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29|回复: 2

[【文史类】] 略谈李鸿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31 12: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梁任公的《李鸿章》传,是公认佳作,不过其中对李文忠纳贿卖国之事所及甚少,抑或当时史料有限之故,为任公所不知?我就所知略谈一二。
  兹举李鸿章与沙俄之间交易为例。《中俄密约》及《辛丑条约》签订前后,俄国财政部总务厅特设一个会计项目,称之为“李鸿章基金”,总数四百万卢布,约合美金二百万,由国库提出,存于华俄道胜银行。议定分三次支付,但李鸿章只收到一百七十万零九百四十七卢布又九十一戈贝,这一数字是后人从李鸿章、李经方父子在华俄道胜银行的支票户头上结算出来的。第一笔一百万卢布,在光绪二十三年五月支付,其后两次支付数目不多,后来干脆就越来越少。其中原因可想而知:俄国人目的达到后开始赖帐了,耍了泱泱大国的“中流砥柱”李大人一把。
  俄国人本还要贿赂同时参与谈判的许景澄和杨儒,但这二人坚持维护大清权益,俄国人终于没有达到目的。许景澄和杨儒守正不阿,其中要害,简而言之,即若无此二人,则今日之东三省早已为俄国所有!俄国贿赂李鸿章,所得好处之一是,庚子赔款独得百分之二十九,即一亿三千万两,排除兵费等项开支,净赚一千四百万卢布。拉姆斯道夫曾说:“这是历史上最够本的战争。”
  事关国运大计之事,李鸿章都可以拿来做交易,收受巨额贿赂,试想,还有什么钱是他所不敢拿的?只此一项,他所有的功业俱可不论。难怪后人以乱臣贼子目之,谓其诛不胜诛!
  李鸿章死后谥之以“忠”,他对于慈禧的功劳在于,保住了垂帘听政之制。八国联军之乱,起于义和团怪力乱神,枉杀中外人氏,慈禧实纵容之、促成之。及败,慈禧恐外人追究其责任,进而支持光绪亲政,因而缩居西安,非待李鸿章合议成,誓不还京。至于李鸿章是否丧权辱国,收受贿赂,她全不管,只要八国承诺不追究她本人责任,就万事大吉,安享她圣母皇太后的威严尊崇了。
  仓促之间,不能遍及方方面面,李鸿章与淮军、与北洋之关系等等,暂不述及了。
  曾国藩不视湘军为一己之势力,而李鸿章视淮军为囊中之物,此二人品格之不同不言而知了。大概而言,凡湘军中所出之将领,均较清廉守正,凡淮军中所出之将领,均较贪墨嗜利,领袖的影响可见一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31 17: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启超这样评价李鸿章:“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氏无论见识才气皆远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之上,伊藤博文就很钦佩李鸿章.可惜他生不逢时,亦不遇明君,所以只能沦为一个悲剧人物.在那样的年代,换在他那个位置 又有几个人能比他做得更好呢?作为传统士大夫的李鸿章注定也不可能像孙中山一般来他个辛亥革命,他为晚清的腐朽与无能埋单是必然的了.以"大汉奸","卖国贼"之语盖棺论定似乎亦有失公允,毕竟时局并非一己之力可以挽回.
“李鸿章基金”,之说,似乎没有太多的佐证,不可全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31 21: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么说,李鸿章确实难与曾国藩相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9 16:51 , Processed in 0.32800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