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46|回复: 2

[【文史类原创】] 他们是从哪里来的“精神处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 00: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还是从格瓦拉谈起吧。过去我对我国90年代的所谓思想界不大敏感,直到出了话剧《切-格瓦拉》及其那一场争论,才知道,原来“思想界”还真是有一批人存在着,且分成了势不两立的两大派。这就是所谓“公共知识分子”了吧,其中坚力量,就是那些总要对思想、理论、制度说上两句的中青年教授、准教授们。
  按道理,以我的经历,整个青春时代都是在文革中度过的,荒废了学业,影响了与世界的“接轨”,文革中的各种胡闹、禁锢和迫害,也都身受了一些,本来是应该极为赞同某派的——即对西方原则比较推崇的那一派。但这些人中,有一部分,在崇尚“自由”、赞同“程序正义”、主张“开放的社会”的同时,又很善于挖掘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我国的历史阴影。他们十数年如一日,喋喋不休地为更年轻的一代描述着一个“恐怖的过去”。以至于我这个过来人都迷糊了:他们把五、六十年代不分青红皂白全部描绘成地狱,这是在说哪一国的历史?
  我最不能容忍的是,那些自称是“自由派”的中青年言论家,居然做出一副“精神处女”状,似乎他们的出生地与学养都是来自太平洋彼岸,是一批从美国空投过来的纯正“自由派”。在发黄的书页报纸中找到一点过去的什么,就装出天真状,说:你看看,那时候,多么可笑,多么愚蠢,真是人类的悲剧、历史的不幸。
  其实这批人,多生于六十年代后半及七十年代,其思想长成阶段,为文化上最糟糕的时期。小学时学的是《语录》、中学时写的“大批判稿”,完全是在极端思潮熏陶下长大的,思想资源比更早一点的“共和国同龄人”还要差得多。如果那个时代是“愚蠢时代”,那么他们身上的愚蠢印记应该比谁都多。但,我没有看见他们中有谁在反思这一点。
  他们不会反思,因为他们恰巧躲过了高压时期,他们是“干净”的。谁也不会去追究文革中一个小学生干了什么,说了什么,受了什么样的熏陶。因此,他们热衷的是批评上一辈知识分子骨头太软。而我则认为,从过去的报刊上,挖掘一点知名人士写的表态文章,然后指责那时候的文人是多么没骨气多么可怜,乃最无聊的事。语境的问题,是个中国人谁不清楚?即便是现在,问题就已经完全解决了吗?
  最近看《随笔》杂志,见赫赫有名的王彬彬大人又在发言,指责一本解放初期出版的《新名词辞典》是多么可笑,对苏联竟然有那么赞美,而实际是苏联那时候是专门来压迫我们的。王彬彬大人说;“苏联的所谓‘专家’在中国颐和指气使,苏联在中国大肆掠夺,大家都只敢怒不敢言。”又说:“那时候,苏联的阿猫阿狗都可以在中国耀武扬威的。”这是事实吗?苏联固然有大国沙文主义,曾经损害过中国的利益,但是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的援助和苏联专家的参与,却是对我国工业体系的建立有极大帮助的,也并未附加任何致使我们丧权辱国的条件。苏联专家是一个群体,不排除有个别专家专横跋扈,提出过不合理的主张,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苏联专家是尽职尽责,受到中方人员欢迎和尊重的。当时的苏联专家在中国,和王彬彬想象的大为不同,不是美军当今在伊拉克的样子。我父辈对此就有着与王先生的评价截然不同的回忆。
  中苏关系有过十年的蜜月期,中国是受益者,这是一个客观事实。那一时代过来的人,有较深厚的“苏联情结”,不足为怪。王彬彬厌恶苏联,是他的自由,但不应信口开河。他的厌恶,跟1960年的“反修”、1970年的“反对新沙皇”宣传也许不无关系。
  其实,中国在20世纪后半的坎坷,应该理性地对待与分析,对那一时期的地缘政治因素和冷战历史背景不可忽略。为何中国1949年以后“一边倒”?美国在外交上的冷战思维是否也起了很大作用?想论述历史,就要客观一点,不能因为标榜自己是“自由派”,就乱扣帽子。尤其是在“自由派”学者轻率的言论里,我看见了极左时代的思维方式,就更为我们的“思想界”感到悲哀。毕竟,“狼奶”是喂不出纯洁天使的;贫瘠之壤,哪里会一下就开出这么多自由之花?记得在关于话剧《格瓦拉》的争论中,居然有自由学者说,重提格瓦拉的思想是“精神吸毒”,这样子的言论,真是为了“真理”连起码的客观都不要了。格瓦拉是个曾经顺应了时代的革命者,其思想也许有局限,但无论如何不能称为“毒品”。这样子胡乱说话的自由学者,叫我怎么能信服?对话剧《格瓦拉》的主题,我固然不能完全认同,但也不能认同对格瓦拉这个理想主义人物本人进行肆意诽谤。
  在上面提到的王彬彬的文章中,对《新名词辞典》中印有蒋介石的漫画也做出一副大惊小怪状,说蒋先生“被画成一个歪带帽子的小流氓,嘴里还叼着一把刀子……”真是有无限的痛心。其实政治漫画,是从民国时期就盛行于报刊的,直到“四人帮”垮台后,都不算新鲜事。王先生大概还没看过某些中间人物写的《金陵春梦》、《侍卫官杂记》、《劫收日记》之类的吧,老蒋在那里面的形象就更不堪了。老蒋丢了江山,又被人们丑化,总有原因的。还是“痞子”王朔说得中肯,“解放前国民党但凡有个人样,也不至于一败涂地。”新中国的出版物上丑化了一下蒋先生,难道很奇怪吗?
  我以为,年轻的自由主义学者们,想标榜一种姿态,无可非议。但是,假装自己来自纯净的精神国土,运用非黑即白的线性思维品头论足,恐怕也是“人类的悲剧”之一。

首发处: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qingqiuz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 15: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钱钟书语"历史只能去理解而不能批判",好像没几个人同意的;倒是张爱玲的姑姑语录"名人有胡说八道的权利"随处可见,现今是个人都好像有话要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 15: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欢迎您来说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7 02:24 , Processed in 0.31341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