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7|回复: 8

[【书香茶座】] 9月27日逝世的知名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7 12: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述,原名德基,笔名斯基,1913年生,江苏淮安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入淮安县中学,组织“鲁迅读书会”。1931年在南京中学就读,返淮安在读书会的基础上成立进步学生组织“古堡烽火社”,发表《古堡烽火社宣言》。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加入“中华民族先锋队”,《北平学生》等报刊。在一二·九运动中,发挥了骨干作用。1936年任中共清华大学支部宣传委员。抗日战争开始后,到武汉任“青年救国团”组织委员。不久任中共川东特委组织部长兼青委书记。曾被国民党逮捕,经周恩来营救出狱。1939年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0年任绥德师范、米脂中学党总支书记。1943年在“抢救”运动中,被隔离审查,主编《抗战报》。直接上 书毛泽东,“问题”始得以解决。后相继在马列学院、新华社、《解放日报》社工作。曾任新华社日语广播组组长、《解放日报》和秘书。抗日战争胜利后,以新华社特派记者身份随中共代表团前往重庆,参加重庆谈判。1948年调中共中共“青委”,筹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中央成立后,任常委、宣传部长、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国青年》杂志社社长、《中国青年报》社社长。1953年任中共-、宣传部长兼高校党委第二书记。1961年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副部长兼文教办公室主任。1965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文革”中被诬陷为叛徒、特务、走资派,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8年被平反昭雪,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1980年9月2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7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7 12: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志萱(1915年10月25日—1982年9月27日),女,满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祖籍辽宁兴城,老行政九级干部。  赵志萱自幼聪明好学,入小学前曾读过私塾,故被直接录取在三年级。不久又跳升到五年级。小学毕业后,先后在北京两所女子中学、天津南开中学、辅仁女子中学和东北大学补习班读书。赵志萱高中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雷洁琼、费孝通、斯诺都曾是她的老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志萱,和同学、同乡们一起,参加了请愿和抗日游行活动。读高中时,因参加校刊编辑等进步活动,被校方勒令退学。在困境中,她顶住各方面的责难和讥讽,走自己追求的路,继续参加请愿抗日的绝食和露宿斗争。1935年“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关头。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赵志萱,立即勇敢地投入到“一二·九”和“一二·一六”游行示威,同“国府”军警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曾率燕京大学学生到内蒙抗日前线慰问抗日部队,率团到南京向蒋介石请愿。1936年初赵志萱参加平津学生扩大宣传团,徒步沿平汉路南下,一路深人工农群众,宣传抗日,唤起民众,向政府请愿抗日。不久被吸收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第一批队员。1936年4月在燕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不久被选进燕京大学学生会,任平民教育部长。其间与地下党员王龙宝、靳明创办了第一座平民学校,并担任该校校长和党小组组长。在燕京大学,她做了大量学生运动、平民教育和妇女运动方面的工作。曾与庞文华一起做刘清扬、刘王立明等妇女界名流的统战工作,使她们领导的妇女会和青年会,在宣传停止内战、团结抗日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37年“七·七”事变后,赵志萱离开北平,流亡武汉等地。1938年3月到达延安,在陕北公学院学习,毕业留校,任陕北公学院分校女生区队副队长。1939年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获“模范妇女”称号,受到学院表彰。1940年在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任教育科长。1942年到中共西北局宣传部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赵志萱主动申请回东北,参加和领导了黑龙江地区密山县、半截河、永安乡的土地改革斗争。1947年4月,调任勃利县委组织部长。1948年5月,任中共合江省委员会妇委副书记,组织领导了合江省的妇女运动。1949年5月,调任合江省民主妇女联合会妇女部长,组织筹备召开了合江省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会后任妇女联合会主任。7月,调任中共辽宁省沈阳市委委员、沈阳市总工会女工部部长,全身心地投入经济建设。赵志萱先后担任过几家著名工厂的领导工作。1949年9月任沈阳毛织厂厂长,领导全厂工人大胆进行技术革新,创造了先进的“东北织呢法”。1951年被东北纺织工业部授予“模范厂长”称号。1952年8月,调任大连机床厂厂长,主持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齿轮车床,使产品遍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55年5月,赵志萱从大连调到哈尔滨锅炉厂,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锅炉厂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国家要求三年完成建厂任务,全面开工生产。赵志萱到厂时,大规模土建工程已全面铺开,设备工程也已开始,全面开工的生产准备工作亟待进行。赵志萱到任后,根据组织设计和工厂特点,把作业计划的原则推广到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使之做到计划化和制度化。她作风严谨,工作踏实,善于科学有序地组织各环节生产,特别重视基层工作和基础工作。她认为全面开工生产的基础在车间,在组织煤气站、工具车间和阀门车间的生产中,凡不达标的都不许开工。在严格要求下,建立起良好的车间生产制度和管理秩序,保证了三年建厂全面开工生产的目标。她非常重视工段和班小组的建设,亲自培育出配件车间以优质高产而闻名全市的“穆桂英工段”。1958年2月,赵志萱离开锅炉厂,到清华大学干部特别班机械制造专业学习深造。1959年11月以优异成绩结业归来,任哈尔滨汽轮机厂副厂长。从1959年11月至1966年5月,由副厂长到厂长,参与领导了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研制工作,并筹建了哈尔滨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成为该所奠基人之一。1978年3月,赵志萱调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科学院能源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顾问。在短短的3年,为电工所确定了主攻方向,相继攻克了许多高、精、尖实验项目。  1982年9月27日,赵志萱因胃癌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终年67岁。根据赵志萱生前遗嘱,将遗体献给国家作医学研究,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骨灰撒在祖国海洋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7 12: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降央伯姆(1913--1988),女。藏族。原德格土司。青海玉树人。生于1913年11月25日,是第二十四代囊谦王、第七代囊谦千户旺泽·才旺拉加之长女、第二十五代囊谦王、第八代囊谦千户扎西才旺多杰之妹、阿庆活佛的姑姑。

中文名       
降央伯姆
出生日期       
1913年11月25日
出生地       
青海玉树
民族       
藏族
逝世日期       
1988年9月27日


1基本内容
1基本内容
1937年11月,降央伯姆与四川德格土司泽旺邓登结婚。1942年泽旺邓登去世后,降央伯姆承袭了第五十一代德格土司。1949年10月,降央伯姆获悉故乡玉树解放,随即派人前往玉树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接头,表示拥护家乡解放。这一行动体现了降央伯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赤诚之举,念念不忘故土的拳拳之心。

1950年,她担任昌都解放委员会副主任、西康省人民政府委员。在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途经甘孜州和昌都地区时,她积极向藏区群众反复宣传,晓之人民军队进藏是为了祖国的统一,藏族人民的解放,民族的团结。他忘我奔走,积极努力,动员群众积极帮助人民解放军运送进藏物资,为支援进藏部队解放西藏作出了很大贡献。 1952年,她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会见。同年,列席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 1956年甘孜州进行民主改革,降央伯姆带头交出土司家族的财产,以实际行动推动了民主改革的顺利进行。“文化大革命”期间,降央伯姆受害较深。改革开放后,她再次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和全国人大代表。降央伯姆心情格外舒畅,工作更加积极热情。给国外的亲友写信,宣传祖国的大好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为维护祖国的统一,促进民族的团结矢志不移地积极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降央伯姆先后担任了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委员、昌都解放委员会副主任、康定地区民族协商会副主任、西南民主妇女联合会委员、全国民主妇联执委、西康省协商会副主席、甘孜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孜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西康省妇联副主任、西康省人民政府委员、全国妇联执委、四川省妇联副主任、政协四川省一、四、五、六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许多重要领导职务。她还是1988年前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几十年来,降央伯姆和着历史前进的节拍,跟着共产党走,不计较个人的政治进程中的得失,在中国共产党爱国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不懈工作。

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9月27日在成都逝世,终年75岁。[1]四川省各界人士和降央伯姆的亲属、生前友好共3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7 1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潘永堤(1919—2000.9),河南省光山县砖桥乡赵湾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入红四方面军彭杨军政学校学习。后任光山独立团勤务员,1934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任红军排长、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通讯班长,七十三师二一九团青年干事,参加了七里坪战役;1934年11月16日,随红二十五军长征。1935年9月,参加了开辟陕北根据地的斗争;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七团三营连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组织科青年股长、三团二营教导员、三团侦察连连长、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三十四区区队长、三十七团团长等职。参加了五台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七旅十九团团长、随营学校副校长、九旅二十六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三军一八九师五六六团团长,六十五军一九四师副师长等职;参加了涞水、保北、大清河、清风店、石家庄、正太路、察南、大同、平津、新保安、太原、宁夏、兰州等战役或战斗。 潘永堤是我军骁勇战将之一,兰州战役表现勇猛灵活,指挥若定,被传为佳话。 1949年8月21日兰州战役打响时,潘永堤任六十三军一八九师五六六团团长,担任主攻豆家山任务的第一八九师,为了打退敌人的连续反冲击,师长杜瑜华和政委蔡长元,当即迅速调整战斗部署,除第五六七团第一营担任侧翼警戒外,决定用八个营梯次连续投入战斗的打法,保持强有力的后劲,与反扑的敌人进行决斗。潘永堤的第五六六团,李轩的第五六五团,伤亡都比较大,但指战员们坚定地表示:“人在阵地在,坚决戳穿敌人‘刀枪不入’、‘化佛升天’的迷信谎言,打掉敌人大刀队的威风!”下午三时许,敌人集中了一个团的兵力,发动了第七次集团反冲击。这伙匪徒,歃了血,喝了符,穿着血衣,高举大刀,狂喊乱叫,一窝蜂似地涌了上来。潘永堤两眼冒火,盯着群拥而来的敌人,用攥紧的铁拳捶击着战壕边上的黄土,怒吼道:“兔崽子们,来吧!叫你们先尝尝炮弹的滋味!送你们这伙匪徒统统升天吧!”他摇通电话,请求炮火拦阻轰击。霎时,榴弹炮、野炮、山炮、迫击炮一齐开火,炮弹像长着眼睛,呼啸着,轰轰隆隆漫山遍岭开花,炸得敌人鬼哭狼嚎,四处乱窜。但是,敌人的督战队和执法队,用机关枪和马刀,硬逼着混乱不堪的敌人往上冲。 敌人已经很近了,火炮已无法拦阻射击。漫山遍岭,只见刀光闪闪,一片耀眼的银光。敌人的狰狞面目,一清二楚。“近点,近点,再近点!”      敌人冲到只有50米的地方了。“打!狠狠地打!坚决消灭敌人!”随着一声“打!”,几十挺重机枪和轻机枪,数百支冲锋枪,近千支步枪,一齐怒吼起来。成群的手榴弹,麻雀一样落入敌群。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和战士们的喊杀声,震撼着山山岭岭。敌人一层挨一层地倒下去,死尸堆得像山丘一样。但在督战队和执法队的威逼下,没死的敌人,仍然潮水似地涌上来。战士们端着刺刀,呼喊着迎上去,同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       就在这时,第十九兵团杨得志司令员给主攻团团长潘永堤打来电话,询问情况。杨得志用洪亮的声音问:“潘永堤,怎么样?顶得住吗?”     潘永堤一手捂着左耳,一手将话筒紧扣在右耳上,喊着报告道:“顶得住。”杨得志又问:“伤亡大吗?”潘永堤知道,全团已经伤亡了五百多人,但他为了让首长放心,却回答说:“不大!”杨得志提高嗓音,说:“我看到了,你们打得很好,很勇敢,要给你们请功。你们一定要稳住阵地,打退敌人的反冲击。”     潘永堤听了这番话,激动地喊道:“请首长放心!” 杨得志又说:“彭总也在看着你们,表扬你们打得好,不愧为红三团。彭总要求你们,不仅要把敌人打退,而且要把敌人消灭掉!” 潘永堤听了,心里一热,坚定地回答道:“请首长转告彭老总,我们一定要把敌人全部消灭在阵地前,坚决拿下豆家山!”……    激战持续到下午五时许,第六十三军的一八九师,全部攻占豆家山阵地,歼敌3 000余人,打开了兰州的东大门。为兰州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潘永堤历任六十五军一九四师师长、一九五师师长,北京卫戍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副兵团职顾问等。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9月27日于北京病逝,享年81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7 12: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振彪(1914—2000)江西省永新县石桥镇梅田村人。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电台报务员,第六军团电台队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电台队长,红二方面军第六师电台队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八旅电台队长,师电台中队长,代理大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电台队长,晋绥军区司令部通信科副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西北军区通信联络处处长兼西安军管会电讯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通信处副处长,高级通信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副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顾问。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为少将。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龙振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9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7 12: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汉周,1917年7月出生于江西瑞金。1934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红一军团一师二团三营八连任战士、班长、排长,并参加了长征。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西吴起镇兵站、甘肃黑城岔兵站采购员,红军总部特务团二连、红军总部延安警卫营二连司务长,中央军委后勤部科员,抗大四大队供给处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东北军政大学供给部副部长、部长、政委等职。建国后,历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副秘书长、中央政法五机关党委副书记,最高人民法院交通庭庭长、刑庭庭长,山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经理,1963年6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1966年2月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顾问。1980年9月参与主持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的审判,任 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副庭长兼第一审判庭审判长,1982年12月任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是中共八大代表。2001年9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7 12: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庚  (1911——2003)  戏剧理论家、教育家、戏曲史家。  湖南省长沙人。原名姚禹玄。1911年1月2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姚姓世家。1926年毕业于长沙楚怡学校。1927年初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参加了反击军阀夏斗寅的战斗。1927年7月至1931年夏考入上海劳动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并组织学校戏剧活动。1931年秋至1933年夏赴湖北组织左翼剧联武汉分盟,任宣传部长,机关刊物《煤坑》。1933年7月至12月为躲避国民党通缉到福建泉州黎明学园教书。1934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至1937年7月上海左翼剧联任宣传常委,此时将笔名张庚用作正式名字,《生活知识》、《新知识》、《新学识》杂志,创作话剧剧本《秋阳》、《爱与恨》,参加创作剧本《汉奸的子孙》、《洋白糖》、《我们的故乡》、《咸鱼主义》、《保卫卢沟桥》等,出版我国第一部《戏剧概论》(商务印书馆长1936年版)。1937年8月—1938年初组织蚁社流动演剧队赴苏、浙、鄂进行抗日宣传。1938年2月—1945年末赴延安,任鲁迅文艺学院戏剧系主任,参加“延安 ”,组织领导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和演出,创作剧本《异国之秋》,出版《戏剧艺术引论》。1946年春—1949年5月赴哈尔滨、佳木斯、大连、瓦房店等地,后到沈阳筹建东北鲁艺,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副院长,创作剧本《永安屯翻身》,出版《戏剧简论》,编选《秧歌剧选集》(共三卷)。  1949年6月至1953年初赴北京参加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选为全国委员和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筹建中央戏剧学院并任副院长,发表《话剧运动史初稿》和《50年来剧运大事编年》。1953年2月至1966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戏剧报》主编。1979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第6、7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为国务院批准文化部首批作出突出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出版《张庚戏剧论文集》(1949~1958)卷和(1959~1965)卷、《戏曲艺术论》,《张庚文录(7卷)》,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国戏曲志》、《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当代中国戏曲》等,多次获得全国性理论论著奖和图书奖。  2003年9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7 21: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汉周听说过,张庚则是从章诒和的书里看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7 22: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名不知名要看范围。比如那个管无线电的,估计玩无线电的都没几个知道的,也就相竞争他那个位子的少数人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25 05:45 , Processed in 0.33528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