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59|回复: 5

[【时事表】] 日本接近兑现目标:五十年三十个诺贝尔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8 18: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旧闻资料:

日本:五十年三十个诺贝尔奖

文章来源: 新华社  2002年1月份

日本在二○○一年三月出台的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提出,要在五十年内拿三十个诺贝尔奖。在不久前结束的百年诺贝尔庆典后,日本政府重申了这一目标,并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内设立了“研究联络中心”。这一举动在全世界引起很大反响,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获得二○○一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评论说,日本政府“没有头脑”,纯属“狂妄之言”。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如此评论有点失之偏颇。如果与英国对比,诺贝尔奖问世百年中,英国已有八十九人获奖,五十年中也远多于三十人。今天,日本的经济和科研实力已居世界前列,五十年拿三十个诺贝尔奖似乎不是大话。
从资金投入上看,尽管日本经济近年来处于低迷状态,但依然是公认的经济大国,因而能够大量投入科研资金。日本二○○二年度财政预算总额减少,但科技等领域预算不降反升,近几年的科研经费更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以上,居发达国家首位。在基础研究上,日本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一九九八年,日本科学家发现中微子有静止质量;二○○一年,日本科学家找到了宇宙中存在“宇称不守恒”现象的有力证据;日本克隆牛技术也基本达到实用化水平;日本还在研制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宇宙模拟器”。此外,日本在纳米和新材料等领域位于世界前列,并参与了国际空间站和人类基因组等重大国际合作科研计划。日本正积极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机械、环境、材料和能源技术等各个领域扩张。
资金投入和技术基础并不一定导致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问世百年中,日本仅有九位得主,其中科学奖七名。因此,对日本这一目标的怀疑不无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对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高度重视。二○○○年和二○○一年日本科学家连续得诺贝尔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



2014诺贝尔奖陆续揭晓


2014年10月08日08:39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早在颁奖之前,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施郁就在猜测是否会将今年的奖颁发给LED,“很多其他重要应用成果都得奖了,而LED还没有”。

  全球四分之一的电能用于照明。而传统的白色光源在环保以及效能和明亮度上都越来越受到诟病。一直以来,寻找一种更持久更高效的方式来代替旧有的光源,成为众多研究者追逐的目标。

  红色和绿色二级管早已存在,但是若没有蓝光,就无法制造白色灯管。虽然有很多人为此努力,但在科学界和工业界,30年来蓝光二极管一直是个重大挑战。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早期,当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从半导体中制造出明亮蓝色光束时,他们为制光技术触发了根本性转变。利用蓝光二极管,白光可通过新的途径被创造出来。随着LED灯管的出现,现代的灯不仅寿命长,而且更节能。

  “LED灯泡的发明将大大减低能耗,节约成本。”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北京中视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工毕勇表示,高效蓝光二极管如果能够大规模应用的话,能够节电50%以上。

  对于三位获奖者,其实业内早就有期待。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徐科说,2002年左右,相关的呼声就已经很高。

  获奖者之一的中村修二被称为“蓝光之父”,他是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与青紫色激光二极管的发明者。2006年,中村修二获得千禧年创新奖。能够获得此奖,是业界非常大的荣誉。

  “业界对他非常看重。”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说,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校长杨祖佑曾三次亲自前往日本拜访中村修二,请他去美国担任教授。

  而另外一位获奖者赤崎勇也可谓是众望所归。他开发了氮化镓结晶化技术,并完成世界第一个高亮度的蓝色发光二极管。2009年11月10日,赤崎勇获得了京都奖尖端技术领域的奖项。而京都奖素有“日本诺贝尔奖”之称。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常务秘书斯泰方·诺尔马克表示,本次诺贝尔物理学奖因循“奖励为人类福祉作出重要贡献的发明”的精神而颁出。

  “我们老是差一步”

  上世纪7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对氮化镓的研究热潮,而利用它开发出蓝色发光二极管被认为是一个大胆设想,一旦开发成功,应用范围广阔。赤崎勇当时从事的便是这一领域的研究。

  但是提高氮化镓品质和控制其性质并非易事。到上世纪70年代末,当大多数科学家都放弃了氮化镓系蓝色发光二极管的研究时,赤崎勇继续不懈研究,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氮化镓的PN结,为利用氮化镓材料制造蓝色发光二极管奠定了基础

  徐科指出,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研究在力量上虽然不弱,但是在进展上“老是差一步”。

  “日本在LED方面的研究已经做到了理论上的极限。”毕勇说。日本已经研制出超过200流明/瓦的商业用器件,中国则为100流明/瓦~120流明/瓦。

  流明是光通量的单位,即每输入一瓦的电,能够获得的光的数量。流明量越高,发光效率越高。

  事实上,在商业化的应用上,中国与其的差距正在缩小,差距主要在实验室研究上。毕勇说:“目前,我们实验室的最高水平是150流明/瓦,日本已经到了240流明/瓦。日本下一步更多地是往商品的应用上去转换。”

  “过去近30年半导体的发展都是在其他工作的基础上慢慢发展。”徐科表示,在LED方面,目前我们已经有很好的研究基础,有较大的产业规模,未来要在国际上具有核心竞争力,必须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上作出中国自己的贡献。

  小职员何以登上大舞台

  得奖虽是众望所归,但是获奖者的身份却再次让不少人啧啧惊叹。

  中村修二曾经只是一个普通公司的职员,生活在日本一个叫阿南的小城市里,因为与工厂闹矛盾才离开。而之前,他也只是一个不知名大学毕业的硕士生

  2002年,田中耕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也是如此,一时间化学界并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寻究起来才发现,他只是一个拥有本科学历的小职员。

  小职员何以登上大舞台,一次次创造奇迹。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黄庆表示,这与他们在科学道路上的坚守和探索精神密不可分。

  1988年,中村修二提出要制备氮化镓蓝光发光二极管,而此时,所有的人都还在十年如一日地生产磷化钾砷化镓。没有实验员没有助手,中村修二却在短短四年时间内获得了理想的试验结果。

  已经80多岁的赤崎勇也曾是在神户工业公司(现富士通公司)和松下电器产业公司从事科研工作的一名职员。在许多研究场合,他都强调不懈和不气馁的精神。

  在一次对年轻研究人员的讲话中,他说道:“即使是失败,也绝对不要放弃。想做一件全新的事情,失败会如影随形。在失败的情况下,不要气馁、不言放弃非常重要。另外,对研究来说,直觉也非常重要,而直觉需要在经历无数次失败的过程中培养
。”

  而在国内,专家们表示,LED的发展进程其实是我国科学界急功近利的一个体现,也是迟迟难以获得国际性突破的原因。

  “上世纪80年代坐冷板凳,90年代跟随大潮开始热,但是原创性上却一直落后。”对于这点,徐科有点遗憾。

  黄庆表示,目前我国科学领域也演变成急功近利的舞台,沉溺于影响因子、SCI、量化指标,而不是充满冒险、乐趣、坚守和风险的探索之旅。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4/1008/c1007-25786481.html

====================


点评:

大家现在还记得乔布斯去世后,我宁波提出来要批量制造乔布斯的新闻吗:
--------------
宁波将批量制造“乔布斯”
2011-10-11 08:14:00 来源: 东南早报(泉州)

宁波市新近出台了一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这是时隔13年,宁波市出台的又一项重大人才培养工程。对宁波来说,乔布斯天赋异禀,他的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可以在环境和制度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5年培养1400名创新人才

记者获悉,从今年开始,宁波市将以5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在3个层次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目前,首批各层次培养人选的选拔已经开始。

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刚刚发布的《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这批人才,宁波市将创造条件、大力资助。这是1998年宁波市实施“4321人才工程”后,最新出台的一项重大人才培养工程。
------------------

到了今天,不知道比较日本的规划和宁波的规划,谁的可操作性更大一些?

要知道当时的宁波硬件上绝对不输给全球其他区域,宁波有中国当时最大的图书城和出版产业资源,还有大批海外华人(宁波出来的)做帮手,要钱有钱,要关系有关系,宁波出口企业也不错联系了海外很多关系(做国外文化衍生品订单)。这么几年下来,宁波的规划执行已经没有多少关心了,包括宁波这边自己似乎也不提起了。

日本政府提出的制造诺贝尔获奖的计划其实大家研究一下是有规律可循的:

第一:日本经济上升阶段大量技术投资,包括人员的精心准备,在重点项目上日本私企占据很多技术的核心专利。

第二:日本教育中的终生教育概念和维持这个概念的各种软环境和配套措施,避免了中国教育所谓掐尖的不确定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全球部分区域成人技能测试,日本成年人成绩第一,并且多数人集中在优良优秀这个区间。

第三:日本教育中间的匠人精神,这点大家看看锤子手机罗永浩去日本几次后的各种感慨各种崇拜就知道,日本企业和教育中间鼓励这种带有制造业基因的匠人精神,而不是中国社会普遍的当官的精神。

第四:日本企业的海外扩张带来的庞大的技术需要,日本选择的技术突击重点一般都是要拉开对手追逐所谓高技术方向,比如现在的机器人和电池技术等等,这些都是日本企业海外扩张实际需要。

第五:面对老龄化和地震的恐惧,日本也极力追求采用技术解决的方式,而且比较注意针对问题改进,大家可以看看这些年日本的发明中间解决老龄化的出发点的统计还有就是针对各种自然问题的设计考虑。

总之,日本的诺贝尔计划已经接近原先目标,此中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8 20: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当年日本的广告中的依据就是“匠心独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 18: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向日本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0 20: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向对手学习远远比简单的排除日货重要的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7 19: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往往要付出巨额代价的,从我国目前的国力水平上,巨额的消耗依然付不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7 21: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不是制度问题,还是人本身的问题。个人的素质加上努力,当然环境也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3 17:05 , Processed in 0.38625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