其对传统的美化现实的庸俗大团圆结局审美观念的改造。张恨水小说的这种设定具有“五四”以来的反传统的现代性文学特征,充分体现了张恨水将传统小说的曲折多变、引人入胜与现代小说情节结构的开放性结合起来的特点。对于张恨水对章回体小说改造的问题,杨义教授有一段非常精当的论述:“张恨水之所以是大手笔,是章回小说的集大成者,在于他不受单一的小说描写模式,尤其是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模式的拘囿,在描写内容上追求下层社会和上层社会的错综,在表现形式上他追求各体小说技法的错综,从中产生丰富复杂的艺术变调。”①
(二)讽刺、幽默、诙谐、调侃的叙事手法
在叙述方式上,张恨水也对现代手法进行了吸收和运用。《春明新史》就采取了倒叙手法,先由出场的快嘴刘和李先生在庙中相遇,从而引出整个故事,而开头的快嘴刘赠书的情节又与《红楼梦》中的开场叙述有些接近,也看到了张恨水对《红楼梦》这部经典小说的学习、模仿和借鉴。其另一重要的叙事手法是以讽刺、幽默、诙谐、调侃的方式叙述社会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春明新史》中这类描写比比皆是:一开场对周道尹的讽刺,快嘴刘一语道破其身世,周道尹也就是村外庙里边的老道,从而显示其社会中的荒唐、可笑,连这些道家的人物,都能转而从政,可见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和堕落。对于乐总裁和薛又蟠的描写,更是幽默、诙谐到了极至。乐总裁也是封建军阀中的人物,下面是对他们的一些描写:
“乐总裁在政治上肯得罪人,在风月场中恰好是个反比例,无论如何,不肯得罪人的,美珠一和他开口,他就答应了买给她。”
“这位大帅(薛又蟠)到处打仗,却也到处要钱,到处嫖娼。他拥有上万里的地盘,带有名义上的一百几十旅军队,那都不算奇。最妙的,他所经过的妇女,据人大概地估量以下,足够编一个混成旅。”
“他花的多,自然他和百姓去要的也多,在他所管的底盘之下,人民买一把夜壶,也得贴一张奢侈品印花税票。因为小便大可以溺在地下的,何必多买一把夜壶呢?自然成奢侈品了。”②[2]
张恨水研究会第一次研讨会徐继达、郑炎贵老师在《扬弃、蜕变、崛起——试析张恨水在通俗文学第二次崛起中的因果得失》的论文中写到“纵观张氏全部作品,题材多样,软硬兼收,但趣味言情的总体特征十分明显。作者落笔往往不离哀情艳事,两性纠葛常常成为情节的串珠线,故事热闹、轻松、伤感,富有传奇色彩、市井风味和绕人力量。从手法上看,或诙谐巧合,或调侃凑趣,或讽刺幽默,或耍噱头,作琐笔。虽时有败笔,但鉴于张氏基本上‘不作淫声,也不作飞剑斩人头的事’的创作实际,笔者认为其趣味格调,总的看来是不高不低。我们切不可从今天的审美高度来苛求前人。” ③[3],诙谐、调侃、讽刺、幽默是《春明新史》这部小说重要的叙事手法。
(三)人物塑造的通俗性
除了社会背景及叙事手法上所体现出的通俗性之外,张恨水小说对人物的塑造功底也是十分深厚的.在《春明新史》这部只有十章回的中篇小说里,具有姓名寓意的人物就有52名之多,其中诸如赵观梅、薛又蟠、罗静英、刘得胜(快嘴刘)、陈禹浪、柴得有、娄民财等等人物均有直观和间接的寓意,读者可通过姓名的谐音,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与遭遇。赵观梅是小说两条主要线索其中一条的主要人物,其姓名“观梅”就有三种直接和引申的意义,第一种:官迷,这在小说第二章开始就进行了介绍;第二种:官媒,直接可以看到人物在小说中主要所从事的具有主线功能的事件;第三种:官没,间接预示着由官迷到没有官,甚至连性命都搭上的悲剧结局,再加上罗静英的死,同时展现了当时社会人生的悲剧所在,为整部作品的思想提供了艺术上的保证。薛又蟠是剧中封建军阀的代表,名字也具有艺术意义,从字面上看简直就是“又一个薛蟠”,从这个封建军阀的召妓、玩戏子、挥霍钱财、吸食鸦片等情节看,借鉴了《红楼梦》里的纨绔子弟薛蟠的形象,将两个形象进行了联系,使读者由两个人物的共性而去发挥想像力,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人物。柴得有、娄民财是两个军阀部队里的士兵典型,对当时普通士兵的形象也进行了正反两面非常具有概括力的描述,柴得有也就是“才得有”,对普通士兵的军饷不能按时发放与封建军阀克扣士兵军饷的讽刺,“才得有”,士兵们的军饷只能是才得有啊!娄民财也就是“搂民财”,对这些士兵对人民的迫害进行了简单的描写,再配合小说中封建军阀肆意发行代金券,而破坏国家民族经济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讽刺。52个人物均具有以上特性。
在人物描写上采取传统的白描手法,用人物的语言、行动刻划人物外,则适当用西方现代小说的心理描写,如《春明新史》第七回:“力疾从公媒翁中夜起,知新温故娇妾对问居”中关于静英出嫁后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这屋子里的宾客,总是络绎不绝,笑声也是不断。静英心里只想着,今天也说做镇守使太太,明天也说做镇守使太太,现在落得这一番地步,名没有个名,利没有个利,图着什么?再说那一表人才,也差不多可以做自己的父亲,向来看小说,就想像那些千金小姐,弄个如意郎君。这样的人,行大礼的时候,就大模大样的端出主人翁的排子来,平常还能讲个什么温存体贴不成?想到这里,恨不得立刻就走,屋子里是怎样,宾客说些什么,不闻不见,全不知道”。④[4]
三、符合时代性的审美模式与情趣
张恨水是安徽潜山人,却是1895年5月18日出生在江西广顺县(现在的上饶市)。他的父亲坚持让他读私塾,14岁以前的张恨水没有接触过一点新式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下,中国古典小说深深的吸引了他,尤其是受到上海、苏州等地“鸳鸯蝴蝶派”的影响颇深。在《小说月报》中的投稿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但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水平,鼓足写小说的勇气,更重要的是他的小说风格开始向“鸳鸯蝴蝶派”模仿和靠拢。1914年底到1915年底,张恨水参加了“文明进化团”当起了演员,演起了文明戏。1918年2月,他的好朋友郝耕仁推荐他到芜湖《皖江日报》做副刊编辑。张恨水终于走上了报人的道路,从进《皖江日报》起,张恨水就一直坚持自己创作通俗性小说,这有自己的兴趣,也有自己的责任。
汤哲声教授就对张恨水有这样的评价,他认为“与胡适、陈独秀等人不一样,张恨水没有留过学,是在中国接受的严格的传统教育;与胡适、陈独秀不一样,他并没有接触过什么自由主义学理和思想,他倒是受到“鸳鸯蝴蝶派”文人的更多的熏陶;他没有象胡适、陈独秀那样在新式高校里教书,而是在江湖上演文明戏;他也不象胡适、陈独秀那样在一些政论杂志上发表政论文章,而是在一个地方报纸上做副刊编辑。这样的文化教育和职业需求,使得张恨水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通俗小说作家。”
张恨水的身世和读书的特点决定着他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始终熟悉的掌握着当时人民的审美模式与情趣,在小说创作上突出了通俗性的特点。
在《春明新史》中张恨水对官场、情场的描写,有顺延《春明外史》的痕迹,剧中对一些情节的描写很通晓通俗小说的审美模式,对百姓、人民对现实愿望之要求掌握的比较准确,在阅读小说过程中,使心灵放松,忘却人世间生活重担,在故事中泄导心中的闷气和怨气,补偿生活的不足,由此《春明新史》这部小说具有了形象的审美情趣。
《春明新史》只是张恨水数百部作品中的其中一部,其虽然在艺术、思想、篇幅、成就等方面不能与其一些代表作品(《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相提并论,但是作为通俗小说大家,其前期的小说作品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和借鉴的,加强对张恨水作品的研究和学习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位作者的创作技巧、写作思路、以及同一时期的作家作品,同一流派的作家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脉络的。
注释:
①《中国现代小说史》,杨义,1998.11,人民出版社
②《春明新史》,张恨水,2004.7,中国文联出版社,64页-65页
③《扬弃、蜕变、崛起——试析张恨水在通俗文学第二次崛起中的因果得失》,徐继达、郑炎贵,2006.6
④《春明新史》,张恨水,2004.7,中国文联出版社,196页
参考文献
[1] 汤哲声.天柱峰下人,长恨水长东——小说家、新闻家张恨水系列讲座.纪念张恨水逝世40周年讲座,2007.6.
[2] [4]张恨水.春明新史.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7
[3] 徐继达、郑炎贵. 扬弃、蜕变、崛起——试析张恨水在通俗文学第二次崛起中的因果得失.张恨水研究在线 http://www.zhanghenshui.org/XXLR1.ASP?ID=89,2006.6
这是我的本科论文,水平有限,难免会有错漏,请各位大虾们指点指点,我先在这里感谢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