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05|回复: 0

[推荐好文]张庄之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4 10: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庄之死  

  2005年07月19日 15:07 【文章字体:大 中 小】  

文/特约撰稿员 老刀

入乡问故。不过,陆续请教了些事情后,我得到的印象是,张庄—这个冀中平原上再普通不过的村庄—已经没办法恢复记忆了。对过去的事,中年以下的人不大知道,也不大有兴趣知道。像我幼年时曾经历的,耆老坐在中央,众人屏息静气地听他讲古,这样的场面,连同它荷载的东西,一去不返。历史在历史中湮没,残垣又如村中耕地的旧土,每年被雨水冲走一层。我只来得及访问一位八十高龄的老者,他记得些事,但不太情愿讲述,也不太习惯于再有听众。我促使他回忆,不过,多年疏于温习之后,经历或传闻、年代或事件的纲目,都无可救药地混成一团。他很困惑,时不时地说:“这个事,你得问德元。”

陪我来的村长告诉他,他说的那个人早就死了。老人点点头,但每谈一会儿,还是要顽固地回到那句老话—“你得问德元。”德元曾是村里私塾的蒙师,后来是乡中新式小学的教员,死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看来,这个人把张庄的集体记忆,非常个人地带走了一大块。

我今天看到的张庄是个被压平了的乡村。至少在精神方面,层次消失,大家进入到平均的状态。过去张庄的富人比现在的富人富,穷人比现在的穷人穷,—这当然不是可喜的情景。贫富差距的消灭颇可欢呼,然而,若干年后,这种差距重生的时候,却带着完全不同的风貌。村长本人就是新富,他不觉得现在的小学教员有什么特别应该尊敬的地方。“他们还不如我知道的多,”他说。他说的没错,小学教员所掌握的不过是些公共性的知识,没什么神秘可言。

村子里的文盲比过去少多了。知识的普及明明是件最好不过的事情,但在另外一个进程中,知识的指向也改变了。张庄不是个特别闭塞的地方,据说,在清代也有人出去做过小官(没人回忆得起是哪家哪辈的事了),至少前面提到的德元,就在县庠里念过书。那时张庄联系世界—不是邻村,而是给予他们国家观和子民感的外部天下—的通道,德元这样的秀才公算是一样,出外行脚的小商人是一样,转达政令的总甲是一样。到了近半个世纪,历史上头一次真正扎根到乡村的政权,电台、电视这些现代的手段,早把张庄纳入了你我所熟悉的整体,在组织上,也在精神上。张庄人,和无数农民一样,于权利实现之前,先在精神上成为公民。

我在张庄前后住过半年,长夜无聊,想找村里人借些书看。去了很多人家,除了课本,就是“养殖手册”之类。最后总算找到几种断烂的小说,出版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用最近时髦的话,可算为“红色经典”—聊胜于无。除了这些,在张庄,装订起来的就只有会计室的账簿了。我不奇怪于农民家中无书,但在我的想像中,一个多年的聚居区,总该有那么个人,他看过和拥有的书,比别人多,从而坐在精神的塔尖上。张庄没有这样一个人。过去有过;早就没有了。

过去,乡村曾是保存传统的地方。文化,包括其中高级的一部分,从书籍、仪轨到人物,分散在无数像张庄这样的村落。兵燹会毁掉城市,政治会扼杀智力,但都没有力量遍扫这个国家的每个角落。人祸过后,若有神力俯瞰九州,当可看见精神传统从各个地方顽固地再生,最后汇集到城市里,重新形成整体。礼失求诸野,然而那是过去的事情了,中国在二十世纪的剧变,有远非经济或政治指标所可形容者。

不再有精神领袖的张庄,在其它方面,内部也不能产生出权威。作为外部力量的国家权力,瓦解了绵延千载的自治结构。宗族名存实亡,连族谱都毁掉了,农民还原为个体,依靠自己的力量与外界—包括他的村庄—打交道。张庄这些年并没特别大的事故,但上访的事也不少,—国家权力取代了一切,那么,自己就要应付一切。

一边是现代化的进程,一边是历史的消失。一边是教育的普及,一边是知识的减价。一边是物质的富裕,一边是精神的贫困。我不相信这是互为作用的,因为我看到的进程,只有一个是自然的,另一个则是不自然的。被卷入现代进程的张庄,也并不曾必然要失去其所有的独立地位。当年它同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被人为地压平,如今,经济上正在膨圆,精神结构却仍然是扁平的。

这不是个好看不好看的问题。张庄不再是个独立的生命体,所以不再有自我保存的意志,以及自我更新的力量。人们通过电视机了解自己的处境,产生对未来的看法,获得人生指导。村庄曾经是村民行动、思想的边界,现在则只有行政意义了。没有了结构上的弹性,村庄和村民都像剥去了皮肤,直接承受外部的冲击,也把内部的冲突直接转施向外界。

一两年内要有新的高速公路穿过这里,张庄人将分散安置。他们为这里面包含的前景兴奋或担忧,为新建房屋所需的地亩而争斗(据说信房屋越多,补偿越丰),为拆迁的补偿而上访。不大有人怀念这样一个失去了历史的所在。过不太久,就像从来没有过一样,张庄将消失—但不是死亡。作为一个村庄,它早就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23:09 , Processed in 0.27404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