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4|回复: 5

[【书香茶座】] 10月11日逝世的知名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1 13: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韦祖珍(1912年8月-1982年10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广西东兰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1 13: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富振声,化名胡松。1912年出生于辽宁省西丰县,后迁居县城杨木岗。1933年在古城镇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勃利区委宣传委员、勃利县团委书记。在古城镇、马鹿沟、杨木、林口、奎山、青山、亚河沁、勃利、兴隆镇一带组织爱国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活动。1934年,他和中共勃利县委组织部长阚玉坤,受组织委派到谢文东东北民众救国军中做抗日统战宣传工作,对促进民众救国军后来改编成抗日联军第八军作出了贡献。1935年,他受中共勃利县委派遣,深入“明山队”作抗日统战工作,与“明山队”队长祁致中将这支抗日武装改编成抗日联军独立师,祁致中任师长,富振声任政治部主任。他们率领这支部队为发展勃利、依兰、桦南至林口的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936年,富振声被党组织派往苏联学习。1938年回国到延安,在中共中央党校任教员,后任陕北公学政治处长、总支书记等职务。1945年参加千人北进干部队,到东北开辟革命根据地。他随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到达牡丹江地区。受张闻天和方强司令员任命,担任中共勃利地委书记兼勃利地区(辖林口、勃利、密山、虎林、穆棱和鸡宁等县)部队政委。为勃利地区剿匪、土地革命和建党、建军、建政做出了贡献。 [1]
1949年全国解放后,富振声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宣传处长,后任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兼秘书长、吉林省委书记处书记、中共八大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富振声被打成“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三反分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获得平反昭雪,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委员、吉林省政协副主席。1985年10月11日,病逝于长春市,享年73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1 13: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宪植(1910年1月23日——1989年10月11日) ,湖南湘乡(今双峰)人,叶剑英元帅第三任夫人。1926年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女生队,参加北伐。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赴日本留学。1941年去延安。1946年在重庆、南京任中共代表团成员邓颖超秘书。建国后,任全国妇联副秘书长,妇联第三届书记处书记,第四届执委会副主席。还任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9年10月11日在北京病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1 13: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怀才,1916年6月出生,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桐柏大畈刘家塆人。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吴怀才历任战士、班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四次反“围剿”作战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参加了七里坪、罗山、罗田、光山、罕阳、新苏区和九里十八寨等战斗。

(二)

抗日战争开始后,吴怀才任新四军第4支队7团1营班长、排长、连长。

1941年4月,吴怀才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8分校学习。

1941年9月起,吴怀才历任历任新四军淮南军区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特务营营长、新四军第2师5旅14团参谋长、副团长。参加了周家岗、淮南津浦路东反“扫荡”和占鸡岗、黄疃庙、山东省界河等战役战斗。

(三)

解放战争时期,吴怀才历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第2纵队5旅14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21师61团团长、第三野战军第25军73师副师长。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淮南、涟水、宿北、莱芜、孟良崮、莱阳、胶济西段、兖州、陇海和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战斗。

(四)

新中国成立后,吴怀才任第25军73师师长。

1952年,吴怀才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9兵团第23军73师师长(政委张万合)。

1962年,吴怀才毕业于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任副军长、第23军军长。

1969年12月,吴怀才任第68军军长。期间,曾担任徐州市革委会主任。

1980年12月,吴怀才任沈阳军区顾问(副兵团级)。

1983年,吴怀才离职休养。

吴怀才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8年10月11日,吴怀才因病在济南逝世,享年82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1 13: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穆青(杞县籍当代著名新闻记者),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女婿,原名穆亚才,河南周口人,为了生计,举家随祖父迁到安徽蚌埠。曾担任学校进步团体“文学艺术同盟”主席,出版文艺刊物《群鸥》,用穆肃的笔名发表文章。“七七”事变爆发后,16岁的穆青到山西临汾,进了八路军学兵队学习,后留师部宣传做宣传工作。1942年8月进入党中央机关报《解放区报》从事新闻工作。9月穆青与张铁夫同志一道采写了《人们在谈说着赵占魁》、《赵占魁同志》等。

  图片

  穆青9岁时爷爷猝死,全家回到奶奶的娘家杞县夏哨营。5岁时,跟其祖父学习古文,1933年小学毕业后,升入杞县大同中学。在由著名回族教育家王毅斋博士(穆青的姐夫)主办的学校里,穆青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参加学生运动。

人物生平:

    1937年12月在山西临汾参加八路军。

    1938年8月开始发表前线通讯《岛国的呐喊》。

    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7月考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

    1949年4月从《东北日报》调回北京新华总社任特派记者,随第四野战军南下采访。5月至12月发表《狂欢之夜——长沙市民欢迎解放军入城速写》、《记湖南的和平解放》、《衡宝之战》等几十篇通讯、特写,写汇集《南征散记》出版。

    1975年10月穆青与朱穆之、李琴同志联合写信给毛主席,反映江青9月在大寨讲话中的严重问题。

    1976年4月姚文元把新华社几位负责人向毛主席反映情况的正当行动,诬蔑定性为“紧跟邓小平大刮右倾翻案风,分裂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的反党阴谋活动”。4月至9月,穆青与朱穆之、李琴同志一道始则被停职检查,继而接受小会大会批判。这就是著名的“朱穆李事件”。

    1993年11至12月,穆青与冯健、周原同志深入河南采访,写出了通讯《潮涌中州》、《赶着黄牛奔小康》。

    1995年12月《经济参考报》连载穆青与冯健同志合写的长篇报道《中原“金三角”纪行》。

    2003年7月 由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九穆集》画册,收录了穆青的11幅摄影作品。同时被收录作品的作者还有:刘隆、米寿世、马鼐辉、苏俊慧、陈家才、白学义、王有才、杨玉凯。

    2003年10月11日凌晨3时2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1 13: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党的这套级别,如果和苏联比较一下,可能很有意思。另外,和清朝比较,又有另一番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6 11:55 , Processed in 0.35024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