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07|回复: 0

[【读书沙龙】] 对“文本细读”的误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4 10: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误读一:“文本细读”等同于“封闭阅读”
所谓“封闭阅读”,就是将文学研究、文学批评封闭于孤立的文本之中,排除对文本之外的作家、读者、世界的研究。中国文学批评遵循的模式主要是意识形态批评,分析作品要遵循“时代背景”、“作家生平”、“作品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步骤,这种分析步骤使得文学批评方式逐渐僵化,在此背景下,“文本细读”法的引入,打破了既定的分析方法,将作品分析理解为在封闭的文本内部进行,可以规避原有的意识形态分析模式的弊端,因而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青睐。
将“文本细读”误读为“封闭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纠偏中国文学研究受意识形态研究控制的局限,使得中国文学研究可以真正地回到作品本身。但是,将“文本细读”仅理解为“封闭阅读”,偏离了“新批评”的原意,限制了“新批评”的研究空间,不利于“文本细读”法的有力实施和运用。
2. 误读二:“文本细读”等同于“关注细节”
“新批评”认为,“文本细读”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方法,更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无论用何种方法进行文学批评,都必须要遵循“文本细读”的原则,要仔细地阅读作品。“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有仔细审慎地阅读作品,关注作品的细节之义,但是,部分中国学者却将“文本细读”误读为仅关注文本的某些形式要素,仅关注文本的细节问题,“文本细读”等同于“关注细节”。
“新批评”将文学作品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文学作品的各个要素相互调和、相互作用,“新批评”的批评目标是要建立一种整体的可调和文本各要素的统一结构,殷企平的阅读和文学批评显然并不符合“新批评”宗旨。“文本细读”意味着重视文本,重视文本的细节,但并不意味着仅仅关注细节,而排斥其他的一切事物。事实上,“新批评”的“文本细读”与其他的关注历史、文化、政治的批评方法并非完全相悖,“新批评”的意义是要在文学作品的分析中发现悖论、反讽、含混、张力等,最后达到各种冲突的平衡。因此,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将“文本细读”解读为仅仅关注作品的细节,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认识。
3. 误读三:“文本细读”的“感悟”参与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还存在一种对“文本细读”有意识的误读,这种误读不是错误地理解“文本细读”的内涵,而是在中国语境影响下的一种有意的创造性的误读,主要表现在中国学者将“感悟”这一重要批评元素参与到“文本细读”中。学者唐晓渡就试图将中国传统的“感悟”方法加入到他对“文本细读”的理解中,他明确提出:“将西方‘新批评’的所谓‘细读’和中国传统的感兴式意象点评加以综合运用,同时注意互文性的把握,以便一方面通过逐行逐句语象的拆解、分析,尽可能充分地揭示一首诗的内涵和形式意味;另一方面,又将由此势所难免造成的对其整体语境魅力的伤害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1 04:52 , Processed in 0.27772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