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44|回复: 0

中国经济减速谈何容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6 16: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新动态:与最初的印象相反,根据中国官方最近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工业生产增长在2005年头两个月出现惊人的再加速势头。1-2月份的平均增幅16.9%。
  结论:实现适度的减速谈何容易:(1)在2004年似乎已进入稳定减速轨道上的中国经济,在2005年初突然加速。(2)中国工业活动再度活跃,炽热程度接近去年头两个月19.4%的增长水平。(3)中国又需要加强调控力度——与总理温家宝最近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出的信息一致。
  对市场的启示:商品价格近期走高,现在看来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实体经济茁壮成长的基础面所带动的。由于政府目前不得不实施更积极的调控措施,因此,未来几个月,中国工业活动和商品上涨幅度再度放缓的可能性也相对提高了——这对债券市场的发展是一个潜在的利好。风险:对于采取固定汇率的经济体而言,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引起另一个重大问题——进一步刺激热钱流入中国的金融市场。毋庸置疑,这将导致市场就中国的货币机制展开更加激烈的辩论。
  刚公布的数据出人意料:中国2005年1-2月份的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平均增长了16.9%。这与1月公布的工业产值增长8.9%相距甚远——8.9%是按日平均计算的,旨在剔除假期厂房停工的影响。在中国,农历新年假期往往会影响到每年头两个月的数据材料。因此,为了调节可能存在的出入,政府部门的统计员一般会把1月和2月份的数字加起来计算。
  今年,他们采用了新方法——在按日重新计算平均值的基础上公布了1月份的同比增长率,理论上,这可剔除与假期有关的影响。但反过来看,这是一个很严重而且容易误导他人的错误——就是它把我对中国增长的看法引向了不正确的方向。正如我的中国研究组同事在检验最新公布数据时指出的,这些数字表明了要剔除假期误差成份,准确地把数据调整过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突然间,之前似乎“脱节”的数据现在看来又连接上了。中国经济在2004年似乎已进入稳定减速的轨道,但是,在2005年初却又显著加速。中国工业产值在去年1-2月增长19.4%——增幅之巨是促使总理温家宝宣布中国经济过热的首要原因。为了给经济降温,政府出台了一连串的紧缩调控措施。随着产值增长慢慢放缓至截止2004年底的14.4%,我们有理由相信减速计划取得了成效。从2005年初公布的进口与零售销售数据,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内需增长也初步地出现了放缓的迹象。久候多时的软着陆似乎已近在眼前。不消说,工业活动的再加速是一个大倒退,预示着中国工业活动再度升温,其炽热程度几乎接近一年前的水平。此外,今年的增长绝对不能简单地与去年的情况作比,因为它是在一年前经济已开始过热的基础上进行的。无论你怎样的计算,中国经济现在都是炙手可热的。
  政策总结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有必要加强其调控力度。有了这些数据的支持,现在我们明白为何温总理在最近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重申了这点的重要性。一年前,紧随总理关注而来的是通过行政手段实施第一波的紧缩性宏观调控。鉴于近期减速步伐放缓,预料政府部门将于今年出台更多的措施。摩根士丹利中国研究组相信这些措施将离不开货币政策的收紧;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将在2005年调高存款利率约70个基点——几乎是2004年下旬调升27个基点的3倍。可是,对于采取固定汇率的经济体而言,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引起另一个重大问题——即进一步刺激热钱流入中国的金融市场。毋庸置疑,这将导致市场就中国的货币机制展开更加激烈的辩论。
  中国经济增长再次显著加速,对金融市场也有重大影响。与我最初的猜想相反,商品价格近期走高,现在看来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实体经济茁壮成长的基础面所带动的,并非主要由投资者和投机者基于财务考量而造成的结果。由于政府目前不得不实施更积极的调控措施,因此未来几个月中国工业活动和商品上涨幅度再度放缓的可能性也相对提高了。
  假设所有其他条件不变,这将有助于消除市场对通货膨胀率升高的顾虑——一个潜在利好债券市场的讯息。中国的增长故事从来都不容易破解。我也不敢假装内行说有最后的答案。很明显,我因试图破译受假期扭曲的数据而掉进误区。以为是经济开始放缓,原来其增长势头依旧。对于我们从事全球宏观研究的人来说,正确认识中国已成为我们职责上的一个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我应该谨慎地研究中国经济了,希望我能在未来数天把真相弄清楚。(作者 史蒂芬·罗奇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 16:23 , Processed in 0.253472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