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1|回复: 4

[【原创】] 最近负面的帖子太多哦,不如来一起聊聊古人读书的故事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2 23: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限制人物,不限制题材(如香菱学诗),但凡有启发意义 也不限于正面。我先搬出一段,作为抛砖引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22 23: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对了,想到周作人的文章里说到车胤的故事:
“车胤,字武子,好学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作者评论道:
“这囊萤照读成为读书人的美谈,流传很远,大抵从唐朝以后一直传诵下来,不过与上边《昆虫记》的话比较来看,很有点可笑。说是数十萤火,烛光能有几何,即使可用,白天花了工夫去捉,却来晚上用功,岂非徒劳,而且风雨时有,也是无法。”(《萤火》,收录于《立春以前》)
车胤的故事我小时候在什么《古人勤学故事》里也读过,当时人小,当然不会去质疑它的可信度。大概是几年前在网上读到一个帖子,也是分析萤火的亮度,说难以用来照明,这时才知道故事是编造的。不过周作人更想到“白天花了工夫去捉,却来晚上用功,岂非徒劳”,也说得很有道理。我看了此篇,不禁感慨周作人1944年写的这篇文章已经指出车胤神话不可信(且不说或许还有别人更早指出),但几十年后,到了我小时候,这个神话却依然用来蒙骗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14: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3-2-22 23:39
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对了,想到周作人的文章里说到车胤的故事:
“车胤,字武子,好学不倦,家贫不 ...

这个故事我不怎么了解。
但,周作人说法是有问题,容我客观一句,周作人说的 白天费力抓萤火虫,晚上用来看书,这和“何不食肉糜”差不多了。试问家贫的人,白天有空抓萤火虫么?而且萤火虫白天怎么抓啊。
我也是农村的,萤火虫的亮度 十只确实是够看书的。并非妄言。贫穷之家 白天中天务农,上山砍柴 修理家具 其实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你跑去读书 肯定被人说,哪怕看似没活 都会被人戳脊梁骨,人情汹汹 不可胜计,但是晚上不务正业 压力就小很多,用来抓萤火虫 看书,是非常合情合理的。我看不出有什么欺骗的地方,不过偶尔为之 被人传颂 这也是有可能的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14: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举个 自己看书看到的例子

鄙人喜欢看《通鉴》,纯爱好。估计作为90后这种爱好也算奇葩。
网上找的古本 铁琴铜剑楼 藏书的版本,上面有很多读书的跋文。
在卷第二百四十四,末尾 有一段记忆犹新
“—甲申年 九月初七日 申时四休斋记
—庚寅年 八月初四日 申刻再记 视前记 恍已七年 日月如流 老景日增 不知此后眼力如何 尚能再阅否”

署名是严虞惇 ,经查得知,先生纪年1650–1713 ,而其中1710年对应庚寅,先生1699年卷入科场舞弊案被罢官(50岁),康熙五十年(1712年)复起用,升为大理寺寺丞(62岁),不久去世。印证了上文,竟真的一语成谶,读书之余 也不免有些叹息。时光亦老,难负韶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24 08: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转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6 11:41 , Processed in 1.00533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