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3|回复: 2

[【其它】] 何新 读书札记:美国是共济会建立的实验国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7 15: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语:许多人以为美国是一个一群逃避欧洲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在北美以基督教理念立国的国家。这是有违历史真实的误解。以下摘录的三组资料可以说明,美国从立国之初的设计理念,就与神秘组织共济会的信念密不可分。
  1
  丹布朗说:
  “美国有一个隐秘的过去。美利坚开国元勋们的真实意图跟许多当代政客所宣称的完全不是一回事。美国最初的命运已失落在历史中了。创建这个国家首都的国父们最初将她定名为“罗马” 。他们用“台伯河①”来命名流经的河,建造了有先贤祠和万神殿的古雅都城,所有的殿堂都饰以传说中的伟大神祗和女神像——阿波罗、密涅瓦②、维纳斯、太阳神、火神、朱庇特。在城市中央,如同许多宏伟的古都,开国者们矗立了一尊永久的向远古人们致敬的标记——埃及方尖碑。这个方尖碑甚至比开罗或是亚历山大城内的还要壮观,以五百五十五英尺、超过三十层楼的高度伸向天空,向着半人半神的国父昭示感恩与敬意,因为他,这个城市有了一个新名称——华盛顿。
  如今已过去了几个世纪,尽管美国实现了政教分离,但古老的宗教式符号象征却在这个政府维护的圆形大厅大放异彩。 圆形大厅内供设十多个不同的神祗——甚至超过了它的原版——罗马万神殿。罗马万神殿于公元609年皈依了基督教。而这里的万神殿却从未皈依,仍朴素地保留着真实的历史痕迹。罗马的维斯太神殿,就是圆形的,地板上有一个豁口,透过那个豁口能看见由贞女姐妹们照料着、确保其永不熄灭的神圣启明之火。
  国会圆形大厅的设计表达了对罗马最神秘的圣殿的崇敬之意——维斯太之殿。地下也隐藏着一个秘密的圣火坛——在19世纪曾经常年燃烧着不熄灭的圣火。”
  注①:台伯河(Tiber) ,意大利中部的一条河,流经罗马。 』80
  注②: 密涅瓦 (Minerva) , 即罗马神话中的雅典娜, 司智慧与工艺的女神。密涅瓦是拉丁语名称。 形象是猫头鹰。
  注③:维斯太(Vesta) ,罗马神话中的女灶神。 』“就像是维斯太贞女④的祭坛?”佐藤看上去不太相信守护维斯太的火焰和国会大厦会有什么关联。
  注④:维斯太贞女(Vestal virgin) ,古罗马主持祭祀女灶神维斯太的女祭司。
  2
  资深33等级的共济会成员欧伯。G.麦基(Albert Gallatin Mackey)在他的著作中说:“共济会的根源是巴比伦,而巴比伦的根源就是 “亚特兰蒂斯”(Atlantis)。” “亚特兰蒂斯”,即洪水以前的文明。”
  著名的33级的共济会会员及学者曼尼。P.霍尔(Manly P Hall) 在他的名著《美国的秘密使命》(Secret Destiny in America)中告诉人们:
  “美国建国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的使命。美国建国结构是按着英国著名的哲学家、蔷薇十字(Rosicusion)会员-法兰西。培根(Sir Francis Bacon)的名著,《新亚特兰蒂斯》(New Atlantis)的蓝图而建的。培根也是是近代共济会的创办人之一。新亚特兰蒂斯的慨念无他,就是源于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名作《理想国——共和国》。”
  《理想国——共和国》所指的就是由洪水以前半人半神(兽)所统治的亚特兰蒂斯帝国。共济会称这类半人半神(兽)为完美的人种、受光照的人、英雄或超人。柏拉图在共济会里被誉为“光照派大师”(The Illuminated One)及“新世界秩序的建筑师” (Architect of the New World Order),绝不是偶然的。
  大部分人只知道柏拉图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却很少人知道柏拉图的另外一个秘密组织的身份。根据著名共济会学者曼尼。P.霍尔在其著作《历代密术的秘密》(Secret of all Ages),书中说:“柏拉图在49岁的时候在埃及加入一个叫做“伟大秘密”(Greater Mysteries)的神秘组织。经过三个月在密室接受大祭司的指导训练后,柏拉图被差回去希腊地区继续他的使命。”
  “哲学一词在希腊语是\"hylo(热爱)sophy(智慧)”,“sophy--苏菲”是埃及女神依西斯的别名。比柏拉图早一期的著名神秘学哲学家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也是中东地区“伟大秘密”组织的成员。柏拉图是第一位希腊哲学家介绍亚特兰蒂斯的故事,了解柏拉图的背景,我们就知道,亚特兰蒂斯的故事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简单地说,培根按照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的故事制作了一个大蓝图来讲授如何通过秘密会社来建立美国而最终达到重建亚特兰蒂斯的秩序。
  3
  《威廉-佩恩传》摘录:
  共济会员威廉?佩恩根据共济会的神秘理念,在宾夕法尼亚营建理想国
  威廉·佩恩(William Penn 1644—1718),是北美殖民地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殖民地的开拓者。他同时也是共济会的秘密会员,基督教秘密教派“贵格会”(Quaker)的信徒。
  威廉·佩恩164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他的父亲是著名的皇家海军上将佩恩爵士。佩恩上将曾在1654年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牙买加,显赫的家世使得威廉·佩恩从小引人注目。
  威廉-佩恩1644年10月23日于伦敦塔旁边的万圣湖受洗。
  他的堂兄弟乔治·佩恩爵士1720年担任英国共济会会长,曾经撰写了《共济会章程》,确立了金字塔式分级组织结构,贵族和银行家作为神的使命承担者处于金字塔顶端。
  佩恩16岁进入牛津大学的基督教会学院读书。清教徒神学家约翰?欧文任学院院长,共济会员约翰?洛克(1632-1704)也在此担任研究员。洛克试图在既定的国教教义和启蒙运动的极端——无神论思想之间找到一条合理的中间路线。佩恩可能在牛津时期秘密加入了共济会。
  英国国王复辟成功,国教再度兴起之后,欧文被革职,不再担任院长。
  佩恩成为贵格会的传教士。贵格会是共济会的秘密分支,在当时很受歧视,因为信徒主张以人内心里圣灵的光照代替传统的敬拜赞美方式,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异端运动。23岁那年,佩恩皈依了贵格会——在当时被新教徒和清教徒都抵触的神秘教派。佩恩开始在他家里举办神秘的敬拜仪式。
  [贵格会是17世纪中期由共济会员乔治·福克斯在英国创立,其宗旨和主张都相当激进。他们追求更加公正的社会和纯洁的教会,藐视传统和权威,主张乌托邦式的平等与和睦。这一教派在英国遭到迫害和驱逐。威廉·佩恩曾因公开阐述自己的信念而四次被投送到伦敦塔中。]
  从此,基督教会学院要求在礼拜仪式中使用《公祷书》,并且要求神职人员身着英国国教神职人员使用的白色衣。佩恩对在牛津施行这种新的宗教纪律大为反感,后来因对抗宗教礼仪“聚众闹事”而被学校开除。
  他父亲一怒之下,将佩恩送至法国凡尔赛皇家法庭学习。离开巴黎以后,他旅行到达了法国南部的索米尔。在这里,他师从法国杰出的改革宗神学家阿米劳特(1596-1664),并且住在他那里。在这里,佩恩亲自见证了在《南特法令》下法国的胡格诺教派信徒们对于真正意义的信仰自由的追求。因为国王支持的是与他们信仰相反的国家教会,所以所谓的国王恩准的宗教宽容政策其实很空洞。胡格诺派信徒所经历的宗教自由在当时的欧洲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只有法国能容忍与国家所支持的宗教相异的宗教存在。
  回国以后,佩恩又在林肯律师学院学习法律。在此期间,他目睹了1665年的黑死病以及1666年伦敦大火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他还一度在海军服役,参加过海战。
  但是,当他又一次遇到托马斯?楼伊,并且听了他的题为“有一种信仰征服了世界,又有一种信仰却被世界征服”的讲道后,佩恩就成了一名坚定的贵格会信徒,因此而成为一名和平主义者,并且将自己心爱的剑永远搁置起来。在那个时代,贵格会的信徒们鼓吹反对世俗权威主义,拒绝向任何人脱帽致意,甚至向国王也是如此——因为他们相信这是世俗化虚荣的表现。父亲无法改变他的信仰,最终将他赶出家门,而母亲继续供给他生活所需。
  由于佩恩传讲异教的信息,并且由于他质疑新教其他主要宗派以及传统教导,导致了他因坚持秘密信仰被捕,而四次被囚于伦敦塔。
  在伦敦塔里,佩恩根据他的属灵导师托马斯?楼伊对他的临终遗言,写下了他的经典之作《没有十字架,就没有王冠》。正是在伦敦塔的这些日子里,佩恩开始了对于一个具有良心和信仰自由的社会的构想。
  他后来提到:“我痛恨两种宗教原则,而且对于秉承这两种原则的人甚是怜悯。第一就是没有内心真正信服而发出的盲目顺服;其次就是以上帝的名义摧毁一切异己分子,这样的人没有判断力,但是却有牙齿四处咬人。”
  佩恩在伦敦塔里被国家宗教“狂咬”了九个月之后,终于被释放了。出来以后,佩恩更加坚信“我们想要得到什么样的自由,我们也必须给别人同样的自由……我们不能在自己的原则上打折扣。”
  1674年,威廉·佩恩和其他贵格会教友来到了北美殖民地。他从一位新泽西的业主手中购买了一片土地作为栖身场所。这块土地被命名为“西泽西”——是今天宾夕法尼亚州的雏形。在这里,威廉·佩恩试图开始实践共济会的主张和理想,他赋予几乎所有自由男性以选择权力,保证移民享有宗教自由和出席陪审团的审判。他的名言便是“我们把权力交给人民”。
  威廉-佩恩的父亲佩恩上将在去世之前终于和儿子重归于好。
  尽管佩恩上将从来没有接受贵格会的信仰,但作为一个老共济会员,他非常敬佩儿子的勇气与良知。因此,父亲去世后,年轻的佩恩继承了父亲的遗产——每年在英格兰和爱尔兰的地产有1500英镑的收入。
  英王查理二世私人曾经欠佩恩上将购买他的地产欠付16,000英镑的债务。由于当时国王面临财政危机,所以查理二世的法律顾问向佩恩表示,愿意接受“以地产抵消债务”的偿还方式。
  于是佩恩要求查理二世在美国殖民地赐给他一块土地。这块土地在马里兰州北面,特拉华的西面,西部边界与马里兰的西边界一致,往北一直延伸包括所有可耕种区域。
  该提议最关键的部分是佩恩要求自己对该区域具有完全的所有权和支配权,有权在土地上组建自己的政府以及制定法律。佩恩的梦想是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一个新的理想国——宗教自由共同体。
  这一请求于1680年6月14日被提交给英国国王,1681年3月4日,英王查理二世签字批准。这片疆土的名字由国王亲自填写。查理国王将其命名为宾夕(佩恩的)法尼亚(土地),这是为了纪念佩恩的父亲佩恩上将。
  佩恩曾经希望将这里命名为新威尔士,但是他最后接受了宾夕法尼亚这一命名。他担心别人误解这是因他自己的名字而命名的,“因为我怕有人会将这一命名看作是我个人的虚荣”。
  威廉·佩恩在获得宾夕法尼亚皇家许可状后,构思了全新的殖民社会方案。他设想这个完美的殖民地应该成为一切遭受迫害人士的避风港和远离专制的避难所。威廉·佩恩热忱邀请更多来自不同宗教和国家背景的人来到他森林茂密的殖民地,并保证他的政府绝不凌驾公民意志之上,甚至不要求服兵役。1682年开始,贵格会的成员大批来到宾夕法尼亚,同时这里也吸引了来自荷兰、芬兰和瑞典的移民。
  威廉·佩恩的和平主义吸引了大批逃难的印第安人,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此外来自德国、爱尔兰—苏格兰的移民在1720年已经使宾夕法尼亚膨胀到3万多人之多。1700年时,宾夕法尼亚殖民地首府费城的人口已经超过纽约,数十年后成为全美最大的城市和独立宣言的签署地。
  威廉·佩恩在1684年回到英国,后来又陆续两次回访了殖民地,他对殖民地所做的是理念的规划。
  佩恩获得了建立一个享有宗教自由的新家园的机会——不论是贵格会还是别的什么信仰。
  佩恩撰写的关于政府的第一个文献就是《权利宪章——政府构架》,它为建立一个以新约圣经教导原则为基础的自由共同体创造了机会。这篇文献后来为《独立宣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教会自治;政教分离;个人信仰自由;对公民提供非正式的信仰教育,以创建必要的道德体系,提高公民素质;各地各州以自然规律为知识基础,制定政策。
  ★ 该宪章赋予所有的基督徒以宗教自由,不管是新教徒、天主教徒、贵格会等,也赋予了犹太教徒和穆斯林宗教自由。
  ★ 在这部宪章里,宗教自由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至于宪章的开端和结尾都提到了宗教自由这一主题。宾夕法尼亚宪法的首部宪法也是如此。
  ★ 当时正值英国人反对天主教群情激奋,佩恩如此强调宗教自由,使得费城和宾夕法尼亚成了罗马天主教徒惟一可以合法敬拜的地方。
  ★ 《宪章》还明确规定了基督徒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地位。
  佩恩所撰写的《权利宪章》,也就是宾夕法尼亚的第一部州立宪法。该宪法宣称将保障公民的自由信仰——任何一个公民都不得因其信仰而受到“骚扰或歧视”,亦不得在“任何情况下受到强迫参加或者委身于任何与其个人信仰相异之宗教及场所”。上述权利意义重大,佩恩宣布上述规定永远不容侵犯。
  这一宪章在那个时代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因此被称为是美国宗教自由的大宪章。
  佩恩另一个梦想是要将费城建立成为一个人与人之间相爱的城市——共济会兄弟们的相爱之城。佩恩要在自己的梦想之城将自由合法化并切实付诸实施。这种自由此前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是前所未闻的。
  佩恩宪章的重要性以及他所提出的政府构架,在当时的移民中影响甚为深远。佩恩积极地向欧洲受宗教迫害的人们宣传宾夕法尼亚“向所有根据自己的信心与传统敬拜上帝的人提供自由”。佩恩的宪章为宗教自由树立了全新的标准,也深深地影响着美国的而历史。后来美国的人权宪章和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都以他的这个宪章为蓝本。
  由于在其他殖民地都存在此类限制性的信仰自由,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在整个新大陆成了人口增加和发展最快的地方。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以及其他精英都对于费城因着实施信仰自由而带来的增长以及经济上的祝福做出过评论。后来,开国总统华盛顿担任了宾夕法尼亚共济会会长。
  佩恩试图在宾夕法尼亚建立共济会的兄弟相爱之城,也成为殖民地其他各州效法的典范,甚至《美国宪法》也佩恩发起了这项“神圣的实验”。
  佩恩后来两次造访美国大陆,以查看在这里该项实验之进展。在1681年3月1日佩恩写给罗伯特?特纳的信中,他精心宣示他对费城的设计:
  “这是一项清晰而又公义的事业。我坚信既然我所信奉的上帝在我经过各种苦难之后将这里交给我,他也必亲自祝福这里,并且使之成为一个国家的种子。我要悉心观察这里的政府,确保起始之初万事合理。”
  正如书信中所言撒布“一个国家的种子”——费城真的成了一个新国家的种子。
  1682年11月底,佩恩有机会在他所管辖的境内实现他的梦想,公正对待每个住在宾夕法尼亚的人。根据国王赐予佩恩的“头衔”,他理所当然地拥有所赐疆域境内印第安人的土地。
  但是,佩恩却坚持从印第安人那里购买土地,而且每块土地的交易都以和约的形式予以保障。佩恩的做法赢得了当地印第安人的认可,因此,只要是佩恩在管理这片土地,印第安人就与境内其他人群相安无事。与印第安人的第一个和约是在一棵大榆树下面签订的。这棵树后来被命名为“和约树”,现在美国肯辛顿(kensington)境内。这棵树意义非常重大,以至于当英国人占领费城之后在费城到处寻找木材作为燃料的时候,西蒙科将军甚至专门派人在这棵树下看守,防止有人砍伐此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15: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的历史在何新的共济会的黑幕下,成了一堆虚无的碎片,只有印第安人是真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16: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新这厮江郎才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3 01:26 , Processed in 0.33989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