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0|回复: 0

[【文史类】] 图书推介:关于书架的文化史(转贴)

[复制链接]
lxkua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8-10 10: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书推介:关于书架的文化史(转贴)
   “有书架的地方就会有书”。自然,这里记录的不仅仅是书架的历史,它还是书的历史以及文化的演进史。

  美国人爱德华·伯奈斯是一位公关大师。据说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他所推销的旋转、镶嵌式的书架深受建筑师、承包商和室内装饰家们的喜爱。他因此而享有“使书成为文明的重要象征”的美誉。也许出于职业的原因,爱德华·伯奈斯更多的是从“营销”的角度推销他的产品——书架的。现在,我们遇上了一位从文化的角度向我们“推销”书架的人,他就是“科技的桂冠诗人”亨利·彼得洛斯基。当然,还有他的书,那就是《书架的故事》。

  “有书架的地方就会有书”——自然,这里记录的不仅仅是书架的历史,它还是书的历史以及文化的演进史。

  彼得洛斯基告诉我们:书的故事就是书如何从卷轴进化为手抄书,继而又进化到印刷书的故事。也许在书架与书进化的过程中,“链拴的书”(古时候的图书馆以链锁书)是较为典型的。作者告诉我们,他之所以关注“链拴的书”,并不仅仅是因为其本身有趣,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一种产品进化过程中,技术怎样根植于文化并形成我们文化的工具”。读罢作者为我们提供的关于“链拴的书”的文字,你会惊叹于作者的涉猎之广;同时,也会让我们感觉到关于书架的故事的魅力——想想,在古代的西斯纳图书馆、马拉泰斯它图书馆、1600年的剑桥三一学院图书馆前流连的情形——你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它们在文化积淀方面的弥永和深厚。

  “链拴的书”毕竟只是书架故事的一个阶段。作者的叙述是随着书架的历史变化而推进的,在“链拴的书”之后,我们就可以读到书柜、书房以及后来颇有规模的图书馆的往事了。如果仅仅就书架而写书架,那就索然无味了。在《书架的故事》中,除了可以感觉到作者所极力营造的那种历史的味道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工程学”的角度读到书架的故事。毕竟,书架和它们的“住所”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所以,从藏书楼的建筑结构、可置书架的修道院回廊的形式到“靠墙的书架”的特点(当然,还有关于书架设计的一些小小的细节所体现出来的设计者的“匠心”),我们都可以从这本书中领略到,同时我们也会明白,它们“为什么如此”。

  书架的故事既然有如此久远的历史,自然会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当年的那些读者们,还曾经经历过“大轮转书架”——想象着他们坐在一座像水车一样的书架前看书的情景,自然不乏趣味。读着这本书时,我还会细细品味这句话:“书很稀少,诚实也如此。”现在,书很多了,可是诚实多吗?

  在书的最后,作者才写到相对于现代人而言最为实用的一章——“书的管理”。其中所涉及到的书架的设计方法、书的收藏方法、分类方法等等,应该是每一个藏书者不可不读的。

  这位“博学、机智、擅于深入浅出”土木工程学及历史学的教授,让我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做了一次关于书和书架的趣味盎然的旅行。

  《书架的故事》
  【美】亨利·彼得洛斯基著
  海南出版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09:37 , Processed in 0.412887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