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54|回复: 1

[【活动】] 【征文】秋之记忆(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30 21: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篇,我写到过小时候吃柿子的事,而还有吃枣子的事不及写,今补上。说起来,我对枣子的记忆和怀恋,比柿子还要深些呢。
  柿树,是山坡上别人家的,而这枣树,则是我们自家的,就在我们家的院子里,大大小小的四五棵,——不像鲁迅家的,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就两棵(见《秋夜》)。枣花是五六月份开的,细细碎碎的小伞形状,米粒一样小,特别可爱。风一吹,就像黄色的雪粒洒下,落得满院满地都是;而你这时若恰巧从树下经过,头上、衣领上、肩膀上就会存住些。所以,一读起苏轼的“蔌蔌衣巾落枣花”词句(《浣溪沙》),我就感到特别地亲切,且又从中感知了枣花的重感和质感。苏轼曾感叹石钟山得名的缘由:“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石钟山记》)你看,我不也正是那“渔工水师”吗?枣花分明就落在我家院里,落在我的身上,可自己偏就不能写,而让偶一遇之的苏轼(姑且这么说吧)顺手牵羊,来了个传神写照。实在是佩服苏长公“求物之妙”而能“了然于心”且“了然于口与手”的“辞达”(见《答谢民师书》)功夫!
  但敢肯定,苏轼的福气却是不及我的。因为他只是枣树下的匆匆过客,他肯定没功夫再两三个月后回来,溜到人家房顶上摘那熟透的枣子吃。而这福气,我却是尽兴尽致、痛痛快快地享受过的。枣熟时节,就是年节。因自己身量小、分量轻,总是顺着木梯爬上房坡,再沿着瓦棱小心地挪移到搭在房坡上的枣枝处。那红的、紫的、密密的一片呀,有的竟那么近,可以碰到鼻子,不用伸手,直接张嘴就能咬到。一咬那枣子,那酥脆的感觉、清甜的滋味,任是神仙也没有品到过的,保准比猪八戒吞下的人参果还好吃!
  打枣也是个高兴活儿。因为枣儿又小又多,树又高,是不能像苹果那样一个一个去摘的。那就索性爬到树上去摇,或竟用木杆或竹竿打。使劲一摇,或一杆(竿)子打下去,那枣儿就像冰雹样地星落了。自然有几颗要砸到头上,且砸得生疼,但也不会去避、去揉,只是忙不迭地低头像小鸡啄食样地去拣拾。一般是提个小篮,拾满了,就一溜小跑到屋里倒进大篮里,再一溜小跑地转回来继续拾。嘴里自然也是闲不着的,可以尽着兴儿可劲吃,而绝不会被告诫不准多吃,得卖钱;也不会被告诫不能多吃,吃多了肚子疼。有时候,大人们也会把盛玉米粒的大笸箩抬出来,就放在枣树下接着。那样,一大半的枣儿就会敲小鼓一样咚咚地自己落到笸箩里去了,省了许多拣拾的功夫。但须得记住,枣子是不能打净的,要把树顶最大最红的几个留下,让它们“看树”;否则,来年枣就结得稀了,或竟就不结了。这和收柿子的讲究是一样的。   
  当然,也不是年年都能有好收成。有的年份,满院的枣树就稀稀拉拉地结那么几个,——是不是上年忘了留“看树”的枣儿?还有更气人的,就是到收枣的时候,愁煞人的秋风秋雨偏就来了,而且是连绵不断地下,竟有下过半个月的。那枣儿可就倒霉了,大部分落在地上泥水里,泡得酸坏了;即使抢回来一些,也没有晴日来晒,也是慢慢地酸坏了。自然是舍不得扔掉的,就蒸枣馍吃;那酸劲儿,是会把牙酸掉的。
  哎,还是说些高兴的事吧。晒好的枣,当然是好吃,但若混加一些别的东东来吃,味道会更好、也更特别些。当年洒落的才子金圣叹临刑前,就曾留了一个遗嘱给儿子,并小心地用小纸包包着;没想到,哭着的儿子打开纸包一看,里面竟然写着:“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嗨,金才子真把个“含泪的笑”演绎到了极致了!而我这里,是把晒好的花生和大枣混在一起吃,偶尔也会加些核桃仁,——那滋味,嚇嚇,可真是回味无穷,回味无穷啊!
  怎么,被馋到了吧?那就赶紧试试吧,现在,立刻,马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0 22: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算了啦,领特别小奖和特别大奖喽!
可也累得眼酸、脖子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0 22: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 12: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辛苦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2: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嗯,一诗五文,接受表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 20: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非常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11:02 , Processed in 0.34155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