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91|回复: 7

[【文史类】] 我所推荐的毛泽东批《二十四史》及我的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4 20: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泽东读书精神确实让中国人值得骄傲和学习,在这里我推荐中国档案出版社的《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精华解析  (第一——四卷),这是毛泽东在读二十四史时留下的圈点和评语,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我们研究二十四史时的重要参考,是我们研究毛泽东的历史观及其思想的丰富资料。这些批语,显示了一代伟人的历史智慧,具有非常深远的时代意义,富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毛泽东酷爱读书,尤其爱读史籍,他说:“现在被书迷住了。我一辈子想把《二十四史》读完……”(这是一九六四年五月十二日,毛泽东在国家计委领导小组的汇报工作时的插话)。在一九七五年五月二十九日,毛泽东又说:“一部《二十四史》大半都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但是,如果因为大半是假的就不读了,那就是形而上学。不读,靠什么来了解历史呢?反过来,一切信以为真,书上的每句话,都被当作证实历史的信条,那就是历史唯心论了。正确的态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这是与身边的读书人卢荻谈如何研读《二十四史》时说的)。
  从以上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不应该以为古代史籍存在真实性,读来就没有价值,只要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态度的汲取有益的成分,在扬弃中也增长我们的智慧和思维能力。
  以我个人读古代史籍的体会来说,常为社会黑暗而头昏脑胀;为人物纷繁而理不清线索,抓不住本质;为古文辞汇积累不多而不知所云!当读了冯梦龙的《智囊》后,我为冯梦龙采编的各种人物的思维精华而叹服,以后不再一开始就从整体的角度去观《二十四史》,从具体的事和人来分析,从局部到整体来探讨(当然毛泽东也爱读《智囊》)。最让我折服的还是毛泽东对《二十四史》的批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4 20: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批语精华,这是最大的看点


    史记
  1.殷本纪(商纣)

  “商纣王是很有本事的人,周武王把他说得很坏,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太好,所以以后失败了”

  2.秦始皇本纪

  “祖龙魂死秦犹生,孔学名高实秕糠,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

  3.项羽本纪

  “蒋介石不是项羽,并无“无面目见江东父老”那种羞耻心理”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4.汉高祖本纪

  “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5.孝文本纪

  “高祖之后,史家誉为文景之治,其实,文、景二帝乃守旧之君,无能之辈,所谓“萧规曹随”没有什么可称道的”

  6.孝景本纪

  “西汉高、文、景、武、昭等读起来较有兴味”

  7.孔子世家

  “仁者爱人”爱什么人?所有的人?没那么回事,爱剥削者?也不完全,只剥削者的一部分。不然,孔夫子为什么不能做大官?人家不要他。他爱他们,要他们团结。可是闹到绝粮,‘君子固穷’几乎送了一条命,匡人要杀他”

  8.陈涉世家

  “一误”

  “二误”

  9.老子列传

  “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的东西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老子在二千多年以前就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日本打到中国,日本人叫胜利,中国大片土地被侵占,中国人叫失败,但是在中国失败里面包含着胜利,在日本胜利里面包含着失败。历史难道不是这样证明了吗?

  10.韩非列传

  “在范老的书上,对于法家是给了地位的。就是申不害、韩非这一派,还有商鞅、李斯、荀卿传下来的”

  11.庄子列传

  “干部子弟(翘尾巴的)吃不开了,尾巴翘不成了,痛苦来了,改变态度也就来了,这就好了。读了《秋水》篇,好,你不会再做河伯了......”

  12.孙子列传

  “买来的军事书多不合用,多是战术技术的,我们要的是战役指挥与战略的,请按此标准买若干,买一部孙子兵法来。” 一些很好的原则,一共有十三篇。

  13.商君列传

  “吾读史至商鞅徒木立信一事......”

  “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

  “虽然,非常之原,黎民惧焉”

  14.张仪列传

  “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从前有张仪和苏秦两个人,都是鬼谷先生的学生”

  15.墨子列传

  “历史上的禹王,他是做官的,但也耕田,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也子不耕地,墨子自己动手做桌椅子”

  16.屈原列传

  “屈原如果继续做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正是因为开除“官籍”‘下放劳动国?团有可能接近社会生活,才有可能产生像《离骚》这样好的文学作品。 “《天问》了不起,几千年以前,提出各种问题,关于宇宙,关于自然,关于历史

  17.李斯列传

  “李斯是拥护秦始皇的,思想上属于荀子一派,主张法后王,后王就是齐恒公、晋文公、秦始皇也算”

  18.郦生、陆贾列传

  “从前有个项羽,叫西楚霸王,他就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个范境,给他过些主意,可是贡羽不听范增的话,另外一个人叫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有个知识分子名叫郦食其,去见刘邦,初一报,说是读书人,孔夫子这一派的,回答说,现在军事时期,不见儒生,这个郦食其就发了火,他向管门房的人说,你给我滚进去报告,老子是高阳酒徒,不是儒生。管门房的人进去照样报告了一遍,好,请。请了进去。刘邦正在洗脚,连忙起来欢迎。郦食其因为刘邦不见儒生的事,心中还有火,批评了刘邦一顿,他说,你究竟要不要取天下,你为什么轻视长者!这时候,郦食其已经六十多岁了,刘邦比他年轻,所以他自称长者。刘邦一听,向他道歉,立即采纳了郦食其夺取留县的意见。此事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汉书
  [size=3]19.汉元帝纪

  “前汉自元帝始即每况愈下,汉元帝好儒学,摒斥名、法、抛弃了他父亲的一套统治方法,但优柔寡断,是非不分......他父亲骂他:“乱我者太子也”

  20.平帝本纪

  毛泽东曾阅读此传

  21.司马迁传

  “对他的革命意志总是一种锻炼”

  22.赵充国传

  “说服力强之效”

  23.王莽传

  “关于王莽变法,汉时一般做史的人---范晔、班固、班昭等----因为他们吃的汉朝的饭,要给汉朝说几句话,把王莽说得怎么坏,其实王莽也不是怎么不得了的一个坏人。我们现在研究王莽,要拿很公平诚恳的态度来研究的。均田制是王莽时提倡的。可见他注意农民问题了。因为农民问题最重要者其唯土地,而他先节制田地,地主阶级见王莽所行的政策,诸多不利于已,欲寻一代表本身利益之人,起而代之。而刘秀遂于是时起来了。倡人心思汉,以迷惑一般人之目耳。盖因王莽代表农民利益,不得地主阶级拥护,刘秀则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故能得最后之胜利”
后汉书

  24.汉光武帝纪

  “西汉高、文、景、武、昭读起来较有兴味,东汉两头均无意思,只有光武可以读”

  25.汉献帝本纪

  曾阅读过此传

  26.黄琼传、李固传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送陈毅同志一阅”《陈寔传》、《黄琼传》、《李固传》送刘、周、邓、彭一阅

  27.陈寔传

  “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造的”

  28.严光传

  毛泽东曾阅读过此传

                    三国志

  29.魏武帝纪

  “赤壁之败,将抵何人之罪?”

  “此篇注文,帖了魏武不少大字报,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30.魏文帝被利用

  “此等语竟被利用”

  “尧幽囚,舜野死”

  31.袁绍传

  “多端寡要,多谋难断,见事迟,得计迟”

  32.刘表传

  “虚有其表”

  “做土皇帝,孟德不为”

  33.张鲁传

  “在一方面,带有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的性质,另一方面,则带有原始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方面,带有封建性质。

  34.郭嘉传

  “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多谋善断的郭嘉值得学习”

  35.刘晔传

  “放长线钓大鱼,出自刘晔”

  36.先主刘备传

  “土石为之,亦不能久,精不足也,宜也澧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粮于敌,打运动战,使敌分散,应接不暇,可以各个击败”

  37.后主传

  毛泽东曾阅读过此传

  38.诸葛亮传

  “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

  39.吴主孙权传

  “当今惜无孙仲谋”

  40.周瑜传

  “周瑜是个‘共青团员’”

  41.鲁肃传

  “卢注亦不确”

  “《一统志》明指凤阳”

  42.吕蒙传

  “《魏志》此时操在汉中,因夏侯渊之败正不得志,闻襄阳围急,东归到洛阳即死,非在居巢

  43.陈武传、虞翻传、吕岱传

  “杀降不祥,孟德所不为也”

  “杀降不武”

  44.骆统传

  “买壮丁”

  “振古如斯”

  45.全琮传

  “都是废话”

  46.陆逊传

  “宜出澧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粮于敌,打运动战,使敌分散,应接不暇,可以各个击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4 20: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36,38等有关三国的评语,心中对蜀国之败有新的了解。
隆中对是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向刘备提出的谋取天下、复兴汉室的战略建议。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战略目标是恢复汉室,统一天下。具体步骤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占据荆州、益州,建立根据地:第二步是兵分两路,进取中原。毛泽东评点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认为造成蜀汉灭亡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国兵法强调集中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势,战胜兵力分散之敌。这也是毛泽东惯用的策略。三分兵力使本已弱势的蜀汉政权兵力不得集中,国势分散,战而无功,最终灭亡。
 失街亭、斩马谡是一件亦悲亦壮的历史事件,评书中说,京戏中唱,都以此来颂扬诸葛亮爱惜人才、执法严明。毛泽东则不然,他对此有独到的见解。毛泽东评点道:“初战亮宜自临阵。”认为街亭之战诸葛亮应大军挺进,临阵调度,不应分散兵力、委责于人。诸葛亮初次北伐失利的原因不在于街亭之败,而在于诸葛亮用兵无法,调度失略。张颌围困马谡之时,诸葛亮当北进街亭,策应马谡,与张颌展开决战,战胜张颌。这就是毛泽东评点中所说的“亮宜自临阵”的关键所在。
  明帝青龙二年(公元二三四年),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今陕西省眉县西南),筑防于渭水南原。明帝命司马懿抵御蜀军。诸葛亮大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多次挑战,诸将欲与亮战,司马懿皆不从,按兵不动,静待其衰。亮无奈派人送给司马懿“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司马懿出兵应战。司马懿知亮计已穷,佯装大怒上表朝廷请求决战,朝廷不允,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监军,不许魏军出战。司马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假藉王命制御诸将是其智略的显现。司马懿更大的智略还在于不战,使亮自败。因此,毛泽东评点时说“司马懿敌孔明之智”。毛泽东曾说,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看有几手比曹高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4 20: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详曾说“要研究中国历史,必须要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我要把二十四史读完。”
  毛泽东以惊人的毅力读完了这套书,他读得非常认真、细致、深入,为了便于阅读查找,他在一些列传、本纪的封面上,用苍劲的笔迹标出了传纪的人名,绝大多数书中,他都作了圈点。断句及评语,有的封面和天头上面着两三个圈圈的标记,有的地方,他还细心地改正了错别字。                  《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后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路注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
  东方白。      毛泽东  1964年春

  这是毛泽东读二十四史时,情感如潮,溢于笔下,一挥而就的著名的一首词。这是一位政治家最恢宏的感叹,也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风风雨雨的无尽思量。

  历史是让人清醒的教科书。

  一个人,不论你是谁,你总得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点上,审视你脚下的路途,展望明天的曙光,一切只为了让你那份人生更加美好。

  毛泽东是伟人,是一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对历史的思索自然超越了个人生命的有限尺度,那是有关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与前途的。也正因为此,毛泽东读二十四史所作的圈点,批注,成为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可贵记录,也是毛泽东留给现代中国人的一笔无价的财富。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繁衍于长江、黄河流域的华夏人,从秦汉时起,就开始形成比较完整的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汉族和各兄弟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发展,共同缔造、完善着这个统一大国,共同培养了中华民族的价值标准与哲学体系。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在发展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印痕,造就了中国传统史学的繁荣。从春秋以后,代代修史、连绵不断,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优良传统,中国的历史文献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二十四史是一部卷帙浩繁的中国历史典籍。它是从西汉司马迁开始,经由2000多年来历朝著名的历史学家精心编撰的纪传体史书合集,全书共3259卷,约4000万字,它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明崇祯十七年长达4000多年里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是我国最详细、最权威的一部历史巨著。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史,尤其青睐于二十四史。

  1952年,毛泽东添置了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从此,无论在京还是外出,无论健康还是生病,这部史书始终伴随着他。直到逝世之前,重病缠身的他还用颤抖的手在几册《晋书》的封面上分别记下了“1975.8”再阅、“1975.9再阅”、“一九七五、八”等字样。风雨春秋二十四载,毛泽东在日理万机之余,用顽强的毅力通读了这部历史长卷,有些史册和篇章还两遍、三遍、四遍地研读过。他在研读二十四史时,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了大量图、画和批语。这些是毛泽东情感和思想的率直流露,它是情怀不能自抑的感慨,是思绪如飞的激越,“五帝三皇神圣事”“一篇读罢头飞雪”这或许就是毛泽东心境的最好写照。一部二十四史所包含的“几千寒热”令毛泽东“东方白”时,却“歌未竟”。

  毛泽东读史时的心境、感叹、自非今天的我们所能描摹、刻画、我们只能从他写的批语和作的词中领略他的心境之一二了。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说过,哲学家们只要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毫无疑问,毛泽东读史、并不重在历史本身,这就如他自己说的:“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毛泽东与所有的人一样在读书,但又有所不同,他是作为一个大思想家、政治家在读书。他跟所有的人一样,读二十四史是想要了解历史,但又不一样,他是想着如何以对历史的了解来帮助变革现实。他在读二十四史时留下的大量评语和考订,当然是对历史的研究,但他通常的历史研究者对诗历史又不一样,毛泽东的着眼点在于改造世界。

  毛泽东通过读史,透过历史的沧桑与风雨,去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的参照,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他阅读二十四史,是为了了解中国的昨天,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的今天,并展望中国的明天,一切只为了将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大凡成功的政治家都非常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古今中外杰出的政治家们虽然都非常重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但像毛泽东这样一生酷爱读书,孜承担义务不倦地充实自己的历史知识的政治家,是十分罕见的。作为一代伟人,他的历史视野是极其广阔的,他对二十四的评点展示了一代伟人尊重历史和审视历史之辩证统一的恢宏气度,他曾强调:“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

  毛泽东是政治家,因而他读史,表现出明显的价值取向,是带有他自己特色的读史,他把研究现状、研究历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领导现实的历史运动走向胜利的三个条件,彰历代政治得失,察现实历史运动,不囿于前人已有的结论,将大量浩瀚的史料进行去芜存精,去伪存真,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思人所不敢思,道人所不及,其只误解幽深致远,其见地绝唱独叹。

  毛泽东读二十四史的评点,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评点,它带有鲜明的毛泽东特色,那就是以政治家的目光去评点历史,关注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兴衰成败,关注历史上的重大政治谋略,重视从政治得失的角度来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进而以史为鉴,吸取教训,服务现实。

  从某种意义上说,读史已成为毛泽东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其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毛泽东自己认为“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夜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尽管二十四史被人诟病为“帝王将相家谱”毛泽东本人对此也有同感,但他对古人曰“却到了着迷的程度,对这部皇皇巨著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毛泽东详曾说“要研究中国历史,必须要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我要把二十四史读完。”

  毛泽东以惊人的毅力读完了这套书,他读得非常认真、细致、深入,为了便于阅读查找,他在一些列传、本纪的封面上,用苍劲的笔迹标出了传纪的人名,绝大多数书中,他都作了圈点。断句及评语,有的封面和天头上面着两三个圈圈的标记,有的地方,他还细心地改正了错别字。

  毛泽东在读二十四史时留下的圈点和评语,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我们研究二十四史时的重要参考,是我们研究毛泽东的历史观及其思想的丰富资料。这些批语,显示了一代伟人的历史智慧,具有非常深远的时代意义,富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史学界敏锐地看到了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的巨大的历史价值,1995年7月,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决定由中央档案馆分别与中国档案出版社、线装书局合作,将中央档案馆珍藏的毛泽东评点过的二十四史分精装、线装两种版本以原貌影印出版,书名为《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这部书一出,在学术界,出版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适应了国内外学术界、读书界企盼早日读到毛泽东对二十四史的评点批注,借以研究他对历史的精到见解之要求,它无疑是中国政治生活、学术研究、文献整理、出版事业等领域的一件盛事,对于推动历史研究、促进历史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它的积极影响,还将超出中国的范围。

  也正因为此,我们借着这股热浪与煦风,度菌 对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时留下的大量批语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毛泽东写这些批语时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本人的心境以及他通过批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为所有嘉读二十四史、关注《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的人们提供一本或许算不上深刻,但绝对寓于挚诚、心血、认真、关重的书。

  我们不敢奢望这本书能带给读者怎样意外的惊喜,买到它,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只要它能给您提供一点思路,一条线索,一些启示,我们就算是欣慰了。

  一切的一切,读或写,点或证明,学习或掌握,都只为了了解毛泽东,为解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的恢宏的历史感念,他的精辟独到的见识,为了了解中国的历史,弘扬民族的文化,为了让走向21世纪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的一代,铭记昨日风风雨雨,更好地走向明天的“无限风景”

  愿我们真诚的企盼会是现实中真实的的景观。

  以此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4 20: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几乎有一点身份和学识的人,都想收藏此书,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1997年11月1日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时说:“我愿向贵校赠送一套新出版的《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记载中国几千年历史的重要典籍。毛泽东先生一生对二十四史做过许多评点和批注,为认识中国的历史和吸取历史经验,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江泽民主席将其作为国礼送给哈佛大学。)
曾荫权为公务繁忙无暇读书而苦恼,他期待著到退休那一天,可以开怀畅读《鲁迅全集》、《莎士比亚全集》和《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2005年11月在南国书香节上,有一套书售价16万元,摞起来将超过5层楼高,引来不少人驻足观看。这套线装本《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见图),摆在一个特制的展台上,展台上铺着黄色锦缎,80个蓝色绢函排列在上面,展台成阶梯状,共有八阶,看上去十分有气势。销售方介绍,来问的人确实很多,也有人确实表示想买,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真正成交。该书营运总监刘鹤然介绍说,这套书1999年出版,共850册,分80函,是以原二十四史(清乾隆武英殿本)为底本,真实反映了毛泽东的点评记录。除影印之外,这部书为纯手工制作,正文采用“玉版宣纸”,装帧严格按照传统线装的工艺程序,包角成册,锦裱成函。这套书还限量编号,毁版发行,全球只有500套,这次带来广东的是第268号书。

相关介绍:
    二 十 四 史》是 一 部 纪 传 体 历 史 巨 著, 由 《史 记》、《汉 书》、《后 汉 书》、 《三 国 志》、 《晋 书》、 《宋 书》、《南 齐 书》、《梁 书》、 《陈 书》、 《魏 书》、 《北 齐 书》、 《周 书》、 《隋 书》、《南 史》、 《北 史》、 《旧 唐 书》、 《新 唐 书》、《旧 五 代 史》、《新 五 代 史》、 《宋 史》、 《辽 史》、《金 史》、《元 史》、《明 史》 二 十 四 部 史 书 组 成。 内 容 所 载, 包 括 从 传 说 的 黄 帝 时 代, 到 明 朝 崇 祯 十 七 年,长 达 四 千 年 的 历 史。 全 书 三 千 二 百 多 卷, 八 百 多 册, 约 四 千 万 字。 是 我 国 最 详 细、 最 权 威 的 一 部 史 书。
毛 泽 东 早 在 学 生 时 期 就 读 过《二 十 四 史》。 但 他 系 统 地 阅 读《二 十 四 史》, 则 是 在 建 国 后。 毛 泽 东 从 一 九 五 二 年 开 始 到 一 九 七 六 年, 风 雨 春 秋 二 十 四 载, 在 日 理 万 机 的 工 作 之 余, 凭 着 顽 强 的 毅 力, 将 这 部 历 史 巨 著 通 读 了 一 遍, 而 且 对 一 些 重 点 史 册、 篇 章, 研 读 了 三 遍、 四 遍 之 多, 做 了 标 点、 断 句, 并 写 下 了 大 量 评 注。 圈 划 评 注 最 多 的 有 《史 记》、《汉 书》、《后 汉 书》、 《三 国 志》、 《旧 唐 书》、《新 唐 书》、《晋 书》、 《明 史》 等 几 种。
----毛 泽 东 读 史,注 重 对 历 史 人 物 的 研 究 与 评 价,注 重 对 历 史 经 验 的 总 结, 更 注 重 先 进 思 想 方 法 和 工 作 方 法 的 汲 取。 一 九 五 九 年 党 的 八 届 七 中 全 会 上, 毛 泽 东 向 党 的 高 级 干 部 推 荐《三 国 志.魏 书.郭 嘉 传》, 并 由 此 谈 到 党 的 领 导 干 部 工 作 方 法 上 要 注 意 多 谋 善 断, 留 有 余 地 的 问 题。 毛 泽 东 读 史, 为 的 是 批 判 地 继 承 和 发 扬 祖 国 的 文 化 遗 产, 为 革 命 斗 争 服 务。

----在 毛 泽 东 的 心 中,《二 十 四 史》 是 一 部 帝 王 将 相 史, 站 在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立 场 上,他 是 极 其 反 感 这 种 修 史 原 则 的,但 作 为 学 者、 政 治 家、 军 事 家, 他 对 这 部 书 的 情 感 是 极 其 深 厚 的。之 所 以 如 此, 一 是 兴 趣 使 然。 正 如 他 早 年 在 读《伦 理 学 原 理》 一 书 时 做 的 批 语:“ 吾 人 览 史 时, 恒 赞 叹 战 国 之 时, 刘、项 相 争 之 时, 汉 武 与 匈 奴 竞 争 之 时,事 态 百 变, 人 才 辈 出, 令 人 喜 读。” 一 是 现 实 需 要。 他 说:“ 读 历 史 的 人 不 一 定 是 守 旧 的 人。” 强 调 活 读《二 十 四 史》, 主 张 结 合 现 实、 立 足 实 践 的 需 要, 借 史 喻 今,借 史 明 理。 所 以 他 向 来 不 为 史 累,而 是 信 手 拈 来 一 些 史 实 以 说 明 现 实 工 作, 生 活 中 要 解 决 的 问 题, 印 证 和 评 论 解 决 这 些 问 题 的 方 法,给 人 们 提 供 一 些 思 路。 因 此, 毛 泽 东 读《二 十 四 史》 的 毅 力 是 惊 人 的, 读 书 取 得 的 收 益 也 是 显 著 的。他 谈 话、 讲 演、 为 文 引 经 据 典, 生 趣 盎 然, 可 以 说 这 部 书 给 他 提 供 了 相 当 多 的 养 料。
----毛 泽 东 虽 非 历 史 专 家, 但 他 对 历 史 问 题 认 识 之 独 特, 理 解 之 深 刻, 为 一 般 学 者 和 专 家 所 不 及。 他 读 史 所 做 的 评 注,是 一 代 伟 人 留 给 后 人 的 宝 贵 的 精 神 财 富。 今 天, 得 以 整 理 出 版 毛 泽 东 评 注 本《二 十 四 史》, 使 其 读 史 心 得 直 接 与 世 人 见 面, 乃 是 一 件 前 所 未 有 的 大 好 事。 今 古 合 璧, 读 者 可 以 在 阅 读 丰 富 史 料 的 同 时,了 解 毛 泽 东 在 史 学 方 面 的 立场、 观 点 和 方 法, 从 中 受 到 启 发 和 教 益;也 可 以 一 并 领 略 毛 泽 东 读 书 的 独 特 个 性 和 书 法 的 奇 逸 风 采。
----为 方 便 阅 读 和 收 藏, 这 次 将 武 英 殿 版 大 字 本 毛 泽 东 评 注《二 十 四 史》 影 印(按: 流 行 的 二 十 四 史 有 两 种 版 本,一 为 武 英 殿 本, 即 清 代 官 刻 本; 一 为 商 务 印 书 馆 的 百 衲 本, 集 各 种 较 早 刻 本 影 印。 武 英 殿 版 因 武 英 殿 而 得 名。 乾 隆 十 二 年, 当 朝 在 武 英 殿 聚 集 了 大 批 文 人 学 士 整 理 二 十 四 史, 进 行 了 认 真 的 校 勘 考 订, 且 刻 印 精 细, 于 是 获 得“ 校 刻 精 美” 的 美 誉, 成 为 一 个 颇 有 影 响 的 版 本)。这 次 将850册 线 装 本, 影 印 成 大 32 开 特 精 装 本175册, 公 开 发 行999套。全 书 已 于 一 九 九 六 年 五 月 底 出 版。 相 信 这 部 集 名 贵 版 本 和 伟 人 评 注 于 一 体 的 稀 世 珍 品,必 将 引 起 包 括 政 治 家、 历 史 学 家、 文 物 收 藏 家 在 内 的 社 会 各 界 朋 友 的 极 大 兴 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4 20: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理往往也会在谬误中找到合理的成分,只要抛弃不科学的成分,一些建国后的错误就可以理解了
胡锦涛主席这一届领导重视“三农”问题,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毛泽东的农民情结难道没有相似的地方吗?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难道就不是加强政治性吗?只是毛泽东的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太过分了,超出了事物的规律了,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为老百姓做实事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争论,老百姓得不到实惠!
胡锦涛主席与毛主席的政策表层都有政治性,实质是一个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阶级斗争为中心。

网上流传一篇毛泽东思想教育下的青年胡锦涛的政治文章,还有点意思:

看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旧中国沉重的苦难,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鲜血从事艰巨的革命斗争,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天安门的情景,蓬蓬勃勃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繁荣景象,都教育着我,鞭策着我。我从内心感到:这不仅是一场很好的歌舞,而且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巨大史诗,是党领导下的四十多年革命斗争的缩影,是对我们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它赋予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受过旧社会苦的年青人来说,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给予我们深刻的忆苦思甜教育。从《旧中国的苦难》一场里,我看到在旧社会三座大山的压迫下,劳动人民食不糊口、衣不遮体,他们肩上压着沉重的负担,在皮鞭下牛马似的干着活,却过着牛马不如的日子。残酷的国民党反动派还要抓壮丁,弄得劳动人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无耻的帝国主义者,他们吸尽了中国人民的鲜血,还任意残杀中国人民。的确“不懂得剥削,就不懂得革命!”这种阶级的深仇大恨,国家民族的耻辱,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我们要把革命进行到底,要把黑暗的剥削制度从地球上消灭干净!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使我更进一步体会到我们党和毛主席的伟大和英明,使我下定决心,更加坚定地跟着党走。歌舞中充分地显示了从党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革命就走上了新的历程,特别是遵义会议确立以毛主席为首的领导以后,我国的革命事业更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是在毛主席的指引下,红军完成了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在毛主席的号召下,解放区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生产运动;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在毛主席思想的光辉照耀下,今天我们又高举三面红旗,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这一切都雄辩地证明,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毛主席是伟大的领袖。他代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他代表了我们六亿五千万人民的革命呼声,我要更好地听毛主席的话,学习毛泽东思想,坚定地跟着党走,永远前进在毛主席领队的革命行列中!
看了这场歌舞,联想到今天大好的革命形势,我深深感到我们青年一代肩上担子的重大。我们的革命先辈吃尽了千辛万苦,打下了今天的江山。我们青年一代能不能接好革命的班,这是关系到我们的党会不会变质,我们的国家会不会变颜色,我们的革命事业能不能进行到底的严重问题。我们决不能把先辈们流血牺牲得来的革命果实从我们手中丢掉。我是一个青年学生,要更好地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努力吸取革命先辈的革命经验,和工农群众相结合,走革命化的道路,走劳动化的道路,决不辜负革命先辈的期望。
(清华大学学生 胡锦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4 21: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超星中,书号10343824, 有53.8M,有2900多页。
分四册,其中从附加页2到187都是毛批本的影印图片,较为珍贵!
如果不能下的,经过搜索,见
http://www.55188.com/viewthread.php?tid=893190
注册后,或许能下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5 18: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7 04:59 , Processed in 0.40365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