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60|回复: 1

[【转贴】] 2013国民健康报告:不良习惯致慢性病风险增四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7 12: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不合理饮食为基础的不良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慢性病的最大‘宿敌’,对人们健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12月12日,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领导品牌汤臣倍健联合广东省营养学会、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北京发布《2013国民健康报告》,这已是汤臣倍健连续三年第四次发布国民健康报告。

  报告显示,肥胖和不良生活习惯正在成为致慢性病的“主凶”,在疾病形成的多种因素中,个人生活方式占60%的比重。其中,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抽烟等增加慢性病的风险已高达四成。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于康在发布会上表示,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慢性病风险,还可以治病,而目前国民健康素养亟待提高。

  烟、酒成致病“主凶”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获悉,汤臣倍健“健康快车营养中国行”今年新增了血糖受损风险检测仪器设备,并加入生活习惯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分析。自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期间,共在全国6大区域25省1个直辖市共164个市县举办了287场免费体检活动,现场共进行检测119496人次。

  “我们统计后发现,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巨大。”广东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汤臣倍健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罗海吉表示,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中国总死亡的85%,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不良生活习惯为慢性病叩响了“扳机”。

  根据《2013国民健康报告》调查发现,重度吸烟、重度饮酒、不良膳食、体力活动不足、多吃油炸食品、熬夜等均是肥胖及慢性病高发的危险因素。其中,诸多不良习惯中,烟、酒和缺乏运动成为首要危害。报告显示,经常过度饮酒的人检出体脂肥胖的风险比无过度饮酒习惯者增高41.5%,经常吃油炸食物者检出体脂肥胖风险较不经常食用者增高31.7%;经常过度饮酒的人检出高血压的风险比没有经常过度饮酒者增高33.9%;平均每天吸烟超过20支者检出动脉硬化的风险比少于20支者高29.4%;经常过度饮酒者检出动脉硬化的风险较无经常过度饮酒习惯者高26.5%。

  广东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朱惠莲在解读报告时指出,吸烟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行为,研究表明,主动和被动吸烟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血压患者应该尽早戒烟。而长期大量饮酒,易诱发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因此她建议高血压患者应戒酒。

  对此,于康也指出,当下慢性病高发问题很大程度上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比如酗酒、抽烟、吃油炸食品、熬夜、久坐、缺乏运动等,都会引发心脑血管异常、冠心病、高血压等系列慢性病。

  肥胖不堪承受之重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肥胖和超重人数分别达到9000万和2亿,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我国的肥胖率都在逐年增加,预计到2015年,肥胖人数将超过2亿。根据《2013国民健康报告》调查发现,我国居民慢性健康问题形势严峻,超重或肥胖问题尤为突出。

  报告显示,相当大一部分居民亟需控制体重。其中,男性受检人群体重指数BMI在30-65岁左右超出正常水平,呈现超重或肥胖,在50-54岁达到最高值;女性受检人群BMI在45-60岁左右超出正常水平,呈现超重或肥胖,在60-69岁达到最高值。

  根据检测结果,本次受检人群男性体脂率平均为23.10%,超出3个百分点,女性平均为30.42%,也明显超标。朱惠莲指出,肥胖并不单单表现为体重超标,隐性肥胖也不容忽视,如本次受检人群中,不少受检者BMI在正常范围内,但脂肪率已经超过肥胖界值。按性别、年龄构成进行标化后,受检人群平均隐性肥胖率已达15.42%,男女分别达18.89%和11.87%,男性隐性肥胖率显著高于女性。

  于康在发布会现场回答消费者代表提问时表示,在自己遇到的临床病例中,就有10%以上的“瘦子”其实是胖子。传统观念中的肥胖概念已经落伍,体形看上去正常但体脂率高的人也属于超重和肥胖,而且这种“隐性肥胖”危害性更大。

  “肥胖已经让健康不堪重负,也是诱发慢性病的主要‘杀手’之一。”广东营养学会理事长凌文华指出,约50%的2型糖尿病、30%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及10%-40%的癌症是由肥胖或超重引起的,肥胖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已有研究显示,高血压与肥胖呈正相关关系,BMI每增加3kg/㎡,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

  养成好习惯还能治病

  而与慢性病呈井喷之势相对,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堪忧。根据中国首次健康素养调查,中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6.48%,其中对肥胖的正确认识7.16%,慢性病预防素养更低至4.66%。尤其是在合理饮食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方面,国民表现更是让人揪心。

  对此,汤臣倍健副总经理陈宏表示,希望通过发布国民健康报告,对社会大众进行公益性的健康知识普及,呼吁全社会重视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饮食行为、生活、心理、运动等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系统的健康观念,预防慢性疾病,提高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在于康看来,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大大降低慢病的风险,慢性病发生几率可大大降低。甚至可以说,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能不生病,甚至还能治病。“平时注意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搭配合理健康的膳食结构,戒烟限酒,同时保持长期合理适量运动,则有助于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发生的几率。”

  于康指出,生活方式涉及方方面面,首先,营养是身体的基础,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其次,要在医生和有关专家指导下选择适合你长期坚持的、适宜的运动;另外,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和愉悦的心情。而把生活习惯养好之后,定期到医院做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这样综合起来可以使健康安全系数更高。

  《2013国民健康报告》统计发现,每餐用餐时间多于20分钟则可减少10%的体脂肥胖风险;平均一周锻炼时间超过90分钟或者有服用卵磷脂、鱼油、维生素C、E等保健品习惯者,均可减少约10%的高血压风险;而平均一周锻炼时间超过90分钟或者摄入蔬菜水果>500g者,均可减少约10%的动脉硬化风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1 23: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慢性咳嗽不容忽视

首先说明一下什么事儿童慢性咳嗽:儿童咳嗽≥4周。
  儿童慢性咳嗽常被误诊为肺炎,抗生素滥用非常严重,孩子咳嗽时间长,多数家长也比较认同抗生素,多认为消消炎就好了,当用了很长时间的消炎药后,症状还是没缓解,有心的家长才意识到是不是有别的问题,其实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鼻炎,鼻窦炎所致 鼻后滴漏,现在统称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能占到慢性咳嗽的41%,其次的原因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再就是支气管异物, 综上认为儿童慢性咳嗽不容忽视,希望医生们少用点抗生素吧,抗生素不是万能的,看病一定要搞清楚病因后再下药,以上是本人的拙见,本人是个儿科医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有问题可以发email到liwenliang7@gmail.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8 20:18 , Processed in 0.35620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