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97|回复: 6

[【文史类】] 《世说新语》中的儿童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 11: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次辑录《世说新语》中儿童故事,共54则。故事非惟儿童为主角,凡是与儿童有关的事件,悉以采录,不分精华与糟粕。具体引文,篇幅有限,从略。《世说新语》中凡言“少”,如无具体年龄,恕不采撷。不明之处,不敢妄揣,不下按语。纰漏错误难免,望大方之家,补苴罅漏。每则括号数字为《世说新语》原文序列。

德行第一(共5则)
1、陈太丘诣荀朗陵(6)
2、郗公值永嘉丧乱(24)
3、谢奕作剡令(33)
4、谢公夫人教儿(36)
5、范宣年八岁(38)

言语第二(共15则)
1、徐孺子年九岁(2)
2、孔文举年十岁(3)
3、孔文举有二子(4)
4、孔融被收(5)
5、钟毓、钟会少有令誉(11)
6、钟毓兄弟小时(12)
7、中朝有小儿(27)
8、梁国杨氏子九岁(43)
9、谢仁祖年八岁(46)
10、孙盛为庾公记室参军(49)
11、孙齐由、齐庄二人(50)
12、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51)
14、简文崩(89)
15、范宁作豫章(97)

政事第三(共1则)
1、陈元方年十一时(3)

文学第四(共4则)
1、诸葛厷年少不肯学问(13)
2、卫玠总角时(14)
3、林道人诣谢公(39)
4、王敬仁年十三(83)

方正第五(共2则)
1、陈太丘与友期行(1)
2、王子敬数岁时(59)

雅量第六(共3则)
1、王戎七岁(4)
2、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5)
3、庾太尉凤仪伟长(17)

识鉴第七(共5则)
1、潘阳仲见王敦小时(6)
2、卫玠年五岁(8)
3、戴安道年十余岁(17)
4、郗超与傅瑗周旋(25)
5、车胤父作南平郡功曹(27)

赏誉第八(共3则)
1、王濬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钟士季(6)
2、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11)
3、魏隐兄弟少有学义(112)

品藻第九(共2则)
1、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髦(7)
2、刘尹至王长史许清言(48)

规箴第十(共1则)
1、王平子年十四五(10)

夙惠第十二全篇(共7则)

排调第二十五(共4则)
1、王长豫幼便和令(16)
2、张吴兴年八岁(30)
3、庾园客诣孙监(33)
4、张苍梧是张凭之祖(40)

假谲第二十七(共1则)
1、王右军年减十岁时(7)

忿狷第三十一(共1则)
1、桓南郡小儿时(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 12: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论〈世说新语〉中的少年儿童形象》 黄楚璇


引言
在《世说新语》中,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被录入书中,士庶僧徒,帝王卿相斗等等皆有记载。根据余嘉锡先生,整部书所涉及的人物有达一千五百多人(包括刘孝标的注)。从书中的36篇中,有关于少年儿童的记载有大概70则,只占全书的半分之七左右。在此论文中,我们将关注于这书中的一小部分群体,试探讨少年儿童在《世说新语》中的不同特点与形象。在这论文之前,也有其他学者对于少年儿童形象有所阐释。在参考资料一项中能找到其他有关此领域分析的文献,有助于读者的理解。此论文试图综述不同的观点,梳理出此论文。

少年儿童的定义
在现今的社会当中,少年儿童通常主要是指未成年,在一般法律规定下,二十一岁以下的人被视为未成年。在古代的中国,成年时要束发而冠,古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以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称为为“加冠”、“加笄”。在《世说新语》一书中所出现的少年儿童,大致上具体年龄由七岁至十三岁不等。

少儿为何会出现于《世说新语》
在《世说新语》中不同人物的陈述与描写当中,少年儿童与女性,是两类较特殊的人物。他们并不是全书的主角,但为《世说新语》的人物世界增添了两道不一样的眩目色彩。出现于《世说新语》一书中的少年儿童,只占了全人物中的百分之七,能被筛选录入书中的少年儿童,凭其稀罕可见一定与众不同。他们不仅显示出准士人的特点,例如有个性风格,甚至有精明过人的才智,是早熟的神童。以下所列出的是《世说新语》中的少年儿童的特点,用《世说新语》中的文献来支撑并进一步说明。
(一)才智过人
第一个《世说新语》少年儿童的特点就是他们聪明伶俐,才智过人。言其才智过人,要有对比才能知过人之处,以下所选的文献有与同辈之相比,和与长辈之相比,显出这些少年儿童的过人之处。

少年儿童与同辈相比
《雅量》4: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小时候就显示了自己的过人的观察力与判断力。王戎与自己同辈的一群小孩玩耍时,其中一人发现路边有一株李树。树上都结了果,孩子们都争着去采,只有王戎一个人没有上前去采。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采,王戎说长在路边,而且有很多果子的树,果子必定是苦的。因为如果果子是好吃的话,早就会让别人给采光了。后来,那些摘到果子的孩子吃过以后,发现果子果然是苦的。从这一段文献里来看,我们能看出王戎与同辈的其他孩子相比,更为聪颖。

少年儿童与长辈相比
《言语》3: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
孔融年仅十岁,但已显示了其不凡的智慧。李元礼问孔融:“君与仆有何亲?”孔融从孔子和老子出发,以释自己与李有世代通好之谊。之后采取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让李无言以对。李谓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一句话,在言外明示李现在大了并不佳。
虽然少年儿童作为“准名士”,仍然没有“名士”的准称,但他们的才智非凡,比自己的同辈卓越,甚至还把长他们一辈的大人难倒。从以上的文献中,能清楚看出这些少年儿童才智过人之处。

(二)思想灵敏
有过人的才智,但若不懂得巧用先天的财富,没有灵敏的思想,那也就白费了才智。《世说新语》中的少年儿童有才智,也懂得变通,而不单单只有死板的智慧。在以下的文献当中,能明确地看出这点。
《假谲》1: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智。
王右军小时候,叔父王敦非常疼爱他,与叔父在帐里共眠。王敦先起床,忘了王右军仍在帐中,右军无意中听见了王敦与钱风共商的谋反之计。王右军意识到自己如果被发现,必死无疑,便急中生智,佯作熟睡之样。最终,瞒过了王敦,得以保存自己的命。面对突发状况时,却仍然能临危不乱,并及时找出解决办法。由此可见,王右军确实思想灵敏。
《夙慧》3: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阳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晋明帝坐在父亲元帝的膝上时,有人从长安来,告知洛阳的消息。听了消息后,元帝流下了眼泪。明帝问父亲为何哭泣,元帝告诉晋朝东渡长江的消息明帝,并问他:“你认为长安比起太阳,哪一个远?”明帝在此处为了安慰自己的父亲,便回答太阳远,因为从未有人从太阳来过。次日,元帝召集群臣于朝堂时,重问明帝同样的问题。此时,明帝却给了不同的答案,说太阳近。元帝面色变,并问明帝为何答案不一,明帝机灵地回答,这是因为抬头便看得见太阳,却看不见长安。明帝之所以会在第二天便改变答案,不是因他三心二意,举棋不定,而是因为他看清局面,明晓自己在群臣面前,得激励群臣为长安奋斗。因此,得说太阳比长安近。明帝在没有料到父亲会重问他问题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认清了情况,改变自己的答案,甚至还能在父亲问他为何答案不一时,自圆其说。这反映了明帝的头脑敏捷,不呆板,并懂得见机行事。
有能力灵活地应付不同的情势,并且不慌不乱,这归功于少年儿童的灵敏思想,能够及时地想出应对的策略。从以上的文献中,能看得出《世说新语》中的少年儿童拥有灵敏思想的特点。

(三)品德高尚
除了智慧上超出一般人以外,《世说新语》中的少年儿童也因其品德高尚,而被录入书中。以下的文献,足以表现小主人公在所有的崇尚品德。
《德行》33: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箸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谢安少时有善良淳朴的性格。在谢安七、八岁的时候,一个犯了法的老人被谢安的兄长谢奕判以罚烈酒的惩罚方式,致使老翁“乃至过醉,而尤未已。”谢安的同情心促使他站出来劝止自己的兄长。他认为滥用灌酒的刑罚是不对的。最终使谢奕改容相敬,遣放老翁。敢于违背自己的兄长,其推动力源自于谢安高尚的品德,懂得明辨是非,并勇于挺身而出。
《规箴》10:王平子年十四、五,见王夷甫妻郭氏贪欲,令婢路上檐粪。平子谏之,并言诸不可。郭大怒,谓平子曰:“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急捉衣裾,将与杖。平子饶力,争得脱,逾窗而走。
在此处,我们又看到另一位少年为了正义而站出来。王平子在十四、五岁时,看见王衍的妻子郭氏让婢女在路上挑粪,上前劝阻郭氏。与谢安不同的是,郭氏并没有像谢安的兄长一样接受了王平子的提醒;而反之勃然大怒,觉得王平子没有资格劝阻她,甚至想拿杖子痛打王平子一顿。王平子的崇尚品德促使他为婢女说情,却差点换来了一顿挨打,可见王平子与谢安一样,不畏惧与兄长持不同的意见,并勇于提出自己道德上的看法。崇尚的品德,是另一个《世说新语》中的少年儿童的特点。

(四)捣蛋调皮
之前在第三部分中,提出了少年儿童所有的崇尚品德。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看一看少年儿童在《世说新语》中的另一面,也就是他们较捣蛋顽皮的时候。
《言语》4: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哪得行礼!”
《假谲》1: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入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乎云:“有头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动,帝复大叫:“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依据以上两处的文献,《世说新语》中的少年儿童“盗酒饮之”和“潜入”他人园中,都是他们捣蛋调皮的一面。这些少年儿童利用他们的才智,绕过不同的权威,例如孔文的二子趁父亲睡时,盗酒,而曹操也通过自己的聪明把朋友救出。曹操自此虽调皮捣蛋,但也显示了他对朋友的忠诚,不会弃朋友而不理。靠着才智和小聪明,《世说新语》中的少年儿童也显示了他们调皮捣蛋的一面。
对比于第三部分中崇尚品格的特点,这与第四部分也并不完全是两个对立面,而只是不同的处世态度。

总结
综述以上所述,再一次地梳理所有观点,以宏观的视野结束此文章。此文中的第一与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在《世说新语》中,少年儿童的才能。拥有聪明过人的才智,以及能够随机应变的敏捷思维。第三和第四部分则分别提出了两种在运用才智方面的范围。第三部分中,是以崇尚品德的特点为主,而第四部分是以捣蛋调皮的特点为主。人非圣贤,更何况是年幼的少年儿童。
此论文试探《世说新语》中的少年儿童形象,笔者的感想是,不因以年龄而视一个人的才智,心智的成熟并不取决于个人的年龄。在论文的开始,少年儿童的定义,定于21以下,或某个年龄层之间的岁数。这个定义是人为,人造的,并强加于我们的身上。论才智,论智慧,它们根本不把任何年龄层、种族、或性别的人排除于外,排除人的限制与限定都是人为的刻画。
---------------------------------------
参考文献
1)王同书:《世说新语》的“神童”》,《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4期
2)赵建成:《“小时了了”:〈世说新语〉中的儿童形象》,《化学院学报》,第28卷 第1期,2008年2月
3)吕菊:《〈世说新语〉早慧现象探究》,《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9卷 第3期,2007年5月
4)黄晓伟:《〈世说新语〉儿童言行幽默效应的间接语境因素分析》
5)李海燕:《论〈世说新语〉中的少儿形象》,《淮北煤师院学报》,第23期 第4期,2002年8月
6)李程:《浅论〈世说新语〉中的少年儿童形象》,《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 第3期 第16卷
7)施红梅:《试论〈世说新语〉少儿形象的思想内涵》,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第9第6期,2006年12月
8)本文所引《世说新语》原文,均据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12: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马赛夫于2013-06-01 12:14发表的 :
《试论〈世说新语〉中的少年儿童形象》 黄楚璇


引言
在《世说新语》中,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被录入书中,士庶僧徒,帝王卿相斗等等皆有记载。根据余嘉锡先生,整部书所涉及的人物有达一千五百多人(包括刘孝标的注)。从书中的36篇中,有关于少年儿童的记载有大概70则,只占全书的半分之七左右。在此论文中,我们将关注于这书中的一小部分群体,试探讨少年儿童在《世说新语》中的不同特点与形象。在这论文之前,也有其他学者对于少年儿童形象有所阐释。在参考资料一项中能找到其他有关此领域分析的文献,有助于读者的理解。此论文试图综述不同的观点,梳理出此论文。
少年儿童的定义
.......
懒得写论文,其实《世说新语》中关于少年儿童的研究,应该不少。我辑录的几则故事中就不单包括儿童,也有少年,为方便起见,我就通称为儿童,还有几篇关于少年的名篇,我也没有辑录。严格来说,辑录的那几则中关于少年,就应该删去,可不想麻烦,就保持原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 12: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LZ这个辑录是很有意义的,《世说新语》内容很繁杂,做必要的分门别类于治学是打基础。
想余嘉锡老先生穷其一生而留下《世说新语笺注》,梳理多少遍?修改过多少次?其书收藏久矣,翻阅、引用多次,故发此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10: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世说新语》青少年故事拾遗

此次拾遗共51则

德行第一(共2则)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11)
2、祖光禄少孤贫(26)

言语第二(共2则)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71)
2、谢太傅问诸子侄(92)

文学第四(共8则)
1、郑玄家奴婢皆读书(3)
2、王辅嗣弱冠诣裴徽(8)
3、诸葛厷年少不肯学问(13)
4、谢安年少时(24)
5、谢镇西少时(28)
6、许掾年少时(38)
7、谢公因子弟集聚(52)
8、袁虎少贫(88)

方正第五(共2则)
1、江仆射年少(42)
2、王中郎年少时(46)

雅量第六(共1则)
1、羊绥第二子孚(42)

识鉴第七(共2则)
1、曹公少时见乔玄(1)
2、褚期生少时(24)

赏誉第八(共5则)
1、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3)
2、林下诸贤各有俊才子(29)
3、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43)
4、谢太傅未冠(76)
5、阮光禄云(96)

品藻第九(共1则)
1、王右军少时(28)

豪爽第十三(共3则)
1、王大将军年少时(1)
2、晋明帝欲起池台(5)
3、桓石虔司空豁之长庶(10)

容止第十四(共1则)
1、潘岳妙有姿容(7)

自新第十五(共2则)
1、周处年少时(1)
2、戴渊少时(2)

栖逸第十八(共2则)
1、李廞是茂曾第五子(4)
2、孔车骑少有嘉遁意(7)

贤媛第十九(共4则)
1、王浑妻钟氏生女令淑(12)
2、王汝南少无婚(15)
3、周浚作安东时(18)
4、陶公少时作鱼梁吏(20)

任诞第二十三(共3则)
1、刘道真少时(17)
2、桓宣武少家贫(34)
3、襄阳罗友有大韵(41)

简傲第二十四(共1则)
1、王戎弱冠诣阮籍(2)

排调第二十五(共4则)
1、诸葛瑾为豫州(1)
2、孙子荆年少时欲隐(6)
3、王浑与妇钟氏共坐(8)
4、郗重熙与谢公书(39)

轻诋第二十六(共2则)
1、谢太傅谓子侄曰(23)
2、殷顗、庾恒并是谢镇西外孙(27)

假谲第二十七(共3则)
1、魏武少时(1)
2、袁绍年少时(5)
3、谢遏年少时(14)

汰侈第三十(共1则)
1、王右军少时(12)

纰漏第三十四(共1则)
1、任育长年少时(4)

仇隙第三十六(共1则)
1、刘玙兄弟少时为王恺所憎(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 10: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0楼hjqz1于2013-06-01 11:35发表的 《世说新语》中的儿童故事 :
   

以论文标准衡量黄楚璇的文章,恐难通过,其议甚浅。
今翻阅《世说新语.言语》,LZ所辑言语第二(共15则),阙第13则。原文不长,兹引如下,略附小语——

2.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3.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
——“小时了了”历代沿用。
4.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5.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神童抑传代耶?
11.锺毓、锺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锺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一热一冷,性格使然。
12.锺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讬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其父鍾繇,书法大家。
27.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贫民小儿亦有智慧。
4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九岁善喻。
46.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八岁熟知孔子。
49.孙盛为庾公记室参军,从猎,将其二儿俱行。庾公不知,忽于猎场见齐庄,时年七八岁,庾谓曰:“君亦复来邪?”应声答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七八岁应声如响。
50.孙齐由、齐庄二人,小时诣庾公。公问齐由“何字”,答曰:“字齐由。”公曰:“欲何齐邪?”曰:“齐许由。”齐庄“何字”,答曰:“字齐庄。”公曰:“欲何齐?”曰:“齐庄周。”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庄周?”对曰:“圣人生知,故难企慕。”庾公大喜小儿对。
——庾公亦有童心。
51.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惠。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亲重偏至,张颇不恹。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敷曰:“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九岁与七岁角智。
7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能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应在未婚嫁之前,少儿之龄。
89.简文崩,孝武年十余岁立,至暝不临。左右启“依常应临”。帝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十来岁即能力排众议。
97.范宁作豫章,八日请佛有板。众僧疑,或欲作答。有小沙弥在坐末曰:“世尊默然,则为许可。”众从其义。
——小沙弥,孩童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5 20: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启迪智慧,有益于儿童!可惜教育太扭曲,儿童们很难有时间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7 02:17 , Processed in 0.40147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