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53|回复: 0

[【随笔】] 英语“快速阅读”杂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9 18: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英语“快速阅读”杂谈



  大学英语增设“快速阅读”一门,对于我等来说早已是“挑水的过了井——回头”。然而偏偏一向对“快速阅读”耿耿于怀,情有独钟,于是在此略抒己见。
  所谓快速阅读,也可简称为“快读”,是经过长期学习累积起来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技巧。以中国人用母语汉字为例,从牙牙学语到初识方块字、再到“读书难字过”、至“看报看个题、看书看个皮”,眼睛一瞥,脑海里即刻生成印象,这是“快读”的初级阶段。
  两件亲眼目睹的事终生难忘:
  一、单位有位老同事,那时大仲马《基督山伯爵》刚解禁,图书室买入蒋学模译本(全四册1575页)一套新书,当晚他将其借出,用了一整夜的时间读完,第二天早晨8点上班把书归还图书室(新书还没来得及登记入册、盖公章),随后,他就对我们开讲基督山恩仇记的故事……。他那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陈述,小说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感情的细致描绘……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仿佛他就是大仲马现身!听得大家如痴如醉,眼界大开一一真不愧是世界名著!过了很久,我才得便翻阅这套书,一看不禁吓一跳,他哪里是在看书,简直是在背书!他口述的精彩之处几乎与原文一模一样!再说阅读速度,这四册书我估摸要一个星期才能看完,他却只用了一夜时间。事后我向他讨教快速阅读的秘诀,他坦诚地笑笑:哪有什么秘诀?这是平时养成的习惯而已。
  二、发生在小学四、五年级间的往事。一天下午,我与同班同学外出游玩,一边走,他一边给我讲武松“醉打蒋门神”、“夜走蜈蚣岭”的故事,他叙述得很生动,有声有色,眉飞色舞;我也深受感染,宛若身临其境,至今脑袋瓜里“迎风八踩”等等概念就是那时种下的。直到工作以后,我才得见王少堂说《武松》这本书,它把我马上拉到那个孩提时代,心里由衷钦佩同班同学的阅读才能。十来岁的孩子能把书看得如此精细,复述起来几乎与原貌差不离几许,是何等阅读方法!那时还不懂追问他阅读所花费的时间,依现在的理解,偌大的小孩是不会自觉地去背诵它的,所仰仗的就是本能的快速阅读。
  上面一老一少的实例揭示一个真谛:快速阅读必以记忆力作为支撑。纵然一目千行,如果记不住就等于白看了。古人常说博闻强识,“博闻”就是看得多,“强识”就是具有超强的记忆能力。
  大学英语“快速阅读”的要求是:考生在15分钟内阅读大约1000至1200个单词左右的一篇文章并完成文后的10道题,这一题型主要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从大量信息中查找所需信息的能力。诚然,这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的全国性考试,但据此不难推导出,以十二小时计算,通读1575页一遍,15分钟包含多少词语?问题的要害恰恰在于,阅读后究竟能复述多少?
  提高英语“快速阅读”的能力,观看原声电影也是一种不错的实战体验。
  案例一:《街尾之宅》2012(House at the End of the Street)
  女主人公艾丽莎(Elissa)发现瑞安(Ryan)的秘密,不在对话中,因此仅看字幕或听声音都得不到答案。唯一的线索就在快速闪现的T-shirt大学缩写字母、皮夹里的身份证及注射器说明等镜头里,……这对于考察英语“快速阅读”的能力是有帮助的。
  案例二:《非常嫌疑犯》1995年(The Usual suspects)
  如果英语“快速阅读”达到海关特派员Dave Kujan那样,环顾四周房间中的物品,如贴满各种资料的布告板、标有「小林」标志的咖啡杯等细节和人名,猛然醒悟上当了,返身去追赶Roger Verbal Kint……,那么就获得了娱乐和学习的双丰收。
  当然,这种实战应当在对电影毫不知情的前提下才是最有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4 22:27 , Processed in 0.27903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