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629|回复: 15

[【文史类原创】] 江湖识小录◎关公月下斩貂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8 02: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吕布兵败下邳,授首白门楼。绝代佳人貂蝉,就此下落不明。后世传言,貂蝉为张飞掳获,赠与关羽。是夜月白风清,关云长手捧《春秋》一卷,一咏三叹,深感女色祸国之烈。转念想到貂蝉,陷董卓诱吕布,似此尤物,留在世上,为害不小。于是拍案而起,一把揪过貂蝉,喀嚓,给斩了。且不说貂蝉死得冤枉,单说关羽斩貂蝉用的那把刀。关夫子的刀,众所周知,乃青龙偃月刀是也,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折合成现在的长度和重量,大约长是七尺,重是四十一斤,以如此利器加之貂蝉粉颈,不啻杀鸡用牛刀了。在下私心揣测,斩貂蝉之刀绝非青龙偃月刀;试想,关夫子一手揪着貂蝉,一手拿着青龙偃月刀,刀既长,距离又近,斩向貂蝉粉颈,角度一定别扭,拿不稳失手掉下来,把自己脚给砸了也不无可能。故而关羽斩貂蝉所用之刀,一定是采自武都山的玄铁所造,铭为“万人”的佩刀。此刀在锻造材料上与青龙偃月刀极其不同,青龙偃月刀所用之铁为“镔铁”,是一种产自西方的进口货,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其源头即今中亚之大马士革。用“镔铁”锻造出的兵器锋利无比,强韧耐久,兵器上呈现细碎花纹,青龙偃月刀之得名,除刀身上镶有蟠龙吞月图案之外,与此应该不无关系。《三才图会》中煞有介事的说关老爷的刀法共有三十六招,其实刀类中偃月刀这种形制是迟至唐朝以后才出现的,以其刀身形似满月而缺半得名;偃月即月亮被遮掩之意。偃月刀是大刀之一种,大刀乃百兵之帅,所谓“大刀看刃”,说的是大刀这种兵器,大劈大砍,迅猛威烈,其刀法秘诀就在一个“刃”字,右手不离刀头之项下,谓之“定手”,控制灵活,挥洒自如,斩、劈、抹、云、撩、错、带等等招式,使出来要清楚流畅,招招不落空;双臂舞动,刀头名为“吹风”之红缨飒飒有声,青龙映月飞雪花,三斩连环如吞血,好不威风!
  刀之产生,其早于剑,商代之时,已有定型实物。河北怀安狮子口出土之鹿首刀,全长二十二厘米余,弧背凹刃,背部有棱,柄首作鹿头状,鹿颈下有环形鼻钮,十分精美。发展到西汉时期,刀形直脊直刃,刀柄和刀身之间没有明显区别,刀首无一例外的做成扁圆环状,后世因而称之为“环首刀”。当时的工艺水准已非常之高,汉安帝永初六年所造之刀,已长达一百多厘米,反复折叠锻打约三十层,刃部还经过淬火处理,刀身上饰以错金火焰纹,异常华美。三国之时,刀已取代剑成为军队中主要配备的短兵器,曹丕还是世子的时候,即造有宝刀三口,名曰“灵宝”、“含章”、“素质”。又造百辟露陌刀,长三尺二寸,重二斤二两,名曰“龙麟”,较前三刀短而轻,是为匕首。诸葛亮羽扇纶巾,在一般人心目中都是道骨仙风的模样,其实他的武艺也很惊人,所用兵器就是刀,据说他定黔中之时,路过青石祠,此祠大约是在山脚下,他拔刀刺山,没刃而去,从行之人莫测其高深。此乃传说,未可全信。
  刀类之中,除大刀之外,还分单刀、双刀。关羽马上使的是青龙偃月刀,步下即用双刀,他自武都山采铁所炼之刀“万人”,即是两把。使双刀讲究步法,两手两脚必要配合默契,用力均匀,双刀在手中如蝶入芳丛,上下缠绕,使人眼花缭乱,步法凌乱的话,未伤人先伤己,称不上高手。关羽当然是个中翘楚,舞起双刀来,长髯飘飘,步态轻盈,一定很好看。谚云“双刀看走”,此之谓也。关老爷的三弟张飞,冲锋陷阵,大家都知道,使的是丈八点钢矛;短兵相接之时,用的却是单刀,此刀用铁采自赤珠山,刀身上有一行铭文曰:“新亭侯,蜀帝大将也。”张翼德勇猛刚烈,用单刀是再合适不过,俗话说拼命的单刀,单刀招式,以迅猛见长,练到火候,一刀下去,风云变色,气势骇人。使单刀难点在“手”,右手握刀,左手不能让它闲着,闲着就容易出事,轻则干扰出招,重则自伤,故而左手掌法必须配合右手单刀,天衣无缝,进退裕如,方可称善。后世江湖中人,将一柄单刀分为“天地君臣师”五位,刀背为天,刀刃为地,刀柄为君,护手为臣,柄后为师,乃效法“仁义礼智信”之意,可见武德之重要。
  五刑之一为斩,刀之为用,除临阵砍伐,还用作行刑之具。清朝有姜姓一族,世代为刽子手,家藏利刃五口,刀首分五式,为龙、为虎、为鼠、为蛇、为龟,比得上包青天的铡刀了。此五刀历数百年而锋芒完好,次日若有大辟,先一夕必出鞘而鸣,明朝的皇帝将此五刀封以五将军之号,可见其神异。古代的刀因用途不同,尚分多种,如削刀、佩刀、容刀,鸾刀等,乃至入宫当太监,首先要下“蚕室”净身,净身用的那把弯刀,都各有其制,各得其妙,此乃刀之别用,备而不述了。
  近代使刀的武林豪杰不在少数,以义侠著称于世的,首推清末好汉大刀王五,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诗句中的“两昆仑”之一,即指王五。王五所用的大刀,非“青龙偃月刀”之谓,而是因为他的单刀比之一般单刀大而重,故名之。谭嗣同死后王五冒险为之收尸,并策划赴瀛台救护光绪帝,可惜事未成而庚子变起,王五参与义和团,共举灭洋大旗,事败被捕,被枪杀于北京前门外之东河沿。一身绝学,后继无人,良可叹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8 23: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王昆吾于2005-08-28 02:37发表的江湖识小录◎关公月下斩貂蝉:
    关羽斩貂蝉所用之刀,一定是采自武都山的玄铁所造,铭为“万人”的佩刀。此刀在锻造材料上与青龙偃月刀极其不同,青龙偃月刀所用之铁为“镔铁”,是一种产自西方的进口货,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其源头即今中亚之大马士革。
今大马士革在西亚,古时的大马士革所指范围较今为广!
天涯的一位仁兄指出本文地理方面之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9 18: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休闲小品亦有趣味,此作曾发台湾历史月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9 19: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昆吾兄此文好像说关老爷用的不是青龙偃月刀,不知兄认为关老爷用的是什么兵器?兄已经说过剑、刀,不如索性十八般兵器一一写来,再加一篇所谓奇门兵器,这样像我这样的武侠迷一定看的很过瘾,小弟也有资本和人“侃”啊^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00: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知道关老爷使什么兵器,写着玩儿的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0 11: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代使刀的武林豪杰不在少数,以义侠著称于世的,首推清末好汉大刀王五,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诗句中的“两昆仑”之一,即指王五

瞎掰,“两昆仑”之一什么时候又成了王五了?
作者明确说明了,“去留肝胆两昆仑”,虽然死去,但留下肝和胆化为两座昆仑山,表现了作者的豪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0 11: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两昆仑一直有说是一语双关,梁启超认为“两昆仑”指康有为和大刀王五; 符逸公认为“两昆仑”指谭嗣同自言生也昆仑,死也昆仑; 还 有人认为“两昆仑”指大刀王五和拳士胡七 ,俩人都曾教过谭嗣同学习昆仑派武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12: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cbook于2005-10-10 11:48发表的:
瞎掰,“两昆仑”之一什么时候又成了王五了?
作者明确说明了,“去留肝胆两昆仑”,虽然死去,但留下肝和胆化为两座昆仑山,表现了作者的豪气。
是么?呵呵,你怎么知道的?
还两座昆仑山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0 14: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王昆吾于2005-10-10 12:21发表的:

是么?呵呵,你怎么知道的?
还两座昆仑山呢?

现在这种笔记体文章真的很泛滥,作者想模仿《容斋随笔》,侃侃而谈,想给大家留下随手捻来、谈笑风生的样子,但又不注重掌故的真实性,别人说几句,还反唇相讥,可叹可叹!那不是两座昆仑山,是三座,中不?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15: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cbook于2005-10-10 14:21发表的:
现在这种笔记体文章真的很泛滥,作者想模仿《容斋随笔》,侃侃而谈,想给大家留下随手捻来、谈笑风生的样子,但又不注重掌故的真实性,别人说几句,还反唇相讥,可叹可叹!那不是两座昆仑山,是三座,中不?哈哈!

去留肝胆两昆仑诗句的解读历来都是多种的,笔者取其一种有何不可?倒是阁下,不知从哪儿道听途说些高论,拾人牙慧而无个人阐发,一出口就说笔者“瞎掰”,此种“评论”笔者概不接受。若阁下有强有力的论据阐释去留肝胆两昆仑诗句,在下洗耳恭听,若阁下言之有理,笔者定当服善。至于“瞎掰”云云,还是请阁下免开尊口!


http://www.knight.tku.edu.tw/phpbb3/viewtopic.php?t=1386
以上是台湾中华武侠文学网上关于本文的评论,cbook先生若能就“瞎掰”二字做充足的说明,则在下不服善也是不行的;若轻言“瞎掰”,而无能力说明在下如何“瞎掰”,则cbook先生的“瞎掰”二子未免太轻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0 16: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王昆吾于2005-10-10 15:19发表的:


去留肝胆两昆仑诗句的解读历来都是多种的,笔者取其一种有何不可?倒是阁下,不知从哪儿道听途说些高论,拾人牙慧而无个人阐发,一出口就说笔者“瞎掰”,此种“评论”笔者概不接受。若阁下有强有力的论据阐释去留肝胆两昆仑诗句,在下洗耳恭听,若阁下言之有理,笔者定当服善。至于“瞎掰”云云,还是请阁下免开尊口!


.......

没什么评论不评论的,也就是一点看法,我认为去留肝胆云云就是一个比喻,表现了作者的豪气干云、视死如归,和“砍头不过碗大个疤”、“十八年后又一条好汉”类似。这从上下文的语气和意思的连贯上很容易理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气以贯之,重点在“我”,我自昂首向天笑,我留肝胆化昆仑,何等的豪迈啊。有些人就是喜欢把简单的复杂化,以中学语文的水平都能很容易的理解了!
至于“瞎掰”,也就一说,阁下可以一笑了之。至于“服善”,大概是“服气”的意思吧,那就随楼主的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16: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是你自己的看法,你干嘛说我瞎掰,你自己瞎掰干嘛说别人瞎掰?这就是你所谓的语文水平?分不清自己瞎掰还是别人瞎掰?肝和胆化为两座昆仑山了?既然你知道自己是所谓中学的语文水平,为什么还要信口雌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0 23: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昆吾可将发在天涯的文章发到此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1 13: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王昆吾于2005-10-10 16:41发表的:
既然是你自己的看法,你干嘛说我瞎掰,你自己瞎掰干嘛说别人瞎掰?这就是你所谓的语文水平?分不清自己瞎掰还是别人瞎掰?肝和胆化为两座昆仑山了?既然你知道自己是所谓中学的语文水平,为什么还要信口雌黄?

咦!对哟,肝和胆化为昆仑山的话,那不成胆结石了吗?
你说得太对咧,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00: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引用cbook于2005-10-10 16:37发表的:
这从上下文的语气和意思的连贯上很容易理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气以贯之,重点在“我”,我自昂首向天笑,我留肝胆化昆仑,何等的豪迈啊。有些人就是喜欢把简单的复杂化,以中学语文的水平都能很容易的理解了!

看来梁启超等先贤还不及你这个中学水平的人啰?
我并非听到逆耳之言就暴跳如雷的人,我的水平在哪个层次我很清楚,以我的层次,还需要十万分的谦虚。所以天涯的朋友挑出地理方面的错误,我从善如流,也不容我反唇相讥,事实放在那里的。中华武侠文学网的朋友就两昆仑诗句提出商榷意见,我也十分愿意交流,因为那是正常的意见。可是cbook先生,除了“瞎掰”二字之外,你还有能力说些什么?在此借用高阳先生的话奉送cbook先生:阁下不具备学术讨论的最基本的资格;阁下也不具备最起码的基本知识。所以你我之间无可讨论。
若阁下不能就阁下的观点提出具体论述,不能解释“瞎掰”二字的来历,那么恕在下此次跟帖之后不再奉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2 00: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梁启超等先贤还不及你这个中学水平的人啰?
我并非听到逆耳之言就暴跳如雷的人,我的水平在哪个层次我很清楚,以我的层次,还需要十万分的谦虚。所以天涯的朋友挑出地理方面的错误,我从善如流,也不容我反唇相讥,事实放在那里的。中华武侠文学网的朋友就两昆仑诗句提出商榷意见,我也十分愿意交流,因为那是正常的意见。可是cbook先生,除了“瞎掰”二字之外,你还有能力说些什么?在此借用高阳先生的话奉送cbook先生:阁下不具备学术讨论的最基本的资格;阁下也不具备最起码的基本知识。所以你我之间无可讨论。
若阁下不能就阁下的观点提出具体论述,不能解释“瞎掰”二字的来历,那么恕在下此次跟帖之后不再奉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8 08:11 , Processed in 0.46405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