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07|回复: 12

[【时事表】] 日媒:东芝松下发力 日本产业将通过化学实现复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3 09: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媒:东芝松下发力 日本产业将通过化学实现复兴

2014-12-09 08:52:00环球网科技

【环球科技综合报道】《日本经济新闻》12月9日报道称,三个日本人获得了201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使日本企业的“物理”实力一下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15年以后会是什么情况呢?根据媒体上讨论推测,日本的“化学”或许是下一个关注的重点。例如东芝和松下正在开发的“人工光合成”和“光触媒”,现在已开始初现成效。人工光合成技术是通过空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来生成可供燃料电池车等使用的能源物质(乙醇等),光触媒技术则是生成作为燃料电池车燃料的氢,均受到专业人士的高度关注。

  日本电子厂商转型
  据日本政府人士介绍,执政党的日本自民党内已经有不少议员对上述技术表示出强烈兴趣。在减少二氧化碳的同时还能生产燃料,正设想在东日本大地震的受灾地区建设人工光合成工厂。
  在技术开发的世界里有着“多产多死”的说法。即便如此,由于这2个领域里潜藏着对于企业来说可以转变经营结构的商机,因此仍有很大吸引力。松下社长津贺一宏最近在《日经产业新闻》上表示:“在氢、水、空气这3个领域里,我们力争到2030年创造出1万亿日元规模的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电子厂商的转向似乎正成为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日本的电子行业迄今为止一直在符合“物理”法则的世界里奋斗。最典型的就是半导体集成度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的“摩尔法则”。
  “去物理化”
  报道称,日本的技术实力雄厚。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半导体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时至今日,在价格剧烈波动的半导体存储器领域,东芝仍有望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
  但电视机、个人电脑等数码产品的生产成本迅速而持续地下跌,可以说是另一种类型的摩尔法则。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上,高成本的日本企业几乎没有生存的可能。近20年的残酷现实让人们明白了这么个道理。
  日本电子行业从2013年前后开始转变经营思路。日立制作所、东芝、三菱电机这三大综合电子厂商本财年的合并经营利润加起来超过1万亿日元。取得这一成绩并非依赖于电视机、相机、手机的消费复苏,而是因为立足于基础设施、服务等不受降价牵连,或者说与摩尔法则相距最远的领域。
  估计日本各企业今后仍将非常鲜明提出“去物理化”。

  东芝由核电站专家担任专职董事,统一掌管人工光合成和使用多余电力来储存氢的新能源业务。这并非缩小核电站业务,而是要将“化学”变大。产生氢是核电站的衍生物,在这方面积累的化学反应与电解的知识是研究人工光合成及面对氢社会所必不可缺的。
  野村证券的高级分析师山崎雅也指出:“技术突破似乎潜藏在一直以来支撑着数字领域的工艺工程(物理)与材料工程(化学)的融合里。”
  化学的时代不易被复制
  东芝与韩国三星电子正在进行新一代半导体存储器的开发竞争,这种三维构造的材料有望借助“材料革新”来实现。另外东芝正在开发的白色发光二极管(LED)与新一代功率半导体也只有通过硅等的材料革命才能实现商品化。
  要想在化学领域取得成功,至少需要5年、10年的时间。电动汽车之所以迟迟无法普及,原因就在于电池的能量密度不能像摩尔法则那样轻松提高,导致汽车的续航距离难以增长。化学的世界比物理进步缓慢,这是宿命。
  相应地,化学的时代就不可能每隔一年半价格下降一半。大型电子厂商的经营者正在关注的就是这一领域。这是一个无法轻易被复制、不会轻易传播的世界

  如此说来,汽车车体正如日本一家汽车厂家的管理人员所讲的那样,“也许会进入到大量采用铝和碳纤维的时代”。无论是铝还是碳纤维,都属于化学。日本的产业似乎在全方位地开始模式转变。

碳纤维之后是木材纤维

2014/12/22


  目前,可以用作飞机和汽车主要材料的碳纤维备受世人关注。但可能取代碳纤维的“后碳纤维时代”的开发也在悄然进行。

  有希望成为未来主角的是被称为纤维素纳米纤维(CNF)的“木材纤维”,生产成本只有碳纤维的六分之一。为了揭开“木材纤维”的面纱,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联系了多家开发该纤维的企业,但是大部分都选择避而不谈。

   未来主角登场

  最终,“日本制纸”接受了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的采访。该公司CNF事业推进室的河崎雅行室长表示:“CNF的原料是木材,但是却比铁更硬更轻”。“请看这里,看起来只是普通的液体,但其实这是CNF”,河崎拿着烧杯说。烧杯中装有稠糊状的液体。实在难以相信它比铁更硬。


  将普通的树木切碎成相当于原来千分之一大小的木材碎片,然后将木材碎片加工成纸浆,之后进一步将纸浆分解成千分之一大小的木材纤维。到这里的加工工程与制纸方法没什么区别。

  放大观察木材纤维会发现,它由无数的纳米纤维束构成。添加名为“TEMPO”的化学试剂可将成束的纳米纤维分解成1根1根的纤维。1根纳米纤维的直径仅为3~4纳米,相当于人类头发丝的两万分之一。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不会给人以强度很高的感觉,但实际上1根1根的纤维非常结实。将纳米纤维聚合在一起,强度将超过铁。河崎室长对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表示,“树木之所以能够长到几米高,靠的正是纤维的支撑”。据称纤维素纳米纤维(CNF)的强度可达到钢铁的5倍,与碳纤维相当。而生产纤维素纳米纤维(CNF)的关键在于如何将1根1根的纤维聚合到一起,以及与什么材料混合。

  此外,纤维素纳米纤维(CNF)还能够弯曲,而且密度只有钢铁的五分之一。简直称得上理想的新材料。日本制纸已经开始携手树脂和化工企业稳步推进共同开发

   成本为碳纤维的六分之一

  碳纤维也是原发自日本的新型材料,由东丽1971年在全球首次成功实现量产。作为替代钢铁和铝的材料,碳纤维被广泛用于飞机、火箭和医疗器械等。东丽日前从美国波音获得了1万亿日元的飞机碳纤维复合材料订单。但是,在汽车等其他领域的应用仍未取得重大进展,原因在于生产成本高昂。

  碳纤维的价格一般情况下为每公斤3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60元)。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可以在常温下加工,据此将减少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能源,每公斤有可能降至500日元以下。河崎室长对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表示,“如果实现量产,价格将进一步下降”。如果用作飞机和汽车等各种交通工具的零部件,能够减轻重量、提高燃效以节约燃料。

  用于汽车保险杠和外板等的聚丙烯和尼龙树脂的成分主要为玻璃纤维,如果将其更换为纤维素纳米纤维(CNF),每辆汽车的重量可以减轻25%。


不仅限于此。由于其透明且耐热,如果被用于智能手机等,就能够低价制造弯曲型的液晶面板。此外,还具有难以透过氧气的性质,如果用作食品的包装材料,里面的食品就能长期保质。

   日本掌握主导权

  在日本之外,欧美企业纷纷致力尝试将大学等的研究成果实用化,相继开始打造试制品的制造设备。

   不过,作为提取纤维的方法,欧美企业的技术主要是利用机械磨碎木材纤维。纤维的宽度难以保持均一,河崎室长对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表示,“这很难充分发挥木材纤维的特性”。

   与此相反,日本企业有能力通过TEMPO将其分解为宽度均一的纤维,“巧妙运用技术是日本的看家本领。日本或能够掌握主导权”。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电子整理部 铃木洋介

http://cn.nikkei.com/industry/sc ... 141222.html?start=1

点评:

前段时间中国国内有关文理科的问题争议过一段,大家各有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我们可以看看周边的情况,预测一些趋势,再来看看教育的布局问题也许是一个办法。

日本企业和相关大学研究机构当前趋势是两个,一个就是继续在精细制造上面开拓,一个就是上面两篇报道的所谓化学化。日本为了保持所谓技术研究优势可谓不遗余力,比如昨天新闻报道,日本财经媒体统计了国际市场稀土的价格走势,中国试图控制稀土的价格目前看已经没有达到效果,除了2011-2012年国际稀土价格高涨,2013年到2014年稀土价格都是趋于几年前的白菜价,这个背后其实就是国际市场供需双方的博弈,这个博弈过程中间国际上显然倾向于稀土的增值加工使用一方,而稀土原材料供应的中国显然是受损最大的一方,这也是对制造业应用显然高于资源出口的一个印证。

回到教育这块再看,全球对于保持国家竞争力都有自己独特布局,而我们近邻日本的两个腾挪,比如物理化和化学化都是理工科的,我们中国基本教育上尖子跟日本差距不大,所以日本能做的我们做起来也可以的,更多是要看日本企业和大学直接产学研的经验,拿来给我们自己做借鉴用用。

未来还是比拼的制造业,所以教育未来比拼的更多的还是理工科,这点或许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4 19: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圣诞进来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5 11: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纤维素纳米纤维应该很有发展前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5 16: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意楼主的意见,日本模式已经越来越没落,远的不说近年来韩国已经在很多领域赶超日本,比如说苹果手机产业链上的产品可谓代表了这个领域的最高水平,但是在显示技术、芯片技术等核心技术上韩国已经全面赶超日本,当然不可否认日本在精密制造的很多方面还是比较领先的,但是看看在关键领域的表现与布局近年来韩国的三星、LG的表现明显好于日本企业,日本企业的僵化体制使得日本在创新领域越来越乏善可陈,要知道十多年前日本企业的技术水平可是全面领先韩国的,可现在韩国不仅在消费电子而且在钢铁、汽车等产业链非常长的传统制造领域表现出极高水准;再来看看美国,依靠在页岩气、页岩油开发技术上的突破,美国又一次取得了颠覆性成果,石油价格在今年从高点下降了40%以上,美国已经具备了石油自给自足的能力,天然气价格的大幅下降已经使得电厂使用天然气发电有着非常强的竞争能力,美国人总能够搞出来牛逼的东西更值得我们思考,再看看3D打印、大数据这些前沿性开发技术,还是美国独领风骚,特别是3D打印这可是有可能引起制造业颠覆性变化的技术, 前苏联曾经在高科技领域与美国相差不大,但美国在计算机领域取得突破以后把苏联远远甩在了后面,很多东西可能还需要在文化上面去寻找原因,日本在很多方面值得学习特别是日本对制造工艺精益求精的态度值得学习,但是日本的这种持续积累跟随战略是容易学的,别人搞出来一个革命性的东西我也去搞,就像在汽车领域福特发明了汽车,但是现在丰田的制造水平要比福特还要好,在已有技术的再利用持续开发上日本做得可谓登峰造极,但是韩国现在学得相当好,中国要学不是很难,只要积累再过一二十年制造领域再来看我们的传统制造水平会有大发展,要知道我们以前是落后得太多在很多工业制造领域几乎没有积累,但是要学美国就不容易了,美国更值得研究和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5 17: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不小心提交了,再来说说教育这块,当然理工科容易出实际成果大家容易看到效果,文科的发展则很难有一些实际效果来衡量所以更容易被忽视,其实钱学森之问更值得我们深思,如果只看表面去学则是舍本逐末的结果。来看看苹果手机,几乎所有的制造过程都不在美国本土进行,芯片先由三星制造之后自己设计再由三星加工,显示屏是LG和台湾制造的,电池是韩国和中国制造,组装也是在中国进行,但整个产业链都被苹果玩弄于股掌之上,台湾和韩国的厂商为了苹果订单拼得你死我活,苹果的高明在于整合了全球制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高附加值的开发,软件系统的强大以及对消费者内心的洞察使得苹果能够风靡全球,而曾经不可一世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在哪里呢?在模拟通讯技术时代美国的摩托罗拉强大无比,随着数字通信时代的来临美国通信看上去一度落寞,诺基亚和三星风生水起,随着苹果的王者归来美国人还是再度全面领先。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但用在了烟花爆竹上,欧洲人在此基础上搞出了炸药使得人类进入了热兵器时代,堂堂大清帝国在几万人的八国联军面前不堪一击,思维方式的不同制约着创新的水平,而欧洲的繁荣则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文艺复兴极大激发了欧洲的科技发展水平,文化的全面繁荣与发展才是科技繁荣的奠基石,而文化的发展则是跟文科息息相关的,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可谓一穷二白,制造业的水平不说也罢,改革开放首先解除了人的思想桎梏,八十年代的文化繁荣从小说家被文艺青年的追捧上可见一斑,那个时代的文化繁荣(很大程度上可以称之为思想启蒙)奠定了之后科技繁荣的种子,让人担忧的是现在很多人更认可理工科的发展而忽视文科的影响,如果单腿走路也许能够发展一时,但是终究是不可持续的,其实这方面现在的教育部门还是有很多有识之士的,从高考文理分科上也体现了对文科的重视这是非常积极的一面,目前的这代领导人在认知水平上还是比较清醒的,这也是值得庆幸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17: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inzazi于2014-12-25 16:37发表的 :
不同意楼主的意见,日本模式已经越来越没落,远的不说近年来韩国已经在很多领域赶超日本,比如说苹果手机产业链上的产品可谓代表了这个领域的最高水平,但是在显示技术、芯片技术等核心技术上韩国已经全面赶超日本,当然不可否认日本在精密制造的很多方面还是比较领先的,但是看看在关键领域的表现与布局近年来韩国的三星、LG的表现明显好于日本企业,日本企业的僵化体制使得日本在创新领域越来越乏善可陈,要知道十多年前日本企业的技术水平可是全面领先韩国的,可现在韩国不仅在消费电子而且在钢铁、汽车等产业链非常长的传统制造领域表现出极高水准;再来看看美国,依靠在页岩气、页岩油开发技术上的突破,美国又一次取得了颠覆性成果,石油价格在今年从高点下降了40%以上,美国已经具备了石油自给自足的能力,天然气价格的大幅下降已经使得电厂使用天然气发电有着非常强的竞争能力,美国人总能够搞出来牛逼的东西更值得我们思考,再看看3D打印、大数据这些前沿性开发技术,还是美国独领风骚,特别是3D打印这可是有可能引起制造业颠覆性变化的技术, 前苏联曾经在高科技领域与美国相差不大,但美国在计算机领域取得突破以后把苏联远远甩在了后面,很多东西可能还需要在文化上面去寻找原因,日本在很多方面值得学习特别是日本对制造工艺精益求精的态度值得学习,但是日本的这种持续积累跟随战略是容易学的,别人搞出来一个革命性的东西我也去搞,就像在汽车领域福特发明了汽车,但是现在丰田的制造水平要比福特还要好,在已有技术的再利用持续开发上日本做得可谓登峰造极,但是韩国现在学得相当好,中国要学不是很难,只要积累再过一二十年制造领域再来看我们的传统制造水平会有大发展,要知道我们以前是落后得太多在很多工业制造领域几乎没有积累,但是要学美国就不容易了,美国更值得研究和学习。

美国面临的全球局面和日本面临的完全不一样,但是怎么结合用起来,这点需要我们仔细分析

先说日本的情况,日本算是戴着镣铐跳舞,上面有美国的各种限制,下有各个新兴国家在美国扶植下面不断追赶,韩国就是美国转移了不少东西扶植起来来分日本红利的,三星的芯片技术是IBM给的并且现在三星和IBM是盟友,另外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美国在不少方面都是压制日本的,比如喷气式军用飞机相关技术特别是发动机技术,美国二战后就一直压制德国和日本发展相关东西,而日本怎么做的呢?
日本是走外围,用外围精细技术来取得不断积累的优势,然后换取美国的相关技术支持,比如日本自己研发的F2战斗机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美国看着好就拿来给自己波音民用飞机用,到了现在波音飞机研发份额上面日本和美国比例是一样的,并且日本承担的也是核心技术的部分,包括碳纤维和发动机核心部件研发,日本外围逼近核心的办法一小点一小点的逼近了美国喷气式飞机的核心研发圈子

还有日本最近对碳纤维的东丽做了不少报道,碳纤维最早也是美国开头,日本东丽首先工业化量产,然后美国的杜邦等西方公司也介入,但是后来因为盈利不佳退出了,而日本公司一直都是咬牙坚持,先是在网球拍或者自行车部件上小量采用,后来因为波音采用做飞机,所以碳纤维才长大成为明星,而现在日本三家公司占据全球四分之三的份额,我们国家制定的赶超目标也是要做出自己的类似日本东丽的碳纤维巨头

美国的国际氛围相当好,可以说霸主的优势地位使得美国多数情况下做啥都有最优的外界条件,这样的外部环境我们当前来说不具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1: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inzazi于2014-12-25 17:23发表的 :
一不小心提交了,再来说说教育这块,当然理工科容易出实际成果大家容易看到效果,文科的发展则很难有一些实际效果来衡量所以更容易被忽视,其实钱学森之问更值得我们深思,如果只看表面去学则是舍本逐末的结果。来看看苹果手机,几乎所有的制造过程都不在美国本土进行,芯片先由三星制造之后自己设计再由三星加工,显示屏是LG和台湾制造的,电池是韩国和中国制造,组装也是在中国进行,但整个产业链都被苹果玩弄于股掌之上,台湾和韩国的厂商为了苹果订单拼得你死我活,苹果的高明在于整合了全球制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高附加值的开发,软件系统的强大以及对消费者内心的洞察使得苹果能够风靡全球,而曾经不可一世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在哪里呢?在模拟通讯技术时代美国的摩托罗拉强大无比,随着数字通信时代的来临美国通信看上去一度落寞,诺基亚和三星风生水起,随着苹果的王者归来美国人还是再度全面领先。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但用在了烟花爆竹上,欧洲人在此基础上搞出了炸药使得人类进入了热兵器时代,堂堂大清帝国在几万人的八国联军面前不堪一击,思维方式的不同制约着创新的水平,而欧洲的繁荣则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文艺复兴极大激发了欧洲的科技发展水平,文化的全面繁荣与发展才是科技繁荣的奠基石,而文化的发展则是跟文科息息相关的,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可谓一穷二白,制造业的水平不说也罢,改革开放首先解除了人的思想桎梏,八十年代的文化繁荣从小说家被文艺青年的追捧上可见一斑,那个时代的文化繁荣(很大程度上可以称之为思想启蒙)奠定了之后科技繁荣的种子,让人担忧的是现在很多人更认可理工科的发展而忽视文科的影响,如果单腿走路也许能够发展一时,但是终究是不可持续的,其实这方面现在的教育部门还是有很多有识之士的,从高考文理分科上也体现了对文科的重视这是非常积极的一面,目前的这代领导人在认知水平上还是比较清醒的,这也是值得庆幸的。

再说苹果设计产品这块,用国内一些观察家的话来说,苹果乔布斯偷师学习如何把苹果产品做成奢侈品范儿并且走了类似好莱坞电影大片的发行模式的来源是这么几个:

好莱坞电影圈子,流行乐圈子,还有乔布斯青年时代痴迷的东方宗教圈子(乔布斯学的据说是印度的佛教禅宗和印度教),这样乔布斯的这么几块:
现实扭曲力场是学自东方神学宗教
苹果产品的艺术设计也是来自东方禅宗还有西方工业设计
苹果产品的发布明显就是照搬好莱坞大片发行模式

乔布斯综合运用了多种东方西方的养料,然后自己再进行大综合大提炼,但是我们看看乔布斯的成长经历:

他养父母所从事的就是理工科行业,他小时候居住的区域遍布惠普公司高管并且这个区域很多人服务在美国军工企业,他喜欢摆弄的芯片其实就是美国冷战时期研发的技术和产品后来民用化商业化的有意识引导美国青少年的一个结果,他在里德学院读大学时候参加的也是理工科电子方面的学生兴趣组织,在组织中间他结识了沃兹尼亚克,这样两个苹果公司创始人也是在理工科兴趣小组结识的。

乔布斯重回苹果后,他利用了原先在IBM的关系(手机芯片设计用的主管就是IBM大将,代工厂三星也是IBM帮助牵线才成),原先收购的动画特效公司关系还有好莱坞演艺圈的衍生关系,这样他才能在做智能手机时候整合了那么多的业内公司来帮助他做事,您所说的不在美国本土这是表象,背后的联系都是美国这方面这么多年在军工和电子方面积累的从教育到商贸还有技术研究的大量历史联系,所以尽管文艺很重要,但是苹果成功更多靠的是在冷战期间积攒下来的制造业实力和衍生的商业同盟关系和犹太人经营百余年的演艺圈的广泛基础,换句话来说也是重复N多次贸易和交流奠定出来的所谓软环境的帮衬,没有这些以制造业为底子的帮衬,苹果要成功很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6 12: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henry2000888于2014-12-26 11:13发表的 :


再说苹果设计产品这块,用国内一些观察家的话来说,苹果乔布斯偷师学习如何把苹果产品做成奢侈品范儿并且走了类似好莱坞电影大片的发行模式的来源是这么几个:

好莱坞电影圈子,流行乐圈子,还有乔布斯青年时代痴迷的东方宗教圈子(乔布斯学的据说是印度的佛教禅宗和印度教),这样乔布斯的这么几块:
.......

    不知道兄台怎么理解的创新,比如说炸药搞出来算不算创新?那不也是借鉴了我们的火药以及烟花爆竹,基本上创新都是在已有的基础上所做的改变,当然有可能有些改变比较大,有些改变比较小,要那么说没有什么不是偷师。有人说苹果卖的就是设计,这个不无道理,因为苹果的美学设计非常炫酷,这跟乔布斯早年学习书法有很大关系,他把对书法的审美艺术及认知引入到了操作系统(当然你可以说他不是创新);诺基亚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语:科技以人为本,我认为说得非常好,科技怎么个以人为本?我理解的就是科技要人性化,要蕴含人文精神,但可惜的是这点苹果比诺基亚做得好得多,苹果把冷冰冰的手机变成了一个可玩性极强、酷劲十足的游戏机,而不是一个抗摔的砖头(这点诺基亚比苹果强得多,不论是通话质量还是手机抗摔性诺基亚可以甩苹果几条街,但用户的选择是什么?);维纳的《控制论》写得非常好,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是他学习维纳的的思想后,提炼出的关于当时工程问题的见解,这个是不是创新可能也有争议,现在控制论早已引入了管理领域,管理强调闭环管理来改善效率,借用牛顿的一句话: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跟你看法很不一样,当然不一定是我对,我只是谈我所理解的创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6 13: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henry2000888于2014-12-25 17:49发表的 :


美国面临的全球局面和日本面临的完全不一样,但是怎么结合用起来,这点需要我们仔细分析

先说日本的情况,日本算是戴着镣铐跳舞,上面有美国的各种限制,下有各个新兴国家在美国扶植下面不断追赶,韩国就是美国转移了不少东西扶植起来来分日本红利的,三星的芯片技术是IBM给的并且现在三星和IBM是盟友,另外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美国在不少方面都是压制日本的,比如喷气式军用飞机相关技术特别是发动机技术,美国二战后就一直压制德国和日本发展相关东西,而日本怎么做的呢?
.......
    国家之间的竞争,我认为没啥阴谋论其实就是阳谋,哪个国家都想压别人一头,轻松干活好好享受,这没啥好说的,我们国家自己也这样,但每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因而在竞争中只能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来竞争,德日二战前就是工业强国在工业上有着很多的积累,有今天的工业实力不稀奇。当年计算机存储芯片是英特尔的主要业务,但还是抵挡不足日本厂商的工艺与价格竞争,拱手将存储芯片领域让出给日本人,因为日本人在制造工艺上非常强大,到今天依然如此是它的优势,英特尔的微处理器技术最先是从日本公司买来的,日本公司根本没意识到它的巨大价值,而英特尔在微处理器技术上发扬光大,不断把微处理器的性能提升成就了其商业神话,每个公司和国家都有其长处和短处,怎么去利用自己的长处才会有前途。
    在通信领域,中国的华为以前是啥?就是个贸易商,各种高端通信技术和设备也是对中国封锁的根本买不到,这不妨碍华为现在成为真正的世界通信领域的一流巨头,因为这个领域这二十年没有太大的颠覆性技术,而工程师是我们国家现阶段的红利,欧美日等国没法跟我们拼人力研发成本,靠着一步步的技术积累从低端到高端,华为中兴在世界通信设备制造商领域打下了一大片江山,这样的竞争以后会更多的出现在其他领域,我们制造业水准赶上韩国日本只是时间问题(前提是政治上别折腾了搞倒退)。但是在颠覆性技术的开发上没有一个国家现在有美国强,这跟它的教育水准、教育方式以及教育体制是息息相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6 13: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说了一下科技以人为本,科技要人性化要蕴含人文精神,其实就是强调文理科融合发展的问题,现在的高新科技产品越来越呈现出这种趋势,目前的文理科高考改革我认为还是负责任的,在目前制度框架下这也是没有最优选择下的次优选择,理工科我们以前强调的太多了,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这样的认知要纠正过来。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好的制度保障,好的司法制度才能真正保障高新科技的发展(对知识产权的保障),这个才是根本的激励制度,这些越来越需要文科生们的努力,也是有着非常大发展空间的地方,理科生也要懂人文,不然对好的产品设计认识不会深刻,理科生对知识产权的认知也需要加强(合理地保障自己的权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3: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7楼inzazi于2014-12-26 12:29发表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4: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inzazi于2014-12-26 12:29发表的 :


    不知道兄台怎么理解的创新,比如说炸药搞出来算不算创新?那不也是借鉴了我们的火药以及烟花爆竹,基本上创新都是在已有的基础上所做的改变,当然有可能有些改变比较大,有些改变比较小,要那么说没有什么不是偷师。有人说苹果卖的就是设计,这个不无道理,因为苹果的美学设计非常炫酷,这跟乔布斯早年学习书法有很大关系,他把对书法的审美艺术及认知引入到了操作系统(当然你可以说他不是创新);诺基亚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语:科技以人为本,我认为说得非常好,科技怎么个以人为本?我理解的就是科技要人性化,要蕴含人文精神,但可惜的是这点苹果比诺基亚做得好得多,苹果把冷冰冰的手机变成了一个可玩性极强、酷劲十足的游戏机,而不是一个抗摔的砖头(这点诺基亚比苹果强得多,不论是通话质量还是手机抗摔性诺基亚可以甩苹果几条街,但用户的选择是什么?);维纳的《控制论》写得非常好,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是他学习维纳的的思想后,提炼出的关于当时工程问题的见解,这个是不是创新可能也有争议,现在控制论早已引入了管理领域,管理强调闭环管理来改善效率,借用牛顿的一句话: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跟你看法很不一样,当然不一定是我对,我只是谈我所理解的创新。


资料:

日本博物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来源:中国文物报  2010-6-1

日本博物馆的相关数据

日本博物馆总数为5,775座。按创办人分,国家博物馆206座,地方公众博物馆4,164座,私立博物馆1,405座。按种类分,综合类博物馆429座,历史和民俗类3,433座,艺术类1,101,自然和科学类485,动植物园和水族馆类327座

全国博物馆工作人员总数45,939人,观众总人数2.8亿(日本总人口数为1.27亿)。

=================================================

日本博物馆的兴旺:工作人员中有大量志愿者

2009年05月15日 14:19 来源:北京日报 

日本博物馆的兴旺

日本近代博物馆事业起始于1872年,但真正“兴旺发达”是在战后,特别是1951年颁布了《博物馆法》,博物馆数量直线上升。现在,日本共有近4000家博物馆,堪称博物馆大国。博物馆有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形态,其中私立博物馆占到总数的32%

日本博物馆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展品中有相当数量的“寄托品”。所谓 “寄托品”即团体或个人委托博物馆代为保管的“博物馆级”文物或艺术品。保管期限从一年到十年不等。在此期间,博物馆有用现代化手段妥善保管、修理的义务,同时也有作为展品使用的权力。“寄托品”在日本国立和公立博物馆的展品中占有相当数量,甚至支撑着一些博物馆的“半壁江山”。著名的“京都国立博物馆”2008年度统计,“寄托品”竟达自有馆藏品的近一倍。

  在日本还有很多专项博物馆。如位于北海道的唱片博物馆,收藏老唱片70多万张和 大量早期留声机;青森县渔船博物馆,收有老木船百余艘;千叶县的麻将博物馆,有世界各地的麻将牌3000多种,并收有中国宫廷使用的麻将桌椅;东京照相机博物馆,收藏着世界上从最古老到最现代的各种照相机一万余架;大名钟表博物馆,藏有日本江户时代贵族用过的老钟300多座

在日本,以个人之力支撑一座博物馆的,为数不少,他们的经营并不轻松。但在和他们的接触中,能让你感受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愿望:要把这些艺术瑰宝的文化光华,照耀于今世,辉映于后人。

===========================================

全国博物馆已有4165家 藏品不足、展陈单一等问题突出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26日  12 版)
  本报北京12月25日电 (记者王珏)记者从25日在京召开的2014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获悉: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4165家,10年增长一倍。其中,国有博物馆新增300家,民办博物馆新增276家,民众在文物博物馆的文化消费需求持续旺盛。

  据了解,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经费6.6亿元,实施一批可移动文物修复项目和53个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项目;完成8000余件(套)珍贵文物和2万余枚简牍修复。狠抓博物馆管理,将是2015年文物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表示,尽管博物馆建设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藏品不足、展陈单一、专业人才匮乏等新问题也较为突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4: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7楼inzazi于2014-12-26 12:29发表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3 23:46 , Processed in 0.42538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